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简答题、综合题、科普阅读题
展开福建省各地区 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简答题、综合题、科普阅读题
一、简答题
1.(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我国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1)“碳”减排。
①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过多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②化石燃料的燃烧是 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______。
(2)“碳”捕捉。利用 NaOH 捕捉 CO2,得到高纯度 CO2的流程如下:
①X 溶液中 X 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将 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若 CO2进入地底蓄水层,会影响水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碳”利用。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
①反应的微观图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6月中考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某学习小组探究干冰与NaOH的反应。
实验1探究干冰与NaOH溶液是否反应
如图1,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干冰,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1)干冰易升华利用了干冰的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成2份,一份滴加足量Ca(OH)2溶液,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另一份滴入足量盐酸,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实验2探究干冰与不同浓度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情况
取150mL蒸馏水和1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2%、1%的氢氧化钠溶液于4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g干冰,通过传感器测其pH,且pH变化如图2所示。
(3)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无需用到的仪器有 (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
(4)蒸馏水中加入干冰后,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或“碱”)性,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5)与干冰混合后,碱性最弱的一组对应的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
实验3探究干冰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成分
(6)在密闭体系中,分别往等体积、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压强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0~50s,压强无明显变化的体系中,反应生成的含碳元素的盐类物质M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7)受上述结论启发,分别取20mL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加5.3%的稀硫酸,获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A
B
C
取20mL对应溶液
3%NaOH与干冰反应后的溶液
2%NaOH与干冰反应后的溶液
1%NaOH与干冰反应后的溶液
完全生成M时消耗硫酸体积V1/mL
4.14
1.43
0.36
M完全转化成CO2时消耗硫酸体积V2/mL
4.55
2.46
1.60
①结合表中数据分析,2%NaOH与干冰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②所取的20mL溶液中,Na2CO3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3.(2022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班综合练习化学试题(一))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其主体部分由铝合金反射镜面与支撑它的角钢[含有锰(Mn)]塔架组成。
(1)塔架用的是角钢而不是纯铁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角钢塔架可能会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_____和_____接触。
(3)为探究Fe、Cu、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写出②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若实验③中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通过以上实验,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实验①~④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4.(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质量抽测(二检)化学试题)借助直角玻璃管(省略其它夹持仪器,如下图)进行创新实验可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
(1)白烟实验
根据图1、2中白烟的位置推知:图1中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填“>”或“<”,下同)氨气分子;图2中氯化氢的密度______氨气的密度。
(2)氢气性质实验
图3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安全角度分析,待镁条反应一段时间后,方可在b处点燃氢气的原因是______;实验中还能观察到a处的现象是______。
5.(福建省南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教学质量第一次抽测化学试题)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国家速滑馆是全球第一座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速度滑冰馆,是全球同类型室内冰场在节能和环保的典范。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______(写一点),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______。
(2)合理利用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C2H4+4X,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该合成的最后一步是将碳水化合物合成为淀粉,则该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6.(福建省南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教学质量第一次抽测化学试题)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1个磷原子______;
②2个钙离子______;
③碳酸钠______;
④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2)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钒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则氚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填序号)。A. B. C. D.
