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第4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第4课时教案,共8页。
教材分析:
通过购物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单位。例7的教学主要解决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怎么购买需要的东西。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是抓住关键词“正好”理解题意,第二个重点在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有序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让学生学会调整和有序的罗列。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人民币有关的知识和加法计算解决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
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注重有序罗列和尝试调整的策略。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尝试和罗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有序的思考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我会填
1元5角=( )角 32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5元=( )角
我会算
圆气球和爱心气球各买一个,要多少钱?
师:今天继续用人民币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生:15角 3元2角 4元6角 50角
生:2元+8角=2元8角
通过填空和简单的解决问题,复习人民币的知识,导入课堂,回顾旧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正好”是什么意思?
2.怎样解答?
师:你想怎么解决呢?自己试一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过程。
追问:两本的总钱数是14元,怎么办?
师:还可以怎么换?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过程。
追问:还可以怎么选定呢?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过程。
师:还可以怎样解答?
师:说一说你的想法。
3.解答正确吗?
师:怎样检验呢?
生:知道了每本杂志的价钱,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生:“正好”就是不多也不少。
生小组讨论。
生1:我先随便选2本试试。买《画报》和《卡通世界》,6+8=14(元)。
生1:比13元多了一点儿,把一本换成便宜点儿的试试。
生2:把《卡通世界》换成《连环画》,6元+7元=13(元)。
生:把《画报》换成《我是小学生》,5元+8元=13(元)。
生:我先选定一本,然后按顺序试,继续再试……
生:我先选定第2本,然后按顺序试,继续再试……
生1:还可以直接想( )+( )=13 ……
生1:我们先任意选2本尝试,发现总数不对,就调整。
生2:也可以先任选一本,再有顺序地“试算”。也就是把所有的情况有序罗列。
生3:也可以直接计算。
学生口答。
生1:如果买《画报》和《连环画》两本书,一共要花6元加7元是13元,正确。
生2:如果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本书,一共花5元加8元是13元,正确。
这里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
一个重点是抓住关键词“正好”理解题意,
第二个重点在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有序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 19元正好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2. 19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玩具?
师:这道题和第1道题有什么不同?
3.猜一猜、篮球的价钱是多少?
买这个篮球我付了1张
找回的钱比5元少。
生1:9+3=12(元)
9+7=16(元)
9+10=19(元)
口答:可以买 和 。
生:这里问的是哪些玩具,除了2种玩具,也可以是3种、4种。
生:9+3+7=19(元)
答:可以买 、和 。
生:如果篮球39元,找回11元,比5元多,所以不对。
篮球应该是49元,找回1元。
通过练习,继续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学会试算和运用调整的策略解决购物问题。
环节四
课堂小结
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可以先任意选几样尝试,发现总数不对,再调整。
生2:可以先任选一样,再有顺序地“试算”。也就是把所有的情况有序罗列。
生3:数据比较小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计算。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并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环节五
拓展延伸
玩一玩、说一说
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购物问题吧!你编一道“正好”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请爸爸妈妈说说怎么买吧!
学生和家长一起编购物问题,再说一说。
进一步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及反思,共8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5、4、3、2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11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第4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