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走进作者,了解背景,美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同桌合作,梳理内容,探究质疑,发现问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分析: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从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以及文章自身特点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优美寂静的景物,渲染小石潭寂寞凄寒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柳宗元孤凄悲苦的情感。全文仅193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学情分析:
学习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文言实词,也能准确理解重点虚词的作用。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基本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本文学生具备的已有能力是会使用工具书疏通文意,能结合重点词品析作者的情感,能概括段落大意。学生的对柳宗元有一定的简单了解,结合背景对作者的内心感受应该有探究的兴趣和愿望,也有发现游记散文特点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背诵课文。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学会与作者心灵沟通 ,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中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请大家回忆一下,那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诗中那个渔翁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永州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宗元的资料。学生交流后,教师评价、补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美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字音与断句。
请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参差cēn cī 寂寥jì liá 摇缀 yá zhuì 隶 lì
篁竹huánɡ zhú 清冽qīnɡ liè 为坻wéi chí 为屿wéi yǔ
为嵁wéi kān 佁然yǐ rán 俶尔chùěr 翕忽xī hū
差互cī hù 悄怆qiǎ chuànɡ 幽邃yōu suì
2.自读。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遍,教师随机指导。
要求:读准字音,吐字清晰;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感情充沛。
3.赛读。将全班同学分为九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读竞赛,看哪组同学读得最好。
要求:字音标准;声音出亮;断句正确;语气语调及感情把握到位。
4.悟读。通过赛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明确后继续练读,尽可能把感情韵味读出来。)
5.配乐朗读。如果给朗诵配上音乐,你认为选择怎样的音乐?
——配古筝音乐,很缓很低的古筝乐曲适合作者的心境。
——比较古典,有欢乐,但并不欢快。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地流淌出抑郁哀怨。一代失意的文人,其心态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音乐帮助我们解读了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第一步: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解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进行疑难文句的朗读,重点词解析、翻译,并且进行评价。最后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难题记录下来。
第二步:全班交流。交流的方式是:请各组小组长将本组的难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帮解答,不能解答问题的由教师解答。
第三步:教师释疑、点拨并补充明确,强调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积累。
2.请注意下列词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2)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3)明灭可见 时现时隐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5)日光下澈 穿透
(6)影布石上 映照
(7)隶而从者 跟随/跟从
(8)以其境过清 因为/凄清
3.请归纳特殊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③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五、同桌合作,梳理内容
1.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
六、探究质疑,发现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4段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七、课堂小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
八、布置作业
1.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致,设计一段导游词。
(要求:发挥想象,形象描述,力争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
2.背诵并默写本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过程,作业提升——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小石潭记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