二、综合应用题
7.(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某兴趣小组开展“铁的氧化反应”相关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1】探究铁丝燃烧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取0.38mm粗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5%、60%、55%的氧气中进行实验。
V(O2)%
实验现象
90%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70%
燃烧比90%的弱,燃烧时间较长,实验成功
65%
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比70%的短,实验成功
60%
燃烧比65%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55%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1)实验时要在瓶底留少量的水,目的是______。
(2)欲用排水法收集一定体积分数的氧气。若集气瓶容积为250mL,收集前集气瓶中留有125mL水(其余为空气),盖上玻璃片后倒立于水槽中,排完集气瓶中的水后,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以20%进行近似计算;收集后集气瓶中残留的少量水体积忽略不计)。
(3)结合本探究,可得出铁丝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是______,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
【探究2】探究铁制品锈蚀的影响因素。已知铁制品通常含碳约2%。按图1所示装置,在广口瓶①、②、③中加入药品,采集数据,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2。
(4)铁制品锈蚀是缓慢氧化的过程,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请结合图2,说明其依据:______。
(5)实验开始至约300s内,对比广口瓶②,③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实验前需将铁粉、活性炭粉及食盐混合均匀并密封分装,密封的目的是______。
(7)欲探究纯铁粉与含少量碳的铁粉的锈蚀快慢,现用广口瓶④、⑤连接以上数据采集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完成实验,则在两个广口瓶中应分别装入的药品及用量:广口瓶④______;广口瓶⑤______。
8.(2022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宁德海洋渔业发达。对海鱼进行腌制便于长时间存储且风味独特。但腌制过程产生的亚硝酸钠(NaNO2)对人体有一定伤害。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探究一 认识 NaNO2
(1)组成:NaNO2由 Na+和______(写离子符号)构成。
(2)酸碱性:NaNO2溶液 pH>7,则溶液呈______性。
(3)还原性: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 NaNO2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硝酸钠,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探究二 影响腌鱼中 NaNO2含量的因素
取不同质量比的鱼和盐进行腌制,采集不同时间、温度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1】鱼、盐质量比 3:1 时,两种温度下亚硝酸盐含量与时间关系如下图:
【实验 2】室温下,不同鱼、盐质量比的腌鱼中亚硝酸盐含量(mg·kg-1)随时间的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d)
0
2
4
6
8
10
12
14
16
鱼、盐质量比8:1
0.32
1.35
1.81
1.30
1.61
1.18
0.91
0.86
0.99
鱼、盐质量比5:1
X
0.47
0.60
0.41
0.68
0.90
0.65
0.60
0.72
鱼、盐质量比3:1
0.32
0.38
0.49
0.61
0.35
0.82
0.44
0.39
0.49
(4)【实验 1】可得:影响腌鱼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和______。
(5)【实验 2】表中 X=______。
(6)【实验 2】可得:鱼、盐质量比越大,亚硝酸盐出现最大值的特点是______。
【拓展】
(7)国家标准:肉类食品的 NaNO2含量不得超过 30 mg·kg-1。NaNO2作为加工肉制品的添加剂,具有防腐作用。现要测定1 kg 香肠制品中 NaNO2含量,用质量分数为 0.158 % KMnO4溶液测定,共消耗 KMnO4溶液 4.00 g,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NaNO2+3H2SO4=2MnSO4+K2SO4+5NaNO3+3H2O。计算此肉制品中 NaNO2含量为______mg·kg-1。(提示:相对分子质量:KMnO4为 158,NaNO2为 69)
【反思】
(8)有同学认为“只要含有 NaNO2的食品均不能食用”,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并说明理由______。
9.(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摸底检测化学适应性练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I .某工厂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和NO,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流程如图:
(1)管式反应器中,通入臭氧(O3)的目的是将NO转化为___________。
(2)塔式反应器中,废气从底端通入,浓氨水从顶端喷淋注入,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
A.Ne B.CO C.CO2 D.PM2.5
Ⅱ.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C都为无色气体,且A为单质,B有毒性,D、E都为黑色粉末,且D为化合物。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仔细分析、推断,并回答下列问题:
(4)A为___________。
(5)C的用途是___________(答一点)。
(6)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E+O2→B的反应过程中还原剂是(填物质名称)___________。
(8)B与C的组成元素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10.(2022年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利用金属导热性的实例之一是__________。
(2)铝制品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图中能表示锡铅合金熔点的是__________(选填“a”“b”或“c”)。
(4)金属钛在航天、军事、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常温下,钛不溶于水,不和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工业上常用金红石(含有TiO2)大规模生产钛,反应流程如下:
