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新疆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乙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新疆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乙卷)01
    2022年新疆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乙卷)02
    2022年新疆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乙卷)03
    还剩6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新疆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乙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新疆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乙卷),共6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新疆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乙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2022•乙卷)集合M={2,4,6,8,10},N={x|﹣1<x<6},则M∩N=(  )
    A.{2,4} B.{2,4,6} C.{2,4,6,8} D.{2,4,6,8,10}


    2.(5分)(2022•乙卷)设(1+2i)a+b=2i,其中a,b为实数,则(  )
    A.a=1,b=﹣1 B.a=1,b=1 C.a=﹣1,b=1 D.a=﹣1,b=﹣1


    3.(5分)(2022•乙卷)已知向量=(2,1),=(﹣2,4),则|﹣|=(  )
    A.2 B.3 C.4 D.5


    4.(5分)(2022•乙卷)分别统计了甲、乙两位同学16周的各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单位:h),得如图茎叶图: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的样本中位数为7.4
    B.乙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的样本平均数大于8
    C.甲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大于8的概率的估计值大于0.4
    D.乙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大于8的概率的估计值大于0.6
    5.(5分)(2022•乙卷)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大值是(  )
    A.﹣2 B.4 C.8 D.12




    6.(5分)(2022•乙卷)设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点A在C上,点B(3,0),若|AF|=|BF|,则|AB|=(  )
    A.2 B.2 C.3 D.3




    7.(5分)(2022•乙卷)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输出的n=(  )

    A.3 B.4 C.5 D.6



    8.(5分)(2022•乙卷)如图是下列四个函数中的某个函数在区间[﹣3,3]的大致图像,则该函数是(  )

    A.y= B.y=
    C.y= D.y=



    9.(5分)(2022•乙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  )
    A.平面B1EF⊥平面BDD1 B.平面B1EF⊥平面A1BD
    C.平面B1EF∥平面A1AC D.平面B1EF∥平面A1C1D





    10.(5分)(2022•乙卷)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3项和为168,a2﹣a5=42,则a6=(  )
    A.14 B.12 C.6 D.3




    11.(5分)(2022•乙卷)函数f(x)=cosx+(x+1)sinx+1在区间[0,2π]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  )
    A.﹣, B.﹣, C.﹣,+2 D.﹣,+2







    12.(5分)(2022•乙卷)已知球O的半径为1,四棱锥的顶点为O,底面的四个顶点均在球O的球面上,则当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2022•乙卷)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2S3=3S2+6,则公差d=   .







    14.(5分)(2022•乙卷)从甲、乙等5名同学中随机选3名参加社区服务工作,则甲、乙都入选的概率为    .








    15.(5分)(2022•乙卷)过四点(0,0),(4,0),(﹣1,1),(4,2)中的三点的一个圆的方程为    .









    16.(5分)(2022•乙卷)若f(x)=ln|a+|+b是奇函数,则a=   ,b=   .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
    17.(12分)(2022•乙卷)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Csin(A﹣B)=sinBsin(C﹣A).
    (1)若A=2B,求C;
    (2)证明:2a2=b2+c2.























    18.(12分)(2022•乙卷)如图,四面体ABCD中,AD⊥CD,AD=CD,∠ADB=∠BDC,E为AC的中点.
    (1)证明:平面BED⊥平面ACD;
    (2)设AB=BD=2,∠ACB=60°,点F在BD上,当△AFC的面积最小时,求三棱锥F﹣ABC的体积.






















    19.(12分)(2022•乙卷)某地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已将荒山改造成了绿水青山.为估计一林区某种树木的总材积量,随机选取了10棵这种树木,测量每棵树的根部横截面积(单位:m2)和材积量(单位:m3),得到如下数据:
    样本号i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和
    根部横截面积xi
    0.04
    0.06
    0.04
    0.08
    0.08
    0.05
    0.05
    0.07
    0.07
    0.06
    0.6
    材积量yi
    0.25
    0.40
    0.22
    0.54
    0.51
    0.34
    0.36
    0.46
    0.42
    0.40
    3.9
    并计算得xi2=0.038,yi2=1.6158,xiyi=0.2474.
    (1)估计该林区这种树木平均一棵的根部横截面积与平均一棵的材积量;
    (2)求该林区这种树木的根部横截面积与材积量的样本相关系数(精确到0.01);
    (3)现测量了该林区所有这种树木的根部横截面积,并得到所有这种树木的根部横截面积总和为186m2.已知树木的材积量与其根部横截面积近似成正比.利用以上数据给出该林区这种树木的总材积量的估计值.
    附:相关系数r=,≈1.377.












    20.(12分)(2022•乙卷)已知函数f(x)=ax﹣﹣(a+1)lnx.
    (1)当a=0时,求f(x)的最大值;
    (2)若f(x)恰有一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21.(12分)(2022•乙卷)已知椭圆E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轴、y轴,且过A(0,﹣2),B(,﹣1)两点.
    (1)求E的方程;
    (2)设过点P(1,﹣2)的直线交E于M,N两点,过M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线段AB交于点T,点H满足=.证明:直线HN过定点.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
    22.(10分)(2022•乙卷)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θ+)+m=0.
    (1)写出l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l与C有公共点,求m的取值范围.





















    [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23.(2022•乙卷)已知a,b,c都是正数,且++=1,证明:
    (1)abc≤;
    (2)++≤.

