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田庄中学2022_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素养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宁津县田庄中学2022_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素养检测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素养检测八年级
一、积累(30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àn 踊越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寤寐
C.羯鼓jié 铮铮zhèn 花坞wù 鹤唳鸡群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欺侮
2.(3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晚上,我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B. 细看如今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道路豁然开朗,绿地优美,街道整洁,市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
C.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家喻户晓。
D.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3.(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B.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C.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当回忆起初中四年的学习生活,老师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 ,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这种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D.“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
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社戏》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中篇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6.(8分)古诗默写。
(1)微君之故, ?微君之躬, ?(《诗经·邶风·式微》)
(2)挑兮达兮, 。一日不见, !(《诗经·郑风·子衿》)
(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游鱼呈现了潭水澄澈见底、直视无碍的优美景色。
(4)《回延安》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兴的手法写出自己和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7.名著阅读(7分)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的《经典常谈》的第一章节 (名称)(2分)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3)班长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2分)
A B C D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几女共沾巾 。
8.从“送"字可看出这是一首____ 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宽解友人 ,并以“无为在歧路,几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3分)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筒要分析。(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欲穷其林子 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追猛打
B.便舍船 太丘舍去 舍本逐末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引凄异 纯属虚构
D.寻向所志 博学而笃志 志得意满
11.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2.选文是一篇虚构作品,可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三)文言文阅读(8分)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②招予
复至溪上。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③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④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轂纹⑤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圓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选自《山水人物》,世纪出版集团,2001 年2月版,有删改)
[注]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③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④靡:冲荡。⑤轂纹: 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
13.下面句子有 两处停顿,请用斜线(/)标出。(2 分)
见 石 上 流 泉 渐 靡 成 渠 最 滑 不 可 着 足
14.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深穷其源( ) ②深丈许( )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
16.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极为精彩,请你赏析。(2分)
(四) (10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7.这几段从多个感觉角度来进行描绘,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如嗅觉清香。
视觉 听觉 触觉 (3分)
18.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为什么说山“踊跃”?)
- 说说“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3分)
(五)(16分)
窗花舞
张金凤
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
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
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风摩挲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发展到锦绣花团。
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每年在老城区的石桥边卖窗花。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平日里订购大图的居多,比如给老人祝寿的“松鹤图”,挂新屋的“大吉图”(雄鸡)、“百财图”(白菜)等。过年的窗花大多小巧,但是她最愿意剪这一类,边剪边想着一幅幅“喜鹊登枝”“狮子把门”“生龙活虎”都会贴在什么样的窗上,祝福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就欢喜。
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慢慢地,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第二段写红窗花充满着智慧和爱意,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既点明了作者特意寻找窗花的原因,又写出了窗花的文化内涵。
B.新婚的年轻人、待嫁的姑娘。学生、老人选择不同的窗花,意在表明人们对窗花的喜爱,窗花已然是最富有烟火气息的艺术品。
C.文中写“我”的窗花师父从乡村到城市,把剪窗花的老手艺做成了事业。表明新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和喜欢窗花。
D.作者写自己学习剪窗花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窗花艺术的深深喜爱之情,也显示出窗花艺术的巨大魅力。
2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费,不正确的-项是( )(4分)
A.开篇运用设问和排比。引出全文的写作对象一-窗花。 描绘出窗花富有生机的美好画面。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三段中通过对奶妈剪窗花时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出- 一个心灵手巧。热爱生活。可亲可敬的老人形象。
