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第1课时)
展开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在综合性学习中增强沟通、交流的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思维能力:了解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围绕汉字历史、汉字文化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开展简单的研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呈现对汉字的了解,渗透对汉字的热爱。
审美创造: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真诚的爱并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让自主的活动变成学生深入学习的自觉行为。
【教学目标】
1.感受汉字的趣味,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了解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3.能搜集字谜,开展一次猜字谜活动;能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教学重点】
1.感受汉字的趣味,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制订主题为“汉字真有趣”的活动计划,并根据制订的活动计划开展主题为“汉字真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制作小组活动计划表,各小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汉字的趣味,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订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活动前言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新课: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哪些时候会用到汉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汉字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过什么影响?对于汉字书法艺术,你了解多少?
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3.小结:接下来这段时间,让我们走进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快速浏览整个单元的内容。
(2)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由哪两部分内容组成?你对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
提示:出示目录,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板书:汉字真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
二、交流活动建议,初步了解活动任务
1.教师引导学生细读第一部分的“活动建议”,了解活动任务。
(1)学生自读教材内容,思考:本次活动的大致步骤是什么?课本提供了哪两项活动内容呢?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活动的大致步骤:
预设:组成活动小组 讨论活动内容 制订活动计划 具体开展活动
3.教师提出问题:课本提供了哪两项活动内容呢?
学生汇报:
预设:(1) 搜集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资料,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设计意图:本次综合性学习历时较长,活动开始前,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谈话交流,知道“汉字”与我们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广泛应用,目的都是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为后续活动打开思路。“活动建议”对本次活动的内容和任务作了具体提示,让学生自主阅读、梳理,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借助“阅读材料”,激发兴趣,打开活动思路
1、 指导学生使用“阅读材料”。
(1)提示使用“阅读材料”的方法:认真阅读第二部分“阅读材料”中的5份材料,读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有哪些新的收获?
(2)阅读方法提示: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阅读方法也不一样。比如《字谜七则》:一边默读一边猜,利用以往猜字谜的经验,发现谜面内容和字形、字义的关联。《有意思的谐音》:先朗读歇后语,发现谐音的特点,再理解歇后语的意思,体会其中的趣味。《有趣的形声字》:一边读一边画出重要信息,了解形声字的造字方法。
2. 学生自由阅读“阅读材料”。
3. 交流反馈: 读了“阅读材料”,你有什么发现?有哪些新的收获?
(1)《字谜七则》教师提问:你能猜到谜底吗?
预设1:《字谜七则》的谜底分别是:日、坐、也、口、休、斗、默。
交流发现:预设2:谜面从字形和字义等方面给了提示,根据这些提示,就可以猜出谜底。七则谜语形式不一样,有文字谜、画谜、故事谜等种类。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材料2《门内添“活”字》的一个小故事吧!谈谈你的发现。
预设 :《门内添“活”字》是一个小故事,让人对“阔”字印象深刻。
(3)“有意思的谐音”请学生自由读一读,再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六条歇后语巧妙地利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前半部分是引子,后半部分像谜底,利用后半部分的谐音来表达意思,幽默风趣,含义深刻。
(4)“枇杷”和“琵琶”阅读小故事,明白音同字不同,意思差得远的道理。
预设 :“枇杷”和“琵琶”音同字不同,意思更是相差万里,一个是水果,一个是乐器。这样的谐音错误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5)《有趣的形声字》教师提问引导思考:边读材料,边提取主要信息,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吧!
预设:《有趣的形声字》介绍了形声字的造字方法,“星、凤、蜀、祭”等字的演变过程特别有意思。
4.教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字谜?你还能说出这样的歇后语吗?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点拨。
5.教师讲解活动任务,引导学生打开活动思路。教师提问:本次活动的两项内容是什么你还记得吗?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全班交流:
预设:(1)搜集字谜.可以根据文字谜,画谜,故事谜等不同类别来找。
(2)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可以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歌后语、对联、故事等,还可以找有关汉字的起源和造字方法的材料,要注意有趣味,不要只是介绍汉字知识的材料。
(设计意图:“阅读材料”是学生开展活动的参考,要让学生根据需要使用。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再讲解本次活动任务,让学生发现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在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同时也受到启发,为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作铺垫。)
四、组建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
(1)提出组建小组的要求:本次综合性学习需要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主要任务是查找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可以搜集字谜,也可以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又联、故事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来组建小组。
(2)回顾小组合作的要求:推选一名组长,每位组员要承担相应的任务,分工的同时能够合作。
(3)学生自由组建小组。
2.指导学生制订小组活动计划。
(1)提示学生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和步骤:先确定组员的分工,再讨论确定活动时间、活动流程和展示形式。最后写活动计划。
(2)指导学生确定组员分工:选择猜字谜的小组,可以每位组员承担一类字谜的搜集;选择趣味汉字交流会的小组,可以全组针对一类资料搜集,也可以由一个组员承担一类资料的搜集。
(3)小组自由讨论活动计划,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各小组交流讨论确定的活动内容、分工以及活动时间、活动流程、展示形式等,教师点评指导。
(5)教师引导:各小组都讨论完了吗?下面是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两篇活动计划范文,同学们可以参考范文来整理本小组的活动计划。
(6)各小组整理活动计划。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任务是组建小组和制订计划。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环节,先尝试组建小组,再在教师指导下协调完善;先尝试商讨活动计划的各项内容,再根据范例进行梳理并记录下来,目的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参与和实践的机会。组建小组和制订计划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合作协调能力的过程。)
【教学反思】
“汉字真有趣”作为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活动,是落实“感受汉字的趣味”和“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这两个语文要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激发学生探究汉字的欲望,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使学生在自主搜集整理资料、全班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感受到汉字的趣味。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在于:
一、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中华几千年的汉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神奇的魅力。在课堂上,我以短视频、图片导入,用直观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汉字王国,强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探究汉字奥秘的欲望。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是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我把语文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让它既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流淌着浓浓的语文味,又体现综合实践课的探究性学习特色。活动过程始终把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能力作为第一目标。课上,学生的交流是主要的,老师的话语不多,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所起的就是总结和过渡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三、课堂交流形式多样。
本课重在让学生制定计划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及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通过组长介绍,成果展示,调动同学积极参与,真正投入到汉字的研究中来。
但也有不足,作为教师应为学生指点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想些活动的点子,为他们推荐一些读物,介绍一些语言文字的网站,甚至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和他们一起搜集、整理、汇报。
在今后的语文综合实践课上,我不仅要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要做积极的参与者,积极参与到综合性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和学生同学习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