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成都武侯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2成都武侯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涂到机读卡上,每道题2分,多选、少选或不选,该题均不得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A. 80m B. 100m C. 120m D. 140m2. 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东南流向西北3. 该地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 )A. 发展滨海旅游 B. 发展木材加工工业C. 种植经济林木 D. 加大水电开发力度【答案】1. B 2. A 3. C【解析】【分析】本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读图、析图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小题1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河流两侧等高线对称是本题的关键,否则容易出错。小题2要明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小题3要结合图中的地形、位置进行分析。【1题详解】理解河流两侧等高线对称是本题的关键。图中等高距是20米,据图等高线的递变规律可以看出,图中最低处为260米<H<280米,最高处在西北方向为360米<H<380米,故图中高差范围:80米<高差<120米。也可以利用公式“(n-1)d < H <(n+1)d”其中d为等高距,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图中n为5条,d为20米。题中要求选出最大高差,只有100米在此范围内,故答案选B。【2题详解】本题需明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图中河流流向由东北流向西南,答案选A。【3题详解】图中只说明了是我国的南方地区,并没有说是我国的沿海地区,故A错误。发展木材加工业需要充足的林木,从图中海拔可以看出这是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应该要保护植被,故B错误。该地地势落差小,不适宜发展水电,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选C。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4. 该河流可能是( )A. 塔里木河 B. 珠江 C. 松花江 D. 钱塘江5. 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 小麦 B. 甜菜 C. 茶叶 D. 甘蔗【答案】4. C 5. B【解析】【4题详解】从河流的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可以看出,该河有两个汛期,分别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大气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应该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小麦是粮食作物,不符合题干要求,A错误;该河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大豆等,B正确;茶叶和甘蔗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东北属于温带,不适合栽培。C、D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受其影响,河流形成夏汛。但是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所以河流除了雨水补给之外,还受到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汛。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河流的补给类型是冰川融水,所以夏季气温增高后,冰川融化,进入汛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也是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诞生地和延续地。黄土高原的不同部位黄土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可以分成粗细不同的颗粒带,下图示意从戈壁到黏黄土的不同颗粒分异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关于图示区域不同黄土颗粒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黄土高原地区共有五种颗粒带 B. 同一颗粒带大致沿经线延伸C. 从东南向西北,黄土颗粒粒径逐渐变小 D. 鄂尔多斯高原属于沙漠颗粒带7. 如果某个时期气候变得干冷,则该时期黄土高原地区( )A. 黄土高原范围扩展到秦岭以南 B. 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C. 黄土沉积层较厚 D. 石漠化现象更为严重【答案】6. D 7. C【解析】【分析】【6题详解】读图,图示共有五种颗粒带,黄土高原以北古长城为界,图中呼和浩特、银川川及其以北地区不属于黄土高原地区,说明黄土高原地区不包括沙漠带、戈壁,A错误;同一颗粒带呈东西走向,即大致沿纬线延伸,B错误;从东南向西北,黄土颗粒粒径逐渐变大,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鄂尔多斯高原属于沙漠颗粒带,D正确。故选D。【7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如果某个时期气候变得干冷,西北季风势力变强;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沉积作用,主要是由西北季风搬运北部的沙漠、戈壁地区的黄土在此堆积形成的,所以黄土沉积层较厚,C正确。西北季风受黄土高原南部秦岭的阻挡,所以黄土高原的范围不会扩展到秦岭以南,A错误。由于黄土高原的物质主要来源于西北部的戈壁和沙漠,所以土壤腐殖质含量较低,B错误。黄土高原的风力堆积作用强,石漠化现象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点睛】黄土高原是冬季风将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沙尘携带到中国,被秦岭拦截后,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厚厚黄土层。采冰业是指在冰封的江面上大量采集冰块。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隆冬季节,江河之水冻结实了,天子命人凿冰窖藏,待到来年仲春,又命人开窖取冰。19世纪以来,传统采冰业逐渐衰落。现代采冰主要用于制作冰雕。下图示意黑龙江省现代主要采冰区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推断古代采冰主要用于( )A. 建造冰窖 B. 获取淡水 C. 冷藏保鲜 D. 室内溜冰9. 导致传统采冰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 冰块市场需求日益减少 B. 污染导致河冰品质下降C. 采冰人工成本迅速上升 D. 人工制冰技术不断进步10. 影响黑龙江现代采冰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结冰量 B. 市场 C. 劳动力 D. 