    2022年新疆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乙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2022•乙卷)集合M={2,4,6,8,10},N={x|﹣1<x<6},则M∩N=(  )
    A.{2,4} B.{2,4,6} C.{2,4,6,8} D.{2,4,6,8,10}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集合思想;定义法;集合;数学运算.
    【分析】直接利用交集运算求解即可.
    【解答】解:∵M={2,4,6,8,10},N={x|﹣1<x<6},
    ∴M∩N={2,4}.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
    2.(5分)(2022•乙卷)设(1+2i)a+b=2i,其中a,b为实数,则(  )
    A.a=1,b=﹣1 B.a=1,b=1 C.a=﹣1,b=1 D.a=﹣1,b=﹣1
    【考点】虚数单位i、复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转化思想;转化法;数系的扩充和复数;数学运算.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复数相等的条件,即可求解.
    【解答】解:∵(1+2i)a+b=2i,
    ∴a+b+2ai=2i,即,
    解得.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相等的条件,属于基础题.
    3.(5分)(2022•乙卷)已知向量=(2,1),=(﹣2,4),则|﹣|=(  )
    A.2 B.3 C.4 D.5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向量的概念与向量的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数学运算.
    【分析】先计算的坐标,再利用坐标模长公式求解.
    【解答】解:,
    故,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坐标公式,属于基础题.
    4.(5分)(2022•乙卷)分别统计了甲、乙两位同学16周的各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单位:h),得如图茎叶图: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的样本中位数为7.4
    B.乙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的样本平均数大于8
    C.甲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大于8的概率的估计值大于0.4
    D.乙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大于8的概率的估计值大于0.6
    【考点】茎叶图.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对应思想;综合法;概率与统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分析】根据茎叶图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茎叶图可知,甲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的样本中位数为,选项A说法正确;
    由茎叶图可知,乙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的样本平均数大于8,选项B说法正确;
    甲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大于8的概率的估计值为,选项C说法错误;
    乙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大于8的概率的估计值为,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茎叶图,考查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5.(5分)(2022•乙卷)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大值是(  )
    A.﹣2 B.4 C.8 D.12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法;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数据分析.
    【分析】作出可行域,根据图象即可得解.
    【解答】解: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由图可知,当(x,y)取点C(4,0)时,目标函数z=2x﹣y取得最大值,且最大为8.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基础题.
    6.(5分)(2022•乙卷)设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点A在C上,点B(3,0),若|AF|=|BF|,则|AB|=(  )
    A.2 B.2 C.3 D.3
    【考点】抛物线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综合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数学运算.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结合抛物线的定义,求解A的坐标,然后求解即可.
    【解答】解: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1,0),点A在C上,点B(3,0),|AF|=|BF|=2,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A(1,2)(A不妨在第一象限),所以|AB|==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距离公式的应用,是基础题.
    7.(5分)(2022•乙卷)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输出的n=(  )

    A.3 B.4 C.5 D.6
    【考点】程序框图.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转化思想;转化法;算法和程序框图;逻辑推理.
    【分析】模拟执行程序的运行过程,即可得出程序运行后输出的n值.
    【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的运行过程,如下:
    输入a=1,b=1,n=1,
    计算b=1+2=3,a=3﹣1=2,n=2,
    判断|﹣2|==0.25≥0.01,
    计算b=3+4=7,a=7﹣2=5,n=3,
    判断|﹣2|==0.04≥0.01;
    计算b=7+10=17,a=17﹣5=12,n=4,
    判断|﹣2|=<0.01;
    输出n=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程序的运行与应用问题,也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是基础题.
    8.(5分)(2022•乙卷)如图是下列四个函数中的某个函数在区间[﹣3,3]的大致图像,则该函数是(  )

    A.y= B.y=
    C.y= D.y=
    【考点】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直观想象.
    【分析】首先分析函数奇偶性,然后观察函数图像在(1,3)存在零点,可排除B选项,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判断CD选项错误.
    【解答】解:首先根据图像判断函数为奇函数,
    其次观察函数在(1,3)存在零点,
    而对于B选项:令y=0,即,解得x=0,或x=1或x=﹣1,故排除B选项;

    C选项:当x>0时,2x>0,x2+1>0,因为cosx∈[﹣1,1],故=,且当x>0时,,故,而观察图像可知当x>0时,f(x)max≥1,故C选项错误.
    同理D选项,x2+1>0,sinx∈[﹣1,1],,当x>0时,,故,故排除D选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的识别,属于基础题.
    9.(5分)(2022•乙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  )
    A.平面B1EF⊥平面BDD1 B.平面B1EF⊥平面A1BD
    C.平面B1EF∥平面A1AC D.平面B1EF∥平面A1C1D
    【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平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法;立体几何;逻辑推理.
    【分析】对于A,易知EF∥AC,AC⊥平面BDD1,从而判断选项A正确;对于B,由选项A及平面BDD1∩平面A1BD=BD可判断选项B错误;对于C,由于AA1与B1E必相交,容易判断选项C错误;对于D,易知平面AB1C∥平面A1C1D,而平面AB1C与平面B1EF有公共点B1,由此可判断选项D错误.
    【解答】解:对于A,由于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EF∥AC,
    又AC⊥BD,AC⊥DD1,BD∩DD1=D,且BD,DD1⊂平面BDD1,
    ∴AC⊥平面BDD1,则EF⊥平面BDD1,
    又EF⊂平面B1EF,
    ∴平面B1EF⊥平面BDD1,选项A正确;
    对于B,由选项A可知,平面B1EF⊥平面BDD1,而平面BDD1∩平面A1BD=BD,在该正方体中,试想D1运动至A1时,平面B1EF不可能与平面A1BD垂直,选项B错误;
    对于C,在平面ABB1A1上,易知AA1与B1E必相交,故平面B1EF与平面A1AC不平行,选项C错误;
    对于D,易知平面AB1C∥平面A1C1D,而平面AB1C与平面B1EF有公共点B1,故平面B1EF与平面A1C1D不可能平行,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10.(5分)(2022•乙卷)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3项和为168,a2﹣a5=42,则a6=(  )
    A.14 B.12 C.6 D.3
    【考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学运算.
    【分析】由题意,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求得a6的值.
    【解答】解: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由题意,q≠1.
    ∵前3项和为a1+a2+a3==168,a2﹣a5=a1•q﹣a1•q4=a1•q(1﹣q3)=42,
    ∴q=,a1=96,
    则a6=a1•q5=96×=3,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
    11.(5分)(2022•乙卷)函数f(x)=cosx+(x+1)sinx+1在区间[0,2π]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  )
    A.﹣, B.﹣, C.﹣,+2 D.﹣,+2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函数思想;综合法;导数的综合应用;数学运算.
    【分析】先求出导函数f′(x)=(x+1)cosx,令cosx=0得,x=或,根据导函数f′(x)的正负得到函数f(x)的单调性,进而求出函数f(x)的极值,再与端点值比较即可.
    【解答】解:f(x)=cosx+(x+1)sinx+1,x∈[0,2π],
    则f′(x)=﹣sinx+sinx+(x+1)cosx=(x+1)cosx,
    令cosx=0得,x=或,
    ∴当x∈[0,)时,f′(x)>0,f(x)单调递增;当x时,f′(x)<0,f(x)单调递减;当x∈(,2π]时,f′(x)>0,f(x)单调递增,
    ∴f(x)在区间[0,2π]上的极大值为f()=,极小值为f()=﹣,
    又∵f(0)=2,f(2π)=2,
    ∴函数f(x)在区间[0,2π]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属于中档题.
    12.(5分)(2022•乙卷)已知球O的半径为1,四棱锥的顶点为O,底面的四个顶点均在球O的球面上,则当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为(  )
    A. B. C. D.
    【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整体思想;综合法;立体几何;数学运算.
    【分析】由题意可知,当四棱锥为正四棱锥时,其体积最大,设底面边长为a,由勾股定理可知该四棱锥的高h=,所以该四棱锥的体积V=,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V的最大值,以及此时a的值,进而求出h的值.
    【解答】解:对于圆内接四边形,如图所示,

