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題意要求。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的数量增多,会影响我们的地球。天文学家预测2024年将发生太阳黑子大爆发,届时太阳黑子数量将大量增加。下图为太阳黑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24年之前一次的太阳黑子大爆发的时期大约是( )
A. 1998年B. 2008年
C. 2013年D. 2021年
2. 太阳黑子大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是( )
A. 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B. 在峨眉山可看到极光现象
C. 南亚季风环流势力减弱D. 削弱或中断卫星通信信号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由此推知,2024年之前一次太阳黑子大爆发的时期应为2013年左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太阳黑子大爆发会中断或削弱卫星通信信号,D正确;与洪涝灾害、季风环流没有直接关系,AC错误;极光发生在极地,而不是我国亚热带地区,B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的影响有什么1、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特异性的反常气候出现的机率就明显地增多,相反。在黑子活动的低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相对就比较平稳。2、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太阳活动会导致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因为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部吸收了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3、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太阳活动会造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地球的北极是地磁场的磁南极,地球的南极是地磁场的磁北极。磁暴一般发生在太阳耀斑爆发后20-40小时,它是地磁场的强烈扰动,磁场强度可以变化很大。它会使罗盘磁针摇摆,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到海上航行之船、空中飞行之机、甚至信鸽的飞翔。4、太阳活动对航天活动的影响: 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
在沉积岩中大多含有生物化石,化石是生物记载在地层书页里的文字,记载着地球的历史。下图为存在于沉积岩中的三叶虫化石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化石存在的岩层,形成于( )
A. 太古宙B. 元古宙C. 古生代D. 中生代
4. 发现该化石的地方,在地质史上曾经是( )
A. 温暖湿润的沼泽B. 温暖干燥的盆地
C. 温暖广阔的海洋D. 四季温和的高原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该化石为三叶虫化石,广泛存在于古生代早期的岩层中,C正确;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统称为前寒武纪,这一时期藻类和细菌繁盛,AB错误;中生代爬行动物繁盛,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三叶虫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广泛分布在温暖广阔的海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统称为前寒武纪。第四个宙是显生宙,显生宙下又分为四个代。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左右,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主伞像一只气球一样向地面轻轻飘落,随后安稳降落地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神舟十四号返回舱降落途中经历的大气层依次是( )
A. 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B.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D.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6. 当返回舱进入着陆阶段时,必经的大气层特点是( )
A. 对流运动剧烈,多云雨天气B. 大气相对稳定,适合飞机飞行
C. 空气密度很小,存在电离层D. 随海拔的升高,大气温度升高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神州十四号返回舱下降到大气层后,即从高处到地面,依次经历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返回舱进入着陆阶段,此阶段必经过大气层中的对流层。此大气层的一般特点是大气对流运动剧烈,多云雨天气,A正确;平流层大气相对稳定,适合飞机飞行,随海拔的升高,大气温度升高,BD错误;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存在电离层,C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按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和状况,可把大气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按大气的光化反应,可分为臭氧层。按大气运动受地磁场控制情况,可分有磁层。
我国东南沿海某山区农民以薪柴作为主要生活燃朴,为此长期、大量砍伐林木,给该地小流域内的水循环和生态环境带来诸多影响。下图为该山区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 内陆循环B. 闭合循环C. 海陆间循环D. 海上内循环
8. 该流域长期、大量砍伐林木,显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降水B. 蒸腾C. 地表径流D. 地下径流
9. 当地农民长期、大量砍伐林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①旱涝灾害频发②病虫害蔓延③生物入侵④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7. C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该流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山区,距海较近,有水汽从流域边界外进入,降水多,河流径流大,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森林被大量砍伐,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变率增大,C正确,对降水、蒸腾和地下径流影响相对较小,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因植被的大量破坏,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该流域旱涝灾害频发,①正确;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都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④正确;森林的破坏对病虫害、生物入侵影响较小,②③错误,排除ABC,故选D。
【点睛】植被破坏后,下渗减少,河流汛期径流量大,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少,径流量小,径流季节变化大。
环境对植物的生存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植物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对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下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国家公园的植被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植物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
A. 河网稀疏,大面积无流区B. 气温日较差大,冬冷夏热
C.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D.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11. 图示植物的特点是( )
