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威海乳山银滩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3威海乳山银滩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威海乳山银滩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读图完成第1~3题。
1.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利用率高 B.资源丰富C.人口过多D.气候湿润
2.为改变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 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促进经济发展 ④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推测下列省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
A.贵州 B.上海C.内蒙古D.青海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熔盐物质(盐类熔化后形成的熔融体),然后将热量传导到水中使之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建有我国首个大型光热电站。下图示意德令哈的位置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据此完成第4~6题。
4.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优势是
A.清洁无污染B.能源分布集中
C.技术要求低D.不受气象条件影响
5.德令哈适合建设大型光热电站,
是因为当地
①盐类物质多②太阳能丰富③土地价格低
④市场需求大⑤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6.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对该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引发水土流失 B.伤害途经飞鸟 C.造成气温升高 D.加剧人地矛盾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 ②西南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③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④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 )
①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④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图a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石油生产量(单位:万吨)变化示意图,图b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石油进口量(单位:万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1题。
9.据图可知( )
A.1999~2003年,华南地区石油生产量增幅最小
B.2009年,东北、西北地区石油生产量大致相等
C.除东北地区外,其余各地区石油生产量均持续上升
D.我国南方地区石油生产量多于北方地区
10.据图推断,我国石油资源开采已步入中晚期的可能是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1.2009年华东、华南地区石油进口量比其他地区多的原因是
A.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B.华东、华南地区石油资源枯竭,需要大量进口
C.西北地区主要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能源需求量小
D.华北地区地广人稀,高耗能工业少,能源需求量小
建设用地爬坡是指通过平整和梯化改造坡地进行城乡建设,即在相对高差小于200m、平均坡度小于25°的土地上进行改造,在空间上表现为建设用地向坡度大的地区发展。下图是1990-2018中国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建设用地上限坡度和平均爬坡指数(指数越大表明城市爬坡程度越强烈)。读图,完成第12~14题。
12.读图判断,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和四大地区的对应关系,合理的一组是
A.甲—东部地区 乙—西部地区 丙—中部地区 丁—东北地区
B.甲—东部地区 乙—中部地区 丙—西部地区 丁—东北地区
C.甲—东北地区 乙—中部地区 丙—西部地区 丁—东部地区
D.甲—东北地区 乙—西部地区 丙—中部地区 丁—东部地区
13.关于建设用地上限坡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上限坡度变化小说明该区的土地资源充足 B.乙上限坡度最大原因是大起伏的地形影响
C.丙上限坡度变化最大说明城市化速度最快 D.丁坡度最小说明该地没有建设用地爬坡现象
14.下列关于建设用地爬坡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利于保护平原地区的优质耕地资源 B.增大对高坡度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C.增加高坡度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风险 D.可以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1亩≈666.67m2)。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单位:千万亩)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我国严守耕地红线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人口总量大
C.单位面积产量低
D.自然灾害多发
16.为提高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陕西——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
B.吉林——改良酸性土壤,退耕恢复植被
C.江苏——节水灌溉,全部使用农家肥
D.河北——大规模更换表土,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非常严重。政府出台相应的处罚政策,明令凡耕地无故抛荒两年以上者,政府可对该土地享有承包权利的农户予以罚款或者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罚。于是,多地出现“土地白送,倒贴工钱”雇佣劳力种田的奇怪现象。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偏远山区农村士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农村劳动力不足 B.农业产量不稳定 C.城乡经济差距大 D.土地退化严重
18.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
①实行土地分散承包②推广精耕细作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④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涵盖旋耕机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下图)等方面。“田保姆”是未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利保障措施。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全过程委托的田保姆模式,更适用于
A.跨村种田大户农民 B.务农务工兼业农民
C.经营自家耕地农民 D.常年外出务工农民
20.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
①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
②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
③增加农民数量,藏粮于民
