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03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运城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细胞因子、CO2、尿素、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B. 各种激素与受体的结合都可发生在内环境中
    C.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 内环境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离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
    【详解】A、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抗体、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CO2、O2、尿素等,A正确;
    B、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B错误;
    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C错误;
    D、内环境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如血浆蛋白)的含量,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与内环境无关,D错误。
    故选A。
    2.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B. 高烧不退的病人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失调,使产热大于散热
    C. 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因为机体丧失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
    D. 过敏反应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
    B、高烧不退的病人主要是由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调,使体温上升,但是产热依然等于散热,B错误;
    C、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外界环境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机体丧失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C错误;
    D、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增多,引发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有关实验目的、原理、操作和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中通过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的对比,证明了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能维持pH稳定
    B.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的干扰
    C. 当动物缺乏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时,可通过“饲喂法”补充
    D. 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结扎,将导致胰腺产生促胰液素的功能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1902年,为了验证假设,斯他林和贝利斯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 刮下黏膜,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证明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他们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作促胰液素。
    【详解】A、由于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因此生物材料组的缓冲结果接近缓冲液组、背离自来水组,证明了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能维持pH稳定,A错误;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过程是: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 刮下黏膜,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该实验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的干扰,B正确;
    C、促性腺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补充,C错误;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D错误。
    故选B。
    4. 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高糖饮食导致的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可能会诱发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高
    B. 不吃味道甜的食物,就能降低糖类物质的摄入量,避免肥胖症
    C. 高盐饮食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
    D. 高盐饮食会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以维持血钠平衡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长期高糖饮食导致的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可能导致血糖不能被有效调节,会诱发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高,A正确;
    B、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故只是不吃味道甜的食物不能降低糖类物质的摄入量,B错误;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C错误;
    D、高盐饮食会导致细胞外液的钠含量升高,此时醛固酮含量降低,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A。
    5. 下列对于动植物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二者作用相抗衡
    B. 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
    C. 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
    D. 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相抗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增强效应的结果,抗衡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
    【详解】A、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解除休眠,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促进休眠,二者作用相反,A正确;
    B、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二者作用相同,故表现出协同作用,B正确;
    C、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二者作用相抗衡,C正确;
    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协同,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和免疫学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C. 艾滋病患者的HIV可通过母婴传播遗传给婴儿
    D. 供者与受者主要的HLA必须完全相同,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反应,A错误;
    B、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B正确;
    C、艾滋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不会通过母亲遗传给婴儿,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母婴垂直传播是艾滋病非常重要的传播方式,它是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来传播的,C错误;
    D、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主要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D错误。
    故选B。
    7. 下列有关注射疫苗后的免疫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2、3、5
    B.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和mRNA,细胞2可以产生细胞因子
    C. 疫苗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中细胞5产生抗体的能力
    D. 过敏反应产生的物质a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1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3是B淋巴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B细胞,物质a是抗体。
    【详解】A、细胞1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3是B淋巴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的是2、3、5,A正确;
    B、细胞4是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只有细胞4含有相应mRNA,B错误;
    C、细胞5是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
    D、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在细胞表面,D错误。
    故选A。
    8. 下图表示人体内部分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表示相关刺激,数字表示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就能应对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稳态
