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年安徽中考物理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合肥专版)(1)——物态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18-2020年安徽中考物理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合肥专版)(1)——物态变化,共10页。
2018-2020年安徽中考物理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合肥专版)(1)——物态变化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0•包河区二模)如图所示,是用3D打印技术将固态树脂打印成的工艺品。3D打印机的喷头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可使固态树脂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在喷头按照3D图纸轨迹运动的过程中,同时将液态材料挤出,液态材料放热后迅速变成固态,并与周围的材料粘结,就这样层层叠加组成了立体实物的工艺品。在上述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液化 C.液化和凝固 D.熔化和凝固2.(2020•肥东县二模)如图所示,炎热的夏季,在无风的环境中,剥开冰棒纸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属于液化现象,要放热 B.“白气”属于升华现象,要吸热 C.“白气”属于汽化现象,要放热 D.“白气”属于凝华现象,要吸热3.(2020•肥西县二模)在防范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示数是3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4.(2020•瑶海区一模)2020年3月22日是第28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露珠在日出后逐渐消失,升华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的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熔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5.(2019•巢湖市模拟)临近中考,妈妈经常煲羊肉汤为小安加强营养,善于观察的小安发现,在羊肉汤的制作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热学知识。关于他的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羊肉从冰箱拿出时,上面有一层白霜,白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羊肉倒人高压锅中,放到火上加热,发生了热传递,羊肉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加热中,高压锅的密封阀向上顶起,其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D.羊肉汤的香味充满了整个屋子,这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6.(2019•包河区二模)炎热的夏季,在无风的环境中,剥开冰棒纸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如图的甲、乙两幅图描绘冰棒周围冒“白气”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凝华现象 B.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C.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升华现象 D.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7.(2019•包河区一模)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一直增大 C.甲物质在第5分钟和第7分钟的内能大小相等 D.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都不断增大8.(2019•合肥模拟)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以下各景区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早春九华,残雪消融 B.初夏安庆,江雾弥漫 C.深秋宏村。霜重枝头 D.降冬黄山,白雪纷飞9.(2019•庐江县一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了溪流 B.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周围出现“白气” C.金秋,清晨的雾气在太阳的照射下渐渐散去 D.寒冬,美丽壮观的冰雕作品逐渐变小10.(2018•合肥一模)物态变化中所伴随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应用对应正确(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升华吸热 B.用喷剂给运动员疗伤一汽化吸热 C.用热风干手器烘干手一液化放热 D.菜品下面放干冰﹣凝华放热11.(2018•庐阳区校级三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是可以直观反映分子动能大小的宏观物理量 B.流星坠入大气层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D.冰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变大12.(2018•合肥一模)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小轿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B.玻璃模糊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C.夏天,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 D.冬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打开雨刮器即可13.(2018•蜀山区一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B.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4.(2018•瑶海区三模)下列物态变化过程需要不断吸热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附近出现大量的“白气” B.早晨荷叶上出现的露珠 C.松花江畔雾凇的形成 D.冬天里我们堆的雪人逐渐变小15.(2018•庐阳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其共同点是( )A.都是由水蒸气形成的 B.都是由水形成的 C.都是放热 D.都变成了固态二.填空题(共17小题)16.(2020•肥东县二模)我国古诗诗歌《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篇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其中“白露为霜”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7.(2020•包河区一模)医护人员在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过程中所穿戴的防护服、N95口罩和护目镜,如图所示,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 造成的(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18.(2020•包河区一模)在抗击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时间长了护目镜的玻璃罩会变模糊,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9.(2019•肥西县三模)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凇”现象,如图所示。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即寒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晶。20.(2019•瑶海区一模)烧水时水开后壶嘴周围有“白汽”,且 (选填“a”或“b”)处较浓;戴眼镜的同学觉察到冬天 (选填“从室内到室外”或“从室外到室内”)镜片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21.(2019•瑶海区一模)“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和“夏天到合肥天鹅湖旁边游玩也感到凉快”,两种生活经历都涉及到水的吸热,两种情况下水吸热的主要方式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22.(2019•瑶海区二模)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展览的冰雕作品,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久了也会逐渐变小,这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23.(2019•合肥二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霜”是物态变化中 现象。24.(2019•合肥一模)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就会很快 ,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 成小冰粒。小冰粒渐大后下落,遇暖就 为雨滴。(填物态变化名称)25.