2022自贡富顺县城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富顺县城关中学2021—2022(下)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某实验小组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该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置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是A抗生素加细菌和B抗生素加细菌,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符合分析的图示只有C,C正确。
故选C。
2.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有( )
①颤藻 ②酵母菌 ③小球藻 ④大肠杆菌 ⑤发菜 ⑥HIV ⑦肺炎双球菌 ⑧变形虫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⑦
C. ①④⑤⑦ D. ①④⑥⑧
【答案】C
【解析】
【分析】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其中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细胞是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细胞是原核细胞。
2、①颤藻(颤蓝细菌)为蓝细菌一种,为原核生物;②酵母菌为真核生物;③小球藻为真核生物;④大肠杆菌为细菌类,为原核生物;⑤发菜为蓝细菌,为原核生物;⑥HIV为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⑦肺炎双球菌为细菌类,为原核生物;⑧变形虫为真核生物。综上,①④⑤⑦为原核生物。
【详解】A、③小球藻为真核生物,①④⑤为原核生物,A错误;
B、②酵母菌为真核生物,④⑤⑦为原核生物,B错误;
C、①颤藻(颤蓝细菌)为蓝细菌一种,为原核生物;④大肠杆菌为细菌类,为原核生物;⑤发菜为蓝细菌,为原核生物;⑦肺炎双球菌为细菌类,为原核生物,即①④⑤⑦为原核生物,C正确;
D、⑥HIV为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⑧变形虫为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胡萝卜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
B. 胡萝卜素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提取
C. 提取胡萝卜素时,可采用石油醚、苯、酒精、丙酮等作溶剂
D. 萃取过程中要采用水浴加热
【答案】C
【解析】
【分析】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的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工业生产上,胡萝卜素的提取有三种方法,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取,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
【详解】A、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A正确;
B、工业生产上,胡萝卜素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提取,B正确;
C、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提取胡萝卜素时,可采用石油醚、苯等水不溶性溶剂作为提取剂,酒精、丙酮属于水溶性溶剂,C错误;
D、萃取过程中由于萃取剂是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所以要采用水浴加热,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胡萝卜素的功能和提取,强化学生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理解与运用。
4. 若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混合在一起,采用下列哪组培养基可将它们分离( )
A. 加食盐的培养基和蛋白胨培养基
B. 伊红美蓝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
C. 斜面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D. 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缺氮培养基可以筛选固氮微生物;细菌等原核生物对青霉素敏感,不能在含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可以用来筛选真菌;伊红一美蓝培养基可鉴定大肠杆菌。
【详解】A、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耐高浓度盐的细菌,可以在此培养基上生存,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都不能在高盐的环境中生存,A错误;
B、伊红一美蓝培养基能鉴定大肠杆菌;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在缺氮培养基上生存,B正确;
C、筛选分离微生物通常使用固体培养基,而液体培养基一般应用于发酵,C错误;
D、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都是原核生物,对青霉素敏感,所以都不能在含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D错误。
故选B。
5.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硫酸酸化条件下
B. 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D. 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钠与氯化钡
【答案】B
【解析】
【分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详解】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A错误;
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
C、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错误;
D、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D错误。
故选B。
6. 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致死食源性细菌,当它侵入人体后,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食物通过高温蒸煮可以减少人患脑膜炎的机率
B. 该菌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 李斯特氏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在宿主细胞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 INIC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遗传物质是DNA;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说明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详解】A、食物高温蒸煮后INIC的蛋白失去活性,可以减少人患脑膜炎的几率,A正确;
B、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李斯特氏菌为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C错误;
D、李斯特氏菌为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但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A。
7.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通过向内折叠增大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B. 根毛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有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C. 绿藻细胞质基质中分布有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 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和形成囊泡,有利于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C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为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提供附着位点,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为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和酶提供附着位点。
【详解】A、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为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根部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增大了根的表面积,是与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相适应的,B正确;
C、绿藻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其细胞中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分布有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浆细胞能不断合成和分泌抗体,则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和分泌囊泡,利于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故选C。
