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471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471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471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
展开一、科学探究题
1.(2022·甘肃·统考模拟预测)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信息资料】
(1)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氢氧化钠等物质。
(2)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提出问题】
(1)C2H5OH与NaOH分子中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能鉴别酒精溶液是否显碱性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硝酸镁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钾溶液 D.酚酞
通过实验验证,酒精溶液显中性。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的程度如何?
【猜想假设】
猜想一:没有变质,只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全部变质,只含有碳酸钠。
猜想三:部分变质,含有______。
【实验探究】 取少量固体酒精溶于足量水,充分溶解并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液体呈红色。甲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的氢氧化钠没有变质,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于是小丽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并请教老师后,进行了实验探究(写出详细步骤)。
【拓展应用】实验室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022·甘肃天水·统考一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
猜想二:__________;
猜想三:含有CaC12和Ca(OH)2;
猜想四:含有CaCl2、HCl和Ca(OH)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
【反思交流】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2022·甘肃定西·统考模拟预测)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CaCl2:
猜想二:___________。
猜想三:CaCl2和Ca(OH)2;
猜想四:CaCl2、HCl和Ca(OH)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
【反思交流】
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4.(2022·甘肃·统考模拟预测)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进行探究。
主题I 探究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甲同学得出结论:此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实验分析与反思】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______。
(3)乙同学认为,依据此方案甲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请说明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说明原因______。改进措施______。
改进实验方案后,通过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此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主题Ⅱ 测定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确定了样品中的成分后,丙同学对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称取5.0g样品做了测定实验。实验方案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各装置中试剂皆为足量,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信息】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4)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该实验要测定实验前后装置E的质量,其质量差为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结束之后应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6)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E的质量,比反应前增重2.2g,则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7)若没有装置D,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选填“不变”“偏大”或“偏小”)。
5.(2022·甘肃·统考一模)学习了碳酸钠(Na2CO3)的性质后,课题小组运用课堂学习的方法,合作探究家庭热馒头用到的小苏打(NaHCO3)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础实验记录与分析】
【拓展实验记录与分析】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对小苏打和碳酸钠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粘有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为___________;a烧杯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受热不能分解。
【反思与拓展】
(1)甲同学分析实验一得出:盐溶液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显中性。
(2)乙同学用稀硫酸代替实验二中的稀盐酸进行探究,发现实验现象相同。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___________。
(3)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2022·甘肃兰州·统考一模)碳酸氢钠药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等病症,其部分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碳酸氢钠药片成分及性质
活动二:测定碳酸氢钠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说明:固定装置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每步均完全进行。
(1)称取a克样品放入装置甲中进行有关实验,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可重复选择)。
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稀硫酸,关闭活塞
(2)装置丙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_。
7.(2022·甘肃·统考一模)在实验室开放日,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并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
两组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吗?
【进行实验】
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乙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其原因是 ____。此反应 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论】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在 _______装置中进行。
【发现问题】
实验过后,两组同学对乙组烧杯中的废液进行了探究。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只有NaCl;
猜想Ⅱ:NaCl、Na2CO3和HCl;
猜想Ⅲ:NaCl和HCl;
猜想Ⅳ:______。
【交流讨论】
经过讨论,甲组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实验与结论】
甲组同学先将少量废液滴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现象为 _____,原因是 ______,则猜想Ⅳ正确。乙组同学将少量废液滴入试管中,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现象为 _______,则猜想Ⅳ正确。
【拓展与应用】
(1)若想验证猜想Ⅲ正确,可选择的试剂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
B.铁粉
C.氢氧化钠溶液
D.碳酸钾溶液
(2)若猜想Ⅲ正确,想得到废液中的氯化钠固体,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需对废液进行______操作即可。
8.(2022·甘肃·统考模拟预测)某食品包装袋中使用袋装防腐剂,品名叫“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
【实验分析】
(1)“504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王猛同学认为实验操作①中不能得出一定不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
(3)李婧同学认为该实验并不能得出固体中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要证明固体样品中含有Fe2O3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9.(2022·甘肃定西·统考二模)已知Mg能在CO2中燃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说明Na也能在CO2中燃烧。为了验证,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②Na2CO3溶液显碱性;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一】
步骤1:打开活塞,让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收集一瓶纯净的CO2气体。
步骤2: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为获得纯净的CO2,可利用装置B除去CO2中混有的______;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2)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是______。
【初步结论】Na能在CO2中燃烧。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四:氢氧化钠。