①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请设计从Ti和Mg的混合物中获得纯净金属钛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11.(2022·福建厦门·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滑场馆。该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之一、研究发现,制冰机的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对制冰量都有影响。图1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制冰量随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的变化情况。
冰面下是混凝土冰板层,其主要材料是水泥。水泥是以石灰石、粘土(主要成分为SiO2)等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硅酸盐(如硅酸钙CaSiO3)。科学家通过调整混凝土的材料配方增强其抗冻性。图2是掺有陶粒的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对比实验结果(强度损失率越高,抗冻性越差)
(1)运动员在经过剧烈运动,并且大量出汗之后,通常会饮用一些含“钾”、“钠”等成分的淡盐水,这里的“钾”、“钠”指的是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优点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由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转桶材料为_____(选填“不锈钢”或“铝”)时制冰量较大。
(4)由图2可推断“陶粒混凝上的抗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依据是_____。
(5)由图3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已知:,则X的化学式是_____。
(7)为减少CO2的排放,可将CO2进行转化,图4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2.(2022·福建龙岩·统考模拟预测)阅读短文。
天问探火
火星是一颗“红色星球”,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95.3%,氧气只有0.15%;地表广泛分布着氧化铁,两极被干冰覆盖。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载以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它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绕、着、巡”,即火星环绕、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巡视,这是世界航天史上从没有过的先例。
此次任务中最困难的为火星着陆。火星虽然大气稀薄,但探测器进入时依然可以产生2000℃的高温,且火星环境复杂,表面凹坑密布,所以“天问一号”的着陆器采用了特种铝硅合金外壳,利用其特殊的性能为“天问一号”保驾护航。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并按计划开展各项任务。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火星外观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
(2)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液氢和液氧的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天问一号”的着陆器外壳属于______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作火星探测器外壳是因为其具备______(写一点即可)特性。
(4)如要移民火星,必须要解决氧气供给问题。你认为在火星制氧气最合适的原料是______。
13.(2022·福建宁德·统考一模)乙酸钠神奇的太空“冰雪”实验
乙酸钠,化学式为 CH3COONa,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当乙酸钠在较高的温度下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让溶液的温度慢慢下降,但未析出晶体,此时的溶液叫做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溶质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结晶中心(即晶核)。当过饱和溶液加入一块非常小的溶质晶体作为“晶种”,马上就能析出晶体,同时释放出热量。
2022 年 3 月 23 日,航天员王亚平利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演示太空“冰雪”实验。前两次挤出的液体在导管口开始结晶。剪短导管重新实验,顺利挤出了一个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液体球,用沾了晶体的棉棒触碰一下,液体球马上结晶,看似一个“冰球”。
(1)太空实验中出现的“冰球”是______(选填“热球”或“冰球”)。
(2)小苏打(NaHCO3)和乙酸(CH3COOH)制取乙酸钠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20 ℃,用 100 g 水配制乙酸钠的饱和溶液,需要加______g 溶质。
(4)将 130 g 乙酸钠加入 100 g 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冷却至 20 ℃,且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为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该状态对应图中的点______(选填“A”、“B”或“C”)。
(5)文中前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点)。
14.(2022·福建福州·统考一模)氮气(N2)是空气中含量丰富的一种组分,N2与人类生活有何关联呢?
N2与农业生产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民间俗语“雷雨发庄稼”,是指在雷电环境下空气中的N2能转变为含氮的化学肥料,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
N2与光伏新材料
高纯N2被离子化后,通过氮离子束溅射技术,以高纯石墨为靶材可以沉积出光伏材料氮化碳薄膜,氮化碳薄膜中碳、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氮离子束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N2与环境治理
化石燃料中通常含有氮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不仅能形成酸雨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而且能与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利用N2合成氨可有效吸收氮氧化合物,从而实现无污染排放。随着科技的进步,N2的用途将更加广泛。
(1)雷电环境下N2转变为化学肥料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H2O和_______。
(2)氮化碳薄膜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与氮离子束能量的关系为_______。
