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6讲 酸和碱 专题练习(教师版) 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658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6讲 酸和碱 专题练习(教师版) 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658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6讲 酸和碱 专题练习(教师版) 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658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6讲 酸和碱 专题练习(学生版) 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6580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6讲 酸和碱 专题练习(学生版) 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6580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6讲 酸和碱 专题练习(学生版) 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06580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6讲 酸和碱 专题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6讲 酸和碱 专题练习,文件包含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36讲酸和碱专题练习教师版docx、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36讲酸和碱专题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突破
酸的通性与个性
【例1】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 BD (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Cu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后,故不与稀盐酸反应 。
变式训练
1.(2021·台州)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C)
2.(2022·仙居一模)将稀硫酸逐滴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如图是实验操作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微粒是 Na+ (填符号)。
(2)为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稀硫酸,可行的操作是 AC 。
A.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B.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取样,加入少量Na2CO3粉末
D.取样,滴加少量Ba(NO3)2溶液
碱的性质
【例2】(2022·杭州)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变式训练
3. (2020·绍兴)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
②盐酸过量 ③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1)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 该实验结论错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氯化钡,无论盐酸是否过量,都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
(2)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先出现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
【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AC 。
A.紫色石蕊试液 B.铜片 C.铁锈
4.(2021·缙云模拟)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挤压气球使CO2与两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戊同学认为:还可能是含有氢氧化钠和 碳酸钠 (写物质名称)。
(2)【分析讨论】有同学认为丁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因为Na2CO3和Ca(OH)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
(3)【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证明戊同学的猜想正确。
续表
(4)反思与拓展:下列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是 AC 。
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酸碱反应
【例3】(2022·杭州适应性)试管壁内附着的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C)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
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D.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例4】(2022·台州)在研究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时,把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得到无色溶液A。无色溶液A中除了氯化钡还有什么?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请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① 盐酸或HCl ② 红褐
(2)该同学为了从无色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钡晶体,请你帮他写出合理的方法: 加入适量(或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
变式训练
5.(2022·金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A)
6.用久的热水瓶内胆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兴趣小组为了解具体成分进行了实验。他们取样品25 g放入质量为100 g的锥形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往瓶内加入150 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此时天平示数如图。对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4.2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CaCl2、MgCl2 (填化学式)。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CO2的质量:25 g+100 g+150 g―268.4 g=6.6 g
解: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 H2O+CO2↑
10044
x6.6 g
10044=x6.6 g x=15 g
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15 g25 g×100%=60%
答: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60%。
(3)反应结束时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解:设反应结束后产生的MgCl2的质量为y
样品中Mg(OH)2的质量为25 g-15 g-4.2 g=5.8 g
Mg(OH)2+2HClMgCl2+2H2O
5895
5.8 gy
5895=5.8 gy y=9.5 g
最后溶液的质量:25 g-4.2 g+150 g-6.6 g=164.2 g
样品中MgCl2的质量分数=9.5 g164.2 g×100%≈5.8%
答:反应结束时溶液中MgCl2质量分数是5.8%。
7.(2020·广州)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
(1)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1 000 g质量分数为0.37%(pH约为1)的稀盐酸。
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3.7 g,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 10 g。
②已知浓盐酸密度为1.19 g·cm-3,量取上述所需浓盐酸用到的仪器是 AD (填标号)。
A.10 mL量筒 B.50 mL量筒
C.试管 D.胶头滴管
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 玻璃片或白瓷板 上。
(2)取少量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2 mL水,振荡,得到白色浑浊液体,滴加1滴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至反应完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
(3)取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粉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①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②下列示意图中,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D (填标号)。
当堂检测
1.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在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B)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2.(2021·宁波)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 ℃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3.(2021·黄石)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D)
