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讲义+练习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讲-课内外文言文复习 学案 学案 5 次下载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讲-说明文阅读训练 学案 6 次下载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讲-写人类写作训练 学案 5 次下载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讲-期中综合复习 学案 学案 6 次下载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讲-句式训练之反问句、双重否定句 学案 7 次下载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讲-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全册综合学案设计,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互动探索,阅读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8讲 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学习目标
1、 了解写人文章的选材特点。
2、 能够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和典型事例,学会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
一、 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
前次课重点知识:说明文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互动探索
预习作业:
平等的人格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修检站,一个女工接待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整个巴黎全知道他,奇怪的是,这位姑娘丝毫没表示惊异和兴奋。
“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
“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
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不,我还有工作。”
“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
“那么,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
“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来的嘛。”
车子行驶得很好。“看来没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
“怎么,您不想再陪一陪我了?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
“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
“您不认识我?”
“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看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利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为何这样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而是没有像一些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一样地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他沉默了。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虚妄。
“小姐,谢谢!您使我想到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价值。好,现在让我送您回去。”
1、文章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电影明星洛依德为什么会被一个女工吸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说这位电影明星“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虚妄。”文中的“浅薄与虚妄”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车女工说:“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写人的文章,就是以人物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记事的文章着眼于记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
阅读写人类文章的方法:
1、分析典型事例,整体感知
写人文章所写的人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他的思想性格不是凭空表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而显示的。刻画人物,总离不开典型事例,只有把人物置身于具体的事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等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样的事情或材料可以是一件,也可是几件。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有的是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个不同的事反映人物某几方面的特征。
(1) 首先,看看作者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
(2)还需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
(3)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把段落层次理清理顺。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体会人物的个性品质
写人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以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许多写人的文章都是抓住人物的外部特征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品质等内容的。阅读中应抓住富有特点的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及思想感情。
(1)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3、抓关键词语、典型句、典型段
(1)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
(2)修辞句,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也常常是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口”。
(3)文章的总起段、过渡段、中心段、总结段等关键段落,如同人的眼睛一样,是探析文章中心的“窗口”。
对于常见的比喻、拟人、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要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妙处。比如拟人句的运用,通常用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喻句的运用,可使文章生动形象;排比句的运用,可以增强气势;反问句的运用可以表示肯定语气,更有说服力等等。
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4、 分析写作目的,归纳中心思想
(1) 先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 再问问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是赞美吗?是批评吗?是热爱吗……
对中心思想的总结概括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例题精讲】
例1.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①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②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地点,文中的主要人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对乞丐进行特征性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下文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母亲为什么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②,那位“很体面的人”说他从一个可怜的“乞丐”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原因是“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这句话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标题是《高贵的施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含义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盘古山是一座美丽富饶的矿山,我的叔叔就在这座山上开矿。我呀,早就想上山去看看玩玩。
今年暑假的一天,天高云淡,阳光灿烂。吃过早饭我和弟弟蹦蹦跳跳地从家里出发,穿过仁丰路,路过九号窿,爬上二号坑,攀上材料库,登上了松树陡坡。这时我和弟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但仍然争先恐后地向竹山坪冲去。在急拐弯后面,我突然被碰了一下,摔倒了,逗得后面追来的弟弟“哈哈”大笑起来。顿时,我恼羞成怒,要找使我摔跤的人算账。
原来,是一位中年伯伯,精瘦且结实,个子不高,目光炯炯有神。“担山人”!他担着两袋水泥,艰难地向前挪动着脚步。我顿时呆住了:分明是我昏了头,撞着了人家。这时,他朝我笑了笑。“怎么,不对劲?”忽然,我发现他的脚步有点儿跛,我明白了,肯定是我刚才把他的脚猛地撞在石阶上弄伤了。我羞愧地说:“对不起!”他放下担子,笑着回答:“没关系。”于是我也就笑嘻嘻地和他交谈起来。
憨厚的担山人沉默寡言,一问一答。他只说,他干这行已干十三年了。担过大米、蔬菜、鱼肉、水泥、炸药上山。开始不大习惯,又很累,后来慢慢习惯了,也不觉得累了。看到开采出了钨矿,心里特别高兴,好像担子也轻了些。我笑着问他:“伯伯,十多年来,你担了多少东西?”他的精神变得严肃起来,想了想说:“担断了三十八根扁担。”
我被他的话语震住了。三十八根扁担,首尾相接起来,比我家的楼房还要高出几倍。真是难以想象,人的双肩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担起如此沉重的重量么?
