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6949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九单元 溶液(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6949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九单元 溶液(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6949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九单元 溶液(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694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九单元 溶液(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694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九单元 溶液(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694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九单元 溶液(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1 次下载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5 次下载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1 次下载
-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6 次下载
-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8 次下载
第九单元 溶液(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九单元 溶液(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2·江苏无锡)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豆浆 C.米粥 D.汽水
【答案】D
【分析】溶液时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 牛奶不均一、不稳定,不是溶液;
B. 豆浆不均一、不稳定,不是溶液;
C. 米粥不均一、不稳定,不是溶液;
D. 汽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故选:D。
2.(2022·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第二中学中考真题)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得到溶液,故A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3.(2020·北京·中考真题)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30 | 40 |
溶解度/g | 31.6 | 45.8 | 63.9 |
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答案】D
【详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 ,故选项A不正确;
B、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得,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B不正确;
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
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时,100g水中溶解63,9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4.(2021·安徽)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答案】C
【详解】A、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所需葡萄糖为:100g×11%=11g,需要用到游码,用托盘天平称量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故葡萄糖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
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取数字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大,符合题意;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液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0·山东泰安)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D
【详解】A、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16g=84g(合84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造成所量取的水体积偏大,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2022·江苏连云港)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NaCl B.称量NaCl
C.量取H2O D.溶解NaCl
【答案】C
【详解】A、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7.(2020·重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有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用于去油污
B.氢氧化钠溶于水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一定会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
【答案】B
【详解】A、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可用于去油污,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定会用到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0·江苏苏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C.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D.水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答案】C
【详解】A、溶液一定是均一、透明的,不一定是无色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
B、若固体的溶解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降温不一定有溶质结晶析出,故错误;
C、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正确;
D、蔗糖分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导电性没有显著变化,故错误。
故选C。
9.(2021·湖南邵阳)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将砝码放在左盘(5g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量水时仰视液面读数。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不能确定
【答案】C
【详解】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5%=15g。5g以下用游码所以不需要使用游码,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不影响称量氯化钠的质量。
量水时仰视液面读数,读数偏小,水量取的偏多。则配置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
故选C。
10.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①蒸发溶剂,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②增加溶质,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③降低温度,不能使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
④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加热升温,不能使所有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硝酸钾等。
故正确的是①②,选A。
11.(2022·云南)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溶液 B.生理盐水 C.过氧化氢溶液 D.葡萄糖注射液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溶液。
【详解】A、碘酒溶液中碘单质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A符合题意;
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是溶质,水是溶剂,故C不符合题意;
D、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0·辽宁锦州)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X是水,Y是氧化钙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答案】C
【详解】A、水与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 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广口瓶内温度降低, 瓶内气体气压减小,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升高,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广口瓶内温度几乎不变, 瓶内气体气压几乎不变,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2020·山东烟台)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
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
【答案】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故A选项正确;
B、t1℃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最大,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故B选项正确;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氯化镁、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故C选项正确;
D、t2℃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是70g,所以将40g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5g的晶体,所以所得溶液质量为85g,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14.(2022·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第二中学中考真题)图甲是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N B.20℃时,烧杯a中为饱和溶液,b中为不饱和溶液