④增强粮食流通,藏粮于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读“我国粮食主产区1985年和2015粮食产量(亿吨)变化表",据此完成第21~23题。
表中数据反映出,1985-2015年间
A.黄淮海区产量增幅最大B.粮食生产重心向北迁移
C.上述地区粮食在全国的占比增加D.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22.相较于南方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最大的优势是
A.病虫害少B.土壤肥沃C.技术先进D.地广人稀
23.这种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带来的显著影响是
A.水土资源不匹配加剧B.减少粮食的运输
C.农业土地利用率提高D.提高机械化生产率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海洋空间利用就是将海上、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海洋开发活动。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下列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B.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C.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都是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
D.深海环境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所以深海空间不能利用
25.下列各项海洋空间利用方式中,属于利用海上生产空间的是
A.海上机场、海底隧道B.海上石油城、海上牧场
C.海上工厂、海上油库D.海上电站、海底电缆
下图为我国南海某区域,图中岛屿为天热岛屿,目前该海域正在进行围海造陆,具体选址-般水深小于20米。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26~27题。
26.图中海域的岛屿
A.土壤肥沃B.河网密布
C.气候湿热D.物种多样
27.围海造陆选择在该海域,主要考虑
A.海洋资源开发 B.海洋运输便利
C.施工难度较小 D.距离大陆较近
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的澳门主要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二战后当地政府决心斥巨资,将凼仔岛和路环岛之间填平,这就是“路凼填海工程”。完成第28~29题。
28.据材料推测,澳门填海造陆利用的是
A.海洋空间资源 B.海洋矿产资源 C.海洋生物资源 D.海洋化学资源
29.下列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不合理的是
A.沿海滩涂地区开辟盐田B.海湾处建造跨海大桥
C.在海洋深处填海造陆D.沿海滩涂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
30. 2021年4月7日,我国首台海底可燃冰资源勘探和开采设备——“海牛Ⅱ号”在南海海城超2000米水深处成功下钻231米,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海牛Ⅱ号”的研发和应用,利于我国
A.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增加土地资源供给B.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经济
C.提高海洋资源勘探技术,保障能源安全D.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
2000年以来,新疆的粮食产量总体稳步上升,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较大贡献。图为新疆粮食增产影响因子的贡献度分析,其中粮作比例是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2000~2019年期间,一直对新疆粮食增产起促进作用的重要因子是( )
A.耕地规模B.复种指数 C.粮作比例D.粮食单产
32.推测近年来新疆的粮食产量总体稳步上升的条件是( )
A.光热资源全年丰富 B.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增大
C.有效灌溉面积增加D.生态退耕使土地质量好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黑龙江省位于图中区域( )
A.甲 B.丙 C.乙 D.丁
34.影响图中甲区域省区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
①生态环境脆弱 ②城镇化速度快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我国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A.粮食调配距离增大
B.机械化水平下降
C.人均粮食产量减少
D.粮食总产量降低
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区划调整B.农业技术进步C.产业结构优化D.运输条件改善
37.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有利于( )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B.水热资源高效利用
C.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D.降低旱涝灾害风险
38.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出发,针对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首先应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大热带和亚热带粮食种植的扶持力度
B.提高粮食生产集中区的水资源保障能力
C.完善交通运输建设以提高粮食运输效率
D.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机械化水平
39.三门峡市非粮化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起伏大 ②水热条件差 ③机械化程度低
④政策支持 ⑤种粮比较收益低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④⑤
40.为保障粮食安全,开封市降低非粮化率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②提倡居民饮食结构的多样化
③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④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耕地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有粮不慌,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下图为我国粮食自给情况分布图。
分析福建、广东、浙江缺粮的原因。(4分)
河南、安徽人口众多,但粮食自给有余,简述其生产粮食的优势条件。(3分)
试指出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3分)
试简述粮食主产区为稳定粮食生产应采取的措施。(4分)
4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6分)
4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以投放人工鱼礁,开展浅海立体养殖,增殖放流(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等人为生产活动来制造适宜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并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形成养海牧渔的可持续渔业发展方式;一般选在基岩海岸,海水清而不浊、透明度高,且深度适中海域。近年来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加重等原因,渔业资源衰退明显。
材料二 图甲为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示意图,图乙为某海洋牧场模式图。
