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一 任务四 抓住特点,分析作用,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一 任务四 抓住特点,分析作用,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任务,核心内容导图概览,二比拟变个脸,三借代做代表,四夸张说大话,八设问自问自答,九反问无疑而问,点拨关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新高考都非常重视语言建构和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就是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卷Ⅱ均单独设题考查,而且题型很新颖。高考命题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修辞手法的复习不只是在辨认修辞手法,分析修辞句的作用,更要注意分析修辞句在语境中的本质特性。这样,既可以扮靓我们的语言,又强化了语言这一核心素养,提高了我们的审美素养。
一、掌握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打比方
九种修辞 精准掌握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例如: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注意问题:①本体与喻体必须具有相似性;②带“像”的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像”在句中,有表示推测、举例、想象、比较等意思。
理解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①句中把以声音辨别紫禁城的季节比作农夫通过田野自然的变化区分时间,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宫殿的人和农夫对对象的熟悉程度相似,紫禁城的节气和自然的变化相似,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心里的日历相似。
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不符合星星的特征。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理解运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分析。
答案 ①树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地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
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没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理解运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①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②“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
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此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如在科学性文章中就不适合运用夸张。
理解运用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不再。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主要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答案 此处运用夸张手法,“三春”一词在时间上夸张延长,写出了对香椿拌豆腐的香味的久久不忘,增强了对香椿拌豆腐喜爱的表达效果。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句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
理解运用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能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洞若观火,而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唯有怀以深谋远虑的洞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求得先机。
对偶在形式上和表意上特点鲜明。文中多处使用对偶,试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对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①形式上:语言整齐,结构一致,朗朗上口。②表意上:这两句概括凝练,表意相近,突出强调了奋进中的艰难。
(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理解运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那些峰峦,名色繁多,有所谓“十八罗汉渡海”者,最逼肖。罗汉们或担簦,或横杖,三个一群,五个一簇,①有回头作商量状者;有似两相耳语者;有似伸脚测水浅深者;有似临流踌躇露难色者。每个罗汉都是古貌苍颜,衣袂飘举,神态各异,栩栩欲活。想不到我们黄山三日之行,饱览世间罕有的美景,最后还看到西海门这样伟丽的景光,②等于观剧,这是一幕声容并茂的压轴;等于聆乐,这是一阕高唱入云的终奏;等于读文章,这是一个笔力万钧的收煞。啊,黄山,你太教人满意了。
文中①②两处画横线句子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但表达目的和表达效果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处是列举峰峦与罗汉两者相似性的表现,目的是穷形尽相地描绘出山峰的形态;虽然运用排比,但语气舒缓,感情平稳。②处表达的是游黄山最后见到西海门风景的惊异和兴奋,运用排比,增强气势,使语气炽烈,感情张扬。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理解运用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B.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 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C.湖水波光粼粼,像是舞动的琴弦,静静地,轻轻地,柔柔地拨动着, 诉说着,缠绵着。D.他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 了人民,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
解析 A项中“咆哮吧”反复出现。B项中“原来是这样的”反复出现。C项中“静静地,轻轻地,柔柔地”“拨动着,诉说着,缠绵着”不是相同内容,只是结构相同,因此属于排比。D项中“献给了”反复出现。
理解运用8.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
答案 (示例)你的耳朵能否分得出音乐的悲欢 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明暗
理解运用9.下面是某同学在教师节给老师写的感谢信的开头,请替该同学续写两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要求:使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老师,您是海,我是舟,没有您的承载,我怎能扬帆远航 老师,您是山,我是泉,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
二、区分常用易混的修辞手法1.比喻与非比喻区分两者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比喻句中常用“像”“好像”“好似”等比喻词,但并非出现这些比喻词就是比喻句。如“他长得像他爸爸”,这个“像”只是同类相比;又如“校园里静悄悄的,好像已经上课了”,这个“好像”表示猜度。②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如: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
边练边悟1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2)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3)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4)池中各色各样的金鱼,鼓着一双双大眼睛,好像在倾听着我们快乐的歌声。(5)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它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它的前身。
答案 (1)反问 (2)比较 (3)猜测 (4)联想 (5)比喻
2.借喻与借代(1)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黎明”;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2)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个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边练边悟2 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D.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解析 A项“琼”“玉”是比喻。B项的“黄发垂髫”、C项的“锦鳞”、D项的“马褂”“西装”都是借代。
3.比喻与比拟(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边练边悟3 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闻一多《死水》)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 《致橡树》)
解析 B项使用的是比喻,A、C、D三项使用的是拟人。
4.对偶与对比一是基本特征不同,对偶重“偶”,基本特征是对称;对比重“比”,基本特征是对立。二是表达效果的侧重不同,对偶重结构,对比重意义。但有的对偶也是对比。
边练边悟4 判断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答案 (1)对偶 (2)对比 (3)对偶兼对比
5.排比与反复首先,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其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两次以上;再次,排比是句子中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
边练边悟5 判断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1)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上天,我们终于自由啦!(2)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答案 (1)反复 (2)排比
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理解其特征及作用、效果,不能只停留在对其概念的理解,还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综合判断,深度分析,全面赏析。这也正是高考修辞题所要求的。
具体语境 综合理解
1.下列对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为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品质。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 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D.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志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 忧国忧民……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解析 “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平原上又扬起一个个山、水、村、田、路的单元组合。眼前是散落在川西高原阿坝州上多如繁星的古老村寨之一,一个曾经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水磨镇。12年前那场大地震之后,一地有难,八方支援,再建重生的水磨古镇,不仅保留和恢复了她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更被赋予了全新的风姿雅韵。而今,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水磨古镇更成为川西高原雪山脚下一只重生的金色凤凰。比喻具有相似性,能使句子更有表现力。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①句中把旧貌换新颜的水磨古镇比作重生的金色凤凰,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凤凰变成金色,需要经过重生,水磨古镇面貌的改变,是经过国家扶贫政策的推动,二者都经过了质的变化。③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水磨古镇的巨变,富有表现力。
1.易混组合,仔细辨析高考命题者往往把易混易错的修辞手法组合在一起放在语段中设置“陷阱”,如比喻与比拟的混淆、借代与借喻的混淆。这时需要结合平时掌握的这些易混手法的辨析知识在语段中仔细揣摩,反复辨析。另外,对于一些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要综合分析,不可“定于一格”。2.结合语境,深度理解从2020年新高考试卷的比喻题型看,高考还是把修辞手法放在一个语段中深度理解,如考查比喻,在告诉你是比喻的前提下要求你分析其
本体与喻体分别是什么,相似点是什么,又有什么作用。对此,我们不能满足于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应深入思考其特征是什么,在特定的语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应该培养自己这种深刻思维,深入思考这种修辞手法在语段中是如何运用的。3.理解赏析,抓住要点这个要点有两个:一是其自身特点、特性的分析,如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借代,用什么代指什么;反复,反复的是哪个词语、哪个成分,是连续性还是间隔性的。二是表达效果的分析,分析时要把该修辞手法的自身效果与在语段中的实际效果结合起来。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4语言文字运用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6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一 任务五 精准分析句式效果,掌握句式变换技巧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任务,核心内容导图概览,点拨关键,②以曹雪芹为主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7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任务组三 任务三 概括特点,扣定作用,精准分析环境艺术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任务,核心内容导图概览,社会环境精准把握,对点题型,点拨关键,特别提醒,自然环境精准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