8. 科学家发现在自然界中有一类“吃”铜的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将环境中微量的铜离子富集到体内,利用铜元素代替硫元素构筑生命分子。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类细菌体内含有C、H、O、N、Cu等大量元素
B. 铜元素可以存在于该类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中
C. 该类细菌吸收铜离子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中的能量
D. 该类细菌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细胞核中DNA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Cu是微量元素,A错误;
B、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不含有Cu,B错误;
C、该类细菌吸收铜离子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中的能量,C正确;
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9. 近来纳米科技发展进步神速,极精微的各式显微镜,如共轭焦锂射显微镜、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胞的微细结构被观察得更为清楚。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能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B. 若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向也是逆时针的
C. 用低倍镜看清物像后,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
D. 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能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故视野内能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A正确;
B、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向也是逆时针的,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用低倍镜看清物像后,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C正确;
D、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的是物像的长或宽,故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物像的长或宽放大了600倍,而不是物像面积,D错误。
故选D。
10. 有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使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B. 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C. 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D. 某一稀释度的3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以M2作为该样品菌落估计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就在于防止杂菌污染,故实验室培养时需严格无菌操作,对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用干热灭菌,接种环用灼烧灭菌,实验者的双手用酒精擦拭消毒处理;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两个阶段;要分离某种微生物,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详解】A、通常使用固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A错误;
B、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B正确;
C、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都需要使用恰当方式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只能进行消毒而不能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
D、某一稀释度的3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菌落数的估计值,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有关加酶洗衣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发生改变,所以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以回收反复利用。
B. 温度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C. 与普通的洗衣粉相比,用加酶洗衣粉可以减少 P 对河流的污染
D. 加酶洗衣粉中的纤维素酶不能直接去除污垢,但可以增强洗涤效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
【详解】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固定化酶,不能反复使用,一般会随着洗衣水流走,A错误;
B、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不因此同温度会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B正确;
C、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相对较多,含磷的污水排放到水体中,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而污染水体,而加酶洗衣粉可以减少磷的使用, 故用加酶洗衣粉可以减少 P 对河流的污染,C正确;
D、加酶洗衣粉中纤维素酶的作用主要是使纤维素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得渗入纤维深处的尘土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接触,最终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因此加酶洗衣粉中的纤维素酶不能直接去除污垢,但可以增强洗涤效果,D正确。
故选A。
12. 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B. 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肉眼鉴定的依据
C. 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B、不同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不同,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但肉眼不能看到细菌个体有无荚膜,A正确,B错误;
C、纤维素可以与刚果红结合形成红色,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会在菌落周围形成无色的透明圈,所以可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
D、尿素被分解后,可产生碱性物质氨,使酚红指示剂变红,所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鉴定尿素分解菌,D正确。
故选B。
【点睛】
13. 请判断下列几则广告用语,说法比较科学的是( )
A. 元气森林奶茶添加天然牛奶,0糖0卡好喝不长胖
B. 三精牌蓝瓶口服液,含有丰富的钙、锌等微量元素
C. 燕之屋牌燕窝含丰富金丝燕唾液,食用后补充人体所需氨基酸
D. 农夫山泉矿泉水含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等。C是最基本元素。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A、牛奶中富含糖类和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故元气森林奶茶并非0糖0卡,A错误;
B、钙是大量元素,锌是微量元素,B错误;
C、金丝燕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食用后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被吸收,故可补充人体所需氨基酸,C正确;
D、无机盐不能补充能量,D错误。
故选C。
14. 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C、D 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B和C,提取样品的样点是A和D
B. 点样的要求是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滤纸都要干燥
C. 该层析的原理是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石油醚
D. 用蒸馏装置蒸馏滤液时,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烧瓶里留下的是溶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鉴定胡萝卜素一般采用纸层析法,其基线一般距底边2cm。A、B、C、D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β-胡萝卜素、其他色素和杂质,该层析的目的是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
【详解】A、在A、B、C、D 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A错误;
B、点样的要求是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滤纸都要干燥,B正确;
C、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石油醚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C错误;
D、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时,蒸发出去的是有机溶液,留下的是胡萝卜素,D错误。
