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0403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0403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0403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走进文本,通读,理解核心概念,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行文思路,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赏析各类艺术作品的“无言之美”,并能借鉴这一观点进行艺术创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无言之美”的思考。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证明观点的写作手法。
一、激趣导入,走进文本
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是否对文章大意有了大致的了解?老师用一个故事来考考大家:宋徽宗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前来应考的学子,有的在山腰间画古庙,有的在丛林深处画古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垣断壁……宋徽宗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连连点头称赞,并将之点为“魁选之作”。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的吗?
同学们,老师先卖个关子,暂不揭晓答案。我们认真上课,到课堂最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比现在更有灵感。
二、通读,理解核心概念。
(一)了解作者
屏显: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等。
(二)通读全文,理解“无言之美”的含义。
1.默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最能解释“无言之美”含义的句子。
屏显: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2.“美术”在这段话中指什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
美术是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这段话的意思是:艺术是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我们不要把一切说尽,而要有所留白,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言外之意,品味含蓄所产生的的巨大美感。
3.补充朱光潜的话,进一步理解“无言之美”的内涵。
三、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明确: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明确:“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将“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教学提示】
本文读来有一定深度,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理清论证思路,教师宜将上述问题先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6.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以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四、布置作业
1.在下面体现无言之美的古诗词名句中任选一句,说说你对其中的“无言之美”的理解。
(1)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课外查找并欣赏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说说这幅绘画作品中体现的无言之美。
【设计意图】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赏析诗句、绘画中的无言之美,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无言之美的体会。
本课是自读课文,但整体上不易理解,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有难理解的地方给出提示,组织讨论活动,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本课探究活动分为梳理结构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和分析论证方法三大部分,条理清楚,内容充实。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欣赏古诗词及名家画作,加强其对其他艺术“无言之美”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走进文本,通读,理解核心概念,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行文思路,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15*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无言之美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