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2.祖父的园子(第2课时)
展开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祖父的园子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言运用:通过图片理解四个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词语。
思维能力: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审美创造: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在研读16自然段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祖父的园子》。请你先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一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课后第1题)
预设:有昆虫、花草、大榆树……
预设:栽花、拔草、铲地、辨认谷子……
2.教师引导: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预设: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样样都有、生机勃勃、自由快乐的园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园中景物的特点及其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为本节课深入感受人物活动所体现的感情做好铺垫。)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4—14自然段,通过园中活动,感受祖父的爱。
1、教师引导: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样样都有、生机勃勃、自由快乐的园子。萧红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了园子里的景物之中,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充满生机,更重要的是,一切生命都是那样的自由舒展,无拘无束。那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作者和祖父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请你默读“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这一部分,圈画关键词,找出我和祖父所做的事情。说一说:你体会到了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祖父戴一顶大草帽……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我”对祖父的依恋。
3.祖父发现“我”犯错后是怎样做的?
预设: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
预设: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
预设: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
教师引导:从这些事情中,可以体现出一个怎样的祖父?
预设:慈爱的祖父。
-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自由、快乐?
预设:采一朵倭瓜花……而不见蚂蚱了。
……
(1)讲解“我”和祖父种小白菜。
①“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这些描写准确地表现了种小白菜给“我”带来的乐趣。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的调皮。
(2)讲解“我”帮祖父铲地。
①“我”是怎样铲地的?(用锄头乱钩一阵,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②指导朗读,表现出铲地给“我”带来的乐趣。
(3)讲解“我”在园子里的玩耍。
①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作者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做事不专一。感受到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
(4)讲解“我”帮祖父浇水。
①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祖父是往菜上浇,“我”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②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③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我”的动作,神情,在读中表现出“我”的激动、欢快、开心、天真烂漫……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板书:快乐和顽皮)
(设计意图: 教学中,抓住重点句段,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 指导朗读。
- 一起来总结。因为祖父的爱,“我”在园子中的生活快乐而自由。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我”就跟着把土溜平。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教“我”辨认谷子。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7.看完“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事之后,祖父和“我”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天真、可爱
祖父:慈爱、宽容、有耐心
8.只有拥有了爱的快乐和自由,才是最快乐,最自由,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疼爱,也能感受到我对祖父深深的热爱与依恋(板书:依恋祖父)。祖父的园子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作者童年的乐园,是作者永远的精神家园(板书:童年乐园、精神家园)。请你再次朗读课文,去体会园子里满满的爱,去感受萧红的自由与快乐吧!
三、阅读链接,拓展提升
1.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段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萧红18岁以后,就再也见不到这样乐园了。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那年,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自由的爱的乐园,在一个又一个的异乡漂泊,直至31岁时病逝于香港。虽然整整12年,她再也没有回过那个给予她无限快乐的祖父的园子。但因为想念,她用手中的笔创作出以童年回忆为线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文字无数次梦回故土。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的各种景物中蕴含的只是简单的喜悦吗?叙述园子中的各种活动,仅仅是在表达“我”对祖父的依恋和热爱吗?说说你的体会吧!(课后第三题)
教师引导:课文中描写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也蕴含着“我”的伤感之意。
对祖父的深切怀念;对童年生活的向往;美好与伤感
3.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言,你都积累了哪些呢?试着归类抄写吧!
(1)词语积累
名词积累:蝴蝶 蜻蜓 蚂蚱 樱桃 锄头
ABB式形容词:胖乎乎 圆滚滚 毛嘟嘟 明晃晃 蓝悠悠
试着运用这些词语,结合生活实际来说句子吧!
(2)句子积累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三、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
2.主题概括。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课文的语言别具韵味,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3.拓展延伸。
欣赏《呼兰河传》(节选)
五、课堂演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本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抓住关键语句,关注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文较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分析情感。为此我按照课文的脉络,将本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围绕“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物,通过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来感受园中景物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继而体会作者寄托在景物中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围绕“‘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我”和祖父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祖父的爱是我在园中自由快乐生活的依托,进而感受作者对祖父的依恋,对童年园子生活的怀念。
课后的“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的结尾,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对文学作品产生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因而,在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其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并提出问题:课文中描写的园子充满了爱与欢乐,但在《呼兰河传》的结尾,作者却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促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