(3)氮氧化合物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N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大型粮仓内也可以充入O2作保护气
C.N2可用于制备光伏材料氮化碳薄膜
D.氮氧化合物转变为光化学烟雾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参考答案:
1.(1) 温室效应 天然气
(2) Ca(OH)2
(3) CH4
【解析】(1)
①过多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后果是温室效应;
②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
①由流程图可知,X溶液与纯碱溶液(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X 溶液中 X 是Ca(OH)2;
②将 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若 CO2进入地底蓄水层,会影响水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方程式为:;
(3)
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上述反应微观图中,属于有机物的是CH4,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简单化合物);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物理
(2) 白色沉淀生成 气泡产生
(3)B
(4) 酸 作对比(合理即可)
(5)1%
(6)NaHCO3
(7) NaHCO3、Na2CO3 A
【解析】(1)干冰易升华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故利用的物理性质。
(2)如果CO2与NaOH发生反应会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滴加足量Ca(OH)2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碳酸钠,也就是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滴入足量盐酸,如果观察到气泡产生,也说明有碳酸钠,也就是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CO2与NaOH发生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不需要酒精灯,故选B。
(4)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溶液呈酸性;该实验目的是作对比 。
(5)由图2可知,碱性最弱的一组对应的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
(6)由图3可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开始压强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气体生成,如果将Na2CO3的曲线由50s平移动到20s的位置可发现正好与NaHCO3的曲线重合,说明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开始反应生成了NaHCO3,Na2CO3完全反应后,硫酸再与NaHCO3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开始变大。
(7)①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完全生成M和M完全转化成CO2均消耗硫酸,故可得出2%NaOH与干冰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其中发生的两个反应分别是Na2CO3+H2SO4=NaHSO4+NaHCO3;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②由表中数据结合①中分析可知,稀硫酸滴入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发生两步反应,第一步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实验A中完全生成M时消耗硫酸体积最大,说明反应所消耗的碳酸钠最多,即实验A中所取的20mL溶液中,Na2CO3质量分数最大。
3.(1)角钢的硬度比铁大
(2) 氧气 水
(3) Fe+H2SO4= FeSO4+H2 锰、铁、铜(或Mn、Fe、Cu) ④
【解析】(1)
塔架需要硬度大,由于角钢是合金,合金的硬度比铁大,所以塔架用的是角钢而不是纯铁。所以填角钢的硬度比铁大。
(2)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填氧气、水。
(3)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
由于铜与硫酸不反应,铁与硫酸反应,所以铁比铜活泼。实验③中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说明锰比铁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锰、铁、铜。
实验①②说明铁>铜,实验③说明锰>铁,实验④说明锰>铜,实验①②③即可证明三者的活动性强弱,不需要做实验④。
4.(1) < >
(2) 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详解】(1)图1、2中白烟的位置都偏近于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球,说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小于氨气分子;根据图2,氯化氢的密度较大,聚集在直角处,氨气的密度小聚集在右上端,白烟的位置偏近于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球,说明氯化氢的密度大于氨气的密度;
(2)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燃混有空气的氢气会引起爆炸;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所以a处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5.(1)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合理答案均可) 温室效应(合理答案均可)
(2) H2O 碳##C
【解析】(1)
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大气中的CO2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故填: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合理即可);温室效应;
(2)
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反应后已有4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所以X是H2O,故填:H2O;
②该合成的最后一步是将碳水化合物合成为淀粉,该人工合成淀粉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是因为碳水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填:碳或C。
6.(1) P 2Ca2+ Na2CO3 N2
(2) 金属 50.94
(3)C
【解析】(1)
①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填:P;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数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填:2Ca2+;