A. 植株矮小,根系发达B. 叶面宽大,接受光照
C. 枝干粗大,保存水分D. 叶子细小,抵御风沙
12. 该区域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
A. 土壤有机质多B. 地势平坦C. 地下水埋藏浅D. 光热充足
【答案】10. C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植物矮小,分布稀疏,说明该区域降水稀少,气候干燥,C正确;图片显示是荒漠景观,河流欠发育,A错误;该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但是冬冷夏热说明气温季节变化大,B错误; 土壤欠发育,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由上题结论可知,图示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物地表部分比较矮小,以减少水分散失;植物依靠发达的根系在广泛的地下空间寻找水源,以适应干旱的环境,A正确;叶面宽大是阔叶林的特征,B错误;图中植被枝干细小,C错误;叶子细小,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腾,不是为了抵御风沙,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该区域为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是亚热带沙漠地带,这里光热充足,是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D正确;该区域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有机质较少,A错误;地势平坦不属于生长的有利条件,B错误;该区域地下水埋藏较深,C错误。故选D。
【点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国家公园气候属于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则高温、少雨,使本带干旱、缺水。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类似水库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人们常常将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研究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变化,对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下图为福建闽江上游某区域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月变化图。图中木荷林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杉木林地以针叶林为主,封育林地以灌木与乔木幼树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区域蓄水量最高的林地土壤水库是( )
A. 灌木林地B. 封育林地C. 木荷林地D. 杉木林地
14. 为了保持林地土壤水库蓄水量,防御旱涝灾害,应当保护和营造( )
A. 中生草甸、湿生植物B. 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C. 高大笔直针叶林D. 种类繁多的灌木林
15. 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可以提高林地土壤水库蓄水量,为此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促进林木根系发育B. 减少坡面径流C. 提高土壤的通透性D. 改良土壤质地
【答案】13. C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一年内,木荷林地的土壤水库蓄水量最大,C正确;灌木林地、封育林地、杉木林地的需水量低于木荷林地,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区域木荷林地土壤水库一年中平均蓄水量最高,故应保护和营造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B正确;中生草甸、湿生植物不符合本区的自然环境,A错;灌木林以及高大笔直的针叶林土层蓄水量较低,涵养水源功能不充分,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土壤保持良好的空隙状况和通透性能,能够增加水分入渗,提高土壤水库蓄水量,C正确;林木根系发育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有效他提高蓄水量,A错误;减少坡面径流,下渗更少,B错误;改良土壤质地与土壤水库防洪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C。
【点睛】土是疏松多孔体,具有存蓄和调节士壤水分的功能。土入渗是降雨、灌溉等水分经山地表进入土,在重力势、基质势等作用下运移、存储变为土壤水的动态过程,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消耗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坡面产汇流的重要因素。
在内力和外力作用下,地表形态千变万化,构成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图为某地地表形态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地貌纵谷发育,其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物理风化作用B. 流水侵蚀作用C. 地壳断裂作用D. 地壳碰撞作用
17. 图示沟谷地貌的继续发育,会使该地( )
A. 平坦面积扩大B. 地势起伏增大C. 生物风化增强D. 形成众多断崖
【答案】16. B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图示地貌自上而下的狭窄纵谷的形成,与雨水汇集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B正确;与物理风化作用关系不大,A错误;地壳断裂作用和地壳碰撞作用属于内力作用,与之无关,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图示沟谷地貌的继续发育可以使地势平缓的地方变的起伏增大,B正确;平坦面积减少,A错误;图示区域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错误;图示沟谷的发育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断崖的形成是内力作用造成的,D错误。故选B。
【点睛】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地与断谷、盆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大,远看起来不平整,支离破碎。
2020年9月28日上午10时许,受连日降雨的影响,湖南省古丈县境内发生大滑坡和泥石流。下图示意滑坡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连日降雨后,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
A. 雨水冲蚀力强B. 公路两侧坡度陡峻
C. 风化壳厚度大D. 断裂构造分布普遍
19. 公路两旁发生滑坡,对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是( )
A. 诱发地震B. 破坏植被
C. 中断交通D. 水土流失
20. 我国易发生滑坡的季节和区域分别是( )
A. 冬季,南方低山丘陵区B. 夏季,黄淮海平原地区
C. 冬季,东北平原的边缘D. 夏季,西南山地高原区
【答案】18. A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湖南古丈县受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影响,连续降雨使地表水体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极易诱发滑坡。A选项正确;公路两侧坡度陡峻是形成滑坡的条件之一,风化壳厚度大,断裂构造分布普遍但与“连日降雨”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19题详解】
地震是来源于地球内部,地壳活动造成的,A错误;破坏植被并不是对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B错误;山体滑坡产生的砂石会掩埋道路和村庄,中断交通,这是对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C正确;水土流失会造成山体的稳定性,容易发生山体滑坡,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多日的连续性降雨最容易诱发山体滑坡,地形较为陡峭易发生山体滑坡,D正确;冬季降水较少,南方低山丘陵海拔较低,不易发生山体滑坡,A错误;夏季黄淮海平原降水较多,但是属于平原地区,B错误;冬季东北平原边缘降水少,积雪不易融化,不易形成滑坡,C错误;故选D。
