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3 次下载
-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B卷·能力提升练)
(共21小题 时间:60分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S-32 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辽宁沈阳·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培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
【答案】B
【解析】A、氯化钠具有咸味,可以用于调味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完全相似,但是亚硝酸钠是有毒的,不能代替食盐腌渍食品,故错误,符合题意;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培制糕点,正确,不符合题意;D、碳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钾元素,故可以用于化学肥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成就美食,维护健康。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作用不相符的是( )
A.食盐—调味剂 B.蔗糖—甜味剂
C.碳酸钙—预防骨质疏松 D.小苏打—预防甲状腺肿大
【答案】D
【解析】A、食盐是氯化钠,具有咸味,能作调味剂;正确;B、蔗糖具有甜味,可以食用,则可以作甜味剂;正确;C、钙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碳酸钙能预防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正确;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不含有碘元素;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加碘食盐能预防甲状腺肿大;错误。故选D。
3.(2022·广东·模拟预测)“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面主要装中国的粮食”。粮食问题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化肥的合理利用为粮食的丰产丰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
A.K2SO4 B.Ca3(PO4)2
C.KCl D.CO(NH2)2
【答案】D
【解析】A、硫酸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B、磷酸钙含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C、氯化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D、尿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故选D。
4.(2022·江苏无锡·校考模拟预测)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A、用天平称量固体物品,应把固体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不符合题意;B、溶解固体不能使用量筒,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C、过滤操作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待滤液倾倒洒落到漏斗外,不符合题意;D、蒸发结晶时要用蒸发皿,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符合题意。故选D。
5.(2022·广西贵港·统考中考真题)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铁元素的价类图,图中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a→f B.b→c
C.d→c D.e→a
【答案】B
【解析】a属于单质,则a为铁,b属于氧化物,且b中铁元素显+3价,则b为氧化铁,e属于氧化物,且铁元素显+2价,则e为FeO,c属于碱,且铁元素显+3价,则c为氢氧化铁,d属于盐,且铁元素显+3价,则d为铁盐,f属于盐,且铁元素显+2价,则f属于亚铁盐。A、铁能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铁,符合题意;C、铁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如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D、氧化亚铁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22·湖南衡阳·模拟预测)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
A.苛性钠、火碱、金属钠 B.生石灰、消石灰、石灰石
C.烧碱、 纯碱、 碳酸钠 D.消石灰、熟石灰、氢氧化钙
【答案】D
【解析】A、苛性钠、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和金属钠不属于同一种物质,A错误,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属于同一种物质,B错误,不符合题意;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不属于同一种物质,C错误,不符合题意;D、消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同一种物质,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7.(2022·福建泉州·模拟预测)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K+,,Cl﹣ B.Ag+,K+,,Cl﹣
C.Na+,Cu2+,, D.H+,K+,OH﹣,
【答案】A
【解析】A、四种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水或气体,且都无色,故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B、Ag+和 Cl﹣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C、四种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水或气体,可以大量共存,但铜离子的水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D、H+和OH﹣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2·广东·模拟预测)农业因为疫情以及欧美的中长期互相制裁原因带来囤粮心态。全球农作物供需进入偏紧状态,库存较低,粮价温和上涨预期强烈。化肥和农药对农作物至关重要。以下关于化肥和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三种最主要的营养元素
B.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应多施钾肥
C.化肥KH2PO4是属于复合肥料
D.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大量使用会引起土壤污染
【答案】B
【解析】A、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需要量较大的三种营养元素。A正确。B、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的是磷肥。B错。C、复合肥是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KH2PO4含有钾、磷两种营养元素,是复合肥。C正确。D、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大量使用化肥,施入土壤后会导致土壤污染。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
9.(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符合题意;B、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有沉淀生成,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钾和氯化钠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气体,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2023·山东滨州·校考模拟预测)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 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答案】A
【解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不是烧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描述错误符合题意;B、碳酸钠是白色固体,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2022·重庆渝中·统考一模)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A、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是硫酸,若是硫酸,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氯化钡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滴入的溶液可能是酸或盐溶液,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2.(2022·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一模)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3种不溶物
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
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
【答案】C
【解析】A、提纯时先将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故A错误;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4种不溶物,即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故B错误;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这是因为盐酸易挥发,随着蒸发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故C正确;D、操作b是将溶质与水分离,操作b的名称为蒸发,故D错误。故选C。
13.(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 加稀盐酸,闻气味 |
B | 获得氯酸钾分解后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 | 加水溶解、过滤 |
C | 区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钠溶液 | 滴加酚酞溶液 |
D |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
