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晚春教案设计
展开诵读: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理解作者诗中所描绘的晚春景象,能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并体会诗人的惜春之情,进而自己能够做到珍惜时光。
运用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加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
由本诗加以拓展,积累同类题材的古诗,加深对国学的积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古诗中的字词读准,理解诗的意,会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进而联想到珍惜自身的时光。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FrClass、畅言智慧课堂、师生平板电脑
2.学生:葫芦丝、配乐朗诵、书法作品、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课程导入
大家喜欢什么季节?
欣赏美丽的春景图,说说喜欢春天的理由,谈谈春天的特征。
古往今来,很多诗人也喜爱春天,欣赏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人用自己的才华把春天写进了诗里,用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韩愈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之前老师布置了让大家预习,现在就请个同学来读一读。
教学活动二:课堂内容
(一)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他已经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二)品词析句(学生读课下注释,相互提问解答)
1、题目“晚春”,大概指的是什么时间?(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不久就要归去,春天将要过去
斗:争斗,比赛
芳菲:花草茂盛而芬芳
才思:才华和能力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诗句里还有不明白的字句吗?
再次朗读《晚春》(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互相点评)
句子解析:(交流评议)
.一、二句中的“不久归”和“斗芳菲”展示了怎样一幅春景图?
展示了一幅暮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万紫千红的美丽春景图
(2).三、四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花草树木尚且能感悟到岁月不饶人,懂得要发奋图强,展示自身的价值。何况我们人乎?岂能虚度大好年华。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真正展示人生的价值。
(3).小结: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4).背诵:全班背、小组背、随机点名背
(三)课堂检测(利用学生平板即时互动)
1.判断题
(1)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
(2)《晚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
2.选择题
阅读《晚春》,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飞。
B.“不久归”写春天就要回来了。
C.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初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D.“斗芳菲”用拟人手法写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
3.问答题: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贬抑。杨花榆荚本无才识,既无绚丽的色彩,也无妩媚的姿态,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虽然有了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
褒扬。杨花榆荚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并不惜牺牲自身,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为增加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品读《晚春》。
1.诗朗诵 2.葫芦丝表演 3.书法作品展示 4.美术作品展示
三、拓展延伸,加强积淀
1.你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
《春晓》《江南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晚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晚春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课堂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晚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晚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赏春导入,新授,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晚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晚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