故选B。
15.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可采用透析法将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杂质分离
B. 可选择猪、牛、羊、蛙等动物的血液为材料分离血红蛋白
C. 实验操作流程依次为粗分离、样品处理、纯化、纯度鉴定
D. 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即蛋白质的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的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2、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步骤为:(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2) 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A、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则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将蛋白质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分离,A正确;
B、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可以以猪、牛、羊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为材料分离血红蛋白,而不用蛙的,因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及众多细胞器,易分离,B错误;
C、实验操作流程依次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C错误;
D、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不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凝胶柱中移动的速度不同 ,从而将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分子除去,D错误。
故选A。
16. 下图某研究小组探究果胶酶用量所绘制的曲线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b点所对应的值
B. 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
C. 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反应物浓度
D. 在ac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可明显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曲线图分析,自变量是酶的用量,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ob段表示随着酶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c段表示随着酶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加快。
【详解】A、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b点是酶促反应速率最大时对应的酶量的最小浓度,因此,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b点所对应的值,A正确;
B、在ab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B正确;
C、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酶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可能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pH等,C正确;
D、在ab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可明显加快反应速率,但超过b点bc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变,D错误。
故选D。
17.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流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腐乳制作:豆腐长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B.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C.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土壤取样→制备培养基→涂布平板→培养观察
D. 果酒果醋制作: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果醋发酵→果醋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其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
2、腐乳制作流程:豆腐长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3、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的流程: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4、酵母菌喜欢偏酸性且富含糖的环境中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快,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糖源和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可以分解葡萄糖生成醋酸,糖源不足的条件下,可以将酒精转变为乙醛,再转变为乙酸。
【详解】A、腐乳制作过程可表示为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A正确;
B、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B正确;
C、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计数→挑选能生长的菌落→鉴定,C错误;
D、根据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是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果醋发酵→果醋,D正确。
故选C。
【点睛】
18. 橘皮中精油的提取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的作用是破坏橘皮细胞结构,分解果胶
B. ④可以用普通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C. ⑤的条件是需在5—10℃下处理5—7天
D. 最终的橘皮精油只在⑥处理后的滤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主要贮藏在橘皮部分。
【详解】A、石灰水可以破坏橘皮细胞结构,分解果胶,使精油释放,A正确;
B、④第一次过滤可用普通布袋,除去固体物和残渣,B正确;
C、⑤第一次过滤后需在5—10℃下处理5—7天,C正确;
D、静置后会用吸管吸出上层橘皮精油,故最终的橘皮精油还包括⑤处理后的上层液体中,D错误。
故选D。
19. 下图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基本流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鲜玫瑰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
A. 为了防止蒸馏烧瓶过度沸腾,可以在烧瓶内添加沸石或瓷片
B. 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会出现明显的分层
C. 分离的油层还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加入一些无水Na2SO4吸除水
D. 蒸馏温度越高,水和玫瑰精油越容易挥发,故在高温下蒸馏效果更好
【答案】D
【解析】
【分析】1、提取玫瑰精油常用的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
2、玫瑰精油的提取流程为:
(1)在开花的盛期(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质量比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
(2)在水蒸气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乳白色(颜色)的乳浊液。
(3)向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静置,出现油水分层。
(4)用分液漏斗将其两层分开,得到油层。
(5)向油层中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吸水,静置约12h,过滤得到的液体为玫瑰油。
【详解】A、在蒸馏实验中,通常会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碎瓷片或者沸石,形成溶液的爆沸中心,防止液体爆沸,A正确;
B、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会出现明显的分层,B正确;
C、无水Na2SO4具有吸湿性,分离的玫瑰精油油层还含有一定水分,可用无水Na2SO4吸水,C正确;
D、蒸馏温度太高玫瑰精油的品质就比较差,D错误。
故选D。
20. 青霉素常用来治疗细菌感染引发的一些疾病。肺炎支原体是引发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其细胞结构模示图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支原体细胞内含有大量元素Ca、Mn、B、Zn等
B. 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
C. 临床上宜用青霉素治疗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
