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8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任务组三 任务三 紧扣语境,层层深入,精准把握词句内涵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8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任务组三 任务三 紧扣语境,层层深入,精准把握词句内涵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任务,词语含义精准理解,暗含这些人不配做人,点拨关键,句子含意精准分析,特别提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理解词句内涵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是指:理解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意义含蓄、内涵丰富、蕴含深意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的含意,理解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结构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的含意,理解有哲理性、起警策作用的句子的含意。无论是词义理解还是句意理解,都需要紧扣语境,由表及里,由实到虚,方能准确、全面地把握。
一、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一个词语总有两种意义:一是本义,即词典上的含义;二是语境义,就是词语在动态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意义。高考重在考其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三种: 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如“车”表示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放在具体语境中,就不再是它的概括义了。如“他骑车来”中的“车”是指自行车等,“他坐车来”中的“车”指公交车等。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是相近的。它不是高考所考的重点。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乙义。如“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冰心《一日的春光》),这里的“吞咽”,本义是“一般指吃东西又猛又急,不加咀嚼而直接经食道入胃的样子”,如成语“狼吞虎咽”。但在这个语境中,“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囫囵吞下去的,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享受。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3.词语的补充言语义。即词在使用时临时补充添加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情景补充义”。“情景”包括情与景,“情”就是作者在言语表达和理解时产生的主观感受、意图、动机、思想感情等;“景”指言语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以及言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些情景因素都会渗透在语义中,对词义加以充实和补充。“情”的因素属于主观方面,是主观情景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往往给词语添上丰富的含义。如“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入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是可爱的江南水乡”。这里的“突然”,
本来是一个平常的形容词,语表意义是“短时间内发生,出乎意料”。但在这个语境中就隐含了作者心理方面的意义,表示“一种惊喜的感觉”。从平沙千里的戈壁突然进入了万木争春的林带,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 高考重点考查后两种语境义。
二、掌握理解分析词语语境义的方法 1.思考方法:“一借三看四联” (1)“一借”,即借助词语的本义。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本义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与本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本义,才能正确理解。 (2)“三看” ①看词性: 名词(名词性短语):本义(实指义)→语境义(虚指、隐含义)→指代义(情感倾向)。
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的特征义(形、色、姿、貌、态、味)→语境义(修辞义)→引申义(褒或贬、赞扬或反对)。 动词(动词性短语):动作(动态细节)→性格特征含义→主旨义(形象、性格)。 虚词:虚词本指(作用)→语境义(手法)→写作意图(情感倾向)。 ②看位置:标题(线索、主旨)→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阅读兴趣)→文末(点题、观点、主旨);段首(角度、对象)→段中(勾连上下文)→段末(承上启下)。 ③看效果:实写(人物形象,景、物的形、色、姿、味等)→虚写(人物性格,景、物的质、貌、态)的修辞效果、描写效果、抒情效果。
(3)“四联” ①“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应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对于某些关键词还要兼顾其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②“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时依据此法。 ③“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创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④“联”系手法揣摩。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揣摩词语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达到的效果。
