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汇总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展开八年级上册
1、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是曾母暗沙;最西端是帕米尔高原;最东端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3、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从海陆位置上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为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
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6、我国疆域辽阔,全国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我国的省
级行政区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我国跨经度最多的省; 广东省: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云南(云或滇)、广西(桂)、广东(粤)、台湾(台)。
秦晋之好、得陇望蜀、黔驴技穷对照简称:
贵州(贵或黔),四川(川或蜀),陕西(陕或秦),甘肃(甘或陇),山西(晋),江西(赣),湖北(鄂),云南(云或滇)..........
8、中国的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为界。
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0、我国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广西壮族。我国
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是云南省。海南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黎族;台湾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11、全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各少数民族分布具有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2、民族风情:蒙古族--摔跤、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孔雀舞、泼水节;
藏族--雪顿节;朝鲜族--长鼓舞;彝族--火把节;高山族--丰收节
13、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会填图P28)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北纬36°N剖面依次经过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14、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最高)、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
15、我国的地形特征(P23):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脉 | 两侧的地形区 | |
西侧 | 东侧 | |
横断山脉 | 青藏高原 | 云贵高原 |
巫山 | 四川盆地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太行山脉 | 黄土高原 | 华北平原 |
大兴安岭 | 内蒙古高原 | 东北平原 |
| 北侧 | 南侧 |
天山 | 准噶尔盆地 | 塔里木盆地 |
昆仑山 | 塔里木盆地 | 青藏高原 |
16、气温的变化特点: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纬度因素)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地形地势)
温度带(看图P32):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17、降水的分布规律:空间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陆位置)
时间上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 长,北方雨季短;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干湿区(看图P36):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江西南昌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18、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北极村;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
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19、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热带季风气候(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昌、上海)、
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哈尔滨)、
温带大陆性气候(呼和浩特)、
高原山地气候(拉萨、五道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
20、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1月份的0℃等温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21、我国以外流河为主,外流河是指最终会注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2、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3、京杭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24、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水量、流量、流速、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越往北,冰期越长)。
25、长江P45-----中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发源地:唐古拉山脉 注入地:东海 全程长6300千米
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湖口
主要的水利枢纽:三峡、葛洲坝
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宝库”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便于航运------“黄金水道”
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26、黄河P50-----中国第二长河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地:渤海
上中下游的划分:河口、桃花峪
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含沙量大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固堤坝
凌汛现象发生在黄河的上游和下游阶段。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在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27.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8.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原因是:春季降水少,容易发生春旱。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是降水多,雨季长。
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原因是降水丰富,山区面积广。
29.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可再生资源:水、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森林、土地
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P63活动题)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矿产资源居世界第三位。
30.土地利用类型P68: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以及难以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耕地比例小(12.68%);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可利用草地所占比例最多(34.48%)
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P70图和P71表):
①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三大平原及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
②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西南、东南和东北三大林区)(湿润区)
③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区(干旱半干旱区)
④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山地上(干旱半干旱区)
例:东北平原(旱地) 长江三角洲(水田)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以秦岭-淮河线为界)
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地) 塔里木盆地(沙漠) 横断山区(林地)
- 水资源:通常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水资源的多少取决于河流径流量的大小。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A.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
解决措施:兴修水库
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原因是夏季风的进退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
B.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入晋)
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华北和西北
华北缺水(春旱)的原因:春季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
冬小麦生长,需要大量水分。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水资源污染严重。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农业上:采用喷灌、滴灌技术,改变漫灌技术;减少化肥使用;
工业上:重复使用,污水达标排放。
生活中:使用节水器具,一水多用。
32.交通运输业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交通运输工具(火车)
运输方式 | 运输工具 | 运量 | 运费 | 运速 | 其他(优缺点) |
铁路运输 | 火车 | 较大 | 较低 | 较快 | 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
公路运输 | 汽车 | 小 | 较高 | 较慢 | 机动灵活 |
水路运输 | 轮船 | 最大 | 最低 | 最慢 | 受自然条件限制大 |
航空运输 | 飞机 | 小 | 最高 | 最快 | 受天气影响较大 |
33.选择最适合的交通运输工具:
①贵重或急需货物,数量不大时-----航空运输
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距离运输时-----公路运输
长距离运输时-----铁路运输
③大宗笨重的货物-----铁路或水路运输
④液体或气体运输------管道运输
3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五纵三横
五纵: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九线(北京--九龙 经过江西南昌)---南北向线路最长
京哈-京广线(哈尔滨--北京--广州)---连接了我国三大工业基地
太焦-焦柳线(太原--焦作--柳州)
宝成-成昆线(宝鸡--成都--昆明)
三横:京包-包兰线(北京--包头--兰州)
陇海-兰新线(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东西向线路最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上海--杭州--株洲--贵阳--昆明)
主要铁路枢纽P88:
铁路干线 | 铁路枢纽名称 |
京广线与陇海线 | 郑州 |
京沪线与陇海线 | 徐州 |
包兰、兰新、陇海线 | 兰州 |
京沪线与沪昆线 | 上海 |
成昆线与宝成线 | 成都 |
京广线与沪昆线 | 株洲 |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海西宁--西藏拉萨)
第二亚欧大陆桥在中国的铁路干线的名称是:陇海-兰新线
3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四大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农业分布的东西差异:东耕西牧
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 西部:畜牧业
①种植业:分布在东部三大平原上: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林业:东北林区(天然林)、西南林区(天然林)、东南林区(人工林)
③畜牧业:四大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
④渔业:沿海地区(海洋渔业)、南方地区(淡水渔业)
农业分布的南北差异:
粮食作物上:南稻北麦 糖料作物上:南蔗北甜
油料作物上:南油北花 经济作物上:南北皆棉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地水土生(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生物(植被))
社会经济:市交科政动(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
我们要走科技强农之路
3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生产过程:开采自然资源或者获取农产品 加工 再加工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为主(家电、服装、食品等)
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为主(机械、钢铁、化工、石油)
我国的工业中心主要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分布
主要的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长三角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三角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医药、航空技术、海洋工程........
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和技术。
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区: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中关村为中心-中国首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深圳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