担山人!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开辟了一片灿烂的新天地,他们用双肩担出了一轮崭新的太阳。
不一会儿,担山人要继续上山了,他说:“生产上正急等水泥用呢,我不能耽搁时间了。”他挑起担子,迈着沉重的步子,向云雾中的山峰攀登而去……
我望着他的背影,忽然领悟到了那“三十八根扁担”的深刻含义:没有担山人的默默奉献,怎会有盘古山上的红红火火?没有担山人战胜自然的勇气,怎会有盘古山钨矿的灿烂辉煌?
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OK,担山人!”我猛地拉起弟弟,迈着坚定的步子,追赶着担山人,向云雾中的山峰攀登……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划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并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通过对“担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担山人。
(4)这篇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谁?开头两段看似闲笔,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三十八根扁担中,你能领悟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富翁”鲁迅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方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少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本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不仅酷爱读书,而且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他最大的财产,就是这些富贵的藏书了。
(1)在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____”。
梦寐以求(mèi wèi) 得益匪浅(fēi fěi)
(2)写近义词。
习俗——( )
(3)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一生清贫,他最大的财产,就是这些富贵的藏书了”因为( )
A、鲁迅开过店。
B、鲁迅不喜欢财产。
C、鲁迅爱书,把书当做宝贝一样。
(5)你还知道关于鲁迅先生的其他故事吗?请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物馆里的孩子们
黄媛
参观加拿大的博物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镇馆宝物,而是一群群活泼有序的孩子。这些孩子们是博物馆里最动人的风景线。
我们参观的第一家博物馆是位于多伦多的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站在馆前等候同事的几分钟里,陆续驶来一辆辆黄色的校车。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蝌蚪,活活泼泼自车上跳下游进馆里。令我们瞠目的是孩子们的穿着,有穿T恤衫的,有裹着羽绒服的,五花八门各取所需。起初,我们以为撞上了什么特别的日子,这么多孩子来博物馆搞活动。询问之下方知:加拿大的博物馆一律对孩子们免费,学校也就把一些教学活动搬进了博物馆。再看这些孩子们,熟门熟路,一副常客的模样。没有老师大呼小叫,一班一班的学生目标明确,直奔各自场馆,显然来博物馆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不同的展馆里,孩子们围成圈圈,饶有兴趣地听老师或志愿者讲解,时而有孩子插话提问甚至发表自己的见解,引起一波轻轻的笑声。有趣的是,在这些圈外,还有一些家长或抱或推着坐在童车里的孩子也听得十分用心。想必在加拿大让孩子们进博物馆接受教育,不仅是学校而且也是家长的共识。
在渥太华的国家美术馆,我们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相对于皇家博物馆而言,这里冷清许多。在一个感觉像北京四合院的天井,我们看到十几个席地而坐的孩子,正轮流上前展示自己的画作,并且得意而大声地讲述自己的作品。轮到一个亚裔女孩,小姑娘十分害羞,旁边的老师一个劲儿地鼓励她。她鼓足勇气,一手遮掩着自己的画扭捏上前,羞怯地“嘻嘻”笑了起来,孩子们和老师们也都一起笑。笑声中,小姑娘举起了画,轻声作了介绍,飞快地回到座位,身后跟着老师一串的“very good”“excellent”的赞美声,旁观的我们也松了口气。转一个弯进入加拿大艺术家作品展馆,我顿时惊讶得把嘴张成“o”形。只见七八个孩子,有躺着、有趴着、有跪着、有半倚着木凳的,这些坐没坐相的孩子竟在执笔画画。两个老师不停地走动,观看孩子们作画,丝毫不在意这些顽童的姿势。我不禁想起我们的美术课,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在第一次美术课上,告诉孩子们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坐姿,我从来都不知道画画可以是如此自由、如此轻松的一件事。同行几人忍不住举起相机,便有一位工作人员轻轻地制止我们。是啊,我们有什么理由干扰这些可爱的孩子?
