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展开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导学案(修订版) 班级: 姓名: 【导读】《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能够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重点)3.能够抓住送别诗的意象,体会作者对朋友所抒发的深挚感情。(难点)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诗歌中鉴赏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重点)2.抓住并领会送别诗的意象,学会用合适的意象写相关片段。(难点) [学法指津] 1.理解“孤蓬”、“班马”等词语的意思。 2.在反复的吟诵中感受诗人送别友人时真挚而复杂的情感。 3.换词赏析。 [知识提炼]1.诗人名片:《李白——离开长安后的漫游》李白离开长安后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適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后来,在山东兖州,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一带。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的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四处浪游,漂泊在山东、金陵一带。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2.诗词故事:赐金放还李白在长安期间,恰逢渤海国呈报的国书故意用他们自己的文字书写,以此蔑视朝廷。当时这种文字只有李白一人识得。唐玄宗命李白拟回书,并极为郑重其事,请贵妃为他捧砚。李白想趁机戏弄杨国忠、高力士,于是请皇上允许让杨国忠代为磨墨,坐下后又让高力士替他脱靴。玄宗一一应允。为此,杨、高二人恨之入骨,借机向贵妃进言,谎说李白把杨贵妃比作汉朝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燕,讽刺她。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真的生了气,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白怎么怎么不好。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于是把李白赐金放还了。3.写作背景宣城,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和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有情衷。《送友人》这首诗是在玄宗天宝末年(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自主学习] 1.预习内容 (1)文学常识积累。这首诗是 送别(近体) 诗,作者是 唐 (朝代)的 李白 (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青山横北郭 郭:外城②白水绕东城白水:清澈的水 ③此地一为别为别:作别④孤蓬万里征 蓬:蓬草 征:远行 ⑤挥手自兹去 自兹:从此⑥萧萧班马鸣萧萧:马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2.诗歌赏析问题:诗人李白是如何通过文字传递“送别友人”时的绵绵情意的?【圈点批注:可抓住重点字词句从景物、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情感等方面圈点批注。】①赏析“横”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矗”“屹”有何差异?)“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②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③“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④理解“孤蓬”这一意象。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⑤“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匆匆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使用对偶,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⑥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效果如何?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效果: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课堂检测]问题:如果你是一位插画家,让你为这首诗配上插图,你想画上哪些景物?想用什么色彩?想营造什么样的意境?【要求:可就文章内容配以一图或多图,并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把你的设计描述出来】设计描述:示例一:我的画是一幅特写。马嘶鸣,头仰起,前蹄腾空,萧萧长鸣。马上人只顾驻足手握缰绳,萧萧马鸣声弥漫在整个送别的氛围中。 离马不远处,送别之人频频挥手,被送之人大手一挥,只留下潇洒的背影。示例二:我的画是一幅全景。画中有青葱的山岭,清澈的流水,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嘶鸣的班马。是“寒蝉凄切”吗?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吗?不,情深而不觉悱恻,意切而不露哀伤。这正是一幅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图画。 1.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2.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送别诗,两首诗所写内容、手法有何异同?熟读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他的美好祝愿。比较学习,巩固深化。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内容:都写送别。《送友人》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友人远行的真切关心之情。《送孟浩然之广陵》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手法:1、都先写景后抒情,并且情景交融。《送友人》手法较多,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送孟浩然之广陵》情景交融。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着力放大了细节,强化了惜别之情。《送友人》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以细化的场景作结,抒发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情感。《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课后作业]1.【搜集资料】(1)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与送别相关的诗歌?(至少写出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你还知道哪些送别中常见的意象?并举例说明。1.折柳送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2.芳草惜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3.长亭饯别:“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雨霖铃》4.歧路别歌:“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与歌者何戡》5.饮酒劝别:“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送殷溆》6.挥泪泣别:“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拟咏怀》7.以水喻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8.借月咏别:“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2.【开心练笔】运用本课所学,借助意象,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抒发送别之时的独特情感。(100字左右)“孩子们,回去吧!我也该走了,记得好好学习!”支教的张老师催促着送她的孩子们。站台又沉默了。似乎那一刻,空气被凝固,时间被冻结。起初,孩子们都没哭,大家都努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有个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率先哭了起来,顿时,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人生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师生是流动的,爱却永久地站着,与坚固的站台一起挥手相送,并等待着下次的重逢……3.【古诗默写】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