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标准难度)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0648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标准难度)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0648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标准难度)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0648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单元测试卷加期中期末测试卷(三种难度选择)(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标准难度)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标准难度),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假如地球对地球上的物体没有引力,下列设想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将没有质量B. 各种球类活动将无法进行
C. “水往低处流”的现象将不复存在D. 跳高时人将不再落回地面
2. 在地球上用天平称量一个物体,用拉力计测一个人肌肉的最大拉力,然后把同一个物体从地球拿到月球上称量,月球上再测一下同一个人肌肉的最大拉力时( )
A. 天平称量结果将变小,拉力计的示数不变B. 天平、拉力计测量的结果都变小
C. 拉力计的示数变小,天平示数不变D. 天平、拉力计测量的结果都不变
3. 关于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 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这个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C. 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重心必须在物体上
4. 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木块,甲木块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竖直板上,现在用力把乙木块从右端匀速地抽出来,所用的力F=15N,则甲、乙两个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
A. 甲为零,乙受到向右的15 N的摩擦力
B. 甲、乙都受到向右15 N的摩擦力
C. 甲、乙都受到向左15 N的摩擦力
D. 甲、乙均受力15 N,甲受向右的摩擦力,乙受向左的摩擦力
5. 如图所示,A、B两同学用甲、乙两种方式推墙.图甲中A向前推B、B向前推墙;图乙中A、B同时向前推墙.每人用力的大小都为F,方向水平向右.已知地面粗糙,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方式中墙受到的力为2F
B. 乙方式中墙受到的力为2F
C. 甲方式中两位同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都为F
D. 乙方式中两位同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都为2F
6. 体重为490N的小明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然后匀速下滑,他所受木杆对他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攀过程中,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B. 下滑过程中,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C. 上攀过程中,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D. 下滑过程中,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7. 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关于冬奥会的部分比赛项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受力平衡
B. 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
C. 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D. 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 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 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
C. 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
9. 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B. 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
C. 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D. 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N
10.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 1:1B. 1:2C. 3:2D. 3:1
11. 如图甲所示,将双面吸盘小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锅铲后静止;如图乙所示,将该吸盘大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同一锅铲后静止。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为F1,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为F2,从甲图到乙图可知( )
A. F1变大,F2变大B. F1变大,F2不变C. F1不变,F2变大D. F1不变,F2不变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 茶壶中茶水静止时,壶身中的液面高于壶嘴中的液面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接触到容器底
D. 对着两张纸片中间吹气纸片会靠拢,说明气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玻璃杯,水面距杯底10 cm,水的质量是0.13 kg,玻璃杯重0.5 N,玻璃杯的底面积是12 cm2,则水对杯底部的压强是__________Pa,杯子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Pa。(g取10 N/kg)
14.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_________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_________N。
15. 如图所示,用球拍击打球时,是球拍与球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若以乒乓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
16. 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赛场上,张琳艳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同时她感觉头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7. 如图所示,小红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小红的受力示意图.
18. 如图,木块沿着静止的斜面向上运动,请在图中作出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及重力G的示意图(作用点画在木块A的中心黑点处)。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19.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
(1)小明调试实验装置时,将小车从斜面上A处滑下,如图甲所示,小车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为让小车不滑出木板,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__.
A.小车仍从斜面A处滑下,换一个更长的木板
B.增大斜面的倾角,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
C.斜面倾角不变,小车从斜面上A处以下位置滑下
D.减小斜面的倾角,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
(2)调试成功后,小明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滑下,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运动,最终小车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路程越_________.进一步推理可知:若小车运动时所受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__________________(填运动状态).
(3)在上述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木板表面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
20. 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_____p’(选填”>”“<”或“=”)。
(3)由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木块,并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21. 自行车的制作材料和车轮与赛道的接触面积是影响自行车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若车架是用密度小、强度大的碳纤维制成的,其密度为1.6×103kg/m3,体积仅为2.5×10-3m3,求(g取10N/kg):
(1)车架的质量为多少?
(2)车架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3)把自行车移到月球,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是地球上重力的16)?
22. 质量为1.5 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g=10 N/kg)求:
(1)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多少?
(2)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
(3)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23.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装有某种液体.液体的体积为2.0×10-3m3,液体的深为0.5m,若容器重为20N、底面积为2.0×10-3m2,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5.0×103Pa.(g取10N/kg)求:
(1)液体的密度;
(2)距容器底高为0.2m处A点的液体压强;
(3)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所以空中的物体总是要落向地面的;
假如地球失去引力也就没有了重力,那么各种球类活动将无法进行;跳高时人将不再落回地面;“水往低处流”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但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指所含物质的多少,与重力无关;所以BCD正确,A错误.
