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学案设计
展开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历史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会直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
难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预习导入
1.如图1所示是格点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三个正方形P,Q,R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1)仔细观察图1中三个正方形,可以直接数出S正方形P=_________=AC2,S正方形Q=_________=BC2,S正方形R=_________=AB2,这三个面积之间的关系是S正方形R =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ABC是____________三角形,直角边是AC和______,它的斜边是_______,由(1)知,AC2+BC2=(________)2.
图1
2.根据1的结果猜想: 在Rt△ABC中,∠C=90°,则直角边BC,AC和斜边AB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典例精讲
典例1 如图2,这个图案是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赵爽炫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大正方形.记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为Rt△ABC,其直角边长为a和b,斜边长为c,如图2所示.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以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2)Rt△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3)内部小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4)请根据“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小正方形的面积=以AB为边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出a,b,c之间的关系.
【变式延伸】
1.如图3,“赵爽弦图”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围成,若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0,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则Rt△ABC的面积是___________.
图3图4
2. 如图4,“赵爽弦图”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围成,在Rt△ABC中,AC=b,BC=a,∠ACB=90°,若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0,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则(a+b)2的值为( ).
A.75B.45C.35D.5
典例2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
(1)如果a=6,b=8,那么c=_________;
(2)如果b=4,c=5,那么a=_________.
【变式延伸】
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4,5,则第三边长为( ).
A.3B.C.8D.无法确定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1,则c=________.
阶梯训练
A组
1.在Rt△ABC中,∠A=90°,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
A.BC2=AB2+AC2
B.AB2=AC2=BC2
C.AB2=BC2-AC2
D.AC2=BC2-AB2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边长为25 B.三角形周长为25
C.斜边长为5 D.三角形面积为12
3.在Rt△ABC中,斜边AB=1,则AB2+BC2+AC2的值是( ).
A.2B.4C.6D.8
4.如图8,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值:
图8
m=______;n=________.
5.如图9,三个正方形中的两个的面积S1=25,S2=144,则另一个的面积S3为__________.
图9
6.在Rt△ABC中,∠A, ∠B, ∠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3∶4,c=15,求a,b的长.
7.如图10,在△ABC中,∠ACB=90°,AB=5,BC=3,CD⊥AB于点D,求
(1)△ABC的面积;
(2)CD的长。
图10
B组
8.如图11,已知△ABC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则第2015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_______.
图11
9.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证明在数学上率创奇迹,下面介绍辛普松证法。作边长是a+b的正方形ABCD,把正方形ABCD划分成如图12①的几个部分,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正方形ABCD划分成如图12②的几个部分,则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ABCD的面积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2+b2=c2。
①②
图12
【参考答案】
17.1 勾股定理(1)
预习导入
1.(1)1,1,2,S正方形P+S正方形Q;(2)直角,BC,AB,AB。
2.AC2+BC2=AB2.
典例精讲
【例1】(1)c2;(2);(3)(b-a)2;(4)c2=a2+b2。
1.9.2.A.
【例2】(1)10;(2)3。
1.B.2.。
阶梯训练
1.B.
2.C.
3.A.
4.10;。
5.169.
6.a=9,b=12.
7.(1)6;(2)。
8.。
9.a2+b2+2ab,2ab+c2; a2+b2+2ab,2ab+c2.
17.1 勾股定理(2)
学习目标
1.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导入
1.根据图1,写出勾股定理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图2
2.求出图2中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
典例精讲
典例1 如图3,长13 m的梯子靠在墙上,梯子的底部离墙角5 m,则梯子的顶端离地面的距离AB=__________ m.
图3
【变式延伸】
1. 如图4,一个长5m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4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1m,那么梯子底端B外移________m.
图4
7. 如图5,为安全起见,幼儿园打算加长滑梯,将其倾斜角由45°降至30°.已知滑梯AB的长为3m,点D,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那么加长后的滑梯AD的长是________m.
图5
典例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6所示,一块长4m,宽3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请说明理由.
图6
【变式延伸】
1. 小东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3米、高4米的长方形城门(假设把城门、竹竿置于同一个平面内),他先横着拿不进去,又竖起来拿,结果竿比城门高0.5米,那么小东能把竹竿拿进城门吗?为什么?
2. 有一根长70cm长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0cm的木箱中,能放进去吗?请说明理由.
阶梯训练
A组
1. 小明在平地上以1.5米/秒的速度向东走了80秒,接着以2米/秒的速度向南走了45秒,这时他离开出发点( ).
A.180米B.150米C.120米D.100米
2. 如图7,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树尖部分与树头距离为4米,这棵大树原来的高度为( ).
图7
A.7米B.9米C.25米D.8米
3.钓鱼岛和中国台湾属于同一地质构造,按照国际法钓鱼岛属于中国.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资源丰富,地域战略十分重要.如图8,图中A为台湾基隆,B为钓鱼岛,图中网格单位长度为38千米,那么A,B相距( ).