C.40℃时,烧杯a、b中均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烧杯a、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答案】C
【详解】A、乙中烧杯a中底部有固体剩余,烧杯b中底部没有固体剩余,说明a中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中物质的溶解度,故a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M,b中加入的固体是N,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并不知道加入溶质的具体质量,烧杯a有不溶物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是b不能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两种物质溶解度增大,由图乙知b在20℃时可能是饱和溶液,升温到40℃后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且40℃时M的溶解度大于N,b已经是不饱和溶液,由于所加入溶质质量相同,所以a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D、如图可知,在35℃时,M和N溶解度相等,如果刚好加入的35℃状态下溶解度大小质量的溶质,40℃时,两溶液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相等,则质量分数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2·江苏无锡)NaCl、KCl、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80℃时,KCl的溶解度比NaCl小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答案】B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到, 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在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KCl的溶解度比NaCl大,错误;
B. t℃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C. 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
D. 氯化钠、氯化镁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氯化镁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6.(3分)(2022·江苏无锡)海水淡化常用蒸馏和膜分离等多种方法。
(1)蒸馏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蒸馏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膜分离的原理如图2所示。将海水加压一段时间后,水分子能透过分离膜,Na+和Cl-却不能透过,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膜分离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物质分离的______操作相似。
【答案】(1)物理 (2)变大 (3)过滤
【解析】(1)蒸馏过程中只有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加压后右侧的水分子逐渐向左侧转移,Na+和Cl-却不发生转移,则右侧的海水中水的质量变小,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
(3)膜分离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原理相似,都是将物质进行分离。
17.(4分)(2020·辽宁大连)大连复州湾盐场是我国四大海盐场之一,利用传统的海水晒盐工艺,可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镁等物质,下图是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中,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2)t℃时,氯化镁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
(3)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
(4)海水晒盐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获得晶体。
【答案】 氯化镁 7:10 增加溶质(或其它合理答案) 蒸发结晶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较大,而氯化钠较小。故答案为:氯化镁;
(2)t℃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70g,表示在t℃时,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70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70g:100g=7:10。故答案为:7:10;
(3)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故答案为:增加溶质(答案合理即可);
(4)海水晒盐的过程中,通过自然光的温度将水分蒸发,从而溶液中逐渐的析出氯化钠晶体。该过程属于蒸发结晶的过程。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18.(4分)(2020·陕西)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_______。
(4)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右上图中的 ______(填“a”或“b”)相似。
【答案】 饱和 220g 109g a
【详解】(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因为丙中有固体溶质析出(即不能被溶解),所以丙中溶液为室温时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是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溶解得到的,因为固体全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为120g。又因为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所以溶液质量为220g。
(3)丙中溶液为室温时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含有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由于乙中溶液恢复至室温变成丙中溶液过程中析出固体11g,故丙中溶液含有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20g-11g=109g。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根据丙中溶液的组成可以推出,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109g。
(4)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所以乙中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从乙中溶液变成丙中溶液过程中有固体析出可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题干提供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该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曲线图中的a相似。
19.(4分)(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不同温度时NH4Cl和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H4Cl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KNO3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20~60℃,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__。
(2)t℃时NH4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在________范围之内。
(3)40℃时,NH4Cl和KNO3各25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恢复到40℃,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将两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NH4Cl_______(填“>”“<”或“=”) KNO3。
【答案】(1)硝酸钾 (2)20~30℃ (3) NH4Cl没有完全溶解,KNO3完全溶解 <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
(2)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KNO3,而30℃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KNO3,则NH4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时的温度范围为20~30℃。
(3)4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5.8g,KNO3的溶解度为63.9g,则50g水中最多可溶解NH4Cl的质量为,最多可溶解KNO3的质量为,则将NH4Cl和KNO3各25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NH4Cl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KNO3溶液中固体全部溶解;
将两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20℃,NH4Cl溶解度降低,则固体质量增加,又由于2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则KNO3硝酸钾溶液中也有晶体析出,且析出晶体更多,即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NH4Cl<KNO3。
20.(4分)(2022·西藏)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50℃时,将40gA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
(4)将50℃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答案】(1)5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2)70 (3)降温结晶 (4)B>A>C
【解析】(1)P点含义是5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2)50℃时A的溶解度是40g,将4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2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