(2018•合肥一模)某些固体在特定的条件下,其表面动能较大的分子可以挣脱其他分子的引力而逸出固体表面直接跑到空气中去,这个过程其宏观表现是固体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6.(2018•长丰县一模)2018年1月11日,合肥市迎来自1991年之后最冷一天,小明用温度计测量室外温度结果如图所示,其温度为 ℃27.(2018•长丰县一模)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得到它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该物体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为 。28.(2018•庐阳区二模)某老师用瓶壁较薄的空矿泉水瓶做了如下实验:旋紧瓶盖,接着两手分别捏住瓶的上、下部分,使劲拧瓶的下部,然后迅速旋开瓶盏,可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瓶口和瓶内有“白雾”产生,“白雾”的形成过程是 (填物态变化)。29.(2018•合肥模拟)2018年1月5日合肥下了一场暴雪,随后迎来一段寒冷时期,“雪后寒”是由于雪 吸热而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30.(2018•合肥三模)在任何温度下,总会有一些分子可以得到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周围液体分子的吸引,从而脱离液面飞向空中( 如图所示),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31.(2018•长丰县三模)如图所示,小华使用热熔胶枪进行小制作,胶体经加热后发生 (选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变为液态。32.(2018•瑶海区二模)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雨淞”、“雾淞”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的(填:“相同”或“不同”)。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33.(2019•瑶海区一模)九年级开学初进行“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学习,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小明选用这套实验装置没有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 ;(2)采用图甲的加热方式,实验要求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在烧杯中“合适”的位置(烧杯中的水适量),这里的“合适”指的是 ;(3)图乙是小明记录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果试管中最初放入质量是50g的冰,其中冰的比热容C冰=2.1×103J/(Kg•℃),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则5﹣15min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 J(不计热量损失,酒精灯释放热量稳定)。34.(2018•瑶海区模拟)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实验”。(1)在该实验中,老师建议大试管里碎冰适当放多一些,其目的是 。(2)某小组在探究时,观察到碎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略有升高,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3)另一小组将探究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5 6 78 9 10… 温度/℃﹣6﹣4﹣2 00 0 0 0 0 1.5 3.2…从表中数据可初步答出结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 (选填“变化的”或“不变的”)
2018-2020年安徽中考物理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合肥专版)(1)——物态变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解答】解:固态树脂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液态材料放热后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解答】解: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气”,“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解答】解:AB、此体温计上1℃分成10份,1份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其读数为38℃;故A正确、B错误;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它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正确;D、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故D正确。故选:B。4.【解答】解:A、露珠是液态小水滴,在日出后逐渐消失,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固态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变成液态雨水,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D、河面上的水变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C。5.【解答】解:A、羊肉从冰箱拿出时,上面有一层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羊肉是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正确。B、羊肉倒入高压锅中,放到火上加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羊肉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B正确。C、加热中,高压锅的密封阀向上顶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密封阀的机械能,其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C错误。D、羊肉汤的香味充满了整个屋子,这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C。6.【解答】解:冰棒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为小水滴,即“白气”;由于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故“白气”应向下运动。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7.【解答】解:A、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由图象可知,甲物质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故A错误;B、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正确;C、甲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8分钟熔化结束,甲物质在第5分钟和第7分钟的温度相同,但内能大小不相等,第7分钟大于第5分钟的内能,故C错误;D、物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所以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在不断增大,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这段时间内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8.【解答】解:A、残雪融化,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明显降低时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D、雪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了溪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周围出现“白气”,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金秋,清晨的雾气在太阳的照射下渐渐散去,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寒冬,美丽壮观的冰雕作品逐渐变小,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故D正确。故选:D。10.【解答】解:A、将冰袋放在病人的头部,主要利用冰熔化成水,从病人身体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故A错误;B、用喷剂给运动员疗伤,主要利用喷剂汽化时吸热,从而缓解运动员的疼痛,故B正确;C、用热风干手器烘干手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蒸发吸热,蒸发是一种汽化方式,所以是利用汽化吸热,故C错误;D、菜品下面放干冰,主要利用干冰升华时从食品上吸收热量起到保鲜作用,故D错误。故选:B。11.【解答】解: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这是统计规律,所以能直接反映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宏观物理量是物体的温度。