水质【答案】8. C 9. D 10. B【解析】【8题详解】根据材料冬季采冰窖藏,因此建造冰窖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获取淡水可以直接获取,不需要将冰融化成水,B错误;材料中提到冬季采冰窖藏,夏季开窖取冰,可推断我国古代采冰主要用于冷藏降温,C正确;室内溜冰是现代采冰的目的,D错误。【9题详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冰块市场需求日益增多,A错误; 污染导致河冰品质下降不是采冰业衰落的主要原因,B错误;随着技术的进步采冰人工成本下降,C错误;导致传统采冰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人工制冰技术的不断进步,不需要冬季采冰储藏,D正确。【10题详解】现代采冰主要用于制作冰雕,影响黑龙江现代采冰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市场,B对。现代生产技术水平高,可以人工制冰,结冰量、劳动力、水质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黑龙江的采冰业等相关问题。主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分析解答。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1. 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 广东 B. 江苏 C. 江西 D. 云南12. 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生长期光照时间短 B. 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 春播期间旱情严重【答案】11. A 12. C【解析】【分析】【11题详解】读图并结合省区形状判断可知,可以看到广东省潜力基本大于1750千克,A正确。江西、江苏、云南大部分生产潜力大于500千克小于1500千克,BCD错误。因此农业潜力最大的为广东,故选A。【12题详解】读图,甲地位于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高,与南方地区相比,其夏季昼较长,光照时间较长,A错误。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B错误。由于其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因此农业生产潜力小,C正确。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易产生春旱,D错误。故选C。【点睛】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高,与南方地区相比,其夏季昼较长,光照时间较长;东北地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由于其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易产生春旱。德钦葡萄分布于平均海拔2400米的金沙江、澜沧江流域干热河谷两岸的丘陵、山坡或斜坡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优质酿酒葡萄产区。该地葡萄种植、酿酒虽历史悠久,但葡萄酒产业真正起步不过十余年,至今种植规模较小且相对分散。下图为德钦县地形及葡萄园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德钦葡萄品质优良的原因是( )①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受冬季风影响小,不易受冻害③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期短④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4. 德钦葡萄种植规模较小且相对分散的主要自然原因( )A. 山区闭塞,运输不便 B. 山高谷深,山脉阻隔C. 酒产业起步晚,市场狭小 D. 河流径流量小,水源不足【答案】13. D 14. B【解析】【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德钦葡萄分布于平均海拔2400米的金沙江、澜沧江流域干热河谷两岸的丘陵、山坡或斜坡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优质酿酒葡萄产区。地处干热河谷两岸的丘陵、山坡或斜坡上,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①④正确。受冬季风影响小,不易受冻害,不是品质优良的原因。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期长,②③错误。故选D。【14题详解】该地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耕地面积小,导致葡萄种植规模较小且相对分散,B正确。山区闭塞,运输不便,不利于产品外销,但不是规模小且分散的原因,A错误。该地葡萄种植、酿酒历史悠久,C错误。河流流量大,水源充足,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难度一般。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长江三角洲 B. 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四川盆地16.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17. 该景观主要分布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业类型是( )A. 坝子农业 B. 绿洲农业 C. 水田农业 D. 河谷农业【答案】15 A 16. B 17. C【解析】【15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是长江三角洲区域,A正确。华北平原以陆路交通为主,地形以平原为主,B错误。珠江三角洲河汊纵横,景观不是小桥流水,C错误。四川盆地多丘陵、低山和平原,不符合图示景观,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江南水乡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B正确、D错误。沟壑纵横,降水集中的是黄土高原,A错误。地形封闭,排水不畅的是盆地地形,C错误。故选B。【17题详解】云贵高原地区发展的农业是坝子农业,A错误;西北地区发展绿州农业,B错误;在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适合发展河谷农业,D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雨热同期,适合发展的特色农业为季风水田农业,C正确。故选C。【点睛】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成都一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一路向西北骑行前往嘉峪关市。沿途可见雪山在身旁绵延伸展,仿佛触手可及。家乡已经春暖花开,而此时路旁枝头上还是一派萧条模样,枝条不见星点的绿。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绵延伸展的雪山可能是A. 祁连山 B. 昆仑山 C. 天山 D. 阿尔泰山19. “家乡已经春暖花开,而此时路旁枝头上还是一派萧条模样,枝条不见星点的绿”,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地形 B. 光照 C. 水分 D. 