(1)推测江苏省黄海海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较少的原因。(3分)
(2)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简述其对国家安全的意义。(2分)
(3)近年来渔业资源衰退明显,试分析导致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并分析我国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可采取的措施。(5分)
2022-2023学年度高二级部3月份模块检测地理参考答案
A 2.B 3.B 4.A 5.A 6.B 7.B 8.C 9.B 10.A
11.A 12.A 13.B 14.D 15.B 16.A 17.C 18.D 19.D 20.A
21.B 22.D 23.A 24.D 25.B 26.C 27.C 28.A 29.C 30.C
31.D 32.C 33.D 34.C 35.A 36.C 37.A 38.B 39.B 40.C
41.(1)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较少而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工业化、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进一步减少;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的比重下降;为保持生态环境,生态退耕,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粮食生产用地减少。
(2)地形多平原,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粮食作物复种指数高,单位面积产量高;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种植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重大。
(3)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湿地破坏;士壤污染。
(4)切实保护耕地,减少对耕地的破坏和浪费;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大科技投入,科学种田;研发、培育高产良种;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粮食的品质。(答出四点即可)
42.(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解析】本大题以粮食问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耕地面临的问题、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及应对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察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读图,a地区包括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植被破坏,湿地破坏,水土流失等。所以治理措施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沼泽等湿地。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等措施,保持土壤肥力。
(2)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
(3)根据图例分析,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和警戒线之间,也就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所以不容乐观。
【点睛】
43.(1)江苏省黄海海区沿海多淤泥质海岸;水质条件不太理想(或水污染严重);海水比较浅。
(2)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增加渔业产值,提供优质蛋白质,保障粮食安全,减轻我国耕地资源压力。
(3)原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加重等。措施:通过立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合理规划管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控制捕捞强度。
【解析】本题以海洋牧场的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形成养海牧渔的可持续渔业发展方式;一般选在基岩海岸,海水清而不浊、透明度高,且深度适中海域”可知,江苏省沿海多冲积平原,黄海海区沿海多淤泥质海岸;沿海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对沿海造成海洋污染,水污染严重,水质条件不太理想;海水比较浅。
(2)“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以投放人工鱼礁,开展浅海立体养殖,增殖放流”和“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可知,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可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根据材料“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可知,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可以增加渔业产值,提供优质蛋白质,保障粮食安全,减轻我国耕地资源压力。
(3)我国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方面分析。由于社会经济以及捕捞技术的发展,过度捕捞的现象频繁出现;工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向海洋排放废水,海水污染加剧。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措施可结合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立法、防治海水污染、合理规划、控制捕捞等方面分析。通过立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合理规划管理;发展海洋科技;建立休渔区,规定休渔期,增殖放流,控制捕捞强度。
根据材料“近年来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加重等原因,渔业资源衰退明显“可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渔业资源减产,因此可以通过立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科学管理,制造适宜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同时加强立法和监管,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合理规划管理;针对过渡捕捞现象,制定合理的伏季休渔政策、通过开展浅海立体养殖,增殖放流,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同时控制捕捞强度,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详解
1.A 2.B 3.B
【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资源分布较少,故B错;由于科技较发达,因此资源利用率高,故A正确;人口众多,不是影响资源诅咒系数的主要原因,故C错;气候湿润属于气候资源,与材料中显示的诅咒系数关系不大,故D错误。答案选A。
2.根据题意,改变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是很有必要的,故①正确;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节约成本,扩大经济效益,故②正确;单纯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无法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会降低资源诅咒系数,故③错误;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有效的带来环境效益,降低系数,故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答案选B。
