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郑州二中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郑州二中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1
    河南省郑州二中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2
    河南省郑州二中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郑州二中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二中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二中共同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6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美景贮 蓄着无穷的力量,能给人美的享受。美景可以是青山绿水,可以是 落日余huī ;可以是南方生机勃勃的初春田野,可以是人迹hǎn 至的静谧小路;可以是美不胜收的北海菊花,可以是疾风骤雨下荷叶庇 护红莲的场景。文 人墨客对美景的选择取决于内心,欣赏美景而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至美篇章,经久传唱。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贮   蓄
    庇   护
    (2)请结合上下文,在下面括号里填入汉字。
    余huī    
    人迹hǎn    至
    (3)请选择与语段中加点字“胜”“至”含义相同的一项。
    ①美不胜收     (A.引人入胜 B.不胜枚举 C.今胜于昔)
    ②至美篇章     (A.如获至宝 B.无微不至 C.实至名归)
    2.(8分)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意象
    古诗文名句理解积累

    (1)“正是江南好风景,   ”借花传达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   ,应傍战场开”借花寄予思乡之情、忧民之意。(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受降城外月如霜”描绘了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凄寒景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   ”两句写明月有情,仿佛和流水一起陪伴着诗人远行。(李白《峨眉山月歌》)

    (5)“君问归期未有期,   ”用雨景烘托归期不定的苦涩与无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6)“   ,   ”借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情。(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6分)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诗意班级”建设,郑州市某中学七年级20班1月17日下午召开了班会,经班委会商定,拟于1月20日17点在学校报告厅举办《诗经》吟诵大赛。
    (1)请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此次活动拟一条标语,不超过20字。
    (2)同学们提议邀请语文老师担任评委,请你完成下面的邀请函,注意表意清楚、语言得体。
    邀请函
    敬爱的语文老师:
       
    七年级20班×××
    2022年1月17日
    4.(4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鲁迅《朝花夕拾》)
    问:“我”因什么事“急急诵读”?对于文中父亲对“我”学业的关心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感受。
    5.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
    精读片段
    探究原因
    分析人物
    ①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心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
    唐僧从①   处得到紧箍,骗孙悟空戴上。孙悟空疼痛难忍,盛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念咒自卫。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你会发现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孙悟空②   (概括情节)时,人妖不分的唐僧念咒加以阻止。
    ③沙僧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唐僧为了辨别真假孙悟空而念紧箍儿咒。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17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互相依偎的温暖
    苔米
    ①我家刺猬生宝宝了。那一天,猬猬完全不吃不喝,躲进窝里不肯出来。我很纳闷,她到底怎么了。第二天中午,我们听到一阵微弱的吱吱声,像受伤的小鸟。儿子迫不及待地去看,猬猬的身后多了两只粉红色的肉团,他们暖暖地互相依偎着,像粉红色的海参。
    ②对我来说,养宠物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儿子一时兴起,却会成为我的日常事务。那么最好不要太脏,不能麻烦,互动要少,万一放生了也不会太难过。选来选去,我们决定养刺猬。
    ③最先接回来的是女生,叫猬猬。猬猬生于宠物店,我在一大堆毛刺球中一眼相中了她。她蜷缩在角落,毛色偏白,体形丰满。我们为她布置了一个最大号的整理箱,放上食盆和水壶。她很聪明,很快就熟悉了家里的环境。我早出晚归,她昼伏夜出。每个夜晚,她安静而孤单地闲庭信步,像个公主。儿子总是对我说,你看她多孤单啊,再买一只吧。
    ④经不起儿子的反复劝说,我又订购了一只。男生来路迢迢,由苏州经快递小哥送达。盒子打开的时候,他惊慌失措,瑟瑟发抖,蜷缩成一个小球。儿子管他叫刺刺。
    ⑤过来人说得一点没错,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对待刺刺,我们漫不经心得多。我不再百度搜索刺猬的习性,不再关心他白天做了什么,吃了什么。刺刺比猬猬活跃,他努力地在整理箱的每个角落留下自己的印记。他去固定的地方吃食喝水,坚决不肯去固定的角落里排泄。
    ⑥和人类一样,生生不息,用繁衍的欢乐抵抗虚无,这是本能。新来的家庭成员给大家带来了无穷乐趣。小刺和小猬一天天长大,从粉红色变成灰白色,软刺也变得坚硬起来。猬猬总是把两只宝宝牢牢地挡在身后,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有几次我试图拍张刺猬宝宝的照片,没等我靠近,猬猬咻地一下支棱起全身的刺,不断哼哼。母爱是天性,她在拼尽全力保护她的孩子。
    ⑦初夏的一个早晨,我们发现刺刺不见了,整理箱里只剩下三个毛线团。我们翻箱倒柜,终于在沙发下发现了他,他自在地躺在角落,享受来之不易的自由。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爬出整理箱的,更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这个寻找刺猬的游戏让我们焦虑地玩了好几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刺刺大概是摸熟了环境,他每晚逃走,又会在清晨准时爬回自己的窝,安静地等待我们去发现他。他到底在做什么呢?是为自己寻找自由还是为母子寻找食物?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有时候动物比人类更有感情,哪怕他们不说话。
    ⑧与刺猬的互动完全超越了我最初的设想,这一家四口成了我们的牵挂,早也问候,晚也请安,投食换水一点也不觉得麻烦。谁说刺猬没有感情呢,他们就像幸福的一家人,互相关照,互相依偎。对于我们,他们竟然也卸下了软猬,有时,甚至容许我们去摸摸刺。
    ⑨如今究竟是谁离不开谁,又是谁在陪伴谁?谁也说不好。但我深信,那是互相依偎的温暖。
    (1)通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内容,理解“我”的情感与态度,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情节
    我的情感与态度
    ①   
    细心呵护
    养刺刺
    ②   
    ③   
    焦虑
    刺猬卸下了软猬,容许我们去摸刺
    ④   
    (2)文章从刺猬生宝宝开始写起,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3)文中称呼小动物猬为“女生”“她”,称呼刺刺为“男生”“他”,请你揣摩下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称呼?