    B. “A→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内分泌腺可表示胰岛
    C. 进入炎热环境时,机体主要通过“A→①→⑥”进行调节以维持体温恒定
    D. 餐后4小时,机体只通过“A→①→⑦→④”进行调节以维持血糖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1、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类似的内分泌腺还有性腺和肾上腺皮质。
    3、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散热;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网络调节,因此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密切联系、相互配合,能应对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
    B、“A→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内分泌腺可表示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但不能表示胰岛,B错误;
    C、进入炎热环境时,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炎热刺激下,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与综合,传出神经作用于汗腺,促进汗液的分泌,作用于皮肤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通过增加散热的措施降低体温,即图中主要通过“A→①→⑥”进行调节以维持体温恒定,C正确;
    D、餐后4小时后,血糖浓度降低,刺激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以及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促进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得血糖浓度上升;同时血糖浓度降低也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的活动,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即此时的血糖平衡调节方式为“A→①→⑦→④”和“A→⑨→④”进行调节以维持血糖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9. 副交感神经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心脏跳动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和原理,某实验小组取4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蛙的心脏,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保持活性。其中心脏A1和A2保留副交感神经,心脏B1和B2剔除副交感神经,该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实验一
    刺激A1的副交感神经,从A1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1的营养液中
    B1心脏跳动变慢
    实验二
    不刺激A2的副交感神经,从A2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2的营养液中
    B2心脏正常跳动

    A. 营养液的渗透压与健康蛙的组织液渗透压相近
    B. 该实验的自变量只有是否剔除副交感神经
    C. 若对实验持续观察,可观察到B1的心脏跳动速度逐渐恢复正常
    D. 该实验证明副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产生了一种使心脏跳动变慢的化学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会被水解或灭活。
    【详解】A、由题可知,取4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蛙的心脏,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保持活性,故营养液的渗透压与健康蛙的组织液渗透压相近,A正确;
    B、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刺激副交感神经,B错误;
    C、副交感神经产生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会被水解,所以若对实验一持续观察,可观察到B1的心脏跳动速度逐渐恢复正常,C正确;
    D、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该实验证明副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产生了一种使心脏跳动变慢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是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B。
    10. 如图是人体产生痛觉和吗啡等药物止痛机理的示意图,其中P物质是痛觉神经递质,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对抗疼痛,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突触小泡内的P物质和内啡肽均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
    B. P物质作用于P物质受体后引发B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至下丘脑痛觉中枢
    C. 神经元C释放的内啡肽能够抑制A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阻止痛觉产生
    D. 吗啡成瘾是由于长期使用吗啡后使体内内啡肽的分泌量增加,一旦突然停止使用会使P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导致痛觉更强烈
    【答案】C
    【解析】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图中P物质和受体结合,导致B神经元兴奋,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而内啡肽是一种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使静息电位的值增大,从而产生抑制效应。
    【详解】A、位于突触小泡内的P物质和内啡肽均以胞吐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A错误;
    B、P物质作用于P物质受体后引发B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至大脑皮层痛觉中枢,B错误;
    C、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促进A神经元K+外流,使静息电位的值增大,产生抑制效应---不能释放P物质,B神经元不能产生兴奋,从而阻止痛觉产生,C正确;
    D、根据吗啡也是一种镇痛药可知,吗啡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吗啡成瘾是由于长期使用吗啡后使体内内啡肽的分泌量减少,一旦突然停止使用会使P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导致痛觉更强烈,D错误。
    故选C。
    11. 将少量且等量的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分别注射到甲、乙、丙三组小鼠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小鼠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小鼠注射某物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组小鼠注射的物质可能依次为是生理盐水、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和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
    B. 第一次注射后放射量上升原因是甲状腺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碘
    C. 甲状腺激素作为催化剂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甲状腺激素组成细胞的结构,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2、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详解】A、4天后,乙组小鼠的甲状腺的放射量最低,说明注射的物质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注射的物质可能为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丙组小鼠甲状腺的放射量最高,说明注射的物质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因此注射的物质可能为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组小鼠的甲状腺的放射量介于乙组和丙组之间,说明注射的物质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没有影响,因此注射的物质可能为生理盐水。即甲、乙、丙三组小鼠注射的物质可能依次为生理盐水、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和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A错误;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甲状腺细胞,第一次注射后,甲状腺细胞主动运输吸收放射性碘,导致甲状腺的放射量上升,B正确;
    CD、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D错误。
    故选B。
    12. 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单侧光是造成胚芽鞘弯曲和生长的原因
    B. 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C. 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化学物质引起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研究:1880年英国达尔文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1910年丹麦的鲍森詹森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1914年匈牙利拜尔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1928年荷兰温特通过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详解】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单侧光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原因,生长不需要单侧光,A错误;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故选A。