故选A.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如果没有重力,地球上的物体就会很容易离开地球.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指所含物质的多少,
此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逆向思维能力,熟悉重力的作用和方向就能正确解答.
2.【答案】D
【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物体在地球和月球上用天平称时,其质量不改变。用拉力计测一个人肌肉的最大拉力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在地球、月球上都一样,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的性质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天平测量的是质量,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的掌握情况。
3.【答案】C
【解析】解:A、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力、重力作用等。故A错误;
B、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这个弹力的施力物体是人。故B错误;
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D.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比如均匀圆环的重心在环心,故D错误。
故选C。
(1)物体不相互接触,也会发生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4)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本题考查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重心,属于基础题。
4.【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的方法是先确定研究对象,其次分析受力情况,若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则受力平衡,若不满足,则不平衡。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分别把木块甲和木块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及摩擦力方向的判断,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分别以甲或乙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相互平衡的力。
【解答】
(1)由题干中木块乙向右端匀速运动可以得知,木块乙处于平衡状态,故受平衡力的作用,其中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甲对其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判断,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5牛,方向水平向左。
(2)如图所示,木块甲静止,木块甲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甲受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受细绳对其向左的拉力与乙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大小为15N.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关系的应用,分析好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是关键。
推力为弹力,弹力发生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分别对甲、乙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
(1)甲方式中,先对A同学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受B对A的向左的弹力和地面对A的向右的静摩擦力;
再对B同学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受A对B向右的弹力和墙壁对B向左的弹力,由B同学静止可知,二力是一对平衡力,
又因A同学和B同学之间的作用力为相互作用力,B与墙壁之间的作用力也为相互作用力,
所以,A对B向右的弹力和墙壁对B向左的弹力大小均为F,
则甲方式中墙受到的力为F,B同学不受摩擦力,故AC错误;
(2)乙方式中,甲乙两同学均受水平向左墙壁的弹力和地面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两同学的摩擦力都为F,此时墙受到的推力为2F,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正确对该同学进行受力分析,才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正确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
该同学匀速上攀或匀速下滑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解:A、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做减速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
B、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冰面同时给运动员一个反作用,所以运动员就会前进,故D正确。
故选:D。
(1)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其中一个改变则运动状态改变;
(3)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以冬奥会部分比赛项目的场景为内容,考查了与力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都是较基础的力学知识,应熟练掌握。
8.【答案】C
【解析】解: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A正确;
B、物理学上把压强为1.0×105Pa(760mm汞柱)大气压规定为1标准大气压的值,故B正确;
C、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高度越高,大气压的值越小,故C错误;
D、由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故D正确。
故选:C。
①有力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②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3×105帕;
③大气压与高度有关,越高的位置大气压的值越小;
④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此题是大气压的综合考查,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9.【答案】C
【解析】杯内水的深度:
h=6cm=0.06m,
水对杯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06m=600Pa,
根据p=FS可得,水对杯底的压力:
F=pS=600Pa×30×10-4m2=1.8N;故AB错误;
由题意:G水=2N,
在水平桌面上,杯对桌面的压力:
F'=G水+G杯=1N+2N=3N,
杯对桌面的压强:
p'=F'S=3N30×10-4m2=1000Pa;故C正确,D错误;
(1)知道杯内水深和水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杯底的压强;又知道杯底的底面积,利用压强定义式求水对杯底的压力;
(2)求出杯和水的总重,因为在水平桌面上,也就知道了杯对桌面的压力,又知道杯的底面积,利用压强定义式求p=FS求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定义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
10.【答案】D
【解析】解:由图图象可知,当Va=Vb=10cm3时,ma=30g,mb=10g,
由ρ=mV可得,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aρb=maVambVb=mamb=30g10g=31;
因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GS=mgS=ρVgS=ρShgS=ρgh,
所以,等高的实心圆柱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ρaghρbgh=ρaρb=31。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两物质的密度之比和规则形状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表达式p=ρgh的应用。
11.【答案】B
【解析】大气压p不变,从甲图到乙图,受力面积S变大,根据F=pS可知,吸盘对玻璃的压力F1变大;挂上同一锅铲后仍然静止,竖直方向上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不变,所以摩擦力F2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略
13.【答案】1000;1.5×103
【解析】略
14.【答案】5;5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得出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从而得出测力计的示数,同时涉及到了定滑轮的特点。