D. 支原体可在实验室中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培养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1.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2.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所以说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
3.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原核细胞只具有一种细胞器,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器。
4.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植物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支原体细胞为原核细胞,其细胞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而Mn、B、Zn均属于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A错误;
B、 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其不具有细胞壁,B错误;
C、青霉素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支原体不具有细胞壁结构,因而,不能用青霉素治疗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C错误;
D、 支原体作为一种微生物,可在实验室中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培养,D正确。
故选D。
21. 下列有关“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及“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将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之后,酵母细胞被活化
B.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通常用酒精灯加热,且边加热边搅拌
C. 固定好的酵母细胞(凝胶珠)需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
D. 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时,需要提供适宜的条件,如营养物质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详解】A、用蒸馏水将酵母细胞活化,再将冷却的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A错误;
B、海藻酸钠在水中溶解的速度较慢,需要通过加热促进其溶解,通常用酒精灯加热,且边加热边搅拌,B正确;
C、固定好的酵母细胞(凝胶珠)需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洗去附着在其上的CaCl2溶液,以防止凝胶珠硬度过大影响物质交换,C正确;
D、由于酵母细胞具有代谢能力,因此需要提供营养等条件,D正确。
故选A。
22. 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遍布民间,一般称作传统发酵技术。下列关于发酵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由青霉的菌丝构成的
B. 当缺少氧气和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 长期放置的酒表面会出现一层膜,该膜是醋酸菌在液体表面繁殖形成的
D. 泡菜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乳酸菌大量增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1、腐乳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泡菜制作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泡菜制作不需要通气发酵。
【详解】A、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构成的,A错误;
B、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错误;
C、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因此变酸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体表面繁殖形成的,C正确;
D、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23. 下列关于从细胞中提取分离血红蛋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清水洗涤红细胞,目的是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血红蛋白
B. 经离心后收集到的血红蛋白溶液应装入透析袋内,放入清水中透析进一步去除杂质
C. 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装置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柱的速度快
D. 凝胶色谱柱中的气泡不会影响蛋白质的分离效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A、应该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目的是去除杂蛋白,A错误;
B、经离心后收集到的血红蛋白溶液应装入透析袋内,放入磷酸缓冲液中中透析进一步去除杂质,B错误;
C、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装置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C正确;
D、凝胶色谱柱中的气泡会影响蛋白质的分离效果,D错误。
故选C。
24. 食用花卉是一类富含氨基酸且有利于人体氨基酸营养平衡的天然绿色食品。下列有关食用花卉中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氨基酸都含有元素C、H、O、N、S
B. 食用花卉中的氨基酸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
C.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是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D. 通过检测氨基酸的种类可鉴定区分不同种类的花卉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S,A错误;
B、双缩脲试剂是通过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反应而鉴定蛋白质的,而氨基酸中不含肽键,因而食用花卉中的氨基酸不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B错误;
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而且是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因此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因此,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是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C正确;
D、通过检测氨基酸的种类不能鉴定区分不同种类的花卉,因为氨基酸不具有种的特异性,D错误。
故选C。
25. 蛋白酶是催化水解蛋白质肽链的一类酶的总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能产生。在生产实践中,蛋白酶的应用非常广,下列关于蛋白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中可以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B. 人体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最适pH不同,但在最适宜pH时酶活性相同
C. 加蛋白酶的洗衣粉能很好地去除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但不宜用来洗涤纯棉类的衣料
D. 利用蛋白块为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不宜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有很多种,包括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在它们的作用下,当人们摄入蛋白的时候,就会被分解成小分子或者氨基酸,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中要选择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不能用胃蛋白酶,A错误;
B、人体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最适pH时酶活性不同,B错误;
C、能去除奶渍和血渍的洗衣粉加了蛋白酶,不宜用来洗涤全毛、真丝类衣料,纯棉类的衣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错误;
D、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所以不宜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该实验结果。蛋白块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分解会变小或消失,可以直接观察该现象来验证蛋白酶的催化作用,D正确。
故选D。
26.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有几项( )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脂肪鉴定时,实验材料选用花生油,染色剂选用苏丹Ш染液 ④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需用清水漂洗后放在显微镜下镜检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①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加少量的NaOH溶液,后加入CuSO4溶液,①符合题意;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会形成砖红色沉淀,②不符合题意;
