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 教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5.草船借箭(第1课时) 教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6.景阳冈(第1课时) 教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6.景阳冈(第2课时) 教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7.猴王出世 教案 1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优秀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5.草船借箭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走进古典名著,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人物的细致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思维能力: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审美创造: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原著和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从改写到原著。
【教学目标】
1.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前后对照”“借助相关资料辅助阅读”等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初步落实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通过交流“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进而从单一阅读走向多维阅读。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前后对照”“借助相关资料辅助阅读”等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初步落实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前后对照”“借助相关资料辅助阅读”等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初步落实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重温故事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试着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我们认识了怎样的诸葛亮?怎样的周瑜?
指学生回答。
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其他人物有什么特点吧!
二、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曹操、鲁肃等人物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特点。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课件出示:曹操得知江上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拨水军弓弩朝他们射箭便是。”
①为什么曹操不派兵出来,只是向江中放箭?
预设:曹操疑心重,大雾天怕有埋伏,不敢出兵,结果还是上了诸葛亮的当。
②你觉得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谨慎多疑
③资料介绍:曹操
④你对曹操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预设:曹操疑心非常重,所以才会谨慎小心,担心自己中计。
(2)课件出示: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等诸葛亮调度。
① 从“果然”一词中你体会到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老实守信、忠厚
②资料介绍:鲁肃
③你对鲁肃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预设:鲁肃作为东吴的忠臣,是“孙刘联合抗曹”的忠实拥戴者,所以他才尽心帮助诸葛亮。
3.教师小结: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描写,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曹操和鲁肃的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全面感受人物形象。把原著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激发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围绕题目,学习思考
1.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不用“骗”“取”或“偷”呢?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文章最后,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所以用骗不好。”
预设:(2)联系火烧赤壁,诸葛亮把箭又还给曹军了,所以用借最好。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读读“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片段中难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提示学生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
(1)交流难理解词语意思:“孔明”“曹寨”“擂鼓呐喊”“切不可轻动”
(2)理解完词语后,你知道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了吗?
预设:对应文课的第8-9自然段。
预设: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
(3)学生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教师相机出示。
预设:①操传令曰——曹操下令说
②重雾迷江,彼军忽至——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③追之不及——要追也来不及了
教师提问:同学们,原著与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原著:语言凝练
课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
教师指导阅读策略并予以鼓励:《三国演义》是古典白话文,相对应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比又不是那么难理解,就是没有注释我们也能大致读明白。当时人们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习惯有一些不同,虽然我们读不太明白个别词语,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原文,因为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可以读懂大意。
3.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学生交流:
预设: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空城计
教师指导阅读并予以鼓励:同学们,快去把《三国演义》中你喜欢的故事读读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问题,到教师解答鼓励,搭建了从现代文到原著的桥梁,为后面几篇名著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本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为难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
2.拓展延伸
(1)积累有关“草船借箭”的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2)观看《空城计》视频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61、6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作为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落实“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这两个语文要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从整体出发,激发阅读兴趣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古典文学名著,对于他们来说在理解方面还有一定困难,特别是《三国演义》中情节较为复杂,超出了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所以初读体会弥足珍贵,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课教学从整体出发,让学生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熟悉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人物性格,使得学生有继续阅读的愿望。
诸葛亮这个形象深入人心,许多学生对这个形象较为熟悉,虽然没有读过《三国演义》,也会对诸葛亮有一个机智过人的初步印象。通过分析“借箭”成功的原因,可以使学生对诸葛亮这一形象更加了解,同时也会对诸葛亮的其它故事更感兴趣,能主动找来原著进行阅读。
针对学生可能读不懂的情况,在运用阅读链接与课文进行比对时,我引导学生读大意,并把这段话放进课文中,让学生分析,它对于我们读完整的《草船借箭》一文,有多少影响。从而让学生理解,对于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读大意,不追究细枝末节,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降低了阅读古典名著的难度,为学生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094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草船借箭精品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草船借箭精品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