    (4)作者说“动物有时比人类更有感情”,你从文中刺猬的哪些行为中感受到了这一点?
    (5)请结合全文回答“互相依偎的温暖”具体指哪些温暖?
    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夜归人
    包利民
    ㅤㅤ①无边无际的夜,心里却暖暖,连脚步声都同心跳一样急促,因为前方有一所亮灯的房子。在夜里回家,有着一种特别的感受。也许是暗夜与家灯的对比,便将心底久泊无依的思绪与那一窗的温暖相融,仿佛一直黯淡的际遇,此刻全被回家的心绪点亮。
    ㅤㅤ②遥远的少年时光里,有一次深夜回家的经历。那时还在县里住校读高中,很少回家。一个周末的晚上,便有一种强烈的回家冲动。于是便走出校门,此时已是夜里九点多,早没有了通往乡下的车,便步行走上四十里的路。正是盛夏,星光满天,出了县城,便是土路,两旁是茂盛的庄稼。空气中流动着清香的气息,便一直向前走。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走到纵深处,恐惧便紧紧围绕在身前身后。向前望去,看见村里的点点灯火,便觉心中一暖,周围的荒凉也似乎充满了情趣。
    ㅤㅤ③当村子近在眼前,看着家里的草房,那在黑暗中的影子,就如山一般给我无尽的安全感。推门进屋,扑面而来的灯光,还有父母惊喜中带着担忧的脸,却深刻在那一瞬的心底,在无数个未来的日子,那个情景都会在无眠的夜里潮起。
    ㅤㅤ④后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个房子里,等待自己的父母到来。也是一个夜里,却是自己成了屋里的守候者,父母成了夜归人。那时,父母只是之前打了个电话,说这一天要到,并告诉不要接,来过好几次,能找到。通讯的不便,使得我竟不知他们坐什么车,几点到。只好守在家里等,直到夜幕长垂。此刻,终于知道那一种滋味,想想以前的多次回家,父母该是等得怎样辛苦,交织着盼望与担心。
    ㅤㅤ⑤曾有个同学,少年时,有一次和父母负气离家出走。在外游荡了几日,终于还是回来。他特意选在一个夜晚向家里走去,怕看见那些熟悉的人。也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他一路心情忐忑,不知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情景。他和我说:“我一到家门口,听见院子里的狗叫声,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而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打骂,有的只是一种欣喜和心疼。原来,不管我们犯了怎样的错,那个叫家的房子永远敞开着温暖的门,等着我们的归来。
    ㅤㅤ⑥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就像有人所说,因为喜欢回家,所以才要常离家在外。喜欢在夜里归来,踏着一地的思念,任这条路风雨起落,可在路的尽头,却有着一所房子,亮着一盏灯,和灯下牵念着我们也被我们牵念着的白头人。
    (1)本文写了与“我”有关的两次“夜归”,请分别加以概括。
    (2)文章在②③④三段已经写了两种“夜归人”,第⑤段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环境描写在这里具有什么作用?)
    ②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4)本文结尾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对家的感受。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8.(12分)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馨①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匠作象虎②,取虎皮蒙之,出于牖③下。狐入,遇焉,啼而踣④。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⑤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响⑥而前,攫⑦而噬之,颅碟⑧而死。
    (节选自刘基《象虎》)
    【注释】①聋(zhé):恐惧,害怕。②象虎:老虎模型,木偶。③牖(yǒu):窗户。④踣(bó):跌倒。⑤驳(bó):传说中的猛兽名。⑥响(hǒu):同“吼”。⑦攫(jué):用爪子迅速抓取。⑧礫(zhé):裂开。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参考方法
    解释
    缀行甚远
    记忆法
    ①   
    ②   
    顾野有麦场
    人或止之曰
    查字典法:①名词,脚。②动词,停止。③动词,阻止。④副词,只、仅。
    ③   (写序号即可)
    (2)请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句在甲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两文中的人物在面对恶兽的威胁时,都积极地想办法,但是为何屠户最终成功了,而楚人失败了?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9.(4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甲】曲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有什么作用?