【答案】B
【解析】A、铵态氮肥不一定都与稀盐酸反应,但是可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所以可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不是加稀盐酸,故不符合题意;B、氯酸钾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氯化钾易溶于水,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可以加水溶解氯化钾,再过滤即可得到二氧化锰,故符合题意;C、氢氧化钾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可除去少量氢氧化钠,但加入的硫酸铜是过量的,所以会在溶液中引进过量的硫酸铜杂质,所以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2022·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某白色固体是由NaCl、MgCl2、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取样品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取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稀硫酸,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未溶解。下面对白色固体混合物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同时含有NaCl、MgCl2、BaCl2、NaOH
B.一定含有MgCl2、BaCl2、NaOH,不含有NaCl
C.一定含有MgCl2、BaCl2、NaOH,可能含有NaCl
D.一定含有MgCl2、BaCl2,可能含有NaCl、NaOH
【答案】C
【解析】取样品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不溶物,说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可推测固体中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
取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稀硫酸,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未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可推测固体中含有氯化钡。A、由分析可知氯化钠没有现象证明有或没有,无法确定其是否存在于白色固体中,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同A,无法确定氯化钠其是否存在于白色固体中,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氯化钠没有现象证明有或没有,白色固体中可能有氯化钠,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加水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一定有氢氧化钠,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2022·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可表示为xCu(OH)2·yCuCO3。取适量蓝铜矿样品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最终浓硫酸增重1.8 g,氢氧化钠增重8.8 g,则x与y的比值为( )
A.1:1 B.2:1
C.1:2 D.9:44
【答案】C
【解析】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氢氧化钠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与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相同,故氢元素的质量为:,碳元素的质量为:,故2x:12y=0.2g:2.4g,x:y=1:2。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16.(2022·重庆沙坪坝·重庆一中校考模拟预测)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天然矿石,其主要矿石为: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朱砂(主要成分,HgS)。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属于______________(填“酸”、“碱”或“盐”)。
(2)画出硫化汞中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3)参观该巨作时,禁止使用闪光灯,在闪光灯中紫外线的作用下,文物农面的水和氧气生成H2O2,破坏颜料。请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答案】(1)盐;(2);(3)。
【解析】(1)Cu2(OH)2CO3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属于盐类;(2)
硫离子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核外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可由此画出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氧气与水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17.(2022·青海海东·统考一模)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领域对氢氧化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溶液中都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2)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请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等配成的杀菌剂。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碱),蓝色斑点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4)下列试剂能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酚酞溶液 C 碳酸钠溶液
【答案】OH- ; ;Cu(OH)2 ;C
【解析】(1)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均属于碱,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则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溶液中都有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OH-。(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等配成的杀菌剂,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则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碱),蓝色斑点的成分是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H)2。(4)A、稀硫酸和稀盐酸、氯化钠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A不正确;B、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澄清石灰水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B不正确;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氯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鉴别,故C正确。故选C。
18.(2022·广东阳江·校考一模)回答问题
(1)A、B、C、D、E分别是常见的酸、碱、盐中的一种,由以下元素组成:H、O、S、Cu、Na。其中A是酸,C是蓝色沉淀,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① ② ③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I、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是_______;C是_______。
Ⅱ、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
反应③_______。
(2)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某同学思考后按以下流程除去食盐样品中的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请根据流程图回答:
①为了除去氯化钙,试剂A是_______。
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去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加入试剂B后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H2SO4 ;Cu(OH)2 ; ;;
(2) 碳酸钠溶液 ;Mg2+ ;
【解析】(1)A是酸,C是蓝色沉淀,C是氢氧化铜,由③可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D为硫酸钠,由①可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②可知,稀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E为硫酸铜,B为氢氧化钠,A为稀硫酸。I、物质的化学式:A是H2SO4;C是Cu(OH)2。
Ⅱ、反应①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③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加入蒸馏水溶解过滤除去沙土,加入过量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浊液中含有氯化钙,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过滤得到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则为了除去氯化钙,试剂A是碳酸钠溶液。②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则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去的杂质离子是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③加入试剂B后发生中和反应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2022·安徽·模拟预测)张老师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往半瓶矿泉水中加入一片维C泡腾片,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片刻成为一瓶可口的饮料。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维C泡腾片是一种保健药品,其主要成分有维生素C(C6H8O6)、碳酸氢钠(NaHCO3)和柠檬酸(C6H8O7),柠檬酸是一种酸。