故A正确;B、流星坠入大气层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做功,所以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B正确;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使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本质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D、冰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但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C。12.【解答】解:A、B、冬天,汽车内部温度高,车外温度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玻璃的内表面液化形成水雾,同时放出热量。故A、B错误;C、夏天,汽车内部温度较低时,车外温度很高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车外侧玻璃上发生液化,形成白雾。故C正确;D、冬天,由于水雾出现在玻璃内侧,所以不能使用雨刮器清除。故D错误。故选:C。13.【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故A正确;B、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故B错误;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正确。故选:B。14.【解答】解: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早晨常看到荷叶上留下晶莹的露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15.【解答】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雾是液态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要放热;冰是水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过程要放热;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四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其共同点是: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都要放热。故选:C。二.填空题(共17小题)16.【解答】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凝华。17.【解答】解: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模糊不清,上面有一层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护目镜镜片。故答案为:液化。18.【解答】解:护目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雾的现象,这是护目镜和面部之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答案为:液化19.【解答】解: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故甲图所示的“雨凇”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故答案为:凝固。20.【解答】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较高,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冬天眼镜上的水雾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应是从室外到室内形成白雾。故答案为:a;从室外到室内。21.【解答】解:炎热的夏天,人们往地板上洒水,水汽化(蒸发)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所以会感到凉快,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升高较低,故“夏天到合肥天鹅湖旁边游玩也感到凉快”,故两种生活经历都涉及到水的吸热,两种情况下水吸热的主要方式是不同。故答案为:不同。22.【解答】解:雪人之所以变小,是因为固态的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的缘故,在这一过程中雪要吸收热量。故答案为:升华。23.【解答】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答案为:凝华。24.【解答】解: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干冰的升华现象。周围空气放出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为小冰晶,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暖吸收热量,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熔化为雨滴。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25.【解答】解: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某些固体在特定的条件下,其表面动能较大的分子可以挣脱其他分子的引力而逸出固体表面直接跑到空气中去,这个过程其宏观表现是固体的升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26.【解答】解: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10℃;故答案为:﹣10。27.【解答】解:(1)从图象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物质是晶体;(2)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吸收热量之比为1:3,温度升高之比为2:1,根据Q=cm△t计算,,,,可知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1:6。故答案为:晶体;1:6。28.【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迅速旋开瓶盖,瓶内空气会膨胀对外做功(使瓶盖飞出数米远),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使瓶口和瓶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因此瓶口和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对外放热,会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于是在瓶口和瓶内有“白雾”产生。故答案为:液化。29.【解答】解:下雪后,固态雪在0℃以上熔化,或在0℃一下升华,熔化和升华都是吸热过程,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故答案为:熔化或升华。30.【解答】解:液体分子得到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周围液体分子的吸引,从而脱离液面飞向空中,该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了气体,因此液体发生了汽化现象。故答案为:汽化。31.【解答】解:胶体常温下是固态,加热后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答案为:熔化。32.【解答】解:雨淞是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雾淞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是凝华。故“雨淞”、“雾淞”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不同的。故答案为:不同。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33.【解答】解:(1)装有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这样可以使冰受热均匀,温度变化较慢,便于记录数据;(2)试管放入水中时让试管内的冰完全处于水面以下,并且试管底部不能碰烧杯底部和侧壁,保证试管内的冰均匀受热;(3)冰在0~5min吸收的热量为:Q=cm△t=2.1×103J/(kg•℃)×50×10﹣3kg×[0℃﹣(﹣10℃)]酒精灯释放热量稳定,相同时间内冰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5﹣15min冰吸收热量Q吸=2Q,即Q吸=2Q=2×2.1×103J/(Kg•℃)×50×10﹣3kg×[0℃﹣(﹣10℃)]=2.1×103J,故答案为:(1)受热均匀;(2)试管内的冰完全处于水面以下,并且试管底部不能碰烧杯底部和侧壁;(3)2.1×103;34.【解答】解:(1)大试管里碎冰适当放多一些,可以延长冰熔化的时间,便于观察;(2)碎冰在熔化过程中,应使碎冰均匀受热,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若温度计示数略有升高,造成的原因是冰受热比均匀;(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故答案为:(1)延长冰熔化的时间,便于观察;(2)没有及时搅拌,碎冰受热不均匀;(3)不变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三年湖北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共71页。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合肥中考物理模拟试题二(图片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与推导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2020年安徽中考物理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合肥专版)(11)——欧姆定律,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