    (2)上面两首诗歌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请具体说明。
    四、作文(50分)
    10.(50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不知不觉,初中生活已经过去一个学期了,在这段时间里,你一定学会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请将“我学会了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2)虽然已是数九严寒,但这个冬天,总会因为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心生暖意,感受温情,觉得这个冬天不太冷。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个冬天不太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6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美景贮 蓄着无穷的力量,能给人美的享受。美景可以是青山绿水,可以是 落日余huī ;可以是南方生机勃勃的初春田野,可以是人迹hǎn 至的静谧小路;可以是美不胜收的北海菊花,可以是疾风骤雨下荷叶庇 护红莲的场景。文 人墨客对美景的选择取决于内心,欣赏美景而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至美篇章,经久传唱。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贮 zhù 蓄
    庇 bì 护
    (2)请结合上下文,在下面括号里填入汉字。
    余huī  晖 
    人迹hǎn  罕 至
    (3)请选择与语段中加点字“胜”“至”含义相同的一项。
    ①美不胜收  B  (A.引人入胜 B.不胜枚举 C.今胜于昔)
    ②至美篇章  A  (A.如获至宝 B.无微不至 C.实至名归)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贮”读zhù,“庇护”读bì hù。
    (2)本题考查字形。“余huī”写作“余晖”,“人迹hǎn 至”写作“人迹罕至”。
    (3)本题考查字义。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尽。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胜:尽。至美:极美。至:极;最。如获至宝: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至:极;最。至高无上: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至:最。
    故选:B。
    【解答】答案:
    (1)zhù bì
    (2)晖 罕
    (3)B A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8分)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意象
    古诗文名句理解积累

    (1)“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借花传达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借花寄予思乡之情、忧民之意。(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描绘了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凄寒景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两句写明月有情,仿佛和流水一起陪伴着诗人远行。(李白《峨眉山月歌》)

    (5)“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用雨景烘托归期不定的苦涩与无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6)“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借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情。(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落花时节又逢君
    (2)遥怜故园菊
    (3)回乐烽前沙似雪
    (4)受降城外月如霜 峨眉山月半轮秋
    (5)影入平羌江水流 巴山夜雨涨秋池(注意“羌”的书写)
    (6)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注意“阑”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6分)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诗意班级”建设,郑州市某中学七年级20班1月17日下午召开了班会,经班委会商定,拟于1月20日17点在学校报告厅举办《诗经》吟诵大赛。
    (1)请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此次活动拟一条标语,不超过20字。
    (2)同学们提议邀请语文老师担任评委,请你完成下面的邀请函,注意表意清楚、语言得体。
    邀请函
    敬爱的语文老师:
     您好!我班拟于1月20日17点在学校报告厅举办《诗经》吟诵大赛,特邀请您担任评委,不知您有时间吗?欢迎您莅临指导! 
    七年级20班×××
    2022年1月17日
    【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活动标语。围绕活动主题,要突出主题,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得体。标语要有宣传性、鼓动性。
    (2)本题考查拟写邀请函内容。注意邀请函格式,内容要简洁全面,表意清晰,语言得体。
    【解答】答案:
    (1)示例:颂读经典诗词,传承优秀文化。
    (2)示例:您好!我班拟于1月20日17点在学校报告厅举办《诗经》吟诵大赛,特邀请您担任评委,不知您有时间吗?欢迎您莅临指导!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4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鲁迅《朝花夕拾》)
    问:“我”因什么事“急急诵读”?对于文中父亲对“我”学业的关心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感受。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理解。根据文段内容,可知选文出自《五猖会》,“我”想去看赛会,父亲偏要“我”被那生涩难懂的书文,为了去看庙会,“我”只能发着抖急急诵读。对于文中父亲对“我”学业的关心方式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文中的父亲压制了儿童的天性,是封建的教育观念,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切实需求,不能生硬的强迫孩子去学习,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寓教于乐,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习惯。