酸定义: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化学性质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碱反应( )
A.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
B.能与某些酸反应
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某些盐反应
4.(2022·金东区二模)白葡萄酒中含有花青素(一种与紫色石蕊试液性质相似的物质),而假的白葡萄酒不含花青素,所以鉴别真假白葡萄酒可用厨房中的 (B)
A.食盐 B.白醋 C.白糖 D.水
5.(2021·深圳)小明在探究稀硫酸性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稀H2SO4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后,溶液变蓝
B.若能与X反应制取H2,则X是Cu
C.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
D.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一定是NaOH
6.(2020·金丽)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D)
7.(2022·宁波)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
8.(2022·湖州)小越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越猜想: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可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钙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
为了检验小越的猜想,小陈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排除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
(3)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 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9.(2020·金丽)某兴趣小组对“稀盐酸与石灰石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稀盐酸与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
【实验操作】取一块状石灰石于试管中,往试管中加入5毫升稀盐酸。
【实验现象】①开始时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②反应停止后,试管底部有块状固体残留、固体表面无气泡;③试管内溶液无色。
【初步分析】(1)反应停止后,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判断,得出了石灰石没有反应完的结论,支持该同学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② (填上述实验现象的序号)。
【小组讨论】大家讨论后认为,要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以从液体和固体两条途径进行探究:一是探究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二是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
【继续探究】(2)对原残留液体是否还有盐酸的探究,有同学取原残留液体,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根据这一现象,得出了原残留液体中存在盐酸的结论。但小金认为根据这一现象是不能得出原残留液中存在盐酸的结论,小金的理由是 不存在稀盐酸时,反应产生的氯化钙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也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
(3)探究原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真正需要检验的离子是 氢离子(或H+) 。
(4)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小丽取原残留块状固体用水洗净后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了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于是得出残留块状固体中还存在碳酸钙。
【实验结论】在原反应结束时,稀盐酸与石灰石没有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碳酸钙有剩余。
10.(2022·绍兴)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CO2 。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 相等质量的“镁粉”和MgCO3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不同 。
(3)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 mL和1120 mL,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 MgCO3和Mg(OH)2 。
【解析】(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取MgCO3和“镁粉”样品4.2 g,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可知“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
(3)解:设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MgCO3+2HClMgCl2+H2O+CO2↑
8473
4.2 gx
8473=4.2 gx x=3.65 g
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5 g58.0 g×100%≈6.29%
设与氢氧化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Mg(OH)2+2HClMgCl2+2H2O
5873
4.2 gy
5873=4.2 gy y≈5.286 g
消耗盐酸的质量为5.286 g6.29%≈84.0 g
故表格中m的值为84.0。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设MgCO3的质量为x,则x4.2 g=952 mL1120 mL,解得x=3.57 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3.57 g4.2 g×58.0 g=49.3 g;“镁粉”中另一种物质的质量为4.2 g-3.57 g=0.63 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61.9 g-49.3 g=12.6 g,则设4.2 g该物质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则0.63 g12.6 g=4.2 gn,解得n=84 g,故“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答案:(1)CO2
(2)相等质量的“镁粉”和MgCO3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不同
(3)84.0(计算过程见解析)
(4)MgCO3和Mg(OH)2
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Ⅱ
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该步骤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碳酸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取上述实验所得滤液少量,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结论:猜想成立
项目
实验一
实验二
猜想
可能还有盐酸
可能还有氢氧化钡
实验过程
在试管中加入2~3颗锌粒,再滴加少量无色溶液A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无色溶液A,再滴加2~3滴氯化铁溶液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有 ② 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无色溶液A不含 ①
无色溶液A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钡
选项
事实或结论
推理或判断
A
酸性溶液pH小于7
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D
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酱油和食醋
闻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
C
探究水的组成
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
D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9讲 常见的化学反应 专题练习,文件包含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39讲常见的化学反应专题练习教师版docx、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39讲常见的化学反应专题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8讲 金属 专题练习,文件包含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38讲金属专题练习学生版docx、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38讲金属专题练习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 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37讲 重要的盐 专题练习,文件包含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37讲重要的盐专题练习学生版docx、2023年浙江省初中科学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37讲重要的盐专题练习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