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同步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05-第五单元 02-19怀疑与学问课件+同步试卷
展开第五单元
19 怀疑与学问
基础过关全练
1.(2022独家原创)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练出来的。②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③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④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⑤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辩上。⑥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 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 ,常常 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⑦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⑧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大儒
②停滞
(2)第①⑤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3)依次填入第⑥句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怀疑 评判 辩论
B.怀疑 辩论 评判
C.辩论 怀疑 评判
D.辩论 评判 怀疑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怀疑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B.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C.在不断的求解和发问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D.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方法上属于道理论证。
B.本文开头引用的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文化”的概念比“学术”大。
能力提升全练
5.(2022青海西宁海湖中学期中,14、17—18)结合课文《怀疑与学问》,回答问题。(8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结合链接材料谈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链接材料] 17世纪下半叶,世界的科学权威是牛顿。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并用它解释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界面折射等现象。但是,惠更斯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微粒说不能解释更复杂的绕射、干涉等现象,主张光是以太波,而且讲得头头是道。由于牛顿的声望高,多数人支持微粒说,惠更斯成了孤立的少数派。但他并不随大流,不迷信权威,坚持自己的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到19世纪中叶,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答:
6.(2021云南中考,3,)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 的必须步骤, 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 ,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 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A.去伪存真 也 认同 求索
B.辨伪去妄 而且 承认 求索
C.去伪存真 而且 认同 求解
D.辨伪去妄 也 承认 求解
7.(2021四川内江中考,11—14)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回答问题。(14分)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 ,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怀疑精神”。(3分)
答: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
(3)()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4)()文章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换?为什么?(5分)
答:
素养探究全练
8.芝诺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一次,一位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不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到的不知的部分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1)①rú ②zhì (2)①练 炼 ②辩 辨 (3)B
解析 (1)字音注意方言和习惯性误读,如“滞”不要读成dài。(2)同音字误用,注意根据形旁辨析。(3)作答本题时,可采用排除法。根据第一空后面的“态度”,可知本空应选“怀疑”,所以排除了C和D。根据第二空前面的“和书中的学说”可知本空应填“辩论”。
2.C “求解”和“发问”语序不当,应改为“发问和求解”。
3.B 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4.C “怀疑与学问”这个标题只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能力提升全练
5.(1)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2)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示例)做学问要有“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不要迷信和盲从。(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议论文提取论点可用位置法。①题目即中心论点。②在开头,即开门见山提出论点。③在中间,应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语言。④在结尾,即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本文属于第②种情况。
(2)阅读句子,其主要表述了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和未经过此三步对学问的不同掌握情况,很明显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然后按对比论证的一般作用去分析其作用即可。
(3)解答时,读懂链接材料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即可。链接材料主要讲了惠更斯不迷信和盲从科学权威牛顿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见解,最终随着研究的深入,惠更斯的波动说战胜了牛顿的微粒说。因此怀疑精神让我们能够理性而辩证地进行研究,不随大流,善于思索,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研究的进展,促进人类的进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6.D “去伪存真”意思是去除虚假的,留存真实的。“辨伪去妄”意思是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从“消极方面”思考,第一空应不包含“存真”方面的内容,故选“辨伪去妄”,排除A、C两项。“求索”指寻求探索。“求解”指寻求未知问题的答案。根据“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可以断定第四空应选择“求解”,排除B项。故选D。
7.(1)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是指在做学问时,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不随便盲从或迷信。
(2)作者首先指出什么是怀疑精神;接着以“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为例,具体论述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最后点明怀疑精神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话,有力地证明了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4)不可以调换,“怀疑”是“辩论”的前提,“评判”是“修正”的前提,四个词语逐层深入,步步递进,体现出从起疑到修正的治学过程,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逻辑严密的特点。
解析 (1)题目要求解释“怀疑精神”,答题思路为:先理解文意,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如由第⑤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一句可概括怀疑精神的特点,即做学问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抓住“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一句,可知其从反面强调要有怀疑精神,不随便盲从或迷信。解答时可据此思考。
(2)解答时要先分析段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确定段落的中心,然后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类表顺序的词语连缀即可。第④段,先指出了什么是怀疑精神;中间部分以“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为例,具体论述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最后点明怀疑精神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论证方法的种类,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然后结合句子分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从画线句使用了孟子的话可以判断本句使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然后分析使用这一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观点,很显然,这一句话论证了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用是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4)加点词“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的顺序是做学问的一般规律,“怀疑”是“辩论”的前提,“评判”是“修正”的前提,四个词语逐层深入,步步递进,从做学问的起点到形成学问的终极,因而不能任意调换。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解答时先做出判断,然后说明几个词语的关系,最后结合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阐明作用即可。
素养探究全练
8.(示例)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于自己的无知。知识面越广,接触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芝诺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