最动人的一幕出现在加拿大的历史博物馆。我们到达那里已将近下午4时,工作人员示意我们等一会儿,因为再过15分钟就免费入场了,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加拿大人的友善。逡巡了一会,时间已到,我们乘电梯进入第一展馆。这是印第安人历史展馆,四周有高大的印第安图腾,展厅似小礼堂大小,汇集了数百名孩子。正前方是个舞台,舞台上站立几十个孩子,正在排练什么节目。这会儿有几个孩子排成一队,手持乐器边演奏边走向舞台正中,其中一个转错了方向,引得台上台下一阵好笑,于是重来一遍。
悠扬的乐声之中,响起孩子们稚嫩的童音,天籁般的歌声,滑过古老的印第安图腾,散落到门外簇新的建筑群落。我们久久地陶醉在歌声中,突然想起这就是养育了白求恩的国度呀。从孩子们身上,我们真切感到这个国家的人民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友善乐观的品性。
(1)作者参观的博物馆,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和下面词语意思接近的词语:
瞠目:①睁大眼睛;②惊讶。
逡巡:①等一会;②来回走动。
(3)作者认为“这些孩子们是博物馆里最动人的风景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些孩子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孩子们的“活泼有序”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孩子们在博物馆做了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分析
锁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在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待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大家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出gān gà( )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bèn zhuō( )地拿根烟一个劲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心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朝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地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yī shùn jiān( ),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猩红色的光点。我的心zhòu rán( )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请写出文中引号的作用。
(1)“砰”、“啧啧”、“当”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门儿”这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用简要的话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里两次提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请分别说出大姑眨眼的用意。
第一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横线处省略了描写小川当时心理活动的话,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中发出来。”根据小说 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请你说出两种解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二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的“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足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二、阅读分析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陈健坤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你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二、三年级,我曾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个新发现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块钱加元①。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很典型西方白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个总是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⑦我疑惑地回答:“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昂贵却难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于是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还是一个小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小婴儿的时候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而价钱仅有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我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分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美丽,芬芳,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相关链接】①加元:依据现在人民币对加元的汇率,1加元=5.5832元人民币。
1、对①段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3分)
A、写出了井的深邃,表明我们所经历的人和事都淹没在井里了。
B、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记忆”比作“一口深邃的井”。
C、形象写出在悠长久远的记忆中,经历的多数人与事已被我们遗忘。
D、表情我们记忆的健忘,大家把经历的绝大多数人与事都忘记了。
2、细读第③—段,“我”经历了一次“令人难忘”的“买鱼经历”,请把“我”的心理变化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我买鱼”经历的心理变化:意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惑→→____________(3分)
3、第④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描写,从中你读出了关于这位“工作人员”的哪些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划线句“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联系下文,请写出这位工作人员不把“这条鱼”卖
给“我”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4分)
A、第⑥段“让我意外”是原因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的问题”。
B、第段划线句是反问句,语气强烈,并带有较浓的感情色彩。
C、本文回忆了“我”买鱼经历中所受教益,与题目练习不紧密。