③脂肪鉴定时,实验材料选用花生油,染色剂选用苏丹Ш将脂肪染成橘黄色,③不符合题意;
④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需用50%酒精漂洗后放在显微镜下镜检,④符合题意。
故选B。
27. 下列有关菠菜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含14N的尿素施肥,可在细胞质、细胞核中检测到14N
B. 组成细胞的元素中, 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
C. 菠菜叶片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实验材料
D. 细胞中的磷脂、NADPH、核酸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
【答案】C
【解析】
【分析】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3、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14N是细胞内很多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DNA、RNA和蛋白质等,细胞核中含有DNA,细胞质中含有RNA,因此用含14N的尿素施肥,可在细胞质、细胞核中检测到14N,A正确;
B、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因此被称为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B正确;
C、叶片中叶绿素较多且颜色深,对需要观察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所以菠菜叶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却不宜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C错误;
D、细胞中的磷脂、NADPH和核酸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D正确。
故选C。
28.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B. 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C. 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D. 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具有严整的结构,营寄生生活,通过侵染宿主进行增殖,进入宿主细胞后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离开活细胞后不再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RNA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因此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A正确;
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有利于室内与室外的空气交换,病原微生物也能随空气流动到室外,B正确;
C、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使体温升高,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37℃,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C正确;
D、75%左右酒精具有杀菌作用,饮酒的度数一般不能达到75%,且长期饮酒对人体会产生损害,免疫力下降,因此每天适量饮酒不能预防新冠肺炎,D错误。
故选D。
29.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30. 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在常人看来千姿百态。但是在生物学家的眼中,它们却是富有层次的 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
①肝脏 ②血液 ③神经元 ④蓝细菌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 ⑥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羊 ⑧某草原上的全部荷斯坦奶牛 ⑨一片森林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⑤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 ③②①④⑧⑩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详解】①肝脏属于器官层次;
②血液属于组织层次;
③神经元属于细胞层次;
④蓝细菌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的层次;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羊包括多种类型的羊,但又不包括所有生物,故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层次;
⑧某草原上的全部荷斯坦奶牛属于种群层次;
⑨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1. 对于下列各结构在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叶绿体 ②染色体 ③核膜 ④核糖体 ⑤细胞壁 ⑥拟核
A. 菠菜和发菜体内都含有①③④⑤ B. ①~⑤在绿藻体内都存在
C. 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颤藻的体内存在 D. 大肠杆菌和蓝藻共有的是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1.原核生物是指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的一类生物,一般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而细菌又包括多种,蓝藻也包括多种,如:颤藻、念珠藻、蓝球藻、发菜等。
2.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其体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含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其体细胞不含中心体;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和液泡,但含有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低等的植物含有中心体。
3.动物都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众多复杂的细胞器,包括中心体,但是没有叶绿体和液泡。真菌类也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壁,有众多的细胞器。
【详解】A、发菜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细胞壁和拟核等结构;菠菜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①叶绿体、 ②染色体、③核膜、 ④核糖体、⑤核糖体等结构,二者共有的结构是核糖体和细胞壁,A错误;
B、绿藻是真核生物(属于植物),①~⑤在绿藻体内都存在,B正确;
C、颤藻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①叶绿体 ②染色体 ③核膜,但有核糖体、细胞壁和拟核,C正确;
D、大肠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共有的是④核糖体、⑤细胞壁、⑥拟核,D正确。
故选A。
32. 如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a和b
B. 若图1表示细胞脱水后化合物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a
C. 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有关
D. 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如果表示鲜重,则A是水,B是蛋白质,若表示干重,A则为蛋白质;分析图2,a是元素O,b是C,c是H。
【详解】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A水和B蛋白质共有的元素是H、O,即ac,A错误;
B、若图1表示细胞脱水后化合物的扇形图,A表示蛋白质,其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b是C,B错误;
C、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细胞中氧元素含量最多,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水有关,C错误;
D、正常细胞中乙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有的还含有S、P ,D正确。
故选D。
33. 下表是关于对四种生物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硝化细菌
乳酸菌
根瘤菌
衣藻
能源
利用化学能
分解乳酸
固定N2
利用光能
碳源
CO2
糖类
糖类
CO2
氮源
NH3
N2
N2
NO3-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A. 硝化细菌与乳酸菌 B. 乳酸菌与根瘤菌
C. 根瘤菌与衣藻 D. 硝化细菌与衣藻
【答案】D
【解析】
【分析】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型微生物,其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乳酸菌是厌氧型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根瘤菌能固定N2,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衣藻是光能型生物,其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
【详解】(1)硝化细菌能利用氮源,且能利用氧化NH3释放的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正确;
