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庆铜梁一中等三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上期三校联合考试(高2025届)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75分钟,总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纸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12月29日,位于重庆明月山的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机,拍出国内首张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中国复眼”由很多小天线合成一个大天线,对于电磁波自发自收,能观测到小行星。项目二期工程将在云阳县建设25部30米口径的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可实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在此基础上,第三期工程计划形成一个由上百部雷达组成的科学设施,探测距离将达到1.5亿千米。下图为“中国复眼”一期工程。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正面(朝向地球一面)相比,月球背面环形山更多,可能是背面( )
A. 受太阳辐射更强烈 B. 内力作用更强
C. 风力侵蚀作用大 D. 无地球的屏障保护
2. “中国复眼”观测的小行星带的位置最可能在( )
A. 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 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 两颗巨行星轨道之间
D. 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3. 三期工程建设成功后,“中国复眼”发射天文雷达能探测的最远天体,位于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古生代,乙是前寒武纪
B. 甲是新生代,乙是中生代
C.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D. 甲是新生代,乙是中生代
5. 据图可知,乙的末期( )
A. 出现了蓝细菌 B. 出现了人类
C.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D. 爬行动物盛行
草莓喜温凉气候,喜光,不耐涝,根的生长温度5-30℃,茎叶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冬季农户用白色塑料膜搭建大棚,黑色塑料膜覆盖草莓根部土壤以保证冬草莓的正常生长。下左图示意地气系统的热量传递,下右图是重庆市某地草莓园。完成下面小题。
6. 上左图中( )
A. ①为对流层大气直接、主要的热源
B. ④只有水汽、二氧化碳可以吸收
C ④、⑤两种均属于长波辐射
D. ⑤白天夜晚都存在,且一般夜晚强于白天
7. 上右图中白色塑料大棚和黑色地膜分别可以( )
A. 增加①、减少④ B. 增加③、减少⑤
C. 减少③⑥、保持地温 D. 减少②④、降低土温
2020年11月10日,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抵达马里亚纳海沟(20°N,150°E)的海底,下潜深度达10909米,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助力中国深海探测事业实现一次跨越,读下图某个海洋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8. “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奋斗者”号潜水器在进行万米载人深潜过程中危险重重,需要面临的挑战有( )
A. 潜水器在下潜中可能会受到地震横波的影响
B. 潜水器在下潜中受洋流和风浪的影响大
C. 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递减,导致潜水器被冰冻
D. 某些海区海水密度可能出现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形成“海中断崖”
家住北京的小迪一家寒假来到了位于赤道附近的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旅游。当他看到岛上郁郁葱葱的植被时不禁感叹道:“我家乡的树木都凋零了,这里却是林木参天,一片绿意盎然,鲜艳的砖红色土壤也很少见到,这差异太大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小迪家乡的森林属于(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寒带针叶林
C. 热带雨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1. 导致两地植被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 B. 地形 C. 热量 D. 水分
12. 下列与巴厘岛当地土壤的特征描述不相符的是( )
A. 形成于湿热环境 B. 土壤呈酸性
C 土壤质地黏重 D. 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
13. 近几年,打车软件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发展迅猛,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这种出行模式对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打车软件主要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
A. 遥感技术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 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与遥感技术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不包括( )
A.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 地貌类型多,地势起伏大
C. 降水多,夏季多暴雨
D. 山体高大,对地壳的压力增加
15. 在某次地震中,甲地受灾较周边其他地区严重,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 甲地为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大
B. 甲地位于断层,地质结构条件差
C. 甲地震级高,地震烈度大
D. 甲地离震源近,地震烈度大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上左图中A河段附近河谷的一般特征。
(2)据上右图说出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从F到G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某港务局拟在上左图中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夏季,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8月21日重庆北碚区缙云山发生山火,大火持续四天,造成大面积森林损毁,人民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与山火的“肉搏”中,重庆的摩托车大军收获了较多的赞美,在山火爆发之地虎头山有很多超过60°的陡坡,摩托车骑手背着物资踩着油门往坡上冲,最终在消防、武警、群众等通力合作下,山火于25日晚被扑灭。在灭火中,消防人员采用“点倒火”的方法(反向点火),灭火效果突出。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
(1)在下方图中绘制上图中山火和隔离带之间的空气运动情况,并请你利用所学的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说明消防人员用“点倒火”的方式灭火的原理。
(2)灭火过程中,出现大量摩托车搬运救灾物资,请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原因。
(3)有人说此次山火对缙云山地区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重大灾害,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忽视此次山火带来的好处,请你辩证地分析此次山火对缙云山地区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的建筑物和不透水路面代替了林地、草地和湿地。夏秋季节,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一下雨就看海”的内涝现象。与此同时,我国有一半以上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写出图示水循环环节名称:A_____,B_____。
(2)我国东部某些城市年年防涝但年年涝,为何一到雨季就“看海”呢?
