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06 考试注意点及答题模板-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难点知识清单
展开考试注意点及答题模板
一、单项选择题
1.看清题目要求,画出“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等。
2.遇到不确定时,可以用排除法,求化学式或数字等,可以用代入法。
3.选择题中的关于化学式的问题,一般是“巧解”的方法,先看不需要计算的,用排除法。
选择题要千万不能过于贪快,否则很容易丢分,力求一次性提高准确率,求稳。
4.属于猜测的题目,做好记号,如:标△, 后面查漏补缺时特别关注。
二、填空简答题
- 填空中的选择题,一般是不定项的,特别强调物质分类的从属关系:如果它是“氧化物”那么也属于“化合物”,也属于“纯净物”。
- 如果给出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时,要看清是问“该原子”还是“该离子”!
- ①微观图题只给出一个分子的,请看清楚两边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否则要配平!
②如果反应前后有相同分子,要标注两边都有的不参加反应的分子;
③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一定要约到最简的整数比!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2CO2+2CH4 催化剂 4CO+4H2 对吗?错,未约简!
- 信息型化学方程式:它有什么反应条件,你就抄什么条件!如:“一定条件”,“焙烧”,“光
照”,“高温、高压、催化剂”,“120℃”。
- 用化学用语表示,就是用符号回答。如:“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P2O5。
三、实验题
1. 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
(1)双氧水制氧气: 2H2O2 MnO2 2H2O+O2 ↑(用分液漏斗或针筒控制反应速率)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 ∆ K2MnO4+MnO2+O2↑(留意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2KClO3 MnO2 2KCl+3O2↑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5)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Zn+H2SO4==ZnSO4+H2 ↑ (选盐酸会带来HCl杂质)
- 实验基本操作:
(1)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既不聚成水滴,也不 成股流下 。
(2)闻气体的气味: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 扇动 ,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3)量取液体读数:视线应与刻度和液面凹液面最低点 相平 。
(4)浓硫酸的稀释: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 浓硫酸 并不断用玻璃棒 搅拌 。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 微热 (用酒精灯或者热毛巾)大试管,若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有一段 上升 的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 液面差 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 玻璃棒 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 爆鸣声 ,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 熄灭 ,则气体已满。
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 集气瓶口 ,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8)量气操作注意: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 相平 。
(9)物质检验操作:取样→ 加试剂 →表现象→说结论。
四、工艺流程题
- 工艺流程解题方法:明确原料和产品,寻找给出的信息,分清反应和生成,注意循环和回收。
(1)注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了获得产品。(首尾分析法)
(2)不必要沉迷于分析流程图,或者有信息在问题里,可以看完问题再分析。
- 常考操作术语及目的:
(1)流程中如果有“研磨”或“粉碎”等字眼,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2)增大原料浸出率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酸的浓度(酸浸)等。
(3)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叫 过滤 ,其中用到的金属仪器是 铁架台 ,玻璃仪器有: 漏斗、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需要的“用品”是滤纸。)
(4)如果有“蒸发浓缩”字眼,那下一步就是“降温结晶”,或遇到“降温结晶”字眼,那上一步就是“蒸发浓缩”;如果是一步操作就得到晶体,就填“蒸发结晶”。
(5)水浴加热的好处:受热均匀、温度可控。
3. 工艺流程题中一定要注意所加入的物质是否过量,如果过量,下一步要考虑:①所得的溶液中 是否含有过量的可溶物质 ,②所得的滤渣中 是否含有过量的固体 。
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箭头方向,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或根据题中给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如果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在溶液中反应,若从已知信息找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反应物少了H或O, 把H2O作为反应物加进去。如果在空气中反应,缺少氧元素,考虑氧气是否参加反应。
5. 操作、现象、结论的表述
①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4句话):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没有特征现象出现,则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②沉淀是否完全检验(4句话):
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6. 关于晶体分离的表述
(1)正常情况下: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2)特殊情况下:
蒸发浓缩、在……范围结晶、趁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7. 洗涤目的
(1)回收滤渣:除去 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 。
(2)回收滤液:提高 原料利用率 。
若滤液中含有Ba2+、Ag+等重金属离子,洗涤的目的还有 防止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3)冰水洗涤的目的:减少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4)乙醇洗涤的目的:减少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便于晶体快速干燥。
8. 反应中的温度一般影响因素
(1)反应速率:温度高一般能 加快反应速率 ,温度低一般 反应速率慢 。
(2)反应物稳定性: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某种反应物 受热分解 (如NH4HCO3、H2O2等)或 挥发 (如硝酸、盐酸等)。
(3)溶解度:过高的温度会使气体的溶解度 减小 ,气体逸出(如CO2等)。
五、综合计算
- 养成完整书写步骤的习惯。解字不写,单位不写,答不写,每个步骤都有分数的!
- 假设未知数一般怎样写?解:设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不要加克)。
如果计算过程,真实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倍数关系,计算起来一点都不爽,这个时应该怀疑是不是相对分子质量算错。
六、常见错别字注意
(1)肥皂水的“皂”字,这样写对吗“”,(改为 皂 。)
(2)化石燃料包括“天燃气”,对吗?( 燃 字改为 然 。)
(3)右边这个仪器叫“椎型瓶”对吗?(改为 锥形瓶。)
(4)“铁夹台”——有这样的仪器吗?(改为 铁架台 。)
(5)“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绵花”,对吗?(改为 棉 花)
(6)右边这仪器叫“坩锅钳”对吗?(改为 坩埚钳 。)
(7)“活性碳具有吸咐性”,有多少个错别字?(画出来,改正 炭 附 。
(8)右边的仪器叫“长劲漏斗”,对吗?(劲字改为 颈 。)
(9)固液分离要用到的操作是“”,对吗?(改为过 滤 。)
(10)“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对吗?(改为 浑 浊。)
(11)“紫色的石芯溶液”,对吗?(改为石 蕊 。)
(12)“无色的溶液”,对吗?(改为酚 酞 溶液。)
(13)“形成不饱合溶液”,对吗?(改为:不饱 和 溶液。)
(14)“崔化剂”,对吗?(改为: 催化剂。)
(15)右边这个仪器叫什么 水槽 ?
(16)右边的仪器叫“胶头管”,对吗?(改为:胶头 滴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