3.阅读图文材料,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反之高速发展的程度越低。上海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各种矿产资源最少,所以是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省区,故B正确;其他三省区矿产资源都比上海丰富,但是经济却欠发达,科技水平也较低,故A、C、D错。答案选B。
【点睛】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经济却是东部区域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中西部区域经济较落后。
4.A 5.A 6.B
【解析】4.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光热发电过程中,产生污染较少或不会产生污染,A正确;太阳能的能源分布相对分散,B错误;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要求较高,C错误;太阳能光热发电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D错误。所以选A。
5.根据材料信息“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熔盐物质”可知,大型光热电站需要盐类,德令哈盐类物质较多;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面积广阔,土地价格低,①②③正确;区域人口较少,市场需求量小,基础设施相对较差,④⑤错误。所以选A。
6.太阳能光热电站不会引发水土流失,A错误;太阳能集热板反光,可能误伤途经飞鸟,B正确;太阳能光热电站将热能转换成电能,不会提升地表温度,C错误;太阳能光热电站可以提高区域能源供给,缓解人地矛盾,D错误。所以选B。
【点睛】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采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①对。西南通道沿线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②错。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③对。西北通道未跨温带季风气候区,④错。故选B。第8题,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增加进口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①对。石油燃烧大气污染严重,未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也不能提高大气环境质量,②③错。进口渠道增多,有利于增强能源供应安全,④对。故选C。
9.B 10.A 11.A
【解析】9.据图可知,1999~2003年,我国华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增长幅度大于华东地区,A错误;东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从1999年至2009年持续下降,华东地区的石油生产量从2003年至2009年基本无变化,且2009年比2003年略有下降,C错误;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石油生产总量大于南方地区,D错误;2009年东北、西北地区石油生产量大致相等,B正确。故选B。
10.石油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对石油资源的持续开发,石油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从1999年到2009年,东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持续下降,可能已经步入石油资源开采的中晚期。故选A。
11.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华东、华南地区石油资源短缺,但不是石油资源枯竭,B错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华东、华南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石油供需缺口增大,石油进口量大增,A正确;西北地区科技水平较低,人才短缺,不适合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C错误;华北地区人口稠密,高耗能工业多,能源需求量大,D错误。故选A。
【点睛】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 (2) 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能源产业发展。(3)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 (4) 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影响了能源供给能力的提高。(5) 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较大。
12.A 13.B 14.D
【解析】12.从建设用地上限坡度图可以看到,乙地建设用地上限坡度值是四大区域中最大的,可以判断乙地地势相对较为崎岖,地形陡峭,属于西部地区。丙地在1990年后,建设用地平均爬坡指数快速增长,可能是因为人口增长,但地势较低的平原资源较少,只能开发更为海拔高的地区,应是中部地区。故排除BC选项。丁是四大地区当中建设用地上限坡度最小的区域,说明其地形相对平坦,且人口可能较少,对区域的开发程度比较低,属于东北地区,排除 D选项。故选A。
13.甲地上限坡度变化较小,是因为甲属东部地区整体地形相对比较平坦,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地区,相对变化比较小,东部人口众多,相对土地资源并不充足,A选项错误。乙地为西部地区,其地形地势起伏较大,故其上限坡度是4地中最大的,B选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在近几年上限坡度变化较大,是因为丙地是中部地区其可利用的地势较低的土地资源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的增多,只能向地势较高的地区开发, C选项错误。丁是东北地区,其建设用地上限坡度位于四地中最小,但其上限坡度也在6~8之间。也有建筑用地爬坡的现象, D选项错误。故选B。
14.建设用地爬坡在空间上是建设用地向坡度更大的地区发展,这就可以好的保护平原地区的耕地资源,减少耕地资源的破坏,A选项说法正确。但随着向坡度更大地区的开发,对高坡度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B选项说法正确。随着高坡度地区的开发,植被可能会进一步的减少,水土保持条件会进一步的下降,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会进一步的增加,C选项说法正确。建设用地爬坡可以增加坡度较大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但不能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D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择说法错误的,故选D。
【点睛】
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
15.B 16.A
【解析】15.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农业属于基础产业,严守耕地红线并不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A选项错误。我国人口总量基数大,粮食需求量大,需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B选项正确。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农业经验丰富,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高,排除C选项。我国自然灾害确实多发,但这并不是严守农业红线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仍是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对农业的需求较为高。故选B。