    S四边形ABCD==2r2,
    当且仅当AC,BD为圆的直径,且AC⊥BD时,等号成立,此时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当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底面一定为正方形,设底面边长为a,底面所在圆的半径为r,
    则r=,
    ∴该四棱锥的高h=,
    ∴该四棱锥的体积V==≤==,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h===,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四棱锥的结构特征,考查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2022•乙卷)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2S3=3S2+6,则公差d= 2 .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转化思想;转化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学运算.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得2(a1+a2+a3)=3(a1+a2)+6,再结合等差中项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答】解:∵2S3=3S2+6,
    ∴2(a1+a2+a3)=3(a1+a2)+6,
    ∵{an}为等差数列,
    ∴6a2=3a1+3a2+6,
    ∴3(a2﹣a1)=3d=6,解得d=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考查转化能力,属于基础题.
    14.(5分)(2022•乙卷)从甲、乙等5名同学中随机选3名参加社区服务工作,则甲、乙都入选的概率为   .
    【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对应思想;定义法;概率与统计;数学运算.
    【分析】从甲、乙等5名学生中随机选出3人,先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再求出甲、乙被选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由此求出甲、乙被选中的概率.
    【解答】解:方法一:设5人为甲、乙、丙、丁、戊,
    从5人中选3人有以下10个基本事件:
    甲乙丙,甲乙丁,甲乙戊,甲丙丁,甲丙戊,甲丁戊,乙丙丁、乙丙戊,乙丁戊,丙丁戊;
    甲、乙被选中的基本事件有3个:甲乙丙,甲乙丁,甲乙戊;
    故甲、乙被选中的概率为.
    方法二:
    由题意,从甲、乙等5名学生中随机选出3人,基本事件总数=10,
    甲、乙被选中,则从剩下的3人中选一人,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3,
    根据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公式,甲、乙都入选的概率P==.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熟记概率的计算公式即可,属于基础题.
    15.(5分)(2022•乙卷)过四点(0,0),(4,0),(﹣1,1),(4,2)中的三点的一个圆的方程为  x2+y2﹣4x﹣6y=0(或x2+y2﹣4x﹣2y=0或x2+y2﹣x﹣y=0或x2+y2﹣x﹣2y﹣=0) .
    【考点】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方程思想;待定系数法;直线与圆;数学运算.
    【分析】选其中的三点,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圆的方程.
    【解答】解:设过点(0,0),(4,0),(﹣1,1)的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
    即,解得F=0,D=﹣4,E=﹣6,
    所以过点(0,0),(4,0),(﹣1,1)圆的方程为x2+y2﹣4x﹣6y=0.
    同理可得,过点(0,0),(4,0),(4,2)圆的方程为x2+y2﹣4x﹣2y=0.
    过点(0,0),(﹣1,1),(4,2)圆的方程为x2+y2﹣x﹣y=0.
    过点(4,0),(﹣1,1),(4,2)圆的方程为x2+y2﹣x﹣2y﹣=0.
    故答案为:x2+y2﹣4x﹣6y=0(或x2+y2﹣4x﹣2y=0或x2+y2﹣x﹣y=0或x2+y2﹣x﹣2y﹣=0).
    【点评】本题考查了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求圆的方程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16.(5分)(2022•乙卷)若f(x)=ln|a+|+b是奇函数,则a= ﹣ ,b= ln2 .
    【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与判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函数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数学运算.
    【分析】显然a≠0,根据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可得,x≠1且x,所以1+=﹣1,进而求出a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再利用奇函数的性质f(0)=0即可求出b的值.
    【解答】解:f(x)=ln|a+|+b,
    若a=0,则函数f(x)的定义域为{x|x≠1},不关于原点对称,不具有奇偶性,
    ∴a≠0,
    由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可得,x≠1且a+,
    ∴x≠1且x,
    ∵函数f(x)为奇函数,∴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1+=﹣1,解得a=﹣,
    ∴f(x)=ln||+b,定义域为{x|x≠1且x≠﹣1},
    由f(0)=0得,ln+b=0,
    ∴b=ln2,
    故答案为:﹣;ln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
    17.(12分)(2022•乙卷)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Csin(A﹣B)=sinBsin(C﹣A).
    (1)若A=2B,求C;
    (2)证明:2a2=b2+c2.
    【考点】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方程思想;综合法;解三角形;数学运算.
    【分析】(1)由sinCsin(A﹣B)=sinBsin(C﹣A),结合A=2B,可得sinC=sin(C﹣A),即C+C﹣A=π,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求解C;
    (2)把已知等式展开两角差的正弦,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化角为边即可证明结论.
    【解答】解:(1)由sinCsin(A﹣B)=sinBsin(C﹣A),
    又A=2B,∴sinCsinB=sinBsin(C﹣A),
    ∵sinB≠0,∴sinC=sin(C﹣A),即C=C﹣A(舍去)或C+C﹣A=π,
    联立,解得C=;
    证明:(2)由sinCsin(A﹣B)=sinBsin(C﹣A),
    得sinCsinAcosB﹣sinCcosAsinB=sinBsinCcosA﹣sinBcosCsinA,
    由正弦定理可得accosB﹣bccosA=bccosA﹣abcosC,
    由余弦定理可得:ac•,
    整理可得:2a2=b2+c2.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解法,考查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18.(12分)(2022•乙卷)如图,四面体ABCD中,AD⊥CD,AD=CD,∠ADB=∠BDC,E为AC的中点.
    (1)证明:平面BED⊥平面ACD;
    (2)设AB=BD=2,∠ACB=60°,点F在BD上,当△AFC的面积最小时,求三棱锥F﹣ABC的体积.

