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5)质量守恒定律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537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5)质量守恒定律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537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5)质量守恒定律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537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含解析)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5)质量守恒定律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5)质量守恒定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应中,已知2,阅读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质量守恒定律
1.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如下。X的化学式是( )
A. B. C. D.
2.反应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W |
反应前质量/g | 50 | 1 | 1 | 23 |
反应后质量/g | 2 | 45 | 28 | x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
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D.物质W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4.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之比为8:1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6.在反应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6.8g B.9.6g C.8.8g D.4.4g
7.同学们前往实验室参观,实验员正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混合,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40 | 3 | 2 | 3 |
反应后质量/g | x | 3 | 16 | 14 |
A.乙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为2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丙、丁质量之比为14:11
8.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天然气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A.反应前后共有6种物质 B.反应物中没有单质
C.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增减
9.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10.阅读材料:“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回答问题。
1673年 | 波义耳 | 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汞。得到了金属灰(氧化汞)。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 |
1756年 | 罗蒙诺索夫 | 重复波义耳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金属变成了黄色(氧化铅),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总质量未改变,该发现未引起科学家重视。 |
1774年 | 拉瓦锡 | 用锡和铅做了罗蒙诺索夫的实验,得到了相同结论。他还做了许多实验并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质量是守恒的,并将此结论写成一个代数式。该结论得到当时科学家的普遍认同。 |
1908、1912年 | 廊道尔特和曼莱 | 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化学实验,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国际科学家一致承认质量守恒定律。 |
(1)波义耳实验中,金属灰增加质量是参与反应的______质量,写出得到金属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罗蒙诺索夫实验说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______体系中进行实验。
(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
A.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离不开天平的使用
B.上述科学家的结论不同是因为药品选择不同
C.更精准的技术手段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D.科学研究不仅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还要有创新精神
11.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小明认为只有A能直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他否定B的理由是______。
(2)C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
(3)如图为C的改进装置。
完全反应后将装置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仍然无法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5个氧分子中含有10个氧原子,反应后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10,所以X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
故选B。
2.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故选B。
3.答案:C
解析:由解析可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选项正确。
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选项正确
C.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所以生成物中氧元素的总质量为24g+32g=56g>48g,所以物质W含碳、氢、氧三种元素,选项错误。
D.物质W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32g=12g;氢元素的质量:27g-24g=3g,所以W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4:1,选项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甲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分数是19%-17%=2%,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丙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分数是41%-25%=16%,丁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分数是48%-30%=18%,所以该反应是丁分解生成甲和丙。
A、该反应是丁分解生成丙和甲,甲和丙中至少含有两种不同的元素,由于丁是反应物,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以与反应无关,此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甲和丙是生成物,所以反应生成甲、丙质量之比为2%:16%=1:8,也不是8:1,此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反应特征,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此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四种物质中只有丙丁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反应前后只有氧元素,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故D正确。
6.答案:C
解析:分析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比为7:(3×8)=7:24,可设2.8gA完全反应需要B的质量为,
则: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2.8g+9.6g-3.6g=8.8g。
7.答案:B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增加了16g-2g=14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4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4g-3g=11g;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反应物,生成的质量为14g+11g=25g,故x的数值为40-25=15。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x的数值为40-25=15,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的丙、丁质量之比为14g:11g=14:1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8.答案:D
解析: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共有4种物质,故A错误;
B、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反应物中有单质,故B错误;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两种氧化物,故C 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每3个分子变化成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增减,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根据图示知,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乙物质质量之和,错误;
B、无法比较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错误;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甲乙为生成物,丙为反应物,故反应是“一变多”,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D。
10.答案:(1)氧气或;
(2)密封
(3)ACD
解析:(1)波义耳实验中,金属灰增加质量是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汞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汞,化学方程式为:;
(2)罗蒙诺索夫实验说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密封体系中进行实验;
(3)A、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用天平去称量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因此离不开天平的使用,故A正确;
B、几位科学家都是利用金属和氧气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波义耳没有在密封容器中进行,所以得出的结论与其他科学家不同,故B错误;
C、更精准的技术手段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故C正确;
D、科学研究不仅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还要有创新精神,故D正确。
故选ACD。
11.答案:(1);B是物理变化或B不是化学变化
(2)反应中生成气体逸出装置
(3)反应生成了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变大,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称量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偏小
解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酒精与水混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散逸到了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变大,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称量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巩固训练考点13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微观反应示意图,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9)盐和化肥,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现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钠固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8)酸和碱,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