③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原子团的化合价为-2价,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填:Na2CO3;
④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分子,表示为N2,故填:N2;
故答案为:①P②2Ca2+③Na2CO3④N2
(2)
①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除汞外),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故填:金属;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故填:50.94;
故答案为:①金属②50.94
(3)
氚原子结构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1,只有一个电子层,故选:C;
故答案为:C
7.(1)为了防止燃烧时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2)10%
(3) 氧气浓度越高,铁丝燃烧越剧烈 氧气没有达到一定浓度,物质也不能燃烧
(4)氧气的体积分数越低,表示耗氧量越高,在有水的条件下的耗氧量高于无水条件下
(5)加入食盐水后的耗氧量增加
(6)防止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影响实验结果
(7) 5g铁粉,水10滴 5g铁粉,水10滴,0.1g碳粉
【解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时要在瓶底留少量的水,是为了防止燃烧时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2)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250mL-125mL=125mL,空气的氧气的体积为:125mL×20%=25mL,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3)结合本探究,可得出氧气浓度越高,铁丝燃烧越剧烈;当氧气含量为55%时,铁丝难以燃烧,只是发红可得出当氧气没有达到一定浓度,物质也不能燃烧;
(4)根据图2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越低,表示耗氧量越高,在有水的条件下的耗氧量高于无水条件下,所以可以得出铁锈蚀是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5)广口瓶②中加入水,③中加入食盐水,实验开始至约300s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加入食盐水后的耗氧量增加;
(6)实验前需将铁粉、活性炭粉及食盐混合均匀并密封分装,密封的目的是防止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影响实验结果;
(7)欲探究纯铁粉与含少量碳的铁粉的锈蚀快慢,现用广口瓶④、⑤连接以上数据采集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完成实验,要控制铁粉和碳粉的质量不同,广口瓶④放5g铁粉,水10滴;广口瓶⑤放5g铁粉,水10滴,0.1g碳粉。
8.(1)NO2-
(2)碱
(3)2NaNO2+O2=2NaNO3
(4) 时间 温度
(5)0.32
(6)出现的时间越早,数值越大
(7)6.9
(8)不同意,亚硝酸钠含量不超标的食品可以适量食用
【解析】(1)NaNO2 由 Na+和NO2-构成,故填:NO2-。
(2)根据溶液酸碱性与 酸碱度的关系知,NaNO2 溶液 pH>7,则溶液呈碱性,故填:碱。
(3)NaNO2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由【实验 1】的图示知,当时间相同时,不同温度下亚硝酸盐含量不同;当温度相同时,不同时间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所以影响腌鱼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时间和温度。
(5)根据时间为0的三组数据中第一组和第三组推测亚硝酸盐含量相同,所以X=0.32,故填:0.32。
(6)当鱼、盐质量比8:1时,腌制8天,达到峰值1.61;当鱼、盐质量比5:1时,腌制10天,达到峰值0.90;当鱼、盐质量比3:1时,腌制10天,达到峰值0.82,由此知,鱼、盐质量比越大,亚硝酸盐出现最大值的特点是:出现的时间越早,数值越大,故填:出现的时间越早,数值越大。
(7)解:4.00 g质量分数为 0.158 % KMnO4 溶液中KMnO4的质量为:设1 kg 香肠制品中 NaNO2的质量为x故填:6.9。
(8)国家标准:肉类食品的 NaNO2 含量不得超过 30 mg·kg-1,这说明亚硝酸钠含量不超标的食品可以适量食用。有同学认为“只要含有 NaNO2 的食品均不能食用”,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故填:不同意,亚硝酸钠含量不超标的食品可以适量食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善于从题干中获取信息。
9.(1)NO2
(2)使液体和气体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3)BD
(4)氧气##O2
(5)灭火
(6)
(7)碳粉
(8)相同
【分析】II、B为气体,且有毒,则B为一氧化碳;C也为气体,能够与B(一氧化碳)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E为黑色粉末,能够反应生成B(一氧化碳),还能够与A反应,A是一种单质气体,则A为氧气,E为碳粉;D为黑色粉末,且D为化合物,能够与B(一氧化碳)、E(碳粉)反应,还能够反应生成C(二氧化碳),则D为四氧化三铁。
(1)
由图可知,NO进入管式反应器后转化为了NO2,其它气体没有发生变化,则管式反应器中,通入臭氧(O3)的目的是将NO转化为NO2,故填NO2。
(2)
塔式反应器中,废气从底端通入,浓氨水从顶端喷淋注入,可以增大废气与浓氨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液体和气体充分接触充分反应,故填使液体和气体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3)
A Ne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
B CO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选项正确;
C CO2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会污染空气,选项错误;
D PM2.5是一种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选项正确。
故填BD。
(4)
由分析可知,A为氧气,故填氧气。
(5)
由分析可知,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则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故填灭火。
(6)
由分析可知,B为一氧化碳,D为四氧化三铁,则B与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7)
由分析可知,E为碳粉,B为一氧化碳,则E+O2→B的反应过程中,E(碳粉)得到氧,表现出还原性,是反应的还原剂,故填碳粉。
(8)
由分析可知,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两种物质都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所以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填相同。
10.(1)铁制成锅具
(2)4Al+3O2=2Al2O3
(3)a