    【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平面与平面垂直.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整体思想;综合法;立体几何;直观想象;数学运算.
    【分析】(1)易证△ADB≌△CDB,所以AC⊥BE,又AC⊥DE,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C⊥平面BED,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平面BED⊥平面ACD;
    (2)由题意可知△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BE=,AC=2,AD=CD=,DE=1,由勾股定理可得DE⊥BE,进而证得DE⊥平面ABC,连接EF,因为AF=CF,则EF⊥AC,所以当EF⊥BD时,EF最短,此时△AFC的面积最小,求出此时点F到平面ABC的距离,从而求得此时三棱锥F﹣ABC的体积.
    【解答】证明:(1)∵AD=CD,∠ADB=∠BDC,BD=BD,
    ∴△ADB≌△CDB,
    ∴AB=BC,又∵E为AC的中点.
    ∴AC⊥BE,
    ∵AD=CD,E为AC的中点.
    ∴AC⊥DE,又∵BE∩DE=E,
    ∴AC⊥平面BED,
    又∵AC⊂平面ACD,
    ∴平面BED⊥平面ACD;
    解:(2)由(1)可知AB=BC,
    ∴AB=BC=2,∠ACB=60°,∴△ABC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
    ∴BE=,AC=2,AD=CD=,DE=1,
    ∵DE2+BE2=BD2,∴DE⊥BE,
    又∵DE⊥AC,AC∩BE=E,
    ∴DE⊥平面ABC,
    由(1)知△ADB≌△CDB,∴AF=CF,连接EF,则EF⊥AC,
    ∴S△AFC==EF,
    ∴当EF⊥BD时,EF最短,此时△AFC的面积最小,
    过点F作FG⊥BE于点G,则FG∥DE,∴FG⊥平面ABC,
    ∵EF==,
    ∴BF==,∴FG==,
    ∴三棱锥F﹣ABC的体积V===.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考查了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19.(12分)(2022•乙卷)某地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已将荒山改造成了绿水青山.为估计一林区某种树木的总材积量,随机选取了10棵这种树木,测量每棵树的根部横截面积(单位:m2)和材积量(单位:m3),得到如下数据:
    样本号i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和
    根部横截面积xi
    0.04
    0.06
    0.04
    0.08
    0.08
    0.05
    0.05
    0.07
    0.07
    0.06
    0.6
    材积量yi
    0.25
    0.40
    0.22
    0.54
    0.51
    0.34
    0.36
    0.46
    0.42
    0.40
    3.9
    并计算得xi2=0.038,yi2=1.6158,xiyi=0.2474.
    (1)估计该林区这种树木平均一棵的根部横截面积与平均一棵的材积量;
    (2)求该林区这种树木的根部横截面积与材积量的样本相关系数(精确到0.01);
    (3)现测量了该林区所有这种树木的根部横截面积,并得到所有这种树木的根部横截面积总和为186m2.已知树木的材积量与其根部横截面积近似成正比.利用以上数据给出该林区这种树木的总材积量的估计值.
    附:相关系数r=,≈1.377.
    【考点】线性回归方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对应思想;概率与统计;数学运算.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线性回归方程求平均数、样本相关系数,并估计该林区这种树木的总材积量的值即可.
    【解答】解:(1)设这种树木平均一棵的根部横截面积为,平均一棵的材积量为,
    则根据题中数据得:==0.06m2,==0.39m3;
    (2)由题可知,r====≈0.97;
    (3)设总根部面积和X,总材积量为Y,则,故Y==1209(m3).
    【点评】本题考查线性回归方程,属于中档题.
    20.(12分)(2022•乙卷)已知函数f(x)=ax﹣﹣(a+1)lnx.
    (1)当a=0时,求f(x)的最大值;
    (2)若f(x)恰有一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分类讨论;综合法;导数的综合应用;数学运算.
    【分析】(1)将a=0代入,对函数f(x)求导,判断其单调性,由此可得最大值;
    (2)对函数f(x)求导,分a=0,a<0,0<a<1,a=1及a>1讨论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当a=0时,,则,
    易知函数f(x)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f(x)在x=1处取得极大值,同时也是最大值,
    ∴函数f(x)的最大值为f(1)=﹣1;
    (2)=,
    ①当a=0时,由(1)可知,函数f(x)无零点;
    ②当a<0时,易知函数f(x)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又f(1)=a﹣1<0,故此时函数f(x)无零点;
    ③当0<a<1时,易知函数f(x)在上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且f(1)=a﹣1<0,,
    又由(1)可得,,即,则lnx<x,,则,
    当x>1时,,
    故存在,使得f(m)>0,
    ∴此时f(x)在(0,+∞)上存在唯一零点;
    ④当a=1时,,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增,
    又f(1)=0,故此时函数f(x)有唯一零点;
    ⑤当a>1时,易知函数f(x)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且f(1)=a﹣1>0,
    又由(1)可得,当0<x<1时,,则,则,
    此时,
    故存在,使得f(n)<0,
    故函数f(x)在(0,+∞)上存在唯一零点;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0,+∞).
    【点评】本题考查里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及最值,考查函数的零点问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及运算求解能力,属于难题.
    21.(12分)(2022•乙卷)已知椭圆E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轴、y轴,且过A(0,﹣2),B(,﹣1)两点.
    (1)求E的方程;
    (2)设过点P(1,﹣2)的直线交E于M,N两点,过M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线段AB交于点T,点H满足=.证明:直线HN过定点.
    【考点】直线与椭圆的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整体思想;综合法;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数学运算.
    【分析】(1)设E的方程为mx2+ny2=1(m>0,n>0且m≠n),将A,B两点坐标代入即可求解;(2)由可得线段,①若过P(1,﹣2)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直线为x=1,代入椭圆方程,根据=即可求解;②若过P(1,﹣2)的直线的斜率存在,设kx﹣y﹣(k+2)=0,M(x1,y1),N(x2,y2),联立,得(3k2+4)x2﹣6k(2+k)x+3k(k+4)=0,结合韦达定理和已知条件即可求解.
    【解答】解:(1)设E的方程为mx2+ny2=1(m>0,n>0且m≠n),
    将两点代入得,
    解得m=,n=,
    故E的方程为;
    (2)由可得线段
    (1)若过点 P(1,﹣2)的直线斜率不存在,直线 x=1.代入 ,
    可得M(1,﹣),N,将y=﹣代入 ,可得 ,得到H(﹣,﹣)求得 HN 方程:y=,过点 (0,﹣2).
    ②若过P(1,﹣2)的直线的斜率存在,设kx﹣y﹣(k+2)=0,M(x1,y1),N(x2,y2),
    联立,得(3k2+4)x2﹣6k(2+k)x+3k(k+4)=0,
    故有,,
    x1y2+x2y1=x1(kx2﹣k﹣2)+x2(kx1﹣k﹣2)
    =kx1x2﹣kx1﹣2x1+kx1x2﹣kx2﹣2x2
    =2kx1x2﹣(k+2)(x1+x2)
    =2k•﹣(k+2)•
    =,
    ∴(*),
    联立,可得,
    可求得此时,
    将(0,﹣2)代入整理得2(x1+x2)﹣6(y1+y2)+x1y2+x2y1﹣3y1y2﹣12=0,
    将(*)代入,得24k+12k2+96+48k﹣24k﹣48﹣48k+24k2﹣36k2﹣48=0,
    显然成立.
    综上,可得直线HN过定点(0,﹣2).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的综合应用,属于中档题.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
    22.(10分)(2022•乙卷)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θ+)+m=0.
    (1)写出l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l与C有公共点,求m的取值范围.
    【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方程思想;转化法;坐标系和参数方程;数学运算.
    【分析】(1)由ρsin(θ+)+m=0,展开两角和的正弦,结合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可得l的直角坐标方程;
    (2)化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联立直线方程与曲线C的方程,化为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求解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由ρsin(θ+)+m=0,得,
    ∴,
    又x=ρcosθ,y=ρsinθ,∴,
    即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由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
    消去参数t,可得,
    联立,得3y2﹣2y﹣4m﹣6=0(﹣2≤y≤2).
    ∴4m=3y2﹣2y﹣6,
    令g(y)=3y2﹣2y﹣6(﹣2≤y≤2),
    可得,当y=﹣2时,g(y)max=g(﹣2)=10,
    ∴﹣≤4m≤10,﹣≤m≤,
    ∴m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本题考查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考查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考查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应用,是中档题.
    [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23.(2022•乙卷)已知a,b,c都是正数,且++=1,证明:
    (1)abc≤;
    (2)++≤.
    【考点】不等式的证明.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转化思想;转化法;不等式;逻辑推理.
    【分析】结合基本不等式与恒成立问题证明即可.
    【解答】解:(1)证明:∵a,b,c都是正数,
    ∴++≥3,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因为++=1,
    所以1≥3,
    所以≥,
    所以abc≤,得证.
    (2)根据基本不等式b+c≥2,a+c≥2,a+b≥2,
    ∴++≤++=++==,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故得证.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考点卡片
    1.交集及其运算
    【知识点的认识】
    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
    符号语言:A∩B={x|x∈A,且x∈B}.
    A∩B实际理解为:x是A且是B中的相同的所有元素.
    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运算形状:
    ①A∩B=B∩A.②A∩∅=∅.③A∩A=A.④A∩B⊆A,A∩B⊆B.⑤A∩B=A⇔A⊆B.⑥A∩B=∅,两个集合没有相同元素.⑦A∩(∁UA)=∅.⑧∁U(A∩B)=(∁UA)∪(∁UB).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交集问题,需要注意交集中:“且”与“所有”的理解.不能把“或”与“且”混用;求交集的方法是:①有限集找相同;②无限集用数轴、韦恩图.

