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各地区中考物理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17光现象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17光现象,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 -17光现象 一、单选题(共0分)1.(2022·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小东同学利用薄玻璃板和蜡烛A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他首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关于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平向左移动距离d B.水平向右移动距离dC.大小逐渐变大 D.大小不发生改变2.(2022·北京东城·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可以不在其入射光线与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D.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3.(2022·北京东城·一模)南宋学者朱熹所作《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诗句中描述到了天上的白云在水中成像的情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云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B.白云的像是缩小的虚像C.白云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白云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4.(2021·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像B.物体远离平面镜,它在镜中的像大小一定不变C.虚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白光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5.(2021·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图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B.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C. 通过放大镜看到的钱币D. 景物通过玻璃球所成的像 二、实验题(共0分)6.(2021·北京东城·统考一模)水平实验桌上放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支架固定的透明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垂直放置于白纸上。A、B、C为三只粗细相同的蜡烛,其中A、B长度相同,C较短。小东计划利用这些器材证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请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适当位置。(2)将蜡烛___________(选填“B”或“C”)置于玻璃板后方,并调节它的位置,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___________。(3)___________,仿照(2)进行实验。7.(2020·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小东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光学实验探究。他将透明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白纸上,进行如下操作:(1)小东将一支蜡烛点燃,竖直放在薄玻璃板前面的A点处,他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在镜中的像。小东再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竖直放置在薄玻璃板后并调整位置,直到从各个角度看去它都跟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小东又将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薄玻璃板前面的B点处,并调整位薄玻璃板后的蜡烛位置,直到从各个角度看去它再次跟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根据以上实验情景,小东得出初步结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
参考答案:1.D【详解】A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此时物体的位置不变,玻璃板所在的平面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此时物距减小,则像距也减小,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但蜡烛A的像不会发生水平移动,故AB错误;CD.因像的大小只与物的大小有关,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蜡烛A的大小不变,则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大小也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D。2.C【详解】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除了平行光,其它光也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C.太阳光是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后会分解为不同的色光,故C正确;D.近视眼是眼睛的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距离太远,来自远处的光在视网膜前就会聚成像了,所以应佩戴凹透镜,让远处来的光线先经凹透镜分散后再经晶状体的会聚,便可成像在视网膜上了,故D错误。故选C。3.D【详解】A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天上的白云在水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CD.天上的白云在水中成像属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B【详解】A.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故A错误;B.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物像等大,改变物距,像的大小不变,故B正确;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D.白光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得到的,故D错误。故选B。5.A【详解】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景物通过玻璃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 B 使其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详解】(2)[1][2]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因为AB等大,所以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节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3]要证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要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多次实验。7. 无关 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玻璃板后的蜡烛都能和玻璃板前蜡烛的像重合,玻璃板后蜡烛和玻璃板前蜡烛等大,所以玻璃板前蜡烛和自己的像也一直等大,没有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详解】(2)[1][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用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实验中改变物距,即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不同的位置,会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等大的。由现象可知,像的大小于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11电流和电路,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中考物理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光现象,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18透镜及其应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