(3)简述建设“海绵城市”的积极意义。
(二)选考题:学生从19、20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将题目编号涂黑,若未填涂默认为选做19题,共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气象台2022年12月28日14时53分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河西街道、河东街道、森工街道、得耳布尔镇、根河市直辖、金河镇、阿龙山镇、满归镇、敖鲁古雅乡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预警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1)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_______。
(2)此次寒潮可能会对根河市造成哪些影响?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因喀斯特作用而形成的地下空间,其洞内清凉,钟乳石、暗河景观居多,是备受游客青睐的避暑场所之一。在重庆酉阳丁市镇,小小镇子中竟有5处溶洞景观,有些险峻,有些隐秘,有些奇石丛生,有些古树盘根。其中,最让人感到惊奇的,首推“佛洞”。佛洞之中,石幔石笋比比皆是,犬牙交错,高低参差,常年的流水侵蚀让这儿的石头具有水的灵性和石的质感。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试分析“佛洞”的形成原因。
(2)若丁市镇计划对“佛洞”进行旅游开发,请你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开发措施。
2022-2023学年上期三校联合考试(高2025届)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75分钟,总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纸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 B
【4~5题答案】
【答案】4. C 5. C
【6~7题答案】
【答案】6. C 7. C
【8~9题答案】
【答案】8. A 9. D
【10~12题答案】
【答案】10. A 11. C 12. D
【13题答案】
【答案】B
【14~15题答案】
【答案】14. D 15. 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6题答案】
【答案】(1)形成V形河谷;河谷深度大,崖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2)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3)E处。E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较深,利于建港;而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
【17题答案】
【答案】(1)如图: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山火处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空气受热,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升,吸引近地面周围空气汇入,因此在山火前进方向上人为点火,受山火低压吸引,点倒火会向山火方向蔓延,加速烧掉山火前进路上的易燃物,把可燃烧的物体燃尽山火会熄灭。
(2)着火处地形崎岖,道路狭窄,大车难以前行;摩托车灵巧便捷,速度快,适合山路行走。
(3)不利影响:排放大量烟尘,造成缙云山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加剧;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物多样性;森林面积减少,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有利影响:燃烧后草木灰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烧死土壤和枯枝落叶中的害虫,减少森林疾病;有利于森林的更新.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蒸发 ②. 下渗
(2)我国东部城市为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降雨强度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城市建筑物密集,地面硬化面积大,不利于下渗;城市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管网不完善,排水能力不足;城区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暴雨强度。
(3)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小了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水域面积扩大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利于保持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二)选考题:学生从19、20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将题目编号涂黑,若未填涂默认为选做19题,共8分。
【19题答案】
【答案】(1)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2)不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低温、雨雪影响居民的出行和身体健康
有利:寒潮带来的低温,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积雪来年春季消融可保持土壤墒情。
【20题答案】
【答案】(1)可溶性岩石分布广,岩石的透水性好;气温较高;降水多,流水作用强;地面坡度大,岩石裂隙大,水的流动性和溶蚀力强。
(2)打造溶洞景观(现状进行升级及破损修复,设计观景角度);赋予景观文化内涵;设计灯光;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控制游客规模
2024重庆铜梁一中等三校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重庆铜梁一中等三校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6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