    【命题方向】掌握交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
    命题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也可以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等联合命题.
    2.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概述】
    基本不等式主要应用于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及证明不等式.其可表述为:两个正实数的几何平均数小于或等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公式为:≥(a≥0,b≥0),变形为ab≤()2或者a+b≥2.常常用于求最值和值域.
    【实例解析】
    例1:下列结论中,错用基本不等式做依据的是.
    A:a,b均为负数,则. B:. C:. D:.
    解:根据均值不等式解题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可知A、B、D均满足条件.
    对于C选项中sinx≠±2,
    不满足“相等”的条件,
    再者sinx可以取到负值.
    故选:C.
    A选项告诉我们正数的要求是整个式子为正数,而不是式子当中的某一个组成元素;B分子其实可以写成x2+1+1,然后除以分母就可换成基本不等式.这个例题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式子也是可以用基本不等式的,而且求最值也很方便.
    例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的最值?当0<x<1时,如何求的最大值.
    解:当x=0时,y=0,
    当x≠0时,=,
    用基本不等式
    若x>0时,0<y≤,
    若x<0时,﹣≤y<0,
    综上得,可以得出﹣≤y≤,
    ∴的最值是﹣与.
    这是基本不等式在函数中的应用,他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判断元素是否大于0,没有明确表示的话就需要讨论;然后把他化成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也就是化成两个元素(函数)相加,而他们的特点是相乘后为常数;最后套用基本不等式定理直接求的结果.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1、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2、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3、基本不等式与恒成立问题

    4、均值定理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解题方法点拨】
    技巧一:凑项

    点评: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
    技巧二:凑系数
    例2:当0<x<4时,求y=x(8﹣2x)的最大值.
    解析:由0<x<4知,8﹣2x>0,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必须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此题为两个式子积的形式,但其和不是定值.注意到2x+(8﹣2x)=8为定值,故只需将y=x(8﹣2x)凑上一个系数即可.
    y=x(8﹣2x)=[2x•(8﹣2x)]≤()2=8
    当2x=8﹣2x,即x=2时取等号,当x=2时,y=x(8﹣x2)的最大值为8.
    评注:本题无法直接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凑系数后可得到和为定值,从而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
    技巧三:分离
    例3:求y=的值域.
    解: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基本不等式,不妨将分子配方凑出含有(x+1)的项,再将其分离.
    y===(x+1)++5,
    当x>﹣1,即x+1>0时,y≥2+5=9(当且仅当x=1时取“=”号)
    技巧四:换元
    对于上面例3,可先换元,令t=x+1,化简原式在分离求最值.
    技巧五:结合函数f(x)=x+的单调性.

    技巧六:整体代换

    点评:多次连用最值定理求最值时,要注意取等号的条件的一致性,否则就会出错.
    技巧七:取平方

    点评:本题将解析式两边平方构造出“和为定值”,为利用基本不等式创造了条件.
    总之,我们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基本不等式.
    3.简单线性规划
    【概念】
    线性规划主要用于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简单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我们高中阶段接触的主要是由三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限制的可行域,然后在这个可行域上面求某函数的最值或者是斜率的最值.
    【例题解析】
    例:若目标函数z=x+y中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
    (1)试确定可行域的面积;
    (2)求出该线性规划问题中所有的最优解.
    解:(1)作出可行域如图:对应得区域为直角三角形ABC,
    其中B(4,3),A(2,3),C(4,2),
    则可行域的面积S==.

    (2)由z=x+y,得y=﹣x+z,则平移直线y=﹣x+z,
    则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A(2,3)时,直线y=﹣x+z得截距最小,
    此时z最小为z=2+3=5,
    当直线经过点B(4,3)时,直线y=﹣x+z得截距最大,
    此时z最大为z=4+3=7,
    故该线性规划问题中所有的最优解为(4,3),(2,3)
    这是高中阶段接触最多的关于线性规划的题型,解这种题一律先画图,把每条直线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表示出来,然后确定所表示的可行域,也即范围;最后通过目标函数的平移去找到它的最值.