热量20. “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经度位置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地形地势【答案】18. A 19. D 20. A【解析】【分析】本题组以河西走廊为背景,设置两三道试题,涉及地形分布、纬度地带性、时差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8题详解】题意表明,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骑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沿途的绵延伸展的雪山只可能是祁连山,选项A符合题意。昆仑山位于新疆与西藏边境,离河西走廊太远,排除B。天山和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境内,位于河西走廊以西,离此地很远,排除C、D。所以选A。【19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该驴友的家乡位于南方地区的成都,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春季来得早,鲜花开得早,而河西走廊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春季来得迟,树木枝头发芽迟,选项D符合题意。地形、光照、水分对这种现象影响不大,排除A、B、C。所以选D。【2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经度接近120°E,而河西走廊位于100°E附近,两地地方时相差1个多小时,当北京为20点时,河西走廊可能才18点多,因此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选项A符合题意。河西走廊与北京都位于40°N附近,纬度相当,排除B。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对昼夜影响不大,排除C、D。所以选A。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 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22. 牧民转场主要受A. 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 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 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 聚落分布的影响【答案】21. C 22.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1题详解】从图中等高线分不可以看出只有③全线等高线比较稀疏,山坡坡度较为平缓,适宜牲畜爬坡迁移,而①、②、④都有部分路段坡度较陡,不利于牲畜迁徙,故答案选C。【22题详解】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夏季山上牧场草类茂盛,饲料丰富,气候温和,冬季山上草类枯死,气温很低,不利于牲畜越冬,冬季山下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牲畜越冬,故答案选A。 河套灌区曾是一片沙地,后引黄河水自流灌溉,逐渐成为“塞外米粮川”。河套灌区一年一熟,粮食作物秋收后会对农田浇水,俗称“秋浇”。下图示意河套灌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河套灌区的地势特点大致为( )A. 东北高、西南低 B. 西北高、东南低 C. 东南高、西北低 D. 西南高、东北低24. 河套灌区成为“塞外米粮川”的主导因素是( )A. 水源 B. 地形 C. 气候 D. 土壤25. 河套灌区“秋浇”主要是为了( )①改善土壤水分 ②灌溉越冬作物 ③防止作物冻害 ④降低土壤盐分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23. D 24. A 25. D【解析】【分析】【23题详解】由材料河套灌区曾是一片沙地,后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可知,灌溉渠大致自西南自流到东北,因此河套灌区地势特点大致为西南高,东北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河套灌区曾是一片沙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源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河套灌区成为“塞外米粮川”是因为黄河提供了灌溉水源,水源条件得到满足,因此水源也就是河套灌区成为“塞外米粮川”主导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河套灌区粮食作物秋收后,土壤中水分比较缺乏,“秋浇”可以改善土壤水分,同时有利于淋洗土壤,降低土壤盐分,①④符合;河套灌区一年一熟,秋收后,没有越冬作物,不存在灌溉越冬作物和防止作物冻害,②③不符合;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林芝附近的野桃树高花繁,开得狂野,寿命可达千余年,其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米~4200米的区域。每年3月~5月桃花盛开期间,桃花映衬着湛蓝的云天和磅礴的雪峰,美不胜收,吸引无数游客前往林芝赏桃花、游名胜古迹、体验人文风情等,桃花节每年主题不同。下图为林芝位置示意图。 (1)分析林芝赏桃花时间较长的原因。(2)指出为应对林芝气候的特殊性,游客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3)简述林芝桃花节对林芝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桃树分布在海拔1600米-4200米的山区,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开花时间早晚差异大,赏花时间延长。(2)林芝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注意保暖,带防寒服(羽绒服等);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偏低,需注意预防高原反应,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太阳辐射强,需注意防晒,带防晒霜等。(3)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林芝经济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芝赏桃花时间较长的原因、旅游活动设计及发展旅游业的影响等知识点。结合基础知识不难解答。【详解】(1)青藏高原海拔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温差大。桃花要达到一定的气温条件下才会开花,桃树分布在海拔1600米-4200米的山区,分布范围广,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不同海拔的桃树会在不同时间开花,开花时间早晚差异大,赏花时间延长。(2)要结合青藏高原的高寒、缺氧、日照强等特征进行分析。林芝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注意保暖,带防寒服(羽绒服等);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偏低,需注意预防高原反应,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太阳辐射强,需注意防晒,带防晒霜、太阳伞、护具等。(3)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业的影响。