【解答】
解:因为物重G=5N,所以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5N的拉力,静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5N,示数也为5N;
同理,B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5N,示数也为5N。
故答案为:5,5。
15.【答案】球拍 乒乓球
【解析】解:球拍打球时,相互作用的力发生在球和球拍之间,球拍对球施加力的作用时,球对球拍施加反作用力,以乒乓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球拍,受力物体是乒乓球。
故答案是:球拍;乒乓球。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该题考查了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属于基础题。
16.【答案】运动状态 相互
【解析】解:(1)张琳艳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足球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张琳艳的头被撞疼,说明头受到力的作用,头在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足球也对头施加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相互。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画力的示意图时要体现出二力平衡的特点。
18.【答案】解: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木块沿着静止的斜面向上运动,所受滑动摩擦力平行于斜面向下,从木块重心开始,分别沿重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G和f表示,即为木块所受重力、滑动摩擦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木块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为木块所受重力示意图;
(2)木块沿着静止的斜面向上运动,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也可画在重心上)。
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19.【答案】(1)B
(2)长 匀速直线运动
(3)等于
【解析】略
20.【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
(2)=;
(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把切下的部分放在剩余木块的上方
【解析】
【分析】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及p=FS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1)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3)(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2)因图丙中和图丁中受压材料不同,故不能根据受压材料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据据p=FS分析。
【解答】
(1)根据转换法,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与图丙相比,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相同,则根据p=FS可知,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p';
(3)通过比较图甲、乙知,受力面积一定,乙中压力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大,这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一定,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木块,并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压力大小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改进的方法是把切下的部分放在剩余木块的上方。
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
(2)=;
(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把切下的部分放在剩余木块的上方
21.【答案】解:
(1)由ρ=mV可得车架的质量:
m=ρV=1.6×103kg/m3×2.5×10-3m3=4kg;
(2)车架受到的重力:
G=mg=4kg×10N/kg=40N;
(3)把自行车移到月球它受到的重力:
G月=16G=16×40N≈6.67N。
答:(1)车架的质量为4kg;
(2)车架受到的重力是40N;
(3)把自行车移到月球,它受到的重力是6.67N。
【解析】本题考查质量、重力的计算,比较简单,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1)已知车架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车架的质量;
(2)利用G=mg可求得其重力;
(3)一物体在月球上所受到的重力等于地球上所受重力的16。
22.【答案】解:(1)车的质量m=1.5t=1.5×103kg,
车的重力:G=mg=1.5×103kg×10N/kg=1.5×104N;
车在水平公路上,公路对车的支持力和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支=G=1.5×104N;
(2)车受到的摩擦阻力:f=0.02G=0.02×1.5×104N=3×102N;
(3)因为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
所以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有:F牵=f=3×102N。
答:(1)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1.5×104N;
(2)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为3×102N;
(3)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为3×102N。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要知道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两对平衡力:一是支持力和重力,二是牵引力和摩擦阻力。
(1)知道车的质量,利用G=mg求车的重力;车在水平公路上,公路对车的支持力和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据此求支持力;
(2)根据f=0.02G求车受到的摩擦力;
(3)由于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据此求牵引力。
23.【答案】解:(1)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得液体的密度:ρ=pgh=5.0×103Pa10N/kg×0.5m=1.0×103kg/m3;
(2)A点距离液面的距离:hA=0.5m-0.2m=0.3m,
A点的液体压强:pA=ρghA=1.0×103kg/m3×10N/kg×0.3m=3000Pa;
(3)液体的重力:G=mg=ρVg=1.0×103kg/m3×2.0×10-3m3×10N/kg=20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G总=G+G容=20N+20N=40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FS=40N2.0×10-3m2=2×104Pa;
(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S=5.0×103pa×2.0×10-3m2=10N。
答:(1)液体的密度为1.0×103kg/m3;
(2)距容器底高为0.2m处A点的液体压强为3000Pa;
(3)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104Pa;
(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10N。
【解析】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和压强的相关计算,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时,要正确判断深度,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注意单位换算。
(1)已知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和液体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得ρ=pgh求出液体的密度;
(2)已知液体的深度,可求A点距离液面的距离,根据公式p=ρgh可求A点的液体压强;
(3)根据密度公式ρ=mV和重力公式G=mg,推导出G=ρgV,求出液体的重力,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液体和容器的重力之和,根据公式p=FS求出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4)根据F=pS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2W,6W,【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