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单元概览,Ⅰ单篇梳理,打败攻克,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闻名出名,头目首领,商议谋划,白白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梳理、积累这三篇文言文分散的基础知识,并做到前后勾连、连点 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2.重点掌握实词“负”“易”“当”“坐”。3.重点掌握定语后置句的规律特点。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颜色词语的意思(第1段)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①( )赵将,伐齐,大破②( )之,取阳晋,拜③( )为上卿,以④( )勇气闻⑤( )于诸侯。(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①( )缪贤舍人②( )。答案 断句略。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
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第3段)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①( )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②( )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③(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④( )见⑤( )欺;欲勿予,即⑥( )患⑦( )秦兵之来。计⑧( )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第4段)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①(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②( )计③( )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④( )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⑤( )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⑥( )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⑦( )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⑧( )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⑨( )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⑩( )得脱矣。’臣从⑪( )其计,大王亦幸⑫( )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⑬( )可使。”
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第5段)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①(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②( )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③( )之④( )二策,宁许⑤( )以负⑥( )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⑦( )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通“否”,用在疑问句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第6段)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①( )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②( )美人③( )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④( )曰璧有瑕请指示⑤( )王王授璧相如因⑥( )持璧却⑦( )立倚柱怒发上⑧( )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⑨( )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⑩( )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⑪( )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⑫( )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⑬( )大国之威以修敬⑭( )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⑮( )礼节甚倨⑯(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⑰( )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第7段)相如持其璧睨①( )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②( )固③( )请召有司案④( )图指从此以往⑤( )十五都⑥( )予赵(第8段)相如度①( )秦王特②( )以诈佯为③( )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④( )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⑤( )相如广成传⑥( )
(第9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①( )负②( )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③( )褐④( )怀⑤( )其璧从径道⑥( )亡⑦( )归璧于赵(第10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①( )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②( )约束③( )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④( )赵故令人持璧归间⑤( )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⑥( )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⑦( )大王与群臣孰⑧( )计⑨( )议之
名词作动词,怀藏,怀揣
通常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的语气
(第11段)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①( )相如去秦王因②( )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③( )而厚④( )遇⑤( )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⑥(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⑦( )之(第12段)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第13段)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第14段)其后秦伐赵,拔①( )石城。明年②( )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③( )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的意味
(第15段)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①( )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②( )为③( )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④( )缶,因⑤( )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⑥( )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⑦( )。于是秦王不怿⑧( ),为一击缶。相如顾⑨( )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⑩(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第16段)秦王竟①( )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②( )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第17段)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第18段)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①( )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②( )贱③( )人,吾羞,不忍④( )为之下!”宣言⑤(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⑥( )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⑦( )车避匿。
(第19段)于是舍人相与①( )谏曰:“臣所以去②( )亲戚③( )而事④( )君者,徒⑤( )慕君之高义⑥( )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⑦( )。且庸人尚羞⑧( )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⑨( ),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⑩( )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⑪( ),独⑫( )畏廉将军哉?顾⑬( )吾念⑭( )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⑮( )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⑯( )国家之急而后⑰( )私仇也。”