要注意说的是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林芝桃花节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快、新的旅游项目出现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新的旅游项目出现可以增加就业机会。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下面左图示意乌克兰及其周边区域,图中甲河流域内森林、草原、沼泽面积广大,有大面积的黑土区(黑土是在季节性干旱气候条件下,草类植物生长地区,有机质不易分解并大量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肥沃土壤)。下右图示意甲河流域的气候资料。材料二向日葵原产热带,喜日照,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其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该国向日葵种植面积广,葵花籽产量高,出油率高,品质好,属绿色有机农产品。(1)请描述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2)简析甲地土壤肥沃的原因。(3)分析该区域葵花籽属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原因。(4)简要分析乌克兰成为世界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的原因。(5)你是否赞同乌克兰继续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请说明理由。【答案】(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积累有机质多;年均温较低,有机质不易分解;河流沿岸,地势低平,利于有机质的沉积。 (3)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不易过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最低气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该区域农作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4)向日葵种植面积大,产量大;自然条件优越,葵花好质量好;国内市场需求量小;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联系便捷。 (5)赞同。理由:乌克兰种植向日葵的自然条件优越,扩大种植面积,可以提高葵花籽产量;该地向日葵品质优良,出油率高,市场广阔;有利于出口创汇,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与向日葵相关的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不赞同。理由: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扩大向日葵种植会导致土地过度开垦,地表植被破坏加重,加剧土地荒漠化发生;该国纬度较高,发展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不足;扩大向日葵种植规模会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导致粮食减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乌克兰及其周边区域的相关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域的地势特点及判断依据、土壤肥沃的原因、该区域葵花籽属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原因、乌克兰成为世界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的原因、乌克兰是否继续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及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乌克兰及其周边区域图可知,甲河流支流众多,根据河流的干支流分布判断,甲河流干流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因此甲流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黑土是在季节性干旱气候条件下,草类植物生长地区,有机质不易分解并大量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肥沃土壤。读甲河流域的气候资料图可知,甲流域的年均气温较低,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不易被分解;根据材料一可知,甲河流域内森林、草原、沼泽面积广大,植被覆盖率高,积累的有机质多;甲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势相对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强,利于有机质的沉积。【小问3详解】读乌克兰及其周边区域图、甲河流域的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区域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且持续时间长,病虫害及其虫卵都不易过冬;该区域夏季气温的日较差大,一天中的最低气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的生存和繁殖;使得该区域的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少,使用的农药少,这样条件下产出的葵花籽为绿色有机农产品。【小问4详解】读材料二可知,该国向日葵种植面积广,葵花籽产量高,出油率高;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病虫害少,有机质积累多,葵花质量好;乌克兰国内对葵花籽油的需求量小;乌克兰邻国多,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外联系方便。【小问5详解】赞同乌克兰继续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理由:乌克兰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种植向日葵,种植面积扩大,可以使葵花籽总产量提高;乌克兰的向日葵品质好,出油率高,国际市场广阔,对出口创汇有利,从而增加该国的经济收入;可以发展与向日葵相关的产业,增加就业。不赞同乌克兰继续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理由:乌克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少,扩大向日葵种植会导致用水紧张;扩大向日葵种植会导致土地过度开垦,加重地表植被破坏,引发土地荒漠化;由于该国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会导致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引发粮食安全问题。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合掌造”一般坐北朝南,它是一种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木造建筑,屋顶厚且陡峭,呈人字型,如同双手舍十。下图为白川乡合掌村地理位置及合掌造景观图。(1)分析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2)简要说明“合掌造”建筑特点对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3)简析合掌村水库水渠众多的自然原因。