(3)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二】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______。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4)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5)请将方案2结论补充完整:______。(填化学式)
(6)方案3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论】
(7)综上所述,你认为猜想______成立。
(8)请写出Na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_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______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______
猜想三成立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①_________
方案二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
②_________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③_________
产生气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一
用玻璃棒蘸取烧杯内少量溶液,__________
pH<7
方案二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烧杯内溶液
___________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
固体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
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碳酸氢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碳酸氢钠药片并研碎待用
/
/
步骤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2-3滴碘酒
溶液变蓝色
含有_________
步骤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________
_________
碳酸氢钠药片的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②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___________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③将步骤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D##DA 碳酸钠、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显碱性,碳酸钠也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过量(足量)的稀盐酸 一 酚酞溶液 变红色 或
【详解】提出问题
(1)A、硝酸镁溶液遇到碱性溶液会生成白色氢氧化镁沉淀;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镁溶液,未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酒精溶液不显碱性,故A正确;
B、碱性溶液与氯化钠不发生反应,加入氯化钠无现象不能检验碱性溶液,故B不正确;
C、碱性溶液与硝酸钾溶液不发生反应,加入硝酸钾无现象,不能检验碱性溶液,故C不正确;
D、碱性溶液能够使酚酞变红,可以用酚酞试液检验碱性物质,故D正确。
故选AD;
猜想假设
氢氧化钠变质的本质是氢氧化钠易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因此对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有如下猜想:
没有变质,只含有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只含有碳酸钠;猜想三:部分变质,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也显碱性,不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都会变红色;
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故为碳酸根产生的气体,即可以加入酸来验证,又因为如果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加入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应该加入过量(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有气泡产生,证明含有碳酸钠,故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结论为猜想三成立,即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再试管取少量滤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钙使碳酸钠反应完全,排除碳酸钠的干扰,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则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
如果氢氧化钠变质了,那么溶液中存在着碳酸钠,,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把碳酸钠除去,并且不带入新杂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和。
2. CaCl2和HCl 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共存 变红色 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锌(合理即可) 碳酸钙固体
【详解】猜想:
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钙,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钙,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故猜想二:含有CaCl2和HCl;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共存,故猜想四不合理;
进行实验:
方案一:结论为猜想二成立,故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溶液显酸性,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故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
方案二: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方案三: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钠、碳酸钙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镁(铝或锌或铁或碳酸钙或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
反思交流:
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 CaCl2,需要除去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CaCl2、HCl 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不能共存 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镁或碳酸钙等 产生气泡 碳酸钙
【详解】猜想: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钙,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钙,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故猜想二:含有CaCl2和HCl;
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共存,故猜想四不合理;
进行实验:结论为猜想二成立,故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溶液显酸性;
方案一:用玻璃棒蘸取烧杯内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pH<7,说明溶液显酸性;
方案二: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方案三: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钠、碳酸钙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镁/铝/锌/铁或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等,产生气泡,证明溶液显酸性;
反思交流: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 CaCl2,需要除去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NaHCO3+HCl=NaCl+H2O+CO2↑ 氢氧化钡溶液或Ba(OH)2溶液 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CO2+2NaOH=Na2CO3+H2O 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E装置吸收 84% 偏大
【详解】主题I 探究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分析与反思:
(1)步骤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他碱溶液代替,如氢氧化钡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钡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水,故填:氢氧化钡溶液或Ba(OH)2溶液;
(3)依据此方案甲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改正措施是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是因为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稀硝酸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不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主题Ⅱ 测定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4)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5)反应结束之后通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E装置吸收,故填: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E装置吸收;
(6)解:装置E增重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2g,设碳酸氢钠质量分数为x,
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
故填:84%;
(7)若没有装置D,水蒸气会进入E中,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故填:偏大。