(第20段)廉颇闻之,肉袒负①( )荆,因②(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③( )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第21段)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基础梳理1.通假字
通“穆”,“穆”是谥号
形容词,质朴的,不加装饰的
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被动句 标志词:见……于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何(疑问代词)、以(介词)
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者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固定句式 标志词:孰与(……与……相比,谁……)
7.文化常识(1)拜为上卿上卿:是古代的_______。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帝王的青睐。(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_____或_______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3)召有司案图有司:_____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三、典句翻译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策没有定下来,寻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得分点:求、使、报,定语后置,句意通顺)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得分点:均、之、许、负,句意通顺)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让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得分点:诚、被动句、间,句意通顺)
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得分点:所以、去、亲戚、徒、义,句意通顺)
我虽然愚劣,难道害怕廉将军吗?(得分点:虽、驽、独,句意通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乡射邹、峄;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南略,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子迁适使反,见父。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典天官事。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汉兴以来,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于是论次其文。七年遭李陵之祸。退而深惟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
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B.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C.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D.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解析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是对称句式,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B、D两项;“一统”是“海内”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耕牧河山之阳”就是说司马迁小时候在黄河以北、龙门山以南一带 生活劳作。B.“射”是古代读书人必学的六种技艺之一,“乡射”是指古代射箭饮 酒的礼仪。C.古时帝王赐给臣子爵位或称号叫“封”。文中是指汉武帝给开国功臣 赐封的仪式。D.太史公(令)是古代掌天文图书之官,此处指司马迁之父,后文中则指 司马迁。
解析 “封”在此处的意思是汉武帝行封禅大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家世职史官,司马迁年轻时仕游天下。他的祖上自周朝就是太史, 曾经声名赫赫。他自幼聪慧,成年后四处游历,遍访河山,极大地丰富了 人生阅历。B.司马迁理想远大,修史书义不容辞。他牢记父亲的遗言,立志完成父亲未 完成的史著,且认为孔子之后继承清明盛世,论订六艺经传者,舍我其谁。C.司马迁身残志坚,忍屈辱书成巨著。遭李陵之祸时,他已经陆续写作了七年, 他以古圣先贤逆境中发愤著书的事迹勉励自己,终于成就了一代大典。D.司马迁呕心沥血,为后世立德立言。他著史家绝唱《太史公书》,融独特 的见解、自成的体系、个人的情感于其书,也践行了为文化存亡续绝的大责 大德。
解析 “完成父亲未完成的史著”理解错误,文中“无忘吾所欲论著”,表明司马迁的父亲想要写点什么,但还没来得及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虽然驽笨,仍请允许我详尽地论述您所整理的史料逸闻,不敢有半点缺漏。(得分点:“悉论”,详尽地论述;“次”,整理;“阙”,缺漏)
我要做的只能说是记述旧事,整理世代相传的史料,不是人们所说的创作。(得分点:“故事”,旧事;“整齐”,整理;“作”,创作)
5.司马迁能将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整理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①父亲司马谈的临终嘱托;②作为自己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③对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参考译文司马迁生于龙门,曾在黄河之北、龙门山之南过着耕种畜牧生活。年仅十岁便已习诵古文,二十岁开始南游江、淮地区,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研讨学问,在邹县、峄山行乡射之礼;经过梁、楚之地回到家乡。这时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奉命出使西方经略南部,归来向朝廷复命。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司马谈被留在周南,没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其子司马迁适逢出使归来,拜见了父亲。太史公司马谈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我死之后,你必定要做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那本著作啊。
再说孝道始于奉养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在于建立功名。让自己名扬后世,让父母也跟着光荣,这是最大的孝道。如今汉朝兴起,天下统一,那么多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评论记载,对此我感到非常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眼泪说:“儿子虽然驽笨,仍请允许我详尽地论述您所整理的史料逸闻,不敢有半点缺漏。”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说:“我父亲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又五百年了,到了该出现一个能继承清明之世,订正《易传》,接续《春秋》,阐述《诗》《书》《礼》《乐》之人的时候了吗?’到这个时候了!
到这个时候了!我又怎敢推辞呢?”上大夫壶遂说:“孔子那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现在先生您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任职,万事已经具备,先生所撰述的,想要阐明什么呢?”太史公司马迁说:“汉朝兴建以来,我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如果放弃了天子圣明的美好德行不予记载,埋没了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不予传扬,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罪过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我要做的只能说是记述旧事,整理世代相传的史料,不是人们所说的创作。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于是开始论述编辑所得到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遭逢李陵之祸。退一步而深思道:“从前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
作有《春秋》……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思考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始自黄帝。总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叫做《太史公书》,成为一家之言,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城,留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一轮语文课件(宁陕蒙青川)必修4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课文概览,单篇梳理基础积累,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1,基础夯实,捆绑侥幸听从,重点梳理,识记方法,迁移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单元概览,Ⅰ单篇梳理,打败攻克,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闻名出名,头目首领,商议谋划,白白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单元概览,Ⅰ单篇梳理,打败攻克,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闻名出名,头目首领,商议谋划,白白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