    答案:
    “我”想去看赛会,父亲偏要“我”被那生涩难懂的书文,为了去看庙会,“我”抖急急诵读。文中的父亲压制了儿童的天性,是封建的教育观念,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切实需求,不能生硬的强迫孩子去学习,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寓教于乐,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习惯。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
    精读片段
    探究原因
    分析人物
    ①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心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
    唐僧从① 观音菩萨 处得到紧箍,骗孙悟空戴上。孙悟空疼痛难忍,盛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念咒自卫。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你会发现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孙悟空② 三打白骨精 (概括情节)时,人妖不分的唐僧念咒加以阻止。
    ③沙僧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唐僧为了辨别真假孙悟空而念紧箍儿咒。
    【分析】《西游记》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本题涉及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情节。
    ①由“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心中又念了两三遍”可知,这里是孙悟空刚出五指山的时候,他桀骜不驯,观音菩萨便将紧箍变作一顶小花帽赐给了唐僧,唐僧再骗孙悟空戴上。所以第一空应该填“观音菩萨”。
    ②由“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可知,这是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唐僧人妖不辨,认为孙悟空打死的妖怪只是普通人,非常生气就念了“紧箍儿咒”。所以第二空应该填“三打白骨精”;③在“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中,为了分辨谁是真的孙悟空,唐僧忍痛念了“紧箍儿咒”。
    对比这三次念经的情节可知,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以前唐僧会因为担心悟空盛怒之下加害自己而念经自卫,后面却是为了分辨真假猴王而忍痛念“紧箍咒”。可以看出,孙悟空从一开始的急躁易怒变得越来越稳重成熟,而且讲求理性。
    答案:
    ①观音菩萨
    ②三打白骨精
    由冲动、急躁、易怒日趋成熟、稳重、理性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17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互相依偎的温暖
    苔米
    ①我家刺猬生宝宝了。那一天,猬猬完全不吃不喝,躲进窝里不肯出来。我很纳闷,她到底怎么了。第二天中午,我们听到一阵微弱的吱吱声,像受伤的小鸟。儿子迫不及待地去看,猬猬的身后多了两只粉红色的肉团,他们暖暖地互相依偎着,像粉红色的海参。
    ②对我来说,养宠物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儿子一时兴起,却会成为我的日常事务。那么最好不要太脏,不能麻烦,互动要少,万一放生了也不会太难过。选来选去,我们决定养刺猬。
    ③最先接回来的是女生,叫猬猬。猬猬生于宠物店,我在一大堆毛刺球中一眼相中了她。她蜷缩在角落,毛色偏白,体形丰满。我们为她布置了一个最大号的整理箱,放上食盆和水壶。她很聪明,很快就熟悉了家里的环境。我早出晚归,她昼伏夜出。每个夜晚,她安静而孤单地闲庭信步,像个公主。儿子总是对我说,你看她多孤单啊,再买一只吧。
    ④经不起儿子的反复劝说,我又订购了一只。男生来路迢迢,由苏州经快递小哥送达。盒子打开的时候,他惊慌失措,瑟瑟发抖,蜷缩成一个小球。儿子管他叫刺刺。
    ⑤过来人说得一点没错,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对待刺刺,我们漫不经心得多。我不再百度搜索刺猬的习性,不再关心他白天做了什么,吃了什么。刺刺比猬猬活跃,他努力地在整理箱的每个角落留下自己的印记。他去固定的地方吃食喝水,坚决不肯去固定的角落里排泄。
    ⑥和人类一样,生生不息,用繁衍的欢乐抵抗虚无,这是本能。新来的家庭成员给大家带来了无穷乐趣。小刺和小猬一天天长大,从粉红色变成灰白色,软刺也变得坚硬起来。猬猬总是把两只宝宝牢牢地挡在身后,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有几次我试图拍张刺猬宝宝的照片,没等我靠近,猬猬咻地一下支棱起全身的刺,不断哼哼。母爱是天性,她在拼尽全力保护她的孩子。
    ⑦初夏的一个早晨,我们发现刺刺不见了,整理箱里只剩下三个毛线团。我们翻箱倒柜,终于在沙发下发现了他,他自在地躺在角落,享受来之不易的自由。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爬出整理箱的,更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这个寻找刺猬的游戏让我们焦虑地玩了好几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刺刺大概是摸熟了环境,他每晚逃走,又会在清晨准时爬回自己的窝,安静地等待我们去发现他。他到底在做什么呢?是为自己寻找自由还是为母子寻找食物?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有时候动物比人类更有感情,哪怕他们不说话。
    ⑧与刺猬的互动完全超越了我最初的设想,这一家四口成了我们的牵挂,早也问候,晚也请安,投食换水一点也不觉得麻烦。谁说刺猬没有感情呢,他们就像幸福的一家人,互相关照,互相依偎。对于我们,他们竟然也卸下了软猬,有时,甚至容许我们去摸摸刺。
    ⑨如今究竟是谁离不开谁,又是谁在陪伴谁?谁也说不好。但我深信,那是互相依偎的温暖。
    (1)通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内容,理解“我”的情感与态度,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情节
    我的情感与态度
    ① 刺猬生宝宝 
    细心呵护
    养刺刺
    ② 放养式养刺猬 
    ③ 找刺猬 
    焦虑
    刺猬卸下了软猬,容许我们去摸刺
    ④ 感动 
    (2)文章从刺猬生宝宝开始写起,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3)文中称呼小动物猬为“女生”“她”,称呼刺刺为“男生”“他”,请你揣摩下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称呼?