5. 溶液变红 溶液变浑浊 蓝色 不一定 氢离子##
【详解】实验一:根据实验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可以使滴入得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填:溶液变红;根据实验结论是碳酸氢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加入石灰水后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实验记录与分析:根据结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而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故填:蓝色;
反思与拓展(1)分析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是盐溶液但是显碱性,故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故填:不一定;(2)酸具有通性是因为酸中的阳离子是氢离子,故填:氢离子;(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6. 淀粉 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bacba 2NaOH+CO2=Na2CO3+H2O 偏大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详解】活动一:①淀粉遇碘溶液变蓝色,因此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2~2滴碘酒,观察到溶液变蓝色,则碳酸氢钠药品中含有淀粉;
步骤三:②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由实验结论碳酸氢钠药片的水溶液显碱性,可推测实验操作为滴加酚酞溶液;
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色。
活动二:(1)要测定NaHCO3的质量分数,主要根据CO2质量检测,故要先通入氦气,排尽装置内空气,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的干扰,称量丙的质量,打开活塞开始反应,反应后继续通入氮气,将导管中的气体全部送入乙、丙中,再称量丙的质量,故顺序为bacba;
(2)装置丙中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如果没有装置乙,导致水蒸气被丙装置吸收,从而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3)装置丁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7. BaCl2+CuSO4=BaSO4↓+CuCl2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遵循 密封 NaCl、Na2CO3 Ⅱ Na2CO3+2HCl=2NaCl+H2O+CO2↑ 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 ABD 蒸发
【详解】进行实验
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过程中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其化学方程式为:BaCl2+CuSO4=BaSO4↓+CuCl2;
乙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BaCl2+CuSO4=BaSO4↓+CuCl2;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遵循。
实验结论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在密封装置中进行。
故填:密封。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NaCl;
猜想Ⅱ:NaCl、Na2CO3和HCl;
猜想Ⅲ:盐酸过量时是NaCl和HCl;
猜想Ⅳ:碳酸钠过量时是NaCl、Na2CO3。
故填:NaCl、Na2CO3。
交流讨论
经过讨论,甲组同学认为,猜想Ⅱ是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钠和盐酸不能共存,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Ⅱ;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与结论
甲组同学先将少量废液滴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原因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猜想Ⅳ正确;
乙组同学将少量废液滴入试管中,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则猜想Ⅳ正确。
故填:溶液变红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产生白色沉淀。
拓展与应用
(1)A.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可以用铁粉;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
D.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碳酸钾溶液。
故填:ABD。
(2)若猜想Ⅲ正确,想得到废液中的氯化钠固体,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需对废液进行蒸发操作即可,是因为随着蒸发进行,氯化氢挥发逸出。
故填:蒸发。
8. CaO 稀盐酸 Fe CaCO3 吸收水和氧气 固体中含有CaO,而CaO会与水反应生成Ca(OH)2,无法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Ca(OH)2 少量的Fe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FeCl3溶液会与铁发生反应,生成FeCl2溶液 先用磁铁充分接触少量固体样品,除去样品中的铁粉,然后将剩余的固体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呈黄色
【详解】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固体溶解,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此时温度升高,说明物质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且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会变红,符合上述现象,所以推断一定含有氧化钙;
②固体溶于酸,且产生无色气体,又生成绿色溶液,符合铁与盐酸反应的特点,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所以固体一定含有铁;
③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有二氧化碳,而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推断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分析:
(1)铁生锈会消耗氧气和水,因此加入铁粉可以消耗氧气和水,避免物质腐坏变质;
(2)步骤①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此时加入无色酚酞后溶液变红,说明此时溶液显碱性,并不一定是氢氧化钙造成,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形成的该现象,因此无法判断固体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3)氧化铁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而氯化铁可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此时即使有氧化铁存在,也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氧化铁。
9. HCl 浓硫酸 碳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 碳酸钠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Na2CO3 将碳酸钠完全除去 二
【详解】(1)大理石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混有HCl气体,根据图示信息,装置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气体能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所以,装置B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因为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要去除水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做干燥剂,故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故分别填:HCl;浓硫酸。
(2)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钠中含有钠元素,盛有干燥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还含有氧元素和氮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故填:碳。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物质是碳,白色的物质不可能是氢氧化钠,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故猜想四是错误的。故填:反应物中无氢元素。
实验探究二:
根据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则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则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故填:碳酸钠。
(4)根据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根据题干信息,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根据溶液变成红色不能判断白色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化钠。故填: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5)根据方案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故填:Na2CO3。
(6)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即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氯化钙是为了将碳酸钠完全除去,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即能够证明样品中不含氧化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分别填:将碳酸钠完全除去; 。
(7)根据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则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向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样品中一定不含氧化钠;所以综上所述,可以证明猜想二成立。故填:二。
(8)通过上述分析可知,Na在CO2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