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知识梳理 3.2 力的存在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392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 浙教版科学七下知识梳理 2.6.2 透镜和视觉-视觉 其他 7 次下载
- 浙教版科学七下知识梳理 3.1 机械运动 其他 6 次下载
- 浙教版科学七下知识梳理 3.3 重力 其他 5 次下载
- 浙教版科学七下知识梳理 3.4 牛顿第一定律 其他 5 次下载
- 浙教版科学七下知识梳理 3.5 二力平衡的条件 其他 5 次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下知识梳理 3.2 力的存在
展开浙教版科学七下知识梳理 3.2 力的存在知识梳理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重2N 6、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指针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8.弹性: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形变也越大。9、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10、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11、作图步骤:①作标度,力的大小必须为标度的整数倍(至少为两倍,3~5倍最佳)②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③画线段,注意箭头画在线段的末端,每个线段长度必须与标度一样, ④箭头旁边标上力的大小(一般的力用F,重力用G)注:①检查作图时按作图步骤检查一遍;②若只告诉质量,必须把质量化成重力再作图,必须写出转化过程,质量不能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