【提出猜想】
(1)甲同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为该气体可能是CO2、CO、H2、O2中的一种或几种,而乙同学还从保健药品安全角度考虑,由于CO、H2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且 ________(填“CO”或“H2”)有毒,所以不可能含有CO和H2,认为该气体只可能是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丙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丁同学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矿泉水瓶内的气体,没有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得出结论】
(2)丙同学和丁同学的实验,张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后认为:由丙同学的实验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CO2,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由于同学的实验不能确定该气体中是否含有O2,理由是 _____________。根据有关资料和实验证明,该气体中只含CO2。
【拓展延伸】为了测定某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张老师引导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仪器固定装置及止水夹等均已略去)并进行实验。有关实验数据为:维C泡腾片2片(每片维C泡腾片的质量为4.00g),盛有碱石灰(碱石灰是一种干燥剂,可吸收CO2气体和水蒸气)的干燥管a质量增加了0.88g。
(3)碳酸氢钠(NaHCO3)俗称 ___________,可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维C泡腾片反应完毕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_;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____。
(5)如果撤去装置中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则测定结果 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1)CO;(2) 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未去除二氧化碳,无法直接利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是否含有氧气;(3) 小苏打;NaHCO3+HCl=NaCl+H2O+CO2↑;(4) 排出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a中影响实验结果;(5)偏高
【解析】(1)由于CO、H2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且CO有毒,故气体中不可能含有CO、H2,故填:CO;
(2)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直接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氧气,故填: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未去除二氧化碳,无法直接利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是否含有氧气;(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小苏打;NaHCO3+HCl=NaCl+H2O+CO2↑;(4)反应后通入空气目的是:排出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完全被a中的碱石灰吸收;b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进入a中,对实验产生干扰,故填:排出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a中影响实验结果;(5)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与水蒸气,若没有浓硫酸装置吸收水蒸气,二氧化碳与水蒸气都被a吸收,则a增加的质量偏大,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偏高,故填:偏高。
20.(2022·重庆沙坪坝·重庆一中校考模拟预测)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图1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完成该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没有明显错误_____(填字母序号).
(3)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_____等措施。
(4)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①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②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5)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除去泥沙的“精盐”又作了如图3处理(假定杂质只有MgCl2、CaCl2两种)注:反应中所加试剂均过量
①白色沉淀含有物质的化学式为__;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盐酸时发生的中和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
③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___。
【答案】(1)BCD;(2)BD##DB;(3)间歇加热;(4)②③④;(5) Mg(OH)2、CaCO3 ;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解析】(1)操作①是将大颗粒粗盐研磨成较细粗盐,用到的仪器是研钵,故选BCD。(2)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故A不正确;B、溶解操作,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B正确;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尖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故C不正确;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动,使热量散发,故D正确。故选BD。(3)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可以间歇加热,防止持续加热温度过高造成飞溅,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间歇加热等措施。(4)①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不正确; ②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④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称量的精盐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故选②③④。(5)①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则白色沉淀含有物质的化学式为Mg(OH)2、CaCO3。②溶液I中加入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盐酸时发生的中和反应的方程式是。③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选用蒸发结晶得到晶体,则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21.(2022·广西钦州·统考一模)Mg(OH)2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4%NaOH溶液,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NaOH溶液质量/g | 10.0 | 20.0 | 30.0 | 40.0 |
Mg(OH)2质量/g | 0.232 | 0.522 | 0.580 | 0.580 |
(1)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中硫酸镁完全反应。
(2)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___(写出计算过程)。
(3)分析实验数据,在下图中,画出加入4%NaOH溶液质量0—30.0g过程中,产生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_____。
【答案】(1)由实验数据表可知,实验③④中Mg(OH)2质量的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可知硫酸镁已经完全反应。故填:③④;(2)1.2g; (3)
【解析】(1)由实验数据表可知,实验③④中Mg(OH)2质量的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可知硫酸镁已经完全反应。故填:③④
(2)计算硫酸镁的质量应选择完全反应的组别来进行计算,因此可选用③④组数据进行计算,设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y。
x=1.2g,y=20g;故填:1.2g
(3)由实验数据可知,设硫酸消耗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z。假设溶液中没有硫酸,则全部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由数据分析可得,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减少了0.522g-0.232g-0.232g=0.058g,因此这部分没有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假设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z。
z=2g
一开始是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没有沉淀产生,消耗了2.0gNaOH溶液,硫酸反应完之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开始产生沉淀,至硫酸镁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沉淀,根据氢氧化镁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0g,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20.0g+2.0g=22.0g;硫酸镁已完全反应;根据数据可以画出加入4%NaOH溶液质量0—30.0g过程中,产生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