图8
A.190千米B.266千米C.101千米D.950千米
4.生活经验表明:靠墙摆放梯子时,若梯子底端离墙约为梯子长度的时,则梯子比较稳定.现有一长度为9m的梯子,当梯子稳定摆放时,它的顶端能到达8.5m高的墙头吗?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
5. 学完勾股定理之后,同学们想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测算学校旗杆的高度.小明设计了一个方案: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恰好到达旗杆底端.然后将绳子向外拉.当把绳子接上1米时,此时一端到达离旗杆底端5米处,如图9所示.可以算出旗杆高度是________米.
图9
6. 如图10,图中小方格边长代表1cm,一只蚂蚁沿图中所示的折线由A点爬到了C点,则蚂蚁一共爬行了________cm.
图10
7 .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偏离欲到达处200m,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m,你能根据上述情况求出河的宽度吗?说说你的理由.
B组
8. 如图11,如果你在南京路和中山路交叉口,想去动物园(环西路与曙光路交叉口),沿街道走的最近距离是________m.
图11
10. 如图12,A,B两地之间有一座山,汽车原来从A地到B地须经C地沿折线A-C-B行驶,现开通隧道后,汽车直接沿直线AB行驶.已知AC=10km,∠A=30°,∠B=45°,则隧道开通后,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多长的路?(结果精确到0.1km,参考数据:≈1.41)
图12
【参考答案】
17.1 勾股定理(2)
预习导入
1.a2+b2=c2.
①AC=8;②AC=1,BC=;③AB=。
典例精讲
【例1】12.1.1.2.。
【例2】连接AC,则AC与AB,BC构成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得AC=。
故薄木板不能从门框内通过.
1.能,理由略。2. 能,理由略。
阶梯训练
1.B.
2.D.
3.A.
4.不能。
5.12.
6.。
7.河宽480 m,理由略。
8.
9.340.
10.3.4 km。
17.1 勾股定理(3)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无理数;
2.能运用勾股定理作出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
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HL定理的证明和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
难点:探索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方法过程.
预习导入
1.如图1,在Rt△ABC和Rt△EDF中,BC=DF=2cm,AC=EF=7cm,则AB=_______cm,ED=________cm.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的依据是________.
图1
2.2=1+1,即,若以_______和________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则斜边长为;13=9+4,即, 若以_______和________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则斜边长为;同理,以_______________(填正整数)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则斜边长为.
典例精讲
典例1如图2,∠A=∠B=90°,点E是AB上的一点,且AD=BE,∠1=∠2.
求证:△ADE≌△BEC.
图2
【变式延伸】
1. 如图3,AD∥BC,∠A=90°,点E是AB上的一点,且AD=BE,∠1=∠2.
证明:△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图3
2. 如图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求证:DE=AD+BE.
图4
典例2我们在学习“实数”时,画了这样一个图,即“以数轴上的单位长为‘1’的线段作一个正方形,然后以原点O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请根据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A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2)请类比上面的作法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B(请保留作图痕迹).
图5
【变式延伸】
1.在数轴上作出表示 的对应点(提示:).
1.在数轴上作出表示 的对应点(提示:,或者先作出的线段).
阶梯训练
A组
1.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以O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介于( ).
图6
A.-4和-3之间B.3和4之间C.-5和-4之间D.4和5之间
2.等边三角形ABC中,AB=1,则AB所对应的高CD的值是( ).
A.B.C.1D.
3.下列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一个锐角对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对应相等
4.如图7,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7
5. 如图8,D为Rt△ABC中斜边BC上的一点,且BD=AB,过点D作BC的垂线,交AC于E,若AE=12cm,则DE的长为_____________ cm.
图8
6.如图9,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及的点.
图9
7.如图10,AB=CD,DE⊥AC,BF⊥AC,E,F是垂足,DE=BF.
求证:(1)AF=CE;(2)AB∥CD.
图10
B组
8.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6,则底边上的高等于( ).
A . eq \r(,7)B. eq \r(,7)或 eq \r(,41)
C.4 eq \r(,2)D.或 eq \r(,7)
9.如图11,在锐角A BC中,AB=15,AC=13,BC=14, AD⊥BC垂足为D,求DA的长.
图11
【参考答案】
17.1 勾股定理(3)
预习导入
1.,,ABC,EDF,SSS。
2.1,1,3,2,3,2,1,3.
典例精讲
【例1】证明略。1.证明略。2. 证明略。
【例2】(1);(2)作图略。1.略。2.略。
阶梯训练
1.A.
2.B.
3.D.
4..
5.12.
6.作图略。
7.(1)∵DE⊥AC,BF⊥AC,
∴△ABF与△CDE均为直角三角形。
在Rt△ABF和Rt△CDE中,
∴△ABF≌△CDE(HL).
∴AF=CE.
(2)由(1)知∠ACD=∠CAB,
∴AB∥CD.
8.D.
9.AD=12.
初中数学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学案,共4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学导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