D、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突出本文的主旨。
课后巩固1:
男儿本色
①一向很文弱和善的儿子,那天放学回家却是一副“残兵败将”的模样——上衣撕了个大口子,裤子上粘满了灰尘,脸上留有几道长长的血痕……
②我的心不觉一沉,不知他在外面闯了什么大祸。但不管我如何责问,他都低着头一声不吭。一气之下我只好打电话给儿子的班主任询问事由。班主任说儿子是班级里人缘最好的学生,连跟同学脸红的事情都没有过,会不会是跟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有什么纠葛。班主任的疑惑也是我最为担忧的。
③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找到跟儿子最要好的同学小军,小军终于道出了事由——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伙经常在校园周围转悠的社会青年拦住几位女同学嬉皮笑脸地说些不三不四的话,甚至还动手动脚。儿子看不过去上前阻挡,不想社会青年就挥拳教训儿子多管闲事,年仅十四岁的儿子毫不示弱,与他们打斗起来……
④我很心疼,也很感动,在儿子文弱的身体里面,已有了疾恶如仇的血性和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勇气。尤其让我自豪的是,儿子在做出了许多身强力壮的成人都不敢做的事情后,并不声张——认为这一切都是一个男儿该做的,而且怕说出来别人为他担忧。
⑤今年年初,丈夫出差去了外地,那天夜里我突发急症,肚子痛得站都站不住。儿子发现后,一弯腰就将我背了起来。我怕瘦弱的儿子应付不了这一切,让他打电话叫舅舅来帮忙。但儿子只管背着我向医院奔去。
⑥到了医院,儿子气喘吁吁地叫来大夫给我急诊,等待着为我动手术。看着儿子有条不紊地忙前忙后的身影,我真不敢相信,在我眼中什么都需父母呵护、照料着的孩子竟会具备如此沉着应付紧急事故的能力,这让我感到特别欣慰。过去我曾为儿子的冷峻和不擅长表达情感失望过,但如今,这个憨儿子却让我感到安全和放心。
⑦去年五月,丈夫的单位有意将他派往深圳工作两年。丈夫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犹豫不决。我知道丈夫很珍惜这次机会,但他一走,家里就少了主心骨,心里特别没底,不料儿子却说:“爸,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妈妈我会照顾好的。”听了他的话,丈夫用探询的目光看着我。我朝他点了点头,丈夫过去用力地握了一下儿子的手。
⑧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我开完家长会和儿子一起回家,走在人来车往的路上,我下意识地牵住儿子的一只手。想不到儿子的手轻轻地在我掌中一抽,不动声色地挣脱了。
⑨儿子与我保持两步距离走在后面,但走到一个车流如水的路口时,我突然感到自己的手被儿子单薄的手握得紧紧的。他紧走几步超在我的前头,牵着我避过车辆,穿过路口。到了那头,又不动声色地放开了我的手。那一刻,我很激动——儿子长大了。
⑩儿子,真让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此情幽幽。在儿子貌似平淡甚至冷漠的背后,却蕴藏着一颗火热的心,没有任何外加的虚饰,没有甜言蜜语的渲染,是那么的自然、纯朴和永恒,这也许就是男儿本色。
(1)第②段中引述班主任说的“儿子是班级里人缘最好的学生,连跟同学脸红的事情都没有过”,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第⑨段中“挣脱手”和“牵着我的手”这两个细节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主人公身上的“男儿本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如果是个男孩子,你身上的“男儿本色”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如果是个女孩子,你心中的“男儿本色”应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2:
我最好的老师
[美国]大卫·欧文
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二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做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的时候,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你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东西都是错误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在传看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起疑心。
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1)“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文章第一节可以推断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主要记叙了第一堂课,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故意编造事实,再给按他说的内容答的题打叉,怀特森老师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老师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节课主题:《写人类作文训练》
预习作业:
她梦想着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着东方的帏幕,如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如何派着两个身穿短裤子的高个儿侍应生听候指使,而热烘烘的空气暖炉使得两个侍应生都在大型的圈椅上打盹。她梦想那些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那些摆着无从估价的瓷瓶的精美家具;她梦想那 些精致而且芬芳的小客厅,自己到了午后五点光景,就可以和亲切的男朋友在那儿闲谈,和那些被妇女界羡慕的并且渴望一顾的知名男子在那儿闲谈。
……
晚会的日子到了,路瓦栽太太得到极大的成功,她比一般女宾都要漂亮,时髦,迷人,不断地微笑,并且乐得发狂。一般男宾都望着她出神,探听她的姓名,设法使人把自己引到她跟前作介绍。本部机要处的人员都想和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
……
现在,她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了。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歪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发红的手,高声说话,大盆水洗地板。
……
《项链》 法.莫泊桑
预习思考:
1、 回去阅读文章《项链》,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女主人公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选段主要运用了那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11:人物形象赏析(学案)(学生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 记叙文阅读专讲专练,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答题模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6:句段作用判断(学案)(学生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 记叙文阅读专讲专练,共8页。
这是一份考点05:句子含义理解(学案)(学生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 记叙文阅读专讲专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