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1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 试卷 5 次下载
- 专题02 物质的除杂问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 试卷 9 次下载
- 专题04 物质的推断-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 试卷 11 次下载
- 专题05 实验探究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 试卷 18 次下载
- 专题06 工业流程图-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 试卷 15 次下载
专题03 物质的鉴别、检验问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
展开专题0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必背考点】
一:离子的检验(常见的六大沉淀:CaCO3、BaCO3、BaSO4、AgCl、Cu(OH)2、
Al(OH)3)
- H+:(利用酸的通性)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红
测定pH:pH < 7
加入活泼金属:产生气泡
加入碳酸盐:产生气泡
- OH-:(利用碱的通性)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__蓝___;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测定pH:pH__>__7
加入可溶性铜盐:产生__蓝___色沉淀
3.CO32-: 滴入足量稀盐酸,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4.NH4+: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或加入熟
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Cl-:加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6.SO42- :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注意:鉴别Cl-和SO42- 必须用BaCl2溶液
二:物质的鉴别
物理方法:
1. 看色: Cu2+的溶液显蓝色;含Fe3+的溶液显黄色,含Fe2+的溶液浅绿色
2. 看溶解性: NaCl可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
3. 看溶于水温度改变: 氢氧化钠固体溶液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4. 闻味: SO2、NH3有刺激性气味
5. 硬度: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有明显划痕的为纯铜
化学方法:
- 棉花与羊毛:取样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
- 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反之则是硬水
- 铵态氮肥与其他化肥:与碱共热或加熟石灰研磨,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色的为铵态氮肥
- 炭粉和二氧化锰:可分别加入过氧化氢, 速率加快的为二氧化锰
- 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①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的是假黄金,反之为黄金;
②灼烧,表面变黑的是铜锌合金,反之为黄金
- 氧气与其他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 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燃着的木条熄 灭;③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巩固练习:
1.下列根据某些性质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B.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味
C.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
D.氧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
2.下列根据某些性质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闻气味
B.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
C.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
D.氯化铵和氯化钾:加入氢氧化钙研磨
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需要区分的物质 | 实验方法 |
A | 涤纶线和羊毛线 | ①观察颜色②点燃观察 |
B | 木炭粉和铁粉 | ①用磁铁吸引②加稀盐酸 |
C | 碳铵和磷矿粉 | ①看颜色②看状态 |
D | 硬水和软水 | ①加肥皂水②过滤 |
A.A B.B C.C D.D
4.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棉线与尼龙线 | 观察颜色 | 点燃闻气味 |
B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
C | 黄铜和黄金 | 加热后观察颜色 | 加硫酸铜溶液 |
D | 稀盐酸和稀硫酸 | 取样,滴到木条上 | 加硝酸银溶液 |
A.A B.B C.C D.D
5.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稀盐酸和食盐水:AgNO3溶液
B.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C.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水
D.羊毛和涤纶:灼烧
6.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操作正确的是( )
A.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进行鉴别
B.铝粉和锌粉:分别加入稀硫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进行鉴别
C.CuO中含有少量炭粉:在空气中灼烧
D.CO2中含少量的CO:点燃烧掉
7.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用水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B.用磁铁吸引区分铁粉和碳粉
C.用食盐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水
8.现有铁粉、二氧化锰、硫酸钡和铁矿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某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制作了如图的检索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只含一种物质 2 1b含有多种物质 甲 2a只含一种元素 乙 2b含有多种元素 3 3a▲ 丙 3b白色固体 丁 |
A.甲表示的是铁矿石
B.乙表示的是铁粉
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9.某钠盐溶液中含有Cl﹣、OH﹣、CO32﹣三种阴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利用下面的试剂与操作就可将溶液中的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③②①②④ C.④②①②③ D.④②③②①
10.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或CO32﹣
B.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此固体一定是金属
C.CaCO3与BaCl2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能生成沉淀
D.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11.下列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证据 | 结论 |
A | 碳酸氢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
B |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 分子可以再分 |
C | 取水样加入肥皂水,振荡,出现较多泡沫 | 水样为软水 |
D | 往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含有CO32﹣或SO42﹣ |
A.A B.B C.C D.D
12.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 定是碳酸盐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 |
A | 硝酸铵和硝酸钾 | 加水搅拌,看是否溶解 |
B | 空气和呼出气体 | 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
C | 硬水和软水 | 尝味道 |
D | 二氧化锰粉末和木炭粉 | 观察颜色 |
A.A B.B C.C D.D
14.区分是利用物质性质的不同对物质区分的一种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 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区分软水与硬水 | 取等量硬水、软水,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
B | 区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 |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 |
C | 区分羊毛与涤纶 | 分别取样,灼烧 |
D | 区分CO2和N2两种气体 | 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木条 |
A.A B.B C.C D.D
15.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
| 物质 | 方法1 | 方法2 |
A | 甲烷和一氧化碳 | 将气体点燃,观察现象 | 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现象 |
B | 碳酸钠和硫酸铵 | 取样,溶解后分别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 取样,分别加Ca(OH)2固体,研磨后闻气味 |
C | 酒精和白醋 | 取样,品尝二者的味道 | 取样后分别点燃,观察现象 |
D | 木炭粉和氧化铜 | 取样,分别加入稀H2SO4,观察现象 | 观察物质的颜色 |
A.A B.B C.C D.D
16.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其中,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Ⅰ的实验现象说明原固体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B.步骤Ⅱ所得的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钡
C.步骤Ⅱ所得蓝色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3种
D.原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硫酸钠,可能有氯化钠、氢氧化钠
化学专题八: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真题): 这是一份化学专题八: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真题),文件包含化学专题八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化学专题八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物质的除杂问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 这是一份专题02 物质的除杂问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文件包含专题02物质的除杂问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解析版docx、专题02物质的除杂问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突破:物质检验鉴别汇总: 这是一份2021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突破:物质检验鉴别汇总,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