理解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蒙古人的祖先习惯随着季节迁徙,在北方荒漠的土地上一代一代地走过来。后来,选定一个牧草还算肥美的地方落脚,许多小小的、兴旺的牧村就这样诞生了。然而,土地实在广阔,人实在稀少,千百年的演变未曾改变这一点。那里的山雄健、厚实,但是光秃秃的缺乏色彩,草地奈何不了天灾人祸,留给牲畜的只有山羊胡子一般的茸茸纤草,而稀疏的草地里乱石兽骨比比皆是,一派荒凉。时间湮没了发生在那里的无数故事,横亘在荒山野岭的历史早在这群人到来之前就已经是赤裸裸的了,历史袒胸露背,而他们无法装饰山头。
小时候,常听热布吉玛额嬷干完活后唱歌。她唱,有时她哼唱的是没有歌词的歌,也许是词语不如音乐之声更能表达额嬷的内心?额嬷的歌,出落在那片土地,出落在传统的蒙古调式里,仍旧带着无法抗拒的沧桑感,在高亢、辽远中,在自由、奔放中,在大幅度的回旋、跳跃中,仍旧潜藏着深深的忧郁。那时节,草原上行进的只有额嬷的歌,万物祥和、静谧,额嬷回过头来看望我们,我们才知道还有自己的呼吸。(节选自冯秋子《蒙古人》,有删改)
1.理解文中加颜色词语的含义。(1)历史袒胸露背,而他们无法装饰山头。
(2)额嬷的歌,出落在那片土地,出落在传统的蒙古调式里。
答案 “装饰”本义是修饰美化,在这里指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答案 “出落”说明额嬷的歌唱带有强烈的蒙古色彩,源自对生活的感触和蒙古族独特文化的熏陶,越来越动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处暑以后,天气渐凉。 漫山遍野都是疲倦,犹如门前的野茉莉,克勤克俭开了一夏,真的累了。蜀葵差不多全部枯谢,芦苇叶子自根部一点点枯竭,濒临枯瘦,仿佛焦墨的点点勾画。桦树叶子,每天“哗哗哗”地往下掉,铭黄色系,锦障一般华丽,衬得原本萧瑟的秋天有了贝壳的脆响。地上的草尚绿着,但这种绿,再也不是蓬勃的绿,是不出声的哑绿,克制的绿,如人到中年,苦的,冷的,历经得多了,一颗心难免荒凉苍老,身体里也装了一卡车的疲惫。
秋天成了果实的天下,小区里,柿子、石榴、无花果一日日地收服自己,渐渐饱满。微风振枝,熟果坠地,是木槿的紫白缤纷,也是糖炒栗子的幽香甜洌……银杏树上白果累累,疲倦而幸福地等待着圆满的凋落。鸟雀们吃柿子、石榴、无花果,在飞行的过程中排泄,粪便一旦落入泥土,尚未消化掉的籽实则发起芽来,于草丛里层出不穷地生长。自然万物的循环该有多么幽微和奇妙。(节选自《秋有信》,有删改)
2.结合文章,说明文中的两个“疲倦”分别具有怎样的含义。
答案 第一个“疲倦”是指没有生气,没有精神。第二个“疲倦”是指果实累累,压迫树枝,让树枝承受不住的样子。
2.四种重要词语的理解分析方法
理解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理解文中加颜色词语的含义。(1)悲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死难青年竟遭无耻的诬蔑,觉得悲哀;②对“文人学者”
的“阴险论调”,觉得愤怒。
指反动派和那些“学者文人”,用“它们”而不用“他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圆。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节选自黄蓓佳《横八字巷的人们》,有删改)
4.分析文中加颜色词语“庄严排场”的含义。
答案 ①生活态度:不苟且,不绝望。②生活方式:有板有眼,恪守传统。
三、掌握理解分析词语含义题的审答规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种感受的降临,一种觉悟的到来,和植物的开花结果一样,是有着自己的特定时间的。 生命行进到中途,好像一首曲子,由轻拢慢拨,转入急管繁弦。 几年前读美国作家厄普代克的一个短篇,看到这样一个句子——“这些三十五六岁、生活中已经没有多少可能性的人们”。我好像被一根小棒杵了一下,有一些钝痛,一些忐忑。 但或许因为乐观和自信在那时尚有足够的储备吧,那一缕不安很快就散去了,又觉得这个说法未免颓唐了些。
然而,那种种不切实际的念头,总有一天会被证明是浮浅且盲目的。液态的水,可以汽化,也可以变成固体的冰,因为分别到达了两个不同的临界点,一百度和零度。自然界的规律也可以写照人生。只要到了合适的时间,生命面孔上那些伪饰虚假的成分也会剥落殆尽,像一堵被风侵雨蚀而褪掉了彩绘的墙壁,显露出原本的颜色。 总之,秋风拂面的感觉,此刻是鲜活酣畅地体会到了。
失去了完整和恢弘,时间的流淌自然会让人觉得快了。日子与日子之间,面目模糊,大同小异,相互重叠交叉,好像一条没有落差、体现不出跌宕之势的河流。一家人围坐着吃年夜饭时,还记得去年此时饭桌上的情形,一些细节,某个戏谑的说法出自谁的口中,而中间却分明已经隔开了三百六十个日子。现在再来读朱自清的《匆匆》,感慨甚至比作者本人还要深切。他写这篇文章时,还只有二十多岁,少年的轻愁,毕竟难比中年的悲凉。
足音已逝的青年时代,看待事物的方式,大多不是按照它的实际样子,而是按照自己愿意见到的样子,去挑选视野里的目标。年轻的美好可贵正表现在这里:他可以有意识地遗漏掉不喜欢的东西,同时又把那些可心如意的加倍放大,这样做时,他神色坦然,丝毫未觉得有什么不妥。这都是基于生命力的旺盛。而前行若干里路,到了云雾缭绕处的老年阶段,随着生命力的衰减,生命的自我保护机制被启动,使得一切选择都具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意味,记忆中大量痛苦、尴尬的内容被筛选掉了,只留下温馨蔼然的部分,因为这个年龄负荷和容纳全部的真实是一桩困难的事情——一定会是这样的,但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虚假。只有中年,既消失了不着边际的幻想,又尚有足够的生命力来承受令他倍
感失望的现实情形,因此他看到的是本真,是原貌,是对立迥异的存在:田野,墓地,花园,垃圾站,污水沟,少女,乞丐,简陋的铁皮屋和豪华的别墅。(选自彭程《急管繁弦》,有删改)1.“急管繁弦”在宋代晏殊的词中用以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文中加颜色的“轻拢慢拨”“急管繁弦”是什么含义?请分别解释。答案 (1)“轻拢慢拨”,是用演奏曲子的指法来比喻中年之前(青年阶段)悠闲、舒缓的人生状态;(2)“急管繁弦”,是用曲子演奏的紧凑、繁复阶段来比喻进入中年后紧张、繁杂的心理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
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节选自王安忆《比邻而居》,有删改)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二段中“孱弱”的含义。
答案 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解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孱弱”是相对第一家实打实、认真的生活而言的。相对于第一家火爆而轰轰烈烈的气味,一缕若有若无的咖啡味道显得较弱。“不大有定规”的饮食不如第一家的生活规律而有节制。而“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又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的实惠风格。由此可见,这一家的生活风格“比较具有装饰感”,日常生活气息远不如第一家浓烈。
1.精准审题(1)注意“理解”与“分析”的区别。“分析”的难度大,层级高。(2)注意“结合全文”的提示语,它表明该词语可能是“文眼词”,要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3)注意试题位置及分值。如果放在最后一题,且分值为6分,则该词语一定是理解全文最关键的词语,极可能是探究题。反之,题目则相对容易多了。