(2)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氮气,且能量来源为糖类,错误;
(3)根瘤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错误;
(4)衣藻是低等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正确。
所以描述正确的一组生物是硝化细菌和衣藻。
故选D。
34.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储藏物不断代谢变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现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进行研磨,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中制成两种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图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摇匀后,可观察到两管均呈蓝色,但c管颜色较浅
B. 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摇匀后,可观察到两管均呈砖红色,d管颜色较深
C. 现提供适量的斐林试剂的甲、乙液和蒸馏水可检测香蕉果肉是否含有蛋白质
D. 图A中I、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的组成元素都含C、H、O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分析图A曲线,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淀粉)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即淀粉逐渐水解成可溶性还原糖,故Ⅰ是淀粉含量的变化,Ⅱ是还原糖的变化。
2、分析题图B,碘液是用来检验淀粉的存在的,斐林试剂是用来检验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的,因此a、c是检测淀粉的含量,b、d是检测还原糖的含量。
【详解】A、与a管相比,c管内的淀粉含量下降,所以加入等量碘液后,两管均呈蓝色,但是c管颜色较浅,A正确;
B、b、d试管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
C、将斐林试剂的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即可得到双缩脲试剂的B液,故可用斐林试剂和蒸馏水检测香蕉果肉是否含有蛋白质,C正确;
D、图A中Ⅰ、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淀粉和还原糖,它们都是由C、H、O组成的,D正确。
故选B。
35. 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②,同时提升镜筒
C. 若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图甲中的组合应是②④⑤
D. 从图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即③⑤为高倍镜,④⑥为低倍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即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的放大倍数。
【详解】A、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故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错误;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即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目镜应选用②,镜筒高度应该降低,B错误;
C、若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放大倍数应该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C错误;
D、从乙转为丙,即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正确。
故选D。
36. 奶酪是人类最古老的食品之一,其种类繁多。如图是天然奶酪的简要制作过程,其中凝乳是指凝固的牛奶,酸性物质一般都可以使牛奶变性凝固,小牛的胃中有一种称为凝乳酶的物质也可以将牛奶凝固成凝乳利于消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保证奶酪的营养成分,牛奶在乳酸发酵之前应该煮沸消毒处理
B. 乳酸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了有机酸或凝乳酶能使牛奶中蛋白质凝固
C. 加热压缩过程可以去除凝乳中多余的水分,有利于奶酪的硬化和保存
D. 由奶酪制作过程可推测,儿童食用天然奶酪比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
【答案】A
【解析】
【分析】奶酪是以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形成凝乳,利于消化。酸性物质一般都可以使牛奶变性凝固,小牛的胃中有一种称为凝乳酶的物质也可以将牛奶凝固成凝乳利于消化。
【详解】A、煮沸消毒法是在 100℃煮沸 5~6分钟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但对于牛奶这些不耐高温的液体,使用巴氏消毒法,在 70~75℃煮钟或 80℃煮钟,不仅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还可以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A 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酸性物质和凝乳酶都可以促使牛奶凝固形成凝乳,而图中经过了乳酸发酵,牛奶形成了凝乳,因此乳酸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了有机酸或凝乳酶能使牛奶中蛋白质凝固, B 正确;
C、加热压缩过程去除水分,水分减少,奶酪的硬度加大,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有利于储存, C 正确;
D、由制作过程可知,奶酪制作过程中经过了微生物发酵,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或变性处理,都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D 正确。
故选A。
【点睛】
37. 酱油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参与酱油酿造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有米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在众多微生物及其酶系的作用下,分解大豆、小麦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最终形成具有特殊色泽和良好风味的酱油。下图是酱油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米曲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多肽及氨基酸
B. 在发酵初期乳酸菌含量较高,能抑制部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C. 在酱油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促进
D. 某些代谢产物的抑制作用是后期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霉菌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制作酱油时,米曲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在发酵初期乳酸菌含量较高,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量减少时,酵母菌的数量增加,由此可知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关系不是相互促进的,C错误;
D、随着发酵的进行,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某些代谢产物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C。
38. 通过样品处理和粗分离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还含有其他种类的蛋白质分子(如呼吸酶等)。怎样将杂蛋白与血红蛋白分离开来呢?常用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化。以下做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色谱柱的装填过程要注意:装填前凝胶需要充分溶胀、装填要均匀、尽量紧密,降低颗粒间隙;无气泡;洗脱液洗涤平衡不能断流
B. 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包括:制作色谱柱、装填色谱柱、样品加入和电泳
C. 样品加入和洗脱的基本过程是: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不能破坏凝胶面)→调节缓冲液面→洗脱→红色区带均匀地移动标志着成功→收集分装蛋白质。最后将纯化的样品进行电泳鉴定
D. 如果红色区带移动不均匀、歪斜、散乱、变宽等,其主要原因是色谱柱的装填有问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②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③分离血红蛋白(中速长时间离心);(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A、色谱柱的装填过程要注意:装填前凝胶需要充分溶胀、装填要均匀、尽量紧密,降低颗粒间隙;无气泡,如果有气泡,会扰乱洗脱的次序;洗脱液洗涤平衡不能断流,颗粒不能露出洗脱液,A正确;
B、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包括:制作色谱柱、装填色谱柱、样品加入和洗脱,电泳属于纯度鉴定,B错误;
C、样品加入和洗脱的基本过程是:调节缓冲液面(缓冲液面和色谱柱凝胶齐平)→加入蛋白质样品(不能破坏凝胶面)→调节缓冲液面(让样品进入凝胶柱中)→洗脱→红色区带均匀地移动标志着成功→收集分装蛋白质。最后将纯化的样品进行电泳鉴定,C正确;
