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读学习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写法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体会本篇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重点:
理请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巧妙设疑的构思方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雷锋,六十年代,一个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名字,一个曾经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名字,一个不知让多少人听到后潸然泪下的名字。他是助人为乐精神的化身,他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精灵。 尽管他只有二十几年的短暂生命历程,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一代代炎黄子孙。虽然他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今天我们学一篇故事,让我们再一次记起这个伟大的名字吧!
二、解读学习目标
(一)、预习检查,正字音。
1.导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检测一下预习中要求识记的字词。
PPT出示生字:
驿路(yì) 竹篾(miè) 撵走(niǎn) 麂子(jǐ) 修葺(qì) 蕈(xùn) 菌子(jùn) 恍惚(huǎng hū) 陡峭(dǒu) 漆黑(qī) 晶莹(jīng) 露宿(lù sù)
2、反馈指导:正字音,齐读。
3、小结:强调易错字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引导学生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及阅读方法
(二)、学生活动(PPT显示):快速圈点勾画,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并列出表格。
1、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3、学生阅读全文勾画出文中的句子完成下列表格。
次序 | 人物 | 所做好事 | 做好事的目的 | 做好事的时间 |
1 | “我”和老余
|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 想哈尼小姑娘学习 | 十年后的一天早晨
|
2 | 瑶族老人 | 专门运粮食
| 方便后来人 | 上个月 |
3 | 一群哈尼姑娘
| 照管小屋 | 接姐姐的班 | 前几天,姐姐出嫁后 |
4 | 解放军叔叔
| 砍树割草盖小屋
| 方便过路人 向雷锋同志学习 | 十多年前路过时
|
5 | 梨花姑娘 | 照料小屋
| 帮助过路人 | 解放军盖小屋后,她出嫁前
|
(四)、引导学生按课文中的顺序概述情节
(五)、引导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概述情节
总结过渡: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采用的是倒叙。
四、细读课文,写法探究
(一)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思考:
A、.“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
B、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2)、学生勾画圈点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3)、学生自主学习并简要概括。
2、反馈指导:
(3)关键词句:“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主人家是谁?“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她一定是梨花。”“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梨花呢?”
提示:
两次误会
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
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3、总结过渡: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二)追根溯源,寻找主人
1、思考:你认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是瑶族老人吗?是梨花吗?是梨花的妹妹吗?是解放军叔叔吗?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3、反馈指导:
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族小姑娘,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深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帮助过路人,并且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所以,小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
通过寻找小茅屋的建造者是谁,进一步明确文章的线索,推动学生对文中人物内心善良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五、拓展延伸
《七颗钻石》----托尔斯泰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倒在草地上。她醒来时,罐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喜出望外的她想喝个够,但想到生病的妈妈,她赶紧抱着水罐往回跑,匆忙中,她被脚下的一条小狗绊倒了。奇怪的是,水罐好好的,水一点也没洒,看到可怜的小狗,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让小狗舔净了。这时,水罐变成了银的。回到家,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快死了,还是你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瞬间,银罐变成了金罐。正当小姑娘忍不住想喝里,从门外走进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想也没想,把水罐给了过路人。这时,奇迹出现了——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越飞越高,最后飞到天上,成了现在的大熊星座。”
1、学生阅读
2、互谈心得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从学习雷锋这一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巧妙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七、布置作业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请写出自己的想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法指导1,学法指导2,学法指导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研读课文,拓展延伸,教师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