    (4)作者说“动物有时比人类更有感情”,你从文中刺猬的哪些行为中感受到了这一点?
    (5)请结合全文回答“互相依偎的温暖”具体指哪些温暖?
    【分析】本文通过写“我们”一家和“刺猬一家”和谐相处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与动物彼此平等、和谐共处的主题。
    【解答】(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文章写的是:“我”家刺猬生宝宝了,“我们”对她的呵护很细心;后来儿子觉得一只刺猬太孤单,于是“我们”又买了一只,取名叫“刺刺”。对待刺刺,“我们”漫不经心得多,纯粹是放养;有一天“刺刺”竟然失踪了,“我们”到处寻找,很是焦虑,结果发现“刺刺”他每晚逃走,又会在清晨准时爬回自己的窝;“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刺猬也是有感情的,于是对他们更加细心照顾。对于“我们”,他们竟然也卸下了软猬,有时,甚至容许“我们”去摸摸刺,“我们”很是感动。根据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先从刺猬生宝宝写起,之后从头开始叙述,先买回“猥猥”再买回“刺刺”给“猥猥”作伴,“猥猥”生宝宝,“刺刺”玩起“失踪”,费尽周折发现“刺刺每晚逃走,又会在清晨准时爬回自己的窝,安静地等待我们去发现他”。“我”一下子好像明白了什么,对刺猬更加用心照顾。“对于我们,他们竟然也卸下了软猬,有时,甚至容许我们去摸摸刺”,“我们”很是感动。通读全文可知文章是先写结局,再从开头开始叙述的,属于倒叙;倒叙的写法先写结果,能够吸引读者,令人印象深刻。
    (3)本题考查代词的用法。“他、她”是对人的代称,分别指男性、女性;“它”指代除人以外的各种生物等,一般用来指“动物”。文中把刺猬用“他”“她”指代,而不用“它”,这是把刺猬当人来写,体现出了人对刺猬的感情,“刺猬”就是家庭一员,深刻揭示了人与动物平等、和谐共处的主题。
    (4)本题考查信息提取。由“猬猬总是把两只宝宝牢牢地挡在身后,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有几次我试图拍张刺猬宝宝的照片,没等我靠近,猬猬咻地一下支棱起全身的刺,不断哼哼。母爱是天性,她在拼尽全力保护她的孩子”可知:刺猬妈妈保护自己的孩子跟人类一样,不让孩子受到一点伤害,这是母爱的体现;由“他每晚逃走,又会在清晨准时爬回自己的窝,安静地等待我们去发现他。他到底在做什么呢?是为自己寻找自由还是为母子寻找食物?我更愿意相信后者”可知:刺猬妈妈会像人类一样给宝宝寻找食物。.
    (5)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小刺猬一家彼此依偎,谁也离不开谁,这是“依偎的温暖”;“我们”养刺猬,随着时间的迁移,彼此之间的感情竟然越来越深,从陌生到信任,“我们”和刺猬互相依偎,谁也离不开对方,这也是“依偎的温暖”;由刺猬一家在一起的“温暖”,想到了我们人类,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彼此“依偎的温暖”。
    答案:
    (1)①刺猬生宝宝;②放养式养刺猬;③找刺猬;④感动
    (2)倒叙。好处:把结果放在开头,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他”和“她”是对人的代称,“它”是对动物的代称。②用“他”和“她”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对于刺猬的感情。③用“他”和“她”更能深化主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4)①刺猬妈妈会像人类一样保护自己的宝宝,不让宝宝受伤害;②刺猬妈妈会像人类﹣样给自己宝宝觅食。
    (5)①小刺猬间互相依偎的温暖;②“我”和家人之间互相依偎的温暖;③“我”和小刺猬之间从陌生到互相信任的温暖。
    【点评】顺序、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一、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二、倒叙(先说结果,再追溯原因):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三、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
    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夜归人
    包利民
    ㅤㅤ①无边无际的夜,心里却暖暖,连脚步声都同心跳一样急促,因为前方有一所亮灯的房子。在夜里回家,有着一种特别的感受。也许是暗夜与家灯的对比,便将心底久泊无依的思绪与那一窗的温暖相融,仿佛一直黯淡的际遇,此刻全被回家的心绪点亮。
    ㅤㅤ②遥远的少年时光里,有一次深夜回家的经历。那时还在县里住校读高中,很少回家。一个周末的晚上,便有一种强烈的回家冲动。于是便走出校门,此时已是夜里九点多,早没有了通往乡下的车,便步行走上四十里的路。正是盛夏,星光满天,出了县城,便是土路,两旁是茂盛的庄稼。空气中流动着清香的气息,便一直向前走。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走到纵深处,恐惧便紧紧围绕在身前身后。向前望去,看见村里的点点灯火,便觉心中一暖,周围的荒凉也似乎充满了情趣。
    ㅤㅤ③当村子近在眼前,看着家里的草房,那在黑暗中的影子,就如山一般给我无尽的安全感。推门进屋,扑面而来的灯光,还有父母惊喜中带着担忧的脸,却深刻在那一瞬的心底,在无数个未来的日子,那个情景都会在无眠的夜里潮起。
    ㅤㅤ④后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个房子里,等待自己的父母到来。也是一个夜里,却是自己成了屋里的守候者,父母成了夜归人。那时,父母只是之前打了个电话,说这一天要到,并告诉不要接,来过好几次,能找到。通讯的不便,使得我竟不知他们坐什么车,几点到。只好守在家里等,直到夜幕长垂。此刻,终于知道那一种滋味,想想以前的多次回家,父母该是等得怎样辛苦,交织着盼望与担心。
    ㅤㅤ⑤曾有个同学,少年时,有一次和父母负气离家出走。在外游荡了几日,终于还是回来。他特意选在一个夜晚向家里走去,怕看见那些熟悉的人。也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他一路心情忐忑,不知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情景。他和我说:“我一到家门口,听见院子里的狗叫声,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而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打骂,有的只是一种欣喜和心疼。原来,不管我们犯了怎样的错,那个叫家的房子永远敞开着温暖的门,等着我们的归来。
    ㅤㅤ⑥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就像有人所说,因为喜欢回家,所以才要常离家在外。喜欢在夜里归来,踏着一地的思念,任这条路风雨起落,可在路的尽头,却有着一所房子,亮着一盏灯,和灯下牵念着我们也被我们牵念着的白头人。
    (1)本文写了与“我”有关的两次“夜归”,请分别加以概括。
    (2)文章在②③④三段已经写了两种“夜归人”,第⑤段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环境描写在这里具有什么作用?)
    ②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4)本文结尾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对家的感受。