16.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以保持水土,A选项正确;我国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选项错误;江苏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灌溉水源较充足,节水灌溉描述不准确,而且全部使用农家肥不现实,C选项错误;虽然河北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但是大规模更换表土易破坏生态环境,工程量大,成本高,做法不合理,排除D项。故选A。
【点睛】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不仅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中,农业可以为其提供一个保障;同时农业也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与存在的必要条件。
17.C 18.D
【解析】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偏远山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差距大,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C正确;本质上是人口流动的结果,不是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原因,A错误;农业产量不稳定和土地退化严重没有材料提及,BD错误。故选C。
18.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使土地集中,扩大生产规模,推进农业机械化,解决土地抛荒现象,③④正确;土地分散承包不利于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种植;推广精耕细作,需要劳动力太多,不利于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①②错误。故选D。
【点睛】
土地抛荒的危害: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导致农村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耕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粮食安全难以保障;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劳动力过度外流,许多乡村出现人员和人才“空洞”;引发出各种社会问题。
19.D 20.A
【解析】1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过程委托的田保模式,农户基本上不参与整个生产过程,因此更适用于常年外出务工农民,D正确;跨村种田大户农民,自己参与农事活动,不需要托管土地,A错误;务农务工兼业农民应属于个别环节托管,不需要全过程委托,B错误;经营自家耕地农民不需要托管,C错误。故选D。
2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①②正确;减少农民数量,与粮食流通无关,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田保姆”整合社会专业资源服务农业生产,农田托管、专家看田,既提高了种植品质,也节省了种植成本。
21.B 22.D 23.A
【解析】21.由表中数据可知,1985—2015年间,东北地区产量增幅最大,增加了近2.33倍,A错误;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区增加幅度大,长江中下游区和江南区和华南区增幅很小,因此粮食生产重心向北迁移,B正确;计算各地区粮食在不同年份在全国占比,东北地区由9%上升到19%,黄淮海区由21.6%上升到23.2%,长江中下游区由20.3%下降到15.9%,江南 区和华南区由24.5%下降到15.5%,C错误;表中数据只能反映出2015年较1985年产量上升,但中间其他年份产量不知,因此无法判断是否是持续上升,D错误。故选B。
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较于南方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最大的优势是地广人稀,D正确;病虫害少、土壤肥沃不是最大的优势,生产技术较南方地区相差不大,ABC错误。故选D。
23.表中数据可反映出北方粮食生产规模增大,北方耕地面积扩大,但北方水资源少,会加剧水土资源不匹配,A正确;南方粮食增长幅度小,而南方人口增加多,因此会出现大量的北粮南运,增加粮食的运输,B错误;与农业土地利用率提高无关,C错误;可以影响机械化生产率,但不是显著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
南粮北调之所以会转变为北粮南运,根本原因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南北地区的各个省份,根据当地客观实际,在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充分利用比较优势,进行资源重组后的结果。
24.D 25.B
【解析】24.本题考查海洋空间的环境特点和利用方式。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A项说法正确;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B项说法正确;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都是对海洋空间的利用, C项说法正确;深海环境黑暗、高压、低温、缺氧,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用作储藏、海底军事建设等场所, D项说法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项。
25.本题考查海洋空间的利用方式。海上工厂、海上牧场、海上石油城、海上电站属于海上生产空间;海上机场、海底隧道、海底电缆属于海上交通、通信领域;海上油库属于海上储藏领域。B正确,ACD错误。
【点睛】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1)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2)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陆、海洋牧场、通信和电力输送(海底电缆)。(3)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弃物处理场。(4)交通娱乐设施空间: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水运动区。
26.C 27.C
【解析】26.根据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较强,气候湿热,C正确;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贫瘠,A错误;岛屿面积较小,河流少,物种较少,BD错误。故选C。
27.根据图中等深线的分布可知,该海域部分地区水深在0~20米之间,水域较浅,围海造陆工程量较小,C正确;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运输,距离大陆的远近对围海造陆工程选址的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围海造陆的利与弊:围海造陆,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衡。不合理的围海造陆,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环境,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造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不少海湾的自然环境因不合理的围海造陆活动而改变,严重损害了其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导致原有生物群落结构的破坏和物种的减少。
28.A 29.C