    【典型例题分析】
    题型一: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典例1: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y=kx+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的值是 (  )
    A. B. C. D.
    分析:画出平面区域,显然点(0,)在已知的平面区域内,直线系过定点(0,),结合图形寻找直线平分平面区域面积的条件即可.
    解答: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由于直线y=kx+过定点(0,).因此只有直线过AB中点时,直线y=kx+能平分平面区域.
    因为A(1,1),B(0,4),所以AB中点D(,).
    当y=kx+过点(,)时,=+,所以k=.
    答案:A.
    点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直线定界,测试点定域.
    注意不等式中不等号有无等号,无等号时直线画成虚线,有等号时直线画成实线.测试点可以选一个,也可以选多个,若直线不过原点,则测试点常选取原点.

    题型二: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典例2:设x,y满足约束条件:,求z=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作可行域后,通过平移直线l0:x+y=0来寻找最优解,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解答:先作可行域,如图所示中△ABC的区域,且求得A(5,2)、B(1,1)、C(1,),作出直线l0:x+y=0,再将直线l0平移,当l0的平行线l1过点B时,可使z=x+y达到最小值;当l0的平行线l2过点A时,可使z=x+y达到最大值.故zmin=2,zmax=7.

    点评:(1)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也可能在边界处取得.
    (2)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要注意分析线性目标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明确和直线的纵截距的关系.

    题型三:实际生活中的线性规划问题
    典例3:某农户计划种植黄瓜和韭菜,种植面积不超过50亩,投入资金不超过54万元,假设种植黄瓜和韭菜的产量、成本和售价如下表:

    年产量/亩
    年种植成本/亩
    每吨售价
    黄瓜
    4吨
    1.2万元
    0.55万元
    韭菜
    6吨
    0.9万元
    0.3万元
    为使一年的种植总利润(总利润=总销售收入﹣总种植成本)最大,那么黄瓜和韭菜的种植面积(单位:亩)分别为(  )
    A.50,0 B.30,20 C.20,30 D.0,50
    分析:根据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要先用字母表示变量,找出各量的关系列出约束条件,设出目标函数,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

    解析 设种植黄瓜x亩,韭菜y亩,则由题意可知
    求目标函数z=x+0.9y的最大值,
    根据题意画可行域如图阴影所示.
    当目标函数线l向右平移,移至点A(30,20)处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即当黄瓜种植30亩,韭菜种植20亩时,种植总利润最大.故答案为:B
    点评: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问题,需要通过审题理解题意,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最好是列成表格,找出线性约束条件,写出所研究的目标函数,转化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再按如下步骤完成:
    (1)作图﹣﹣画出约束条件所确定的平面区域和目标函数所表示的平行直线系中过原点的那一条l;
    (2)平移﹣﹣将l平行移动,以确定最优解的对应点A的位置;
    (3)求值﹣﹣解方程组求出A点坐标(即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最值.

    题型四: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典例4:(1)设实数x,y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2)已知O是坐标原点,点A(1,0),若点M(x,y)为平面区域上的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是   .
    分析: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有关的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求解一般要结合给定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来完成.
    解答:(1)表示点(x,y)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在点(1,)处取到最大值.
    (2)依题意得,+=(x+1,y),|+|=可视为点(x,y)与点(﹣1,0)间的距离,在坐标平面内画出题中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结合图形可知,在该平面区域内的点中,由点(﹣1,0)向直线x+y=2引垂线的垂足位于该平面区域内,且与点(﹣1,0)的距离最小,因此|+|的最小值是=.
    故答案为:(1)(2).
    点评:常见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有
    (1)表示点(x,y)与原点(0,0)的距离;
    (2)表示点(x,y)与点(a,b)之间的距离;
    (3)表示点(x,y)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
    (4)表示点(x,y)与点(a,b)连线的斜率.

    【解题方法点拨】
    1.画出平面区域.避免失误的重要方法就是首先使二元一次不等式标准化.
    2.在通过求直线的截距的最值间接求出z的最值时,要注意:当b>0时,截距取最大值时,z也取最大值;截距取最小值时,z也取最小值;当b<0时,截距取最大值时,z取最小值;截距取最小值时,z取最大值.
    4.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
    【函数图象的作法】函数图象的作法: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解题方法点拨:一般情况下,函数需要同解变形后,结合函数的定义域,通过函数的对应法则,列出表格,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准确描点,然后连线(平滑曲线).
    命题方向:一般考试是以小题形式出现,或大题中的一问,常见考题是,常见函数的图象,有时结合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单调性知识结合命题.

    【图象的变换】
    1.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
    其基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首先: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简函数解析式;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
    其次:列表(尤其注意特殊点、零点、最大值点、最小值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等),描点,连线.
    2.利用图象变换法作函数的图象
    (1)平移变换:
    y=f(x)a>0,右移a个单位(a<0,左移|a|个单位)⇒y=f(x﹣a);
    y=f(x)b>0,上移b个单位(b<0,下移|b|个单位)⇒y=f(x)+b.
    (2)伸缩变换:
    y=f(x)y=f(ωx);
    y=f(x)A>1,伸为原来的A倍(0<A<1,缩为原来的A倍)⇒y=Af(x).
    (3)对称变换:
    y=f(x)关于x轴对称⇒y=﹣f(x);
    y=f(x)关于y轴对称⇒y=f(﹣x);
    y=f(x)关于原点对称⇒y=﹣f(﹣x).
    (4)翻折变换:
    y=f(x)去掉y轴左边图,保留y轴右边图,将y轴右边的图象翻折到左边⇒y=f(|x|);
    y=f(x)留下x轴上方图将x轴下方图翻折上去y=|f(x)|.