    【分析】本文写了与“我”有关的两次“夜归”:第一次写“我”读高中时,一个周末的晚上,步行四十里的路回家;第二次写“我”在一个陌生城市的房子里,作为守候者,在夜里等待父母的到来。抒发了作者对“夜归人”回家的感受,点明了题意,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第一次“夜归”在第②、③段,主要写“我”周末步行四十里的路“夜归”;第二次“夜归”在第④段,主要写“我”在陌生的城市等待父母“夜归”。据此解答本题。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第⑤段写的“夜归人”是和父母负气离家出走的少年,从父母欣喜和心疼的感情中,可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3)①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大片荒甸”“乱坟”点出了当时的环境,正因为这是一大片荒甸,才显出“阴森无比”,写出“我”内心的恐惧,为下文写到“看见村里的点点灯火,便觉心中一暖,周围的荒凉也似乎充满了情趣”,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中突出了家的温暖。
    ②本题考查文章语句的赏析能力。句中把“家”比作“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的“光明”和“温暖”。
    (4)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表达方式及作用。从“思念”“牵念着我们”“被我们牵念着”等内容,可知文章结尾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家的感受。突出题旨“夜归人”,点明文章中心。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即可。感受要积极健康。
    答案:
    (1)第一次写“我”读高中时,一个周末的晚上,步行四十里的路回家;第二次写“我”在一个陌生城市的房子里,作为守候者,在夜里等待父母的到来。
    (2)不多余。第 ⑤段写的是一个少年负气离家后,选择一个夜里回家的事,从父母对犯错孩子宽容的角度表现家的温暖,使读者对家的感受更加丰富。
    (3)①用一大片阴森无比的荒草甸和令人恐惧的无数乱坟,衬托村庄的灯火让人感到温暖,突出了家的安全感。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家光明、温暖和安全的特点。
    (4)结尾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对“夜归人”回家的感受,点明了题意,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5)示例:家给我的感受是温暖、轻松和愉快的,当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疲惫地回到家中,面对可口的饭菜和父母亲切的关怀时,感受到家的温馨,浑身的疲惫瞬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点评】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1、人物描写,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描写,写出了……,表达了……。2、景物描写。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8.(12分)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馨①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匠作象虎②,取虎皮蒙之,出于牖③下。狐入,遇焉,啼而踣④。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⑤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响⑥而前,攫⑦而噬之,颅碟⑧而死。
    (节选自刘基《象虎》)
    【注释】①聋(zhé):恐惧,害怕。②象虎:老虎模型,木偶。③牖(yǒu):窗户。④踣(bó):跌倒。⑤驳(bó):传说中的猛兽名。⑥响(hǒu):同“吼”。⑦攫(jué):用爪子迅速抓取。⑧礫(zhé):裂开。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参考方法
    解释
    缀行甚远
    记忆法
    ① 连接、紧跟。 
    ② 看,视。 
    顾野有麦场
    人或止之曰
    查字典法:①名词,脚。②动词,停止。③动词,阻止。④副词,只、仅。
    ③ ② (写序号即可)
    (2)请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句在甲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两文中的人物在面对恶兽的威胁时,都积极地想办法,但是为何屠户最终成功了,而楚人失败了?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楚国人遭受到狐狸的祸害,用很多种方法来捕捉它,没有捉到。有人就教他道:“老虎,是山中野兽之王。天下的野兽见到它,全都害怕得丧魂落魄,趴在地上,等待处置。”(楚人)就让 (木匠)做了只老虎模型,拿虎皮蒙上,放到窗户下面。狐狸进入,遇见了,(吓得)惊叫并扑倒了。一天,猪在他的田里损坏庄稼,(他)就设下虎偶,又让儿子拿着戈把守在大道上。种田的人呼喊,猪逃入草木丛之中,遇见虎偶便返回跑上大路,抓住了猪。那楚人十分高兴,认为虎偶是可以治服天下所有野兽。在这个时候,旷野里有个似马非马的动物,楚人披着老虎模型迎上前去。有的人制止他道:“这是驳啊,真的老虎尚且不能抵挡,前去将要输的。”(他)不听。驳雷鸣般地吼叫着奔上前来,抓住他就咬,楚人被撕裂了头颅死去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②句意为: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看,视。
    ③句意为:有的人制止他道。止:停止,制止。故选:②。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洞,打洞;意,打算。句意: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从背后攻击屠户。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作用。以“止增笑耳”诙谐风趣的议论性的语言总结全文,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同时点明文章主旨,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不能心存侥幸;以“狼亦黠”来揭示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顷刻两毙”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从“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见,屠户在面对狼的狡猾贪婪时能不为假象迷惑,对狼的奸诈能及时醒悟,当机立断,敢于斗争,所以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从“乃使匠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狐入,遇焉,啼而踣”可见,楚人也是比较聪明的,能够想到用老虎的模型来吓走本来就害怕老虎的动物;但是在面对比老虎还凶猛的野兽时,仍然按老办法处理,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不听从周围人的劝告自大狂妄;从“攫而噬之,颅碟而死”看出,楚人最终失败了。