2.紧扣语境因为理解重要词语含义是考查其语境义,因此,做这类题的阅读是一种语境式阅读,即找出答案所在的语境范围,再细读语境文字。说起语境阅读,似乎很模糊,但在考试中还是较清晰的,需要根据以下内容确定清晰的语境范围:(1)词语出现的位置只要是该位置的上下文字,均是答案要点所在的语境范围,而且在文中出现几次,就有几处语境范围。还要注意的是,只要是该词语出现在文末的,其语境范围往往是全文。
(2)题干用语有的明确告诉语境范围,如“第×段”等;有的明确告诉要“联系全文”,表明既有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局部语境),又有全文语境,甚至有外部语境。(3)分值分值少的,其语境范围往往立足于一段或几段;分值高的,如达到6分,其语境范围往往是全文。总之,不管语境范围是大还是小,都要有立足全段、全文的语境观照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完整。一旦语境范围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细读与精读了。
3.规范答题先说词语本义,再说词语的语境义。重点说语境义,语境义包括指代义、修辞义、主旨义等要点,可结合语境,说其一种或者加以组合。另外,答题要注意“一同”“一转”。“一同”,指答案组成最好与原词语的词性、结构相同;“一转”,就是要善于转换,即抽象词语具体化,具体词语概括化,形象词语平实化。
一、掌握理解句子含意的方法1.思考方法(1)抓住关键,由词及意这里的“关键”,是指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解句子含意,就是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把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解释透了,句子含意自然就清楚了。
(2)观察位置,把握联系在理解某句话之前,不妨先留意一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它与上下文的联系。一般而言,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如果是文眼句,就要结合全文作分析概括。(3)关注特色,由表及里把握文句的表达特色,是理解某些表达含蓄委婉的重要句子的关键。这类句子往往意在言外,内涵丰富,如能看出其中所用的手法,那么句子含意的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抓住主旨,联系背景要弄清文中某个重要句子的含意,先要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理解句意,避免盲人摸象。另外,有些句子还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特定背景,才能挖掘其深层含意。
理解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一直深以为——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 不可否认,长安街乃京城最伟大的街。但真正对漫步发出邀请的是胡同。其一砖一木都有体温,元素鲜活、细节密集,最具酵母气息和微生物色彩,所遇之人也有趣……重要的是,你能与它对话,一副门礅、春联,一棵槐树和一窝喜鹊,一丛墙头草或一只流浪猫,都是一个有趣的信息体。而长安街,你就没法交流,它根本不打算和你平等。那些威风凛凛的建筑体,阴郁僵冷,拒绝握手,拒绝攀谈,只接受瞻仰、服从。
胡同街区的枯萎、市井活性的夭折、“步行街”的出世,皆意味着漫步文化渐行渐远。 “这样的城市非常乏味,它显示的是技术能量,没有灵魂。”皮埃尔·卡蓝默说。 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 脚,是要用来走路的。否则,从肉体到精神皆有“失足”感。(节选自王开岭《丢失的脚步》,有删改)
1.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失足”在此特指“失去双脚”,有“失落”“失去支撑”的含义。如果双足缺乏有力量的落点,亦即所走的道路没有价值,那么不但肉体会退化,精神也无法通过行走而找到依托。本句强调了路对于有意义的行走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人生如观星。某个时候某个阶段某个环境里,你可能把某个人某个目标当作人生的北斗,为之苦苦追寻、孜孜以求甚至赴汤蹈火。当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你却蓦然发现,那不是你的选择,它甚至耽搁了你人生的航程或者误导了你前进的方向,让你落得个触礁撞滩、帆损船覆的下场。 为自己的航船准确定位,乃人生之至关紧要,我们不能失却心中的北斗。(节选自刘汉俊《南海的星月》,有删改)
2.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答案 ①人生如观星,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错把某个目标当作人生的北斗,并为之苦苦追寻,会误导了人生前进的方向;②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当你蓦然发现当初的目标不是你的选择时,要及时调整人生的航向,避免落个触礁撞滩、帆损船覆的下场;③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管经历什么样的人生,都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有一颗最亮的星正挂在东方,开启着又一轮的壮丽。
2.四种句子含意的理解分析方法
理解运用3 下列句子均出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请先判断一下句子的类型,然后解释其含意。(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答案 含蓄句。真正的革命斗士,能够面对黑暗现实,不惧怕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他们为民族的衰亡、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而担忧,他们是痛苦的,所以说是“哀痛者”;他们又不怕牺牲,勇敢战斗,把能为人民而死当作最大的幸福,所以又说是“幸福者”。这两句是对包括死难烈士在内的革命志士的热情讴歌。
(2)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答案 修辞句(反语)。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三一八”大屠杀的野蛮残暴,使历史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答案 主旨句(含蓄句)。暂时还未站起来斗争的人,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求助的壮烈事件中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志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奋勇前进。该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