C.文章在表现胶州秧歌人物窗花的相栩如生时。运用通感和夺张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自己的陶醉之情,引发读者无尽的想象。
D.本文始终围绕窗花之美选材。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既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又歌颂了现实的美好与幸福。
2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23.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窗花,但题目却是“窗花舞”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应用
24.(7分)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2分)
①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____________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3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______________节日:____________习俗: ___________
(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2分)
25.(3分)下面应用文有三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征稿启事
为活跃校园生活,贵刊将增设“校园生活”栏目。特征集以下方面稿件:文艺作品、读书笔记、班级新闻报道等。来稿要求书写清楚,千字左右。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校园专刊”编辑部
四、写作(60分)
从呱呱坠地,到青葱少年,有许多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刘湛秋在四季雨中感知唯美多变的自然世界:泰戈尔在金色花里守候真挚温暖的骨肉亲情:谢太傅在寒雪日中品味吟诗作对的闲情雅趣:莫顿·亨特攀下崖后体悟受益终身的成长启示...他们带着发现的眼、敏锐的耳、善感的情、多思的心感受着身边的一切,并用自己的文字去呈现,你的身边一定也有什么值得书写。
请将“____就在我身边”补充完整, 再以此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二学期语文素养检测八年级
1.B2.C3.C4.D
- D
- (1)胡为乎中露,胡为乎泥中
(2)在城阙兮,如三月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树梢树枝树根跟,亲山亲水有亲人
7.(1)朱自清 《说文解字》
(2)C
(3)山 日 火 木
8. 送别诗 同是宦游人
9.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
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
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
乐观精神。
- B
- (1)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这个人向他们一一详细的说出了自己听到的事,(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起来。
12.①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先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接着“忽逢桃花林”,然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口很小,洞口若明若暗,很符合桃花源隐藏数百年不为人知的情境。②桃花源呈现的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景象。土地、屋舍、良田、桑竹、阡陌、鸡犬等都是人间乡村可见之物。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也是丰年待客之道。③文章首尾设计的人物也似真实可信。渔人有年代、籍贯;刘子骥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这都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 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
14.(4分)⑴尽/完 ⑵大约 - 沿着溪水(向)外走,水流经过的地方,根据地势流淌成不同形状。
16.用了比喻/夸张/侧面描写(1分),从潭底小石头的形、色、光三方面,表现出了水清石美/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表现出作者的赞美/陶醉之情。
【译文】
青碧溪在云南大理点苍山马龙峰南面。正德十五年,我曾经到那里游玩过。嘉靖二十年,知府杨仲琼邀请我再次去游玩。嘉靖三十五年,我与马、任两公(一起去游玩),深探青碧溪的源头。
(青碧溪的)源头出自山下石涧处,泉水涌出成潭。潭深约一丈,明亮光洁到连针都无所遁形。潭底遍布小石头,如卵如珠,青绿白黑,比宝石更明丽,交错生辉,像霞绮一样灿烂。潭面刚有落叶坠下,就有鸟儿随之衔去。潭三面石崖,干净得像是被擦拭过,不染一丝灰尘。观看游玩了很久后,我们就从侧面上到左边山崖的石头缝中,坐着避雨。从这里俯视潭水,推杯换盏,不觉之中都醉了。右边山崖有“禹穴”两个大字,是杨公刻写的。出了(上潭)向东走,清泉流过石头,渐渐冲荡成水渠,极滑不好立足,(即便)有人小心经过,也总会失足落水。中潭深两丈左右,因为水清见底,所以人们大多轻率亲近它,不知道危险不可测。下潭水色是深青色,中潭水色是鸦碧色,上潭水色是鹦绿色。水石相依,水光越盛,石色越美。我每每到溪上,觉得水纹如縠,石影像璧,(这种景色)印心染神,离开青碧溪后,虽然经历俗世的事务,但(青碧溪)的清幽风光还在眼前,数月也不能忘怀。
沿着溪水(向)外走,水流经过的地方,根据地势流淌成不同形状。圆形之处像镜子,弯曲之处像初月,姿态各异,都可以筑亭来细赏这中间的趣味。马、任二公曾建造“濯缨亭”,现在已经荒废了。青碧溪四季不干涸,灌溉千亩农田,(所以)人们称它为“德溪”。
- 朦胧 悠扬 柔和
-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我”如愿以偿后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之情。文段选自所学课文《社戏》,内容浅显易懂。点明修辞方法,从表现“我“的心情来分析概括。
18.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连绵的山比作野兽的脊背,以野兽奔跑的姿态写山之连绵,“踊跃一词”以动写静,把山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速之快和“我”想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踊跃是跳跃的意思,是形容野兽跑起来是脊背的起伏,以此写出山的连绵起伏,也烘托出船速之快,才使得山像奔跑的野兽的脊背那样上下起伏)
19.表达了我去看戏途中的迫不及待、兴奋、陶醉的心理
20 B.“意在表明人们对窗花的喜爱,窗花已然是最富有烟火气息的艺术品”表述不合文意。写不同人群对窗花的不同选择,意在表明窗花能够满足不同的人在审美方面的不同需求,且“最富有烟火气息的艺术品”的“最”在文中也没有依据。
21. D.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表述错误。文中虽有对过往的回忆。但无论回忆的人还是事,体现的都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并没有“历史的沧桑与沉重”。
22. (1)“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中的“搬”字运用拟人修辞,把无生命的窗花写活了。(2)句中把“窗花”比作“诗歌”和“薪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花在人们心中的意文和价值。(3)既总结了上段描写的窗花内容。又引出了下文对窗花变迁和传承的叙写。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3. (1)“舞”字化静为动,赋予了窗花勃勃生机。(2)“舞”字表现出了剪窗花人动作的轻盈优美及其. 内心的愉悦。(3) “舞”字将窗花上的人和生活中的人融为- -体,彰显出新时代生活的美好幸福。
24.(1)春节 重阳节
(2)屈原自沉汨罗江(屈原投江) 端午节 吃粽子、插艾叶、赛龙舟、喝雄黄酒等
(3)示例一:全球一体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有人喜欢过圣诞节、母亲节等也未尝不可。
示例二:作为中国人,要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忘本。西方的食品与节日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好的补充,但不能本末倒置。
示例三: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不能丢失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表述有语病的应酌情扣分。)
25(1)语言:“贵刊”改为“本刊”
(2)“校园专刊”应该为《校园专刊》
(3)格式:启事末尾加日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宁津县苗场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宁津县苗场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宁津县苗场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