D、如果红色区带移动不均匀、歪斜、散乱、变宽等,其主要原因是色谱柱的装填有问题,需要重新装填色谱柱,D正确。
故选B。
【点睛】
39. 番茄果实内含有数量较多的种子,但番茄果实内的种子不会萌发,必须将种子取出或果肉腐烂后种子才会萌发。原因是番茄的果肉或果汁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如咖啡酸、阿魏酸等。兴趣小组用新鲜番茄汁、蒸馏水和新鲜番茄种子设计实验并验证了上述说法。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培养天数
第1d
第2d
第3d
第4d
第5d
第6d
第7d
第8d
1号培养皿(萌发数)
0
0
1
4
8
12
15
15
2号培养皿(萌发数)
0
0
0
0
0
0
0
0
A. 1、2号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和新鲜番茄汁
B. 1、2号培养皿都铺有滤纸并在实验过程中适时分别添加等量的蒸馏水和新鲜番茄汁
C. 1、2号培养皿中应该加入等量且来自于同一番茄果实的新鲜种子
D. 该实验证明了番茄的果肉或果汁中含有咖啡酸、阿魏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番茄的果肉或果汁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存在新鲜番茄汁,则将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加适量的新鲜番茄汁,一组加等量的蒸馏水,据表格数据可推出1号培养皿滴加蒸馏水,2号培养皿滴加新鲜番茄汁,A正确;
B、由于种子需要放置在蒸馏水或新鲜番茄汁中,因此1、2号培养皿都需铺有滤纸,又由于滤纸会吸收蒸馏水、新鲜番茄汁,则在实验过程中应适时分别添加等量的蒸馏水和新鲜番茄汁,B正确;
C、种子为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因此1、2号培养皿中应该加入等量且来自于同一番茄果实的新鲜种子,C正确;
D、该实验只能证明番茄的果肉或果汁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但不能确定抑制物质是咖啡酸、阿魏酸,D错误。
故选D。
40. 下表是某学生设计的有关实验方案。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①
②
⑧
④
⑤
⑥
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mL)
2
2
2
2
2
2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酶溶液(mL)
-
1
-
1
-
1
质量分数为2%的α-淀粉酶溶液(mL)
1
-
1
-
1
-
反应温度(℃)
0
0
X
X
100
100
检测试剂Y
2滴
2滴
2滴
2滴
2滴
2滴
注:表中“-”表示没有添加。
A. 本实验检测试剂Y可用碘液或斐林试剂
B. ③④两组实验反应温度X设为37℃时可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C. 若X、Y设置正确,则②④⑥三组实验可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
D. 若X、Y设置正确,则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③④(③④两组的温度适宜)验证酶的专一性;另一个目的是通过①③⑤探究温度对于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A、若Y为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会对探究温度对于酶活性的实验有影响,故A错误;
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α-淀粉酶为工业用酶,最适的催化温度为60℃。故B错误;
C、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②④⑥三组实验不能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故C错误;
D、本试验中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淀粉溶液的量等都是无关变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底物不能选择过氧化氢;鉴定试剂不能选择斐林试剂。
二、填空题
41. 植物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铵转运蛋白AMT-1,能以NH4+的形式吸收N元素,铵态氮是植物生长的一种重要营养成分,但过量吸收铵会对植物自身产生毒害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AMT-1以NH4+的形式吸收的N元素可以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AMT-1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__________(“根”“芽”或“茎”)部。
(2)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材料:用完全培养液配置的适宜浓度的NH4NO3溶液,HgCl2溶液(细胞呼吸阻断剂)。
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来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的思路:
取两只培养皿编号为甲、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在给绿色植物施肥后,往往需要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蛋白质、核酸 ②. 根
(2) ①. 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用完全培养液配置的适宜浓度的NH4NO3溶液。在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HgCl2溶液(呼吸阻断剂),乙中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再在甲、乙培养皿中移栽同种且生理状况一致的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NH4+的浓度。 ②. 甲组培养液中检测到的溶液中NH4+浓度低于乙培养液
(3)肥料中的无机盐离子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吸收(或避免施肥浓度过大引起植物“烧苗”)
【解析】
【分析】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分组(对照组、实验组)编号→给予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无关变量保证等量原则)→得出结论。
【小问1详解】
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多糖,这几种物质中含有氮元素的有蛋白质、核酸,故AMT-1以NH4+的形式吸收的N元素可以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AMT-1是转运NH4+的载体,植物吸收无机盐的部位是根,故AMT-1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根部。
【小问2详解】
实验题目为:验证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主动转运的能量,因变量是是否有NH4+的转运,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是用呼吸阻断剂HgCl2溶液阻断细胞呼吸,从而使用于主动运输的能量缺乏,因变量的检测方法是测定培养液中NH4NO3(NH4+)的浓度,故实验的思路为:①分组编号:取两只培养皿编号为甲、乙,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用完全培养液配置的适宜浓度的NH4NO3溶液。②进行不同的处理:在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HgCl2溶液(呼吸阻断剂),乙中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再在甲、乙培养皿中移栽同种且生理状况一致的植物;③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NH4+的浓度。实验现象及结论:因为甲组中加入了呼吸阻断剂,导致细胞呼吸无法进行,甲组根部细胞中缺少能量导致NH4+无法进入植物体内,甲组培养液中的NH4+的浓度应该高于乙组,故若甲营养液中检测到的溶液浓度低于乙培养液。则可证明植物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小问3详解】
农田施肥时,无机盐离子溶解在土壤溶液中,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较高,导致植物根出现失水现象,不利于植物生长;此外,无机盐离子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吸收,所以农田在施肥的同时,还需要浇水。
【点睛】学会通过实验题目找到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这些往往是实验题目中的考点。
42.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性。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4)B、E两类生物的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___________________,故能自养生活。
(5)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②. B、E
(2) ①. B、C ②. 细胞膜、核糖体 ③. 统一
(3) ①. 细胞 ②. B、E (4)藻蓝素和叶绿素
(5) ①. 成熟的红 ②.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是蓝藻、C是高等植物细胞、D是血细胞、E是大肠杆菌细胞。
【小问1详解】
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B蓝藻和E大肠杆菌。
【小问2详解】
图中B蓝藻有叶绿素和藻蓝素,C是高等植物细胞,有叶绿体,二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是真核细胞,B是原核细胞,二者共有细胞结构是核糖体、细胞膜。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
【小问3详解】
地球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E是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小问4详解】
