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课件PPT全册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扬州慢 姜夔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扬州慢 姜夔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背景介绍,朗读诗词,听朗诵,读解诗词,整体探究,今日扬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走进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入仕途,漂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谄媚逢迎侯门。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扬州慢“一曲是姜夔首创,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曲调舒缓,一般较长,它与长调同中有别,前者就曲调而言,读时宜慢;后者则就字数而言,按习惯,91字以上称为长调。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
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思考:“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 感慨今昔, 抒发了 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天色渐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萧瑟冷清。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为谁欣赏而生?
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仍在,却只有波浪在水面荡漾,凄冷的月色寂静无声。
上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下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上阕: 空下阕: 惊
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清角吹寒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词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渲染“空城”的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今日的扬州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下阕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
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虚实对比鲜明,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上片用昔日“名都”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春风十里”的繁华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下片以昔日“杜郎俊赏”“青楼梦好”的风流繁华,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以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尾句写桥边的红药还是一年一度的盛开着鲜艳的花朵,这样美丽的景象却无人欣赏。此处以乐景衬哀情,移情入景,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南吕】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教学课件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学常识,南吕四块玉•别情,别情离情别绪,离别相思之苦,直抒胸臆,言有尽而意无穷,文本解读,文本赏析,品读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鹊桥仙 秦 观精品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视频朗诵,欣赏“经典咏流传”,文本朗读,文本解读,品上片佳期相会,纤云弄巧,银汉迢迢暗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书愤 陆 游一等奖教学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所抒何“愤”,“愤”报国无门,“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收复无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