    13.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芽鞘尖端能够利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大量生长素
    B. 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生长素在植物体幼嫩部位的运输
    C. 植物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 单侧光照射可导致生长素在尖端下部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
    2、生长素的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详解】A、胚芽鞘尖端能够利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微量的生长素,A错误;
    B、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正确;
    C、植物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但侧芽生长素的合成不受影响,C错误;
    D、单侧光照射可导致生长素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D错误。
    故选B。
    14. 下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B. 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 若曲线I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根的作用
    D. 若曲线I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茎对生长素浓度变化更敏感,因此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
    【详解】A、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使得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从而背光侧生长快,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而图中d生长素浓度高于c,因此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为c,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d,A错误;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受重力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比远地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故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可为b,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a,b生长单位长度所需要的时间大于a,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B错误;
    C、根据不同器官的敏感程度不同,由于茎不敏感,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C错误;
    D、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浓度稍大就表现为抑制作用,甚至杀死双子叶杂草,所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农作物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15.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式实验前可先做预实验,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B. 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若药液浓度较高应采用浸泡法
    C. 当2,4-D浓度为0时,插条生根的原因可能是插条自身产生了生长素
    D. 在400~600mgL范围内设置梯度更小的浓度以探究最适浓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
    分析图解可知,随着2,4-D浓度的逐渐升高,生根数逐渐增多,400mg/L时生根数最多,然后生根数又逐渐下降。
    【详解】A、预实验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不会减少正式实验误差,A错误;
    B、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若药液浓度较高应采用沾蘸法,B错误;
    C、当2,4-D浓度为0时,插条生根的原因可能是插条产生了内源生长素,C正确;
    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中200~600mg/L范围内设置梯度更小的浓度以探究最适浓度, D错误。
    故选C。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在农业、林业和园艺等方面应用广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催熟水果上残留的乙烯利会促进儿童性早熟
    B. 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贮藏期,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C. 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使其发芽产生α-淀粉酶
    D. 对未受粉的玉米雌蕊喷施适量2,4-D溶液仍然会造成减产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和效果稳定的优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领域广,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它能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调节花的雌雄比例,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需要关注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详解】A、乙烯利具有催熟作用,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人体中并没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受体,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对人体起到调节作用,故不会促进儿童性早熟,A错误;
    B、青鲜素可以抑制发芽,延长马铃薯、大蒜的贮藏期,但使用过多会对人体有毒害作用,B错误;
    C、赤霉素可以诱导淀粉酶的合成,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时,采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诱导其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C错误;
    D、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从而获取无子果实,对未受粉的玉米雌蕊喷施适量2,4-D溶液,不能促进种子的形成,故仍然会造成减产,D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参与植物生命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B. 年轮是由不同的光照强度引起植物细胞分裂速度快慢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
    C. 春化作用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D. 植物水平放置时,根尖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沉降可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环境因素(光照、温度、重力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详解】A、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接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A正确;
    B、年轮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引起植物细胞分裂快慢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在优越的气候条件下,树大生长的好,木质部增加的多,年轮也就较宽,反之年轮也就较窄,B错误;
    C、冬小麦要经历春化作用才能开花是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C正确;
    D、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来实现的,植物水平放置时,根尖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沿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D正确。
    故选B。
    18. 用打孔器取多个某植物的叶圆片,平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GA(赤霉素)溶液、BA(细胞分裂素)溶液、未加激素的对照组溶液中。相同且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绿素含量,并与实验前叶圆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检测叶绿素的含量是为了进行对照
    B. 施用GA和BA能减缓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C. GA处理组叶绿体中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A处理组
    D. 由图可知GA和BA在阻止叶绿素分解方面相互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一定浓度的GA(赤霉素)溶液处理,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叶绿素不被分解;BA(一种细胞分裂素)溶液与未加激素的对照组相比较,叶绿素分解较慢,BA的类似物可能被应用于蔬菜保鲜。
    【详解】A、实验前检测叶绿素含量,是为了和实验后叶绿素含量作对照,A正确;
    B、与对照组相比,GA、BA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均较高,即均可以延缓叶绿素的分解,故施用GA和BA能减缓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B正确;
    C、与BA组相比,GA组叶绿素含量较高,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较多,光反应较大,NADPH的合成速率较高,C正确;
    D、题干中没有GA和BA共同作用的组别,故不能说明GA和BA在阻止叶绿素分解方面相互影响,D错误。