    答案:
    (1)①连接、紧跟
    ②看,视
    ③②
    (2)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从背后攻击屠户。
    (3)用诙谐风趣的议论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揭示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4)屠户在面对狼的狡猾贪婪时能不为假象迷惑,对狼的奸诈能及时醒悟,当机立断,敢于斗争,所以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楚人也是比较聪明的,能够想到用老虎的模型来吓走本来就害怕老虎的动物;“‘是驳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但是在面对比老虎还凶猛的野兽时,仍然按老办法处理,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不听从周围人的劝告,自大狂妄,所以失败了。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9.(4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甲】曲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有什么作用?
    (2)上面两首诗歌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请具体说明。
    【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秋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为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诗的可贵,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重点句子的作用。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看到了萧瑟的秋景,心中有所感触,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痛到柔肠寸断。天涯,茫茫天地之间,只有一个人,一匹马,相伴的是西风斜阳。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游子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谥。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
    (2)考查提取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意象及表现手法。《天净沙 秋思》最能体现秋季特点的景物是“枯藤、西风”。《秋词》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或烘托。揣摩诗歌感情,这需要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特点来推断答案。“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抒发的是浓重的乡愁。而“秋日”“一鹤排云”等意象抒发的是乐观豁达的胸怀。
    答案:
    (1)总结全文,交代作者的思乡情节。
    (2)甲词:浓重乡愁(或思乡、念亲、哀愁、痛苦、哀伤,悲伤);乙诗:乐观豁达(或积极乐观、豪迈乐观、积极向上、奋发向上)。
    【参考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点评】鉴赏诗歌: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四、作文(50分)
    10.(50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不知不觉,初中生活已经过去一个学期了,在这段时间里,你一定学会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请将“我学会了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2)虽然已是数九严寒,但这个冬天,总会因为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心生暖意,感受温情,觉得这个冬天不太冷。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个冬天不太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
    (1)在写这篇习作时,首先要明确,习作的中心是“我”,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其次,“学会”了一项什么技能,这项技能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要写好这一项技学习过程中的细节,尤其要写出情感变化的过程。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可以开门见山或修辞式开头点题,也可景物环境渲染气引出下文,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总结收获,表达感情。
    (2)题目中的“这个冬天”限制了作文内容涉及的时间,“不太冷”应是作文的主题。“这个冬天不太冷”不是强调这个冬天的气候特点,而应该表现在这个寒冷季节里的“温暖”“希望”“感动”等。记叙可以透过具体的事件表达真情实感,紧扣时代脉搏,弘扬社会正能量。我们不妨这样立意:爱让这个冬天格外温暖;只要心在一起,冬天也温暖;感动似暖流,驱走了冬日的寒冷。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选取自己身边的人或事去写,这样显得真实可信,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要充实,主题要突出,注意考试要求,不要跑题。
    【解答】示例一:
    我学会了游泳
        成长的历程,就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学游泳这件事,就是我成长历程中最美丽的一幅画,让我记忆深刻、珍藏心底。
        暑假里,我报了一个游泳班学游泳。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下水的情景。那一天,我看到碧蓝的泳池,非常兴奋,换了衣服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扑通”一声跳进了深水区,一落水身子就直往下沉。我拼命地挣扎着,但水直往嘴里灌,很快就呛得快透不过气来了。教练赶紧跳下水,把我拉回岸边。这下,我就像只泄了气的皮球,结结巴巴地对教练说:“水……这么深,我……会……不会淹死?”看着我这幅模样,教练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对我说:“无论学什么,都要有毅力,不能着急嘛!”