    解题方法点拨
    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
    (1)直接法:当函数表达式(或变形后的表达式)是熟悉的基本函数或解析几何中熟悉的曲线时,可根据这些函数或曲线的特征直接作出.
    (2)图象变换法:若函数图象可由某个基本函数的图象经过平移、翻折、对称得到,可利用图象变换作出,但要注意变换顺序,对不能直接找到熟悉函数的要先变形,并应注意平移变换与伸缩变换的顺序对变换单位及解析式的影响.
    (3)描点法:当上面两种方法都失效时,则可采用描点法.为了通过描少量点,就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图象,常常需要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讨论.
    2、寻找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1)知图选式:
    ①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布,观察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②从图象的变化趋势,观察函数的单调性;
    ③从图象的对称性方面,观察函数的奇偶性;
    ④从图象的循环往复,观察函数的周期性.
    利用上述方法,排除错误选项,筛选正确的选项.
    (2)知式选图:
    ①从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图象的左右位置;从函数的值域,判断图象的上下位置;
    ②从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图象的变化 趋势;
    ③从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图象的对称性.
    ④从函数的周期性,判断图象的循环往复.
    利用上述方法,排除错误选项,筛选正确选项.
    注意联系基本函数图象和模型,当选项无法排除时,代特殊值,或从某些量上寻找突破口.
    3、(1)利有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从图象的最高点、最低点,分析函数的最值、极值;从图象的对称性,分析函数的奇偶性;从图象的走向趋势,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等.
    (2)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方程根的个数
    有关方程解的个数问题常常转化为两个熟悉的函数的交点个数;利用此法也可由解的个数求参数值.
    4、方法归纳:
    (1)1个易错点﹣﹣图象变换中的易错点
    在解决函数图象的变换问题时,要遵循“只能对函数关系式中的x,y变换”的原则,写出每一次的变换所得图象对应的解析式,这样才能避免出错.
    (2)3个关键点﹣﹣正确作出函数图象的三个关键点
    为了正确地作出函数图象,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①正确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熟练掌握几种基本函数的图象,如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形如y=x+的函数;
    ③掌握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周期变换等常用的方法技巧,来帮助我们简化作图过程.
    (3)3种方法﹣﹣识图的方法
    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布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来获取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
    ①定性分析法,也就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定性的分析,从而得出图象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利用这一特征来分析解决问题;
    ②定量计算法,也就是通过定量的计算来分析解决问题;
    ③函数模型法,也就是由所提供的图象特征,联想相关函数模型,利用这一函数模型来分析解决问题.
    5.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与判断
    【知识点的认识】
    ①如果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其图象特点是关于(0,0)对称.②如果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其图象特点是关于y轴对称.
    【解题方法点拨】
    ①奇函数:如果函数定义域包括原点,那么运用f(0)=0解相关的未知量;
    ②奇函数:若定义域不包括原点,那么运用f(x)=﹣f(﹣x)解相关参数;
    ③偶函数:在定义域内一般是用f(x)=f(﹣x)这个去求解;
    ④对于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部分其单调性一致,而偶函数的单调性相反.
    例题:函数y=x|x|+px,x∈R是(  )
    A.偶函数 B.奇函数 C.非奇非偶 D.与p有关
    解:由题设知f(x)的定义域为R,关于原点对称.
    因为f(﹣x)=﹣x|﹣x|﹣px=﹣x|x|﹣px=﹣f(x),
    所以f(x)是奇函数.
    故选B.
    【命题方向】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本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率考点,大家要熟悉就函数的性质,最好是结合其图象一起分析,确保答题的正确率.
    6.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知识点的认识】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其求和公式为Sn=na1+n(n﹣1)d或者Sn=
    【例题解析】
    eg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若公差d=1,S5=15,则S10=  
    解:∵d=1,S5=15,
    ∴5a1+d=5a1+10=15,即a1=1,
    则S10=10a1+d=10+45=55.
    故答案为:55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出首项a1的值,然后套用公式即可.
    eg2: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4n2﹣25n.求数列{|an|}的前n项的和Tn.
    解:∵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4n2﹣25n.
    ∴an=Sn﹣Sn﹣1=(4n2﹣25n)﹣[4(n﹣1)2﹣25(n﹣1)]=8n﹣29,
    该等差数列为﹣21,﹣13,﹣5,3,11,…前3项为负,其和为S3=﹣39.
    ∴n≤3时,Tn=﹣Sn=25n﹣4n2,
    n≥4,Tn=Sn﹣2S3=4n2﹣25n+78,
    ∴.
    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绝对值的和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合理运用.其实方法都是一样的,要么求出首项和公差,要么求出首项和第n项的值.
    【考点点评】
    等差数列比较常见,单独考察等差数列的题也比较简单,一般单独考察是以小题出现,大题一般要考察的话会结合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考察,特别是错位相减法的运用.
    7.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知识点的认识】
    1.等比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也是非零常数.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它的通项an=a1•qn﹣1
    3.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G2=a•b (ab≠0)
    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qn﹣m,(n,m∈N*).
    (2)若{an}为等比数列,且k+l=m+n,(k,l,m,n∈N*),则 ak•al=am•an
    (3)若{an},{bn}(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λan}(λ≠0),{a},{an•bn},仍是等比数列.
    (4)单调性:或⇔{an}是递增数列;或⇔{an}是递减数列;q=1⇔{an}是常数列;q<0⇔{an}是摆动数列.
    8.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观察图中一个定义在闭区间[a,b]上的函数f(x)的图象.图中f(x1)与f(x3)是极小值,f(x2)是极大值.函数f(x)在[a,b]上的最大值是f(b),最小值是f(x1).
    一般地,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说明:(1)在开区间(a,b)内连续的函数f(x)不一定有最大值与最小值.如函数f(x)=在(0,+∞)内连续,但没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2)函数的最值是比较整个定义域内的函数值得出的;函数的极值是比较极值点附近函数值得出的.
    (3)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是f(x)在闭区间[a,b]上有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4)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的最大值、最小值最多各有一个,而函数的极值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一个
    2、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步骤:
    由上面函数f(x)的图象可以看出,只要把连续函数所有的极值与定义区间端点的函数值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函数的最值了.
    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则求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1)求f(x)在(a,b)内的极值;
    (2)将f(x)的各极值与f(a)、f(b)比较得出函数f(x)在[a,b]上的最值.