【解析】28.填海造陆利用的是海洋空间资源,A正确。海洋矿产资源是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的总称。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是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等资源。填海造陆并不是利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或海洋化学资源。故选A。
29.沿海滩涂地区可以就近获得海水等含盐原料,同时有利于海盐的晾晒,可开辟盐田。海湾处陆地相对较近,可建造跨海大桥。沿海滩涂地区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ABD选项均是海洋资源合理的利用方式,不符合题意。填海造陆应在浅海处合适的位置进行,海洋深处填海造陆成本巨大,不具有可行性,并不合理,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注意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C
【解析】“海牛Ⅱ号”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增加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但不能增加土地资源供给,A错;材料没有涉及到海洋生物资源,B错;材料中可燃冰资源开采“海牛Ⅱ号”在南海海城超2000米水深处成功下钻231米,说明提高海洋资源勘探技术,可以增加对可燃冰的开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C对;提高海洋资源勘探技,增加开采量,可能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D错。故选C。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达3.68亿吨,同比增长12.1%。
材料二 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突破60%。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10~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材料三 中国石油供需演变图。
材料四 我国进口原油中的80%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进口的,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国内专家提出了从缅甸修一条输油管道到昆明的计划,该路径比我国传统方式通过马六甲海峡至少能减少1 200千米的路程,而且要安全得多。
(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原因是什么?
(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修建中缅石油通道对云南经济的影响。
(4)综合分析新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
31.(1)储量丰富,开发利用难度较小,利用方便且便于运输。
(2)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已探明储量有限,生产量小;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矛盾越来越大。
(3)①促进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加强了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促进中缅贸易通道的形成,促进云南及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③扩大西南地区的国际、国内影响,加强本地的对外联系,促进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4)①进口地区多元化;②增加战略石油储备;③石油市场国际化,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竞争;④节能和提高效益,发展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⑤加强石油的勘探等。
31.(1)储量丰富,开发利用难度较小,利用方便且便于运输。
(2)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已探明储量有限,生产量小;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矛盾越来越大。
(3)①促进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加强了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促进中缅贸易通道的形成,促进云南及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③扩大西南地区的国际、国内影响,加强本地的对外联系,促进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4)①进口地区多元化;②增加战略石油储备;③石油市场国际化,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竞争;④节能和提高效益,发展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⑤加强石油的勘探等。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及解决能源安全的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
(1)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而我国仍然以煤炭为主,主要是因为煤炭在我国储量丰富,开发利用难度较小,成本较低,利用方便且便于运输。
(2)主要从我国目前自身的生产量和需求量两方面回答。我国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有限,生产量小;经济发展快,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快;国内石油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量,因此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3)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对云南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产业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促进云南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中缅贸易通道的形成,促进云南对外贸易发展;扩大西南地区的影响,加强了对外联系,促进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加快城市化进程。
(4)结合材料,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分析,如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加大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等。
【点睛】
东北地区
黄淮海区
长江中下游区
江南区和华南区
全国
1985
0.36
0.82
0.77
0.93
3.79
2015
1.20
1.44
0.99
0.96
6.21
年降雨量(mm)
粮食生产集中度(%)
2010年
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
<200
2.9
+0.9
200-400
2.8
+0.8
400-800
45.9
+8.9
≥800
48.4
-10.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高二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第Ⅱ卷必须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威海乳山银滩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 第Ⅱ卷必须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威海乳山银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