二、掌握句子含意理解分析题的审答规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节选自李娟《我们的裁缝店》,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答案 (1)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2)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解析 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时应先根据句子所在的位置,确定其在文中的作用,然后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分析其含意。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所描写的行业辛苦,引出结尾处裁缝行业给“我”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句意时要明确“一样”的具体内涵,从文中“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干裁缝真的很辛苦”可知,裁缝是辛苦的谋生行当,而“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则含蓄地表达了“我”对这一行业的深厚情感和对辛苦踏实劳作、平稳真切生活的肯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子恺漫画》序夏丏尊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我得知就去望他。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他住在下层,见了我笑容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吧。”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 他又和我说了些在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破席子包的。到了白马湖,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先把那破席子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再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他是过午不食的。第二日未到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励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萝卜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萝卜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 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
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能。 “那么逢天雨仍替你送去吧。”“不要紧!天雨,我有木屐哩!”他说出“木屐”二字时,神情上竟俨然是一种了不得的法宝。我总还有些不安。他又说:“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我也就无法反对了。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破席子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
这是何等的风光啊!宗教上的话且不说,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了吗?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我常见他吃萝卜白菜时那种喜悦的光景,我想:萝卜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到的了。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艺术和宗教实有同一的归趋。凡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真的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有,随时可得。能把它捕捉了用文字表现的是诗人,用形及五彩表现的是画家。不会作诗,不会作画,也不要紧,只要对于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无论如何都能有权去享受艺术之神的恩宠。否则虽自号为诗人画家,仍是俗物。
与和尚数日相聚,深深地感到这点。自怜囫囵吞枣地过了大半生,平日吃饭着衣,何曾尝到过真的滋味!乘船坐车,看山行路,何曾领略到真的情景!虽然愿从今留意,但是去日苦多,又因自幼未曾经过好好的艺术教养,即使自己有这个心,何尝有十分的把握!言之怃然! 正怃然间,子恺来要我序他的漫画集。记得子恺画这类画,实由于我的怂恿。在这三年中,子恺着实画了不少,集中所收的不过数十分之一。其中含有两种性质,一是写古诗词名句的,一是写日常生活的片段的。古诗词名句原是古人观照的结果,子恺不过再来用画表出一次,至于写日常生活片段的部分,全是子恺自己观照的表现。前者是翻译,后者是创作了。画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
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画弟子,我序子恺画集,恰因当前所感,并述及了和尚的近事,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缘啊!(有删改)
2.怎样理解“凡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答案 人的心灵世界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因袭的成见所束缚,心灵世界进入到一种澄明的境界;又能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生活、玩味生活,便能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美,即使苦境,也会生出乐境,做到了这两点,才是与艺术有缘分的人。(意思相近即可)
3.作者在序文中介绍了丰子恺先生的两类漫画,并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画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 作者用自己对艺术化的生活未曾有十分的把握来衬托丰子恺对生活的咀嚼玩味能力;丰子恺将生活艺术化、审美化后,呈现出一种诗意美,所以说他是幸福者;这就说明艺术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得到提升,只要是有心人,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诗意的美。