    故选D。
    19.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次进行人口调查时,均采用了估算的方法
    B. 每平方米花生地中杂草的数量之和可表示种群密度
    C. 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
    D. 冬季决定平陆天鹅湖湿地公园中天鹅种群数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详解】A、我国人口基数大,每次进行人口调查时,以户为单位进行逐个登记调查,A错误;
    B、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每平方米花生地中杂草不属于种群,B错误;
    C、年龄结构可以预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不能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因为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C错误;
    D、天鹅是一种迁徙性动物,所以决定天鹅种群数量的因素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故选C。
    20.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B. 标记重捕法调查时,动物再次被捕获概率降低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D.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答案】B
    【解析】
    【分析】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吸出培养液计数前应该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2、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的习性。
    3、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应统计位于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
    4、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详解】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数,导致统计的个体数减少,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偏小,A错误;
    B、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故标记重捕法调查时,动物再次被捕获概率降低,导致实际值偏大,B正确;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酵母菌容易沉在试管底部,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会导致所得数值比实际结果偏小,C错误;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开灯会导致捕获到的动物种类减少,最终使实际结果偏小,D错误。
    故选B。
    21. 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独培养时,甲藻数量大于1.0×106个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变小
    B. 单独培养时,乙藻的增长方式呈现“J”形
    C. 如果起始数量相等且营养条件相同,甲藻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K值相同
    D. 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程度持续加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
    【详解】A、呈“S形曲线的种群,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此后增长速率逐渐变小,据图可知,单独培养时乙藻的K值约为2.0×106个,故甲藻数量大于1.0×106个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变小,A正确;
    B、由于资源和环境条件等的限制,单独培养时,乙藻的增长方式呈现“S”形,B错误;
    C、由于混合培养时甲藻和乙藻都消耗营养物质,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甲藻单独培养的K值应大于混合培养,C错误;
    D、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时,甲依然呈“S“形曲线增长,但乙的数量逐渐减少,故甲、乙两种藻的种间竞争程度逐渐降低,D错误。
    故选A。
    22. 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
    A. 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B. 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C. 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 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属于影响人口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具有反馈作用,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调节种群数量,A正确;
    B、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通过反馈作用,种群数量下降,B错误;
    C、温度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传染病对人口数量的影响程度与人口密度密切相关,因而属于影响人口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
    23. 下列有关种群研究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对农林害虫的防治,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又可以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B. 建立自然保护区,给野生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C. 渔业上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D. 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生态位等种群水平的科学研究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包括种间关系、物种的组成、丰富度、群落的季节性、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等。种群水平上的研究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
    【详解】A、对农林害虫的防治,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又可以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A正确;
    B、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这是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猎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B正确;
    C、K/2左右种群增长最快,最容易恢复至K值,故渔业上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C正确;
    D、生态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属于种群水平研究,D错误。
    故选D。
    24. 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 设置一支与其他试管具有相同条件的试管,不接种酵母菌作为空白对照组
    C. 若计数板1个大方格中有25个中方格,5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20个,稀释倍数为10倍,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108个
    D. 实验中的取样时间、培养液PH等均为无关变量,对实验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应注意:(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详解】A、将酵母菌滴加到血球计数板上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A正确;
    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B错误;
    C、若计数板1个大方格中有25个中方格,5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20个,则计数室中酵母菌数量为20/5×25=100个,则1ml液体中有100×104=106个;又因为稀释了10倍,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106×10×10个=108个,C正确;
    D、实验中的取样时间、培养液PH等均为无关变量,对实验依然有影响,D错误。
    故选C。
    25.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群落的水平结构只是由地形的变化引起的
    B. 群落中的常见种不一定是优势种
    C. 一片竹林中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 草本阶段的群落无分层现象,乔木阶段的群落有分层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详解】A、群落的水平结构常常是由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A错误;
    B、某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它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也不是优势种,B正确;
    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属于种群,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C错误;
    D、草本阶段和乔木阶段的群落都有分层现象,只是草本阶段的分层不明显,D错误。
    故选B。
    26.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中的小动物构成了土壤中的生物群落
    B. 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调查
    C. 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防止小动物逃走