        经过坚持不懈的认真学习,我终于学会游泳了。一次,教练要求我游八个来回,中间不允许休息,或者游十五个来回,中间允许休息。在我不知所措时,我的心里出现了两个小矮人,一个说:“选择八个来回吧,这是一个挑战自己的好机会,不要放过它。”另一个说:“选择十五个来回吧,万一在游的时候不小心溺水了,怎么办?挑战自我比珍惜生命重要吗?”我费尽心思地想了一会,便选择了八个来回。可是我游了七个半来回便疲惫不堪了。我就在心底为自己加油,“岳衍锦,把这最后的半个来回游完了就可以玩了,千万不要放弃呀!”……我咬紧牙关,硬是一口气游完了八个来回!教练对我竖起大拇指说:“好!好样的!坚持就是胜利!”
        童年是人生的一份子。游泳则是我童年的一份子。这次学习游泳,我不仅掌握了一项强身健体的技能,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学游泳那些闪亮的日子,成为我心中难以忘怀的美丽记忆。
    示例二:
    这个冬天不太冷
       寒风毫不留情地席卷了整座城市,不经意地向窗外一瞥,雪花已变成飞絮,纷纷扬扬地飘散。
       下了晚自习回来,早已饥肠辘辘,妈妈便带我去买些面包、糕点,一来二去,与女店主也逐渐熟悉起来。趁等待包装的间隙,便打量起这店内的陈设。玻璃柜擦拭得一尘不染,古朴的木架子上摆放着明码标价的各式面包:肉松面包依旧甩着那头乱糟糟的头发,又圆又大的俄式面包上洒满了糖霜,饼干们在小圆桶里挤来挤去……暖黄的灯光将室内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边。冬日的寒冷,在这儿消失得无影无踪。
       女店主一身白色的工作服,头发都仔细罩住,只露出戴着耳钉的耳边绒绒的鬓角。她一边手脚麻利地包装,一边与妈妈聊天:“你们城里的孩子真是幸运,有这么好的老师教。”她感慨着,用充满爱怜的眼神注视着柜台旁的小女孩,眼中还有掩饰不住的焦虑。小女孩约摸六七岁,扎着两个羊角辫,正伏在小桌子上,一笔一划认真地描红。“听说你是老师,我们也想让孩子在城里上学。”女店主语气恳切,“不知道要办哪些手续。”妈妈真诚地说:“哦,那得有城里户口和房产证。”女店主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喃喃道:“正为这事犯愁呢!”妈妈连忙安慰:“我帮你打听着,也许有新的政策呢!”
       又一次寒潮来袭,西北风肆意呼啸,地面上早已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寒意侵入肌骨。推开蛋糕房的门,一股熟悉的夹杂着甜香的暖意热情地将我包围,疲惫和寒冷渐渐褪去。女店主笑盈盈地站在柜台后:“还是老菜单?”“那当然,”妈妈嘴角上扬,“好消息!为了解决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政府出台了新政策。只要凭营业执照和租房合同,就可以申请就近入学。”“真的吗?那太好了!”女店主的眼睛顿时焕发出光芒,脸上的笑容在暖黄灯光的映照下格外美丽,像极了蛋糕上那朵盛放的玫瑰花。
       雪花依然尽情飞舞。
       回到自家楼上,眺望眼前的万家灯火,再回望小区门口的那一抹熟悉的暖黄,真心觉得,这个冬天不太冷!
    【点评】(1)本文叙事过程中,巧用心理描写,表现我的灰心,为下文作了铺垫。从学游泳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卒章显志。
    (2)作文开篇借助自然环境的寒冷,巧妙引出下文。接着叙写女店主的焦虑,形成波澜,推动情节深入发展。然后由妈妈透露惠民政策,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弘扬主旋律。文章反复出现暖黄的灯光,与严寒的环境形成对比,结构精巧,情感浓郁,主旨鲜明。


    相关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二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二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南省郑州市二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南省郑州市二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84,河南省郑州市二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84,河南省郑州市二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20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