【点睛】从诱因上看,地震、降雨、冰雪融化以及河流对斜坡坡脚的冲刷和浸泡都是诱发滑坡的自然原因。 从人为因素上看,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堆载、水路蓄泄水等都可能诱发滑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行星名称。
(2)比较③、④行星的主要差异。
(3)分析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具有的宇宙环境条件。
【答案】(1)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2)③行星体积小,质量小,密度大,表面温度高;④行星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表面温度低。
(3)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生物的进化,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维持了地球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地球生物演化的中断,保障地球生物的循序演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运行模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天体系统的运动、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如图所示,小行星带在从内向外第四颗行星③(火星)和第五颗行星④(木星)之间,②为地球,①为金星,⑤为土星。
【小问2详解】
八大行星可以分成三类: 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③属于类地行星,④属于巨行星。火星体积质量较小,密度大,距离太阳较近表面温度高;木星体积质量大,密度小,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低。
【小问3详解】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中,宇由环境包括太阳环境和行星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属于行星环境,为地球生物的进化,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条件稳定,为地球生命提供稳定光热条件,避免地球生命演化的中断,保障演化过程的循序演化。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地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示意图。
(1)推测图示时段正值夜晚还是白天,并说明理由。
(2)分析图示时段,该山谷气压分布状况对风的影响。
(3)该地往往出现夜雨现象,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夜晚。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偏低,同海拔山谷上空降温慢,气温偏高,导致山谷中的等温面向上凸起,等压面向下弯曲。
(2)该时段,盛行由山峰吹向山谷的气流,即山风。山坡地带气压偏高,同海拔山谷上空气压偏低,形成由山峰到山谷的山风。
(3)山风将山谷底部的空气抬挤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下降,遇冷凝结,成云致雨,故而多夜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南方某山地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山谷风环流的形成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小问1详解】
从图中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山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山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偏低,同海拔山谷上空降温慢,气温偏高,导致山谷中的等温面向上凸起,等压面向下弯曲。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该时段同一海拔高度,山坡等压面上凸,气压高,山谷上空的等压面下凹,气压偏低,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吹山风。
【小问3详解】
根据山谷风效应,夜间时段,盛行由山峰吹向山谷的气流,即山风,山风将山谷底部的空气抬挤上升,气流上升,水汽在抬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凝结成雨,故而多夜雨。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结冰状况受温度、水体深度、盐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渤海海冰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海冰资源开发能促进渤海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海冰资源开发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图示意渤海盛冰期的海冰分布状况。
(1)简述渤海盛冰期的海冰分布特点。
(2)指出渤海海冰面积最大的海域,并分析海冰面积较大的原因。
(3)说明渤海海冰资源大规模开发的限制因素。
【答案】(1)纬度高海域海冰面积大;海区封闭的海域海冰面积大。
(2)辽东湾。纬度偏高,海水温度较低,且海水深度浅,易结冰;海区封闭,与其它海域的水热交换差;有河流径流汇入,海水盐度较低,易结冰。
(3)(海冰大规模开采的技术不成熟,开采成本太高;海冰开采季节性强,设备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
【解析】
【分析】本题以渤海盛冰期的海冰分布状况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等深线的判读、海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小问1详解】
依据图例从图中可看出,渤海海域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海冰面积大,渤海海区封闭的海域海冰面积大。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渤海海冰面积最大的海域主要集中在北部海湾辽河入海处,即辽东湾;该海区海冰面积较大的原因是该海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海水温度较低;靠近大陆,海水浅,受大陆影响显著;沿岸有河流汇入,降低海水盐度,易结冰。
【小问3详解】
目前海冰大规模开采的技术不成熟,海冰资源的开发成本高;海冰开发基本上在冬季进行,受季节限制较大,在其他季节,设备利用效率低,经济收益较低。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罗河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的三角洲,是古代文明的发地中海祥地。下图为世界著名的尼罗河三角洲图。
(1)分析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描述尼罗河三角洲的地形特点。
【答案】(1)尼罗河上游携带大量泥沙,至入海口地带,因流速减慢,河汊纵横,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
(2)海拔较低,地势低平;河网密集,纵横交织;空间形态为内窄外宽的三角形。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著名的尼罗河三角洲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地形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小问1详解】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尼罗河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小问2详解】
三角洲主要分布于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区,海拔较低,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其平面形态多呈三角形,顶端指向上游,底面对着外海,空间形态为内窄外宽。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