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演奏 瑶族舞曲课件+教案+素材(多套)
展开《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 能听辨出乐曲《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2. 能熟记《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伴奏。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教学重、难点1. 能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2. 能熟记《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教材分析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这是一首几乎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中部(即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欢快的羌族民歌《吹起羌笛跳锅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感受一下瑶族的音乐风格。二、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1. 初听乐曲《瑶族舞曲》,谈感受。师:《瑶族舞曲》描写了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2. 走进瑶族。(1)这么美的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瑶族。请学生说说他们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从居住的地区、风土人情等方面作简单的交流。(2)欣赏瑶族视频,学生的交流进行配合,增加学生对瑶族的熟悉和了解。3. 熟悉主题。(主题A图片、主题B图片)(1)用听唱与视唱结合的方法学唱主题。(2)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3)有口风琴的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口风琴带领学生自主学习。(4)用主题A做声势练习。①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② 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③ 练习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4. 分段欣赏。(1)欣赏《瑶族舞曲》第一部分。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A主题出现时可随音乐模唱。(2)欣赏《瑶族舞曲》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3)欣赏《瑶族舞曲》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三、完整听赏(听音乐填空)教师可用指挥的方式提示学生注意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也可加入课堂打击乐器。如部分学生演奏口风琴,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