    D.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原理: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昆虫等。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详解】A、土壤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土壤中的生物群落,A错误;
    B、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常用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错误;
    C、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使空气流通,C错误;
    D、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70%的酒精溶液可以杀死样本,可以保存小动物的尸体不腐烂,D正确。
    故选D。
    27.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C.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螟蛉与蜾赢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D.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杂草和豆苗会在空间、能量、营养等方面存在竞争,故该诗句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B正确;
    C、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故“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主要是一种捕食关系,C错误;
    D、“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描述的是群落的季节性,D正确。
    故选C。
    28. 下列有关森林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中动物以固态尿酸盐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
    B. 森林中林下阴生植物往往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叶绿体大
    C. 森林中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D. 热带雨林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风媒花很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的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详解】A、荒漠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A错误;
    B、森林中的林下阴生植物往往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B正确;
    C、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C错误;
    D、热带雨林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林中很多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而落叶阔叶林中风媒花多,D错误。
    故选B。
    29.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B. 人类的活动总是导致群落演替的方向与自然演替方向相反
    C. 演替过程中,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
    D.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
    【分析】1、自然群落演替方向: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一般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不经历苔藓阶段,A错误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但也可以使群落演替方向与自然演替方向相同,B错误;
    C、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会发生变化,所以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发生变化,C错误;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即群落演替向着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D正确。
    故选D。
    30. 俄罗斯生态学家高斯做了三个不同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当把双小核草履虫(a)和大草履虫(b)放在一个培养管中培养时,结果如图1;当把大草履虫(b)和袋状草履虫(c)放在一个培养管中培养时,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结果表明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生态位重叠区域较少,而图2表明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生态位基本相同
    B. 图2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一起时,两个物种都不会灭绝而稳定地共存是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与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协同进化无关
    C. 据图1和图2可推知自然界中两个物种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为一方消失,一方留存,也可能是仍然共存于同一个群落中
    D.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一旦有重叠则种间竞争就会加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产生原因是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详解】A、将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时,虽然初期两种草履虫都有增长,但由于双小核草履虫增长快,最后排挤了大草履虫的生存,双小核草履虫在竞争中获胜,故竞争力强的类型为双小核草履虫,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说明两种草履虫生态位重叠明显,竞争激烈;而图2表明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生态位重叠区域较少,竞争程度较小,两者可稳定共存,A错误;
    B、图2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一起时,两个物种都不会灭绝而稳定地共存,说明两者对资源利用方式不同,属于竞争共存,既是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也与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协同进化有关,B错误;
    C、因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自然界中两个物种长期持续竞争是罕见的,要么因为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出现物种竞争排斥,逐渐淘汰一方,要么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仍然共存于同一个群落中,C正确;
    D、生态位重叠越多,种间竞争才越激烈,并非有重叠就会加剧,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或细胞。

    (1)图中的信息分子d为______,e为______。例举一类主要的e______(任填一个即得分)。
    (2)人体内信息分子a的分泌受到______和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
    (3)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骨骼肌战栗,同时还可促进____________(填写两种激素)的分泌,并通过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来增加产热量。当新冠病毒病毒侵入人体后,患者体温很快升高并持续维持39℃,此时机体产热量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散热量。退烧时体温下降,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 ①. 胰岛素 ②. 细胞因子 ③.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2) 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 甲状腺激素
    (3) ①.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②. 等于 ③.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排尿、排便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据图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神经递质,c是抗利尿激素,d是胰岛素,e是细胞因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信息分子d能作用到组织细胞,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表示胰岛素。e能作用到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因此e表示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都属于细胞因子。
    【小问2详解】
    信息分子a能作用到甲状腺,使其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发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也能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人体内信息分子a的分泌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
    【小问3详解】
    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骨骼肌战栗,同时还可促进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并通过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来增加产执量。当新冠病毒病毒侵入人体后,患者体温很快升高并持续维持39℃,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退烧时体温下降,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排尿、排便。
    32.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图为实验示意图。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