(3)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4)50℃将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到20℃,A、B析出固体后仍然是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C此时因为温度降低,溶解度上升,C溶液是20℃下的不饱和溶液,A在20℃时的溶解度大于C在20℃时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21.(4分)(2022·江苏淮安)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钠中带正电荷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g。
(3)20℃时,将40g硝酸钠加入50g水中,形成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6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析出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B.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钠
【答案】(1)Na+ (2)110 (3)不饱和 (4)A
【详解】(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钠离子带正电荷,表示为:Na+;
(2)根据图像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3)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8g,即100g水最多溶解88g硝酸钠,则50g水最多溶解44g硝酸钠,因此,将40g硝酸钠加入50g水中,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4)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降低温度就会析出大量的晶体,故A正确;
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降温后,水的量不会发生改变,故B错误;
C、降温到20℃,两种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钠,故C错误;
故选A。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39分)
22.(10分)(2022·辽宁朝阳)某同学欲配制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2)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
(3)①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直到天平平衡。
(4)欲配制6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
【答案】(1)12 (2)②④⑤③① (3) 偏小 往左盘添加氯化钠 (4)30g
【解析】(1)由可知,配制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2)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⑤③①。
(3)①由可知,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不变,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先要加好砝码,调节好游码,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说明氯化钠固体的量偏少,则应往左盘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4)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配制6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为,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3.(15分)(2020·广西·中考真题)请根据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实验装置可选择_____(填装置代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装置代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可选用该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装置E收集气体,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
(5)装置F中,当向试管内滴入适量水时,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酒精灯 BE 2KClO32KCl+3O2↑ A 都为固体与液体的反应,且反应不需加热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左端液面上升,右端液面下降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排水法收集氧气较纯净,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填:BE;2KClO32KCl+3O2↑;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也是装置A,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可选用该装置的原因是都为固体与液体的反应,且反应不需加热,故填:A;都为固体与液体的反应,且反应不需加热;
(4)反应开始时,排出的气体不纯净,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可得到较纯净的气体,故填: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5)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左端液面上升,右端液面下降,故填:左端液面上升,右端液面下降。
24.(14分)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100g水) | 氯化钠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0 | 169.0 |
①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②20℃,5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③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④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烧杯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 若使烧杯乙中固体全部溶解,其溶液浓度一定增大
D 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⑤20℃时,在100g水中溶解NaCl和KNO3,进行以下实验:
Ⅰ.溶液c所含溶质为_______,固体a为_______g。
Ⅱ.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
A 固体b是纯净物
B 溶液c、d中NaCl质量分数相等
C 溶液d中硝酸钾的质量小于氯化钠的质量
D 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 110.0g/100g水 65.8 降温结晶法 AC KNO3、NaCl 114 AD
【详解】①由表中数据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0g/100g水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0g/100g水,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所以,所得溶解的质量为50g+15.8g=65.8g;
③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远大于氯化钠,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④A、由表中数据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100g水和36.0g/100g水,对比烧杯中的溶解现象可知,加入的质量大于31.6g,小于或等于36.0g, 所以,不能判断烧杯甲中的溶液是否饱和,错误,符合题意;
B、由表中数据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100g水和36.0g/100g水,对比烧杯中的溶解现象可知,烧杯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烧杯乙中的溶质是硝酸钾,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烧杯乙中溶液为饱和溶液,若使烧杯乙中固体全部溶解,可以加水,其溶液浓度不变或者减小,错误,符合题意;
D、烧杯乙中的溶质是硝酸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大于31.6g,小于或等于36.0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0g,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一定全部溶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⑤Ⅰ.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100g水和36.0g/100g水,100g水中加入15g硝酸钾全部溶解,150g氯化钠36g溶解,溶质为KNO3和NaCl;过滤以后的固体为未溶解的氯化钠,质量为150g-36.0g=114g
Ⅱ. AD由表中数据8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169.0g/100g水和38.4g/100g水,溶液C中的溶质为15g硝酸钾和36.0g氯化钠,温度升高到80℃,蒸发掉90g水以后,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为:, ,
A、溶液C温度升高到80℃,蒸发掉90g水,过滤后的固体b为氯化钠,是纯净物,正确,符合题意;
B、溶液c为氯化钠2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d为氯化钠80℃时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同,质量分数也不相等,错误,不符合题意;
C、溶液d中硝酸钾的质量为15g,氯化钠的质量为3.84g,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g/100g水,50g水中最多溶解,温度升高到80℃,蒸发掉90g水以后,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15g,所以,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是不饱和溶液,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D。
四、计算题(共8分)
25.(8分)(2022·山东滨州)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称取50.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盛有2.0g二氧化锰的烧杯(烧杯质量为76.0g)中。待完全反应后,称量反应后物质连同烧杯的质量为126.4g(氧气逸出带出的水分忽略不计)。请计算回答。
(1)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1.6g
(2)解:设产生1.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8%。
【解析】(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50.0g+2.0g+76.0g-126.4g=1.6g
(2)详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