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春夜洛城闻笛 教案
展开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了解诗歌大意,感知诗歌情境,体会诗人感情,感悟诗歌内涵。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在赏析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意境;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诗人感情。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 了解“笛”“柳”的寓意,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诗歌意境;理解“暗”“散”“满”等字的作用,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悟诗歌情感的方法。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能理解简单的诗歌。 班里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的知识接受基本没问题,但是对于理解古诗意象、意境,感受作者情感,还存在一定困难。四、教学教程:(一)、导入:1、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王湾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渴望北归的大雁送达的家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在李白眼里,乡愁还曾经化作了那一轮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另一首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板书课题)2、解题:生读题目。(要求读正确) 从题目中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春夜 地点:洛城 就是哪里?今河南洛阳事情:闻笛 闻就是?闻笛就是?)诗题中的中心词就是-----闻笛。这笛声勾起了李白心中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梦回千年和李白一同去感受一番。(二)、吟读诗歌,感知情感基调指导读音:学生自读古诗两遍,注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抽查学生朗读,相机正音: 散(sàn) 做“分布”讲的时候读四声,做“没有约束,松开”讲的时候读三声。 3、指导学生读好节奏:要读好古诗,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讲究节奏、停顿,如同唱歌一般。 七言读节奏一般读四顿,二二二一节奏或二二一二节奏。大家认为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读这4、老师示范读(老师边读边在桌子上轻轻地敲打节拍),学生模仿练读。 老师点名学生读(大家打节奏)。 师:.我们反复读了几遍诗,你感受到了诗人闻笛后的心情吗?(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一种……淡淡的忧愁。5、指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古诗除了注意节奏,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人的情感,注意读音的轻重和速度的快慢。要理解诗人表达出的情感,就得学会抓重点词来读。如:“暗”要读得低沉、缓慢;“满”,要读得饱满、延长音;“故园情”,要字字延长,一咏三叹。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好吗? 请同学的试着用这种语气语调吟读一遍。生练读。 表演读。7、齐读: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三)、译读诗歌,理解作品意境1、分小组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四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如:不知从哪家悄悄地传来了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在这样的夜晚听到“折柳”的曲子,有谁能不升起淡淡的思乡情?2、初步感知诗歌意境:整个夜晚整个洛阳城都飘荡着如泣如诉、若有若无的思乡的笛声,你可以想象出那一刻的洛阳城有着怎样的氛围? 寂静、幽远、温馨、忧伤师小结:这种氛围正是本诗所整体营造的一种意境。(板书)3、理解两个意象,感受诗歌意境。 那么,这种意境是怎样渲染出来的?( 折杨柳的笛声,春风) 笛——多为凄切之音。笛声宛转,曲调忧伤,若有若无,引人愁思。 柳——“留”的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是汉乐府曲《折杨柳》,内容多唱离别之情。师小结:忧伤婉转的折杨柳的笛声在幽静的夜晚随着春风一起飘来,若有若无,寂静、幽远、温馨、忧伤的意境就营造出来了。(四)、品读诗文,领悟妙词神韵1、品味妙词在诗歌中的神韵。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一首优秀的诗歌,除了整体意境的创设外,诗中总有几个颇为传神的词。它们为诗歌的情韵表达增添了经典一笔。请大家品读全诗,找出3个这样的妙词。(生完成此任务,可小组合作)师小结:“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写出了笛声传来不知不觉,声音若有若无,渲染幽寂深远气氛。 “散:均匀、遍布。写出了笛声的悠扬飘渺,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渲染宁静温馨气氛。 “满”夸张手法,写出了笛声遍布全城,与“散”字动静结合,也指思念遍布全城,烘托了诗人闻笛后的寂寞忧伤之情。与“何人不起故园情”相呼应。2、领悟炼字对于诗歌的意义。师:由这个字,可以想象出当晚当时的洛阳城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境之中?如此幽寂,如此深远,飘逸的笛声,反衬出夜空的幽寂,整个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显动,空灵的笛声与幽静的夜空为衬托人物的思乡情态而铺设了唯美的背景。(五)、美读诗文,感悟作品情韵师:同学们,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我们何不将这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老师选择了一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音乐,尽情地美读诗文。(学生自由美读) (六)、课外拓展:李白诗的风格及诗中的千古名句1、李白诗的风格及意象: 李白的五绝和七绝一向以清新飘逸自然著称,杜甫称赞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首诗就集中体现了这样的特色。但李白更擅长的的是不受拘束的、形式上更加自由的“歌行体”诗,他常借助的意象也不是笛、柳,而是月、酒、剑。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古风 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飞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临江王节士歌 壮士愤, 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 跨海斩长鲸。 师小结:月是李白孤独寂寞时的知己,是深邃的内心世界。 酒是李白狂放不羁性格的寄托,是消愁的宣泄。 剑是李白对奔放自由生活的渴望,是豪侠的象征。 月酒剑三者的融合,散发出来的是对洒脱自由人生的追求, 是渴望浴血沙场、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2、齐读李白诗中的千古名句,感受诗仙才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最清纯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具浪漫想象的景物描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最大气奔放的景物描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最难走的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自信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狂傲不羁的句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最有骨气、最豪气的诗句“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七)、向诗仙致敬:献给李白的颁奖词 得志时,你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你长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是大鹏,同风直起,扶摇直上;你是天马,来出昆仑,虎背龙翼;你是长剑,彻夜吟啸,雄心万里! 峨冠博带,衣袂飘举,李白——你的才情如黄河决堤飞天而来,你的傲骨如五岳巍峨顶天立地,你是炎黄子孙永恒的辉煌! 板书设计: 寂静 意象:笛 柳 风 幽远春夜洛城闻笛 意境 李白 温馨 妙词:暗 散 满 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