    ①α范围为_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在用两块所含生长素浓度未知的琼脂块进行实验时,若α相同,则两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③若要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在弯曲处进行______(填“横切”或“纵切”)并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______,作出比较。
    (2)有的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作用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答出两点)。
    ②据此实验结果,可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90°>α>0° ②. 不一定 ③. 纵切 ④. 平均长度
    (2) ①. 生长素浓度 ②. 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状况 ③. 水平放置的植物近地侧生长素高,而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解析】
    【分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图中在最适浓度之前,随浓度增加,弯曲度越大,α越大,但是超过最适浓度,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越小,而α值越小。
    【小问1详解】
    ①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使胚芽鞘向右弯曲,α的范围为90°>α>0°。
    ②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两个促进作用相同的生长素浓度,因此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相同。
    ③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因此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作出比较。
    【小问2详解】
    ①根据题意可知,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说明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作用也越强,说明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及根尖的生长长度。
    ②据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33. 在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培养方式(间隔不同的时间更换一次培养基)得到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更换培养基的间隔时间较短的是曲线______,曲线d是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
    (2)随着更换培养液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趋于降低,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_____(答出两点)。
    (3)计数时,若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统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4)若培养液的成分和体积不变,起始酵母菌的数量增加一倍,酵母菌种群的K值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1) ①. a ②. 不更换培养基
    (2)营养物质不足、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
    (3)对菌液进行适当的稀释
    (4)不会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a、b、c三条曲线中酵母菌数量均随时间而增多;d先增多后不变。
    【小问1详解】
    分析图可知,酵母菌数目最多,说明资源更充足,应该更换培养基的频率最高,间隔时间最短,故更换培养基的间隔时间较短的是曲线a,d组为对照组,种群数量增长最慢且最后处于稳定,应该不更换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组。
    【小问2详解】
    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多,营养物质消耗增多,新陈代谢废物也增多,有害代谢产物积累会对细胞造成毒害作用,造成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趋于降低。
    【小问3详解】
    若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内酵母菌过多,说明菌液中酵母菌的浓度过高,应对菌液进行适当的稀释。
    【小问4详解】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种群的最大数量叫K值。由于培养液的成分和体积不变,起始酵母菌的数量增加一倍,酵母菌数量增长快,营养物质不足,故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会发生改变。
    34. “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措施之一。下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发生在退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两点)
    (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而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4)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填“变快”或“变慢”)。
    【答案】(1)物种组成
    (2) ①. 次生演替 ②. 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 ①. 光照 ②.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4) ①. 提前 ②. 变快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小问1详解】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小问2详解】
    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该演替具备原有土壤条件,土壤里甚至还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速度比较快。
    【小问3详解】
    发生在退耕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主要竞争阳光,因此影响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植物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小问4详解】
    如果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加快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与自然演替相比会提前;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可以帮助群落重建,使演替速度变快。
    35. 青鱼、草鱼、鳙鱼和鲢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青鱼栖息在水体的下层,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草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主要以水草为食;鳙鱼又叫胖头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调查四大家鱼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鱼类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______。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的结果。
    (3)为提高经济价值,有人建议在池塘中引入河蟹。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鱼、虾、螺、蚌、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它们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该方案______(填“是”或“否”)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标记重捕法 ②.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 ①. 生态位 ②. 协同进化
    (3) ①. 否 ②. 青鱼与河蟹的食性相似,生态位有所重叠,如果放在一起混养,在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二者的种间竞争关系强烈,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加,不利于提高经济价值。
    【解析】
    【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小问1详解】
    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
    【小问2详解】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不同鱼类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不同生物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小问3详解】
    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鱼、虾、螺、蚌、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它们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说明青鱼与河蟹的食性相似,生态位有所重叠,如果放在一起混养,在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二者的种间竞争关系强烈,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加,不利于提高经济价值,所以该方案不合理。

    相关试卷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测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三生物试题-pdf、高三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探究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