(4) TiO2+2C+2Cl2TiCl4+2CO 往Ti和Mg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固体洗涤、干燥
【解析】(1)
利用金属导热性的实例之一是: 铁制成锅具
(2)
铝制品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铝和氧气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氧化铝。
故填:4Al+3O2=2Al2O3
(3)
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其纯金属的熔点,所以图中能表示锡铅合金熔点的是a
(4)
①反应Ⅰ是二氧化钛和氯气、碳粉在高温条件下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
故填:TiO2+2C+2Cl2TiCl4+2CO
②请设计从Ti和Mg的混合物中获得纯净金属钛的实验方案:往Ti和Mg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固体洗涤、干燥
11.(1)元素
(2)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比较环保
(3)不锈钢
(4)在冻融循环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高于陶瓷混凝土
(5)铝的元素符号为Al,原子序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6)Na2SiO3
(7)
【解析】(1)
这里的“钾”、“钠”不是以分子、原子、离子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
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比较环保;
(3)
由图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转桶材料为不锈钢时,制冰量较大;
(4)
由图可知,在冻融循环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高于陶瓷混凝土,故陶粒混凝上的抗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
(5)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由图3可知,铝的元素符号为Al,原子序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a、O、H、Si的个数分别是2、4、2、1,生成物中含Na、O、H、Si的个数分别是0、1、2、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Na、3个O、1个Si,故X的化学式为:Na2SiO3;
(7)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1)火星地表广泛分布着氧化铁
(2)
(3) 金属 熔点高(合理即可)
(4)二氧化碳##CO2
【解析】(1)
火星地表广泛分布着氧化铁,氧化铁是红棕色的,所以火星外观呈现红色。
(2)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着陆器外壳采用了特种铝硅合金,特种铝硅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当探测器进入时,依然可以产生2000°C的高温,且火星大气的密度不足以让降落的探测器完全减速,故制作火星探测器外壳的材料应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性质。
(4)
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95.3%,非常丰富,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能转化为氧气,可用火星上的二氧化碳为资源进行开发。
13.(1)热球
(2)
(3)46.5
(4) B
(5)过饱和溶液挤出导管时形成微小结晶(或在导管口遇到其他微小的颗粒)
【解析】(1)
当过饱和溶液加入一块非常小的溶质晶体作为“晶种”,马上就能析出晶体,同时释放出热量。故太空实验中出现的“冰球”是热球,故填:热球;
(2)
小苏打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3)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 ℃,乙酸钠的溶解度为46.5g;用 100 g 水配制乙酸钠的饱和溶液,需要加46.5g乙酸钠,故填:46.5;
(4)
将 130 g 乙酸钠加入 100 g 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冷却至 20 ℃,且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为,故填:;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 ℃,乙酸钠的溶解度为46.5g,100水达到饱和状态能溶解乙酸钠的质量为46.5g;将130g乙酸钠加入100g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冷却至 20 ℃,且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酸钠的过饱和溶液,故该状态对应图中的点为B;故填:B;
(5)
当过饱和溶液加入一块非常小的溶质晶体作为“晶种”,马上就能析出晶体。文中前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过饱和溶液挤出导管时形成微小结晶(或在导管口遇到其他微小的颗粒)。故填:过饱和溶液挤出导管时形成微小结晶(或在导管口遇到其他微小的颗粒)。
14.(1)NO、NO2
(2)在720-911eV范围内,氮离子束能量越大,氮化碳薄膜中氮元素质量分数越小
(3)形成酸雨、产生光化学烟雾
(4)AC
【解析】(1)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反应过程中属于氧化物的有H2O、NO、NO2;
(2)
从图像上可看出,在720-911eV范围内,氮离子束能量越大,氮化碳薄膜中氮元素质量分数越小;
(3)
资料中显示:氮氧化合物不仅能形成酸雨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而且能与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
(4)
A、N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大约占78%,故A正确;
B、粮食腐烂是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可以充入氮气作保护气,故B错误;
C、高纯N2被离子化后,通过氮离子束溅射技术,以高纯石墨为靶材可以沉积出光伏材料氮化碳薄膜,故C正确;
D、氮氧化合物能与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C。
江西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简答题、科普阅读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简答题、科普阅读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应用题: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应用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应用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基础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普阅读题基础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