(4)分析日本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答案】(1)冬季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经日本海(海洋)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温在O℃以下,以降雪为主。 (2)木造建筑,可以防震(减轻地震危害);建筑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减小冬季风的影响;房屋以厚厚的茅草覆盖,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隔热效果;房顶陡峭,呈人字形,使夏季利于排水﹐冬季减少积雪堆积(利于积雪下滑)。 (3)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流急,地表水容易流失;水稻需水量大,需要引水灌溉。 (4)地处温带海区;位于浅海大陆架;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或者答寒暖流交汇处)。【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白川乡合掌村地理位置及合掌造景观图等相关材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合掌造”建筑特点对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合掌村水库水渠众多的自然原因、日本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合掌村位于日本本州岛西部,靠近日本海沿岸,属于季风性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来自亚欧大陆的西北风经过面积广阔的日本海,带来较多的水汽;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日本海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由于冬季气温低,在0℃以下,所以冬季多雪。【小问2详解】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采用木造建筑,材料轻,利于防震。合掌村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正午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光和接受太阳辐射。该地为季风气候,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春季节受寒冷的西北季风影响,坐北朝南可减少冬季风的影响。该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铺茅草可减轻年温差;屋顶陡峭,坡度大,夏季利于排水,防止屋漏;冬季减少积雪堆积,防止压塌房屋,利于安全。【小问3详解】日本是季风气候,由于季风的不稳定特点,导致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所以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日本国土面积小,且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受地域和地形的限制,河流短小且水流急,地表水容易流失,修建水库可以储水;日本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水稻需水量大,旱季需要引水灌溉,所以合掌村水库水渠众多。【小问4详解】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地处温带海区,海水温度适宜鱼类的繁殖;日本岛属于大陆岛,位于浅海大陆架,给鱼类繁殖和生存提供了条件;日本所处海域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使得海水发生扰动,营养盐类较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长期的煤炭开采产生众多采煤沉陷区。近年来该省区在采煤沉陷区、沙漠等区域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煤城包头是国家级光伏项目基地,建有大型光伏发电站,并吸引大批光伏企业聚集。下左图表示内蒙古年太阳辐射分布,下右图为内蒙古地面光伏发电站景观。(1)与煤电相比,指出太阳能发电的优势。(2)简述内蒙古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3)简述包头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优势。(4)分析图中光伏板下更利于植被生长的原因。【答案】(1)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2)海拔较高,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3)太阳能资源丰富;煤矿沉陷地区多,荒地多;土地成本低;工业协作条件好;可利用现成火电输电网等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成本﹔包头市场用电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4)光伏板遮阴,减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地表蒸发量,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光伏板削弱近地面风速,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地表水分蒸发。【解析】【分析】本题以内蒙古为载体,考查太阳能优点、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条件及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学科素养。【详解】(1)用煤炭发电,会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且煤炭为非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为清洁能源,清洁无污染,且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2)地处高原,海拔较高,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3)由图可知,包头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包头原为煤城,煤矿沉陷地区多,荒地多,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土地成本低;包头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协作条件好;包头输电网等基础设施较完善,可利用现有的火电输电网,节约建设成本﹔包头经济较发达,耗电企业多,用电需求量大﹔包头是国家级光伏项目基地,说明有国家政策支持。(4)由右图可知,光伏板遮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减少了地表蒸发量,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光伏板增加了地表粗糙度,能削弱近地面风速,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同时也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利于植被生长。【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