E是大肠杆菌细胞,B是蓝藻,一般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故能自养生活。
【小问5详解】
D是血细胞,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43. 在食品化工等领域,酶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对细胞采用___________法进行固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衣物上常见污垢的种类,目前常用的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制剂有四类,其中最明显的是______和___________,前者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使污渍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3)高果糖浆可以作为蔗糖的替代品。高果糖浆是指富含_________的糖浆,这种糖可以由葡萄糖在______酶的催化下转化而来。
(4)用苹果加工成果汁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果胶酶,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成______________,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为了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通常可用滤出的苹果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5)若要“探究从自然界收集的酵母菌菌株能否利用木糖进行酒精发酵”,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
【答案】(1) ①. 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能被反复利用 ②. 包埋法 ③. 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2) ①. 碱性蛋白酶 ②. 碱性脂肪酶 ③. 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3) ①. 果糖 ②. 葡萄糖异构
(4) ①. 半乳糖醛酸 ②. 体积大小(或澄清度)
(5)将自然界收集的酵母菌菌株接种到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培养基中有无酒精的生成
【解析】
【分析】1、固定化酶的缺点: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优点: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2、固定化细胞的缺点: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触,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优点:成本低,操作容易。
3、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小问1详解】
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能被反复利用。一般来说,酶更合适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小问2详解】
根据衣物上常见污垢的种类,目前常用的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四类,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小问3详解】
高果糖浆是指富含果糖的糖浆,可以作为蔗糖的替代品。果糖可以由葡萄糖在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下转化而来,利用酶的固定化生产。
【小问4详解】
果胶酶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总称,可以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为了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果汁的体积或澄清度。通常可用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或澄清度)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相同时间下,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越大(或澄清度越高),果胶酶活性越高。
【小问5详解】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探究从自然界收集的酵母菌菌株能否利用木糖进行酒精发酵”,木糖是酵母菌的唯一碳源,在无氧条件下培养。故实验思路是:将自然界收集的酵母菌菌株接种到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培养基中有无酒精的生成。若有酒精产生,说明这些酵母菌含有能利用木糖(进行酒精发酵)的酶。
44. 孔雀石绿(简称MG)是广泛使用有机染料,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容易引起土壤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高效的MG降解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知MG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MG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1)培养基的配制:MG降解菌富集培养基需含有NaH2PO4、KH2PO4、NaCl、NH4Cl、CaCl2、MgSO4、水等,再加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基配制好后,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无菌处理才能后续使用。
(2)MG高效降解菌株的富集:如图所示,将1.0g土样接入含上述配制好的培养液的三角瓶中,将三角瓶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1-2天,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直至培养液变浑浊后,换瓶重复操作2-3次,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3)MG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和纯化:图中所示的分离纯化细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统计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初步估测A中细菌细胞数为1.5×109个/mL,若要在图中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稀释后的菌液,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约为150个,则应将A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倍。
(4)MG高效降解菌株的鉴定:将纯化获得的菌种接种于含过量MG的固体培养基(其他营养成分等适宜)上,根据培养基是否出现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鉴别出目的菌株,原因是____________。
(5)MG高效降解菌株的保存:获得纯净的菌种后,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若需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答案】(1) ①. MG ②. 高压蒸汽灭菌
(2)使目的菌充分接触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
(3)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③. 106
(4) ①. 透明圈 ②. 目的菌株通过降解MG生长,使菌落周围的培养基变透明,出现透明圈
(5)甘油管藏
【解析】
【分析】1、培养基的基本组成成分:碳源(提供能源)、氮源(参与代谢)、水(溶剂)、无机盐(保持渗透压、调节pH)。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要筛选出能降解MG(一种有机染料)的微生物,则培养基的配置需要以MG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小问2详解】
采用液体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使目的菌充分接触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目的菌株的浓度。
【小问3详解】
图中接种方法能够计数,应为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该方法统计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小。设A中的菌液稀释X倍,则150÷0.1×X=1.5×109,计算出X=106。
【小问4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MG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MG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若目的菌株能高效降解MG,则培养基变得透明,形成以目的菌株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根据培养基是否出现透明圈,就可以鉴别出目的菌株。
【小问5详解】
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是甘油管藏。
2023广元广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广元广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长沙明德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长沙明德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