1.精准审题(1)注意“理解”与“分析”“探究”的区别,后者的能力层级高。(2)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它表明该句可能是“文眼句”,要联系全文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来分析。(3)注意试题位置与分值。试题放在最后,分值为6分,往往为探究题,要联系全文,难度大;反之,试题相对容易。
2.认真审读句子及其语境(1)阅读句子。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①句子的主语(陈述对象);②句子的成分与结构;③句子的重心(关键词,句子的重心通常放在尾部);④表达特点。注重对句子本身的解读,是理解句子的前提。考生如果在此稍微留心一下,则可能事半功倍。(2)阅读句子所处的语境①阅读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包括该句在段落中的位置,从相邻句子中寻找理解的层次及关键词语,以便“以文解文”。②对于题干中有“结合全文”提示的,则要着眼全文,看看全文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文字与语句有关联,有着怎样的关联。
3.规范答题(1)先说表面含意,再说深层含意。(2)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3)先说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意理解。4.规避答题误区(1)离文生义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时,离开了文本语境,仅仅针对句子本身作孤立的理解,结果是离文甚至无文生义。对于一定句子在文中所含的信息、所建的联系、所有的容纳等,全都熟视无睹。理解的结果,更多的是句子抽象于这篇文章的普遍意义,而不是句子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含意。
方法:通常,高考命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是特定意义而非普遍意义,需要从文中关键处挖掘。(2)断章取义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时,注意了句子的小语境,忽略了大语境。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态度、句子的位置、行文的构成等,都常常被忽略。有的考生完全没有看到要求理解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与分量,它是主旨,还是过渡?也没有意识到该句可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或段落的窍要所在。单是结合句子前后相邻的内容去理解句子的含意,有时难以准确、全面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方法:应该联系文章表现的主旨,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3)以偏概全有的句子包含多层意思,这就要求考生全面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有的考生思维单一,缺乏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仅从一方面予以作答,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结果可能抓一漏万,或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多的时候,对句意的理解,既讲聚焦性思维,又讲发散性思维。方法:先多预设几个角度,如句子的意思、位置、关联、作用、色彩等。角度多了,再做淘汰选择,总比单一角度要好。
(4)浅尝辄止首先是阅读过程的走马观花,理解起原文来只能是雾里看花;其次是理解句意的不求甚解,一些零碎的感受被当作顿悟的全部。满足于片面的了解,就以为完全把握了句子的意思,因而不再对句子隐含的意思作进一步的深究。结果答起题来,如同隔靴搔痒,不得要领。从思维层面上看,理解句子的含意有一个方法:为求答案的中规中矩,不妨将句子的意思高看一等,只是,这个高度应与主旨的走向相吻合。
(5)以评代解在答题过程中,有些考生也理解了文中句子的意思,很可惜的是,写的却不是对句子含意的理解,而是对句子说法的评价。或评论句中所含有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评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等。理解句子固然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但最终的落脚点不应停留在这些上面,而应作从形式到内容,特别是句意本身的完全解读。方法:先读出句子的含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再结合所用的手段与技巧,重点在解读含意本身,这样就不会本末倒置了。
高考中,词语、句子内涵的考查能力层级是有区别的。这里所介绍的理解分析词句内涵属于“理解”层级,个别涉及“分析”层级。在“探究”部分,还会涉及它们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新高考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8部分 散文阅读 课时64 精准理解赏析词句——紧扣语境,层层深入,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策略,理解词语,理解句子,课堂课时,复习任务,点拨关键,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巩固训练,对点集群练,的赞美与向往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8部分 散文阅读 课时64 精准理解赏析词句——紧扣语境,层层深入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词语,理解句子,课堂课时,复习任务,考情微观,知识图要,点拨关键,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巩固训练,对点集群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8部分 散文阅读 课时64 精准理解赏析词句——紧扣语境,层层深入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词语,理解句子,课堂课时,复习任务,考情微观,知识图要,点拨关键,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巩固训练,对点集群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