    【解题方法点拨】
    在理解极值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定义,极值点x0是区间[a,b]内部的点,不会是端点a,b(因为在端点不可导).
    (2)极值是一个局部性概念,只要在一个小领域内成立即可.要注意极值必须在区间内的连续点取得.一个函数在定义域内可以有许多个极小值和极大值,在某一点的极小值也可能大于另一个点的极大值,也就是说极大值与极小值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即极大值不一定比极小值大,极小值不一定比极大值小.
    (3)若f(x)在(a,b)内有极值,那么f(x)在(a,b)内绝不是单调函数,即在区间上单调的函数没有极值.
    (4)若函数f(x)在[a,b]上有极值且连续,则它的极值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相邻两个极大值点之间必有一个极小值点,同样相邻两个极小值点之间必有一个极大值点,一般地,当函数f(x)在[a,b]上连续且有有限个极值点时,函数f(x)在[a,b]内的极大值点、极小值点是交替出现的,
    (5)可导函数的极值点必须是导数为0的点,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不可导的点也可能是极值点,也可能不是极值点.
    9.向量的概念与向量的模
    【向量概念】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物理中的矢量:速度、加速度、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数量(物理中的标量:身高、体重、年龄).在数学中我们把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这是一个标量.
    【向量的几何表示】
    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有向向量的大小,用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即用表示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的字母表示,例如、,…字母表示,用小写字母、,…表示.有向向量的长度为模,表示为||、||,单位向量表示长度为一个单位的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为零向量.
    【向量的模】
    的大小,也就是的长度(或称模),记作||.
    【零向量】
    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零向量的长度为0,方向不确定.
    【单位向量】
    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共线的单位向量是).
    【相等向量】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叫相等向量,相等向量有传递性.
    10.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知识点的知识】
    1、向量的夹角概念:
    对于两个非零向量,如果以O为起点,作=,=,那么射线OA,OB的夹角θ叫做向量与向量的夹角,其中0≤θ≤π.
    2、向量的数量积概念及其运算:
    (1)定义:如果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为θ,那么我们把||||cosθ叫做与的数量积,记做
    即:=||||cosθ.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0.
    注意:
    ① 表示数量而不表示向量,符号由cosθ决定;
    ②符号“•”在数量积运算中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
    ③在运用数量积公式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θ≤π.
    (2)投影:在上的投影是一个数量||cosθ,它可以为正,可以为负,也可以为0
    (3)坐标计算公式:若=(x1,y1),=(x2,y2),则=x1x2+y1y2,
    3、向量的夹角公式:
    4、向量的模长:
    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与的数量积等于的长度||与在的方向上的投影||cosθ的积.
    11.正弦定理
    【知识点的知识】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内容
    =2R
    ( R是△ABC外接圆半径)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变形
    形式
    ①a=2RsinA,b=2RsinB,c=2RsinC;
    ②sinA=,sinB=,sinC=;
    ③a:b:c=sinA:sinB:sinC;
    ④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cosA=,
    cosB=,
    cosC=
    解决
    三角
    形的
    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
    ①已知三边,求各角;
    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在△ABC中,已知a,b和角A时,解的情况

    A为锐角
    A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a=bsinA
    bsinA<a<b
    a≥b
    a>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由上表可知,当A为锐角时,a<bsinA,无解.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a≤b,无解.
    2、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
    1.S=a•ha(ha表示边a上的高);
    2.S=absinC=acsinB=bcsinA.
    3.S=r(a+b+c)(r为内切圆半径).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
    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
    (1)测距离问题: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
    解题关键在于明确:
    ①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
    ②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2)测量高度问题:
    解题思路:
    ①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因此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②对于顶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另一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俯角等构成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点拨: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锤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成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
    12.余弦定理
    【知识点的知识】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内容
    =2R
    ( R是△ABC外接圆半径)
    a2=b2+c2﹣2bccos A,
    b2=a2+c2﹣2accos_B,
    c2=a2+b2﹣2abcos_C 
    变形
    形式
    ①a=2Rsin A,b=2Rsin_B,c=2Rsin_C;
    ②sin A=,sin B=,sin C=;
    ③a:b:c=sinA:sinB:sinC;
    ④asin B=bsin A,bsin C=csin B,asin C=csin A
    cos A=,
    cos B=,
    cos C=
    解决
    三角
    形的
    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
    ②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
    ①已知三边,求各角;
    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
    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
    (1)测距离问题: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
    解题关键在于明确:
    ①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
    ②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2)测量高度问题:
    解题思路:
    ①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因此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②对于顶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另一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俯角等构成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点拨: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锤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成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
    13.解三角形
    【知识点的知识】
    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A、B、C),由A+B+C=π求C,由正弦定理求a、b.
    2.已知两边和夹角(如a、b、c),应用余弦定理求c边;再应用正弦定理先求较短边所对的角,然后利用A+B+C=π,求另一角.
    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A),应用正弦定理求B,由A+B+C=π求C,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边,要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
    4.已知三边a、b、c,应用余弦定理求A、B,再由A+B+C=π,求角C.
    5.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正北或正南,北偏东××度,北偏西××度,南偏东××度,南偏西××度.
    6.俯角和仰角的概念: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中OD、OE是视线,是仰角,是俯角.

    7.关于三角形面积问题
    ①S△ABC=aha=bhb=chc(ha、hb、hc分别表示a、b、c上的高);
    ②S△ABC=absinC=bcsinA=acsinB;
    ③S△ABC=2R2sinAsinBsinC.(R为外接圆半径)
    ④S△ABC=;
    ⑤S△ABC=,(s=(a+b+c));
    ⑥S△ABC=r•s,( r为△ABC内切圆的半径)

    在解三角形时,常用定理及公式如下表:
    名称
    公式
    变形
    内角和定理
    A+B+C=π
    +=﹣,2A+2B=2π﹣2C
    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cosA=
    cosB=
    cosC=
    正弦定理
    =2R
    R为△ABC的外接圆半径
    a=2RsinA,b=2RsinB,c=2RsinC
    sinA=,sinB=,sinC=
    射影定理
    acosB+bcosA=c
    acosC+ccosA=b
    bcosC+ccosB=a

    面积公式
    ①S△=aha=bhb=chc
    ②S△=absinC=acsinB=bcsinA
    ③S△=
    ④S△=,(s=(a+b+c));
    ⑤S△=(a+b+c)r
    (r为△ABC内切圆半径)
    sinA=
    sinB=

    sinC=
    14.虚数单位i、复数
    【虚数单位i的概念】
    i是数学中的虚数单位,i2=﹣1,所以i是﹣1的平方根.我们把a+bi的数叫做复数,把a=0且b≠0的数叫做纯虚数,a≠0,且b=0叫做实数.复数的模为.
    【复数的运算】
    ①复数的加法,若M=a+bi,N=c+di,那么M+N=(a+c)+(b+d)i,即实部与实部相加,虚部与虚部相加.
    ②复数的乘法,若M=a+bi,N=c+di,那么M•N=(ac﹣bd)+(ad+bc)i,与多项式乘法类似,只不过要加上i.
    【例题解析】
    例:定义运算,则符合条件的复数z为.
    解:根据定义,可知1×zi﹣(﹣1)×z=4+2i,即z(1+i)=4+2i,∴z===3﹣i.
    这个题很好地反应了复数的一般考法,也就是考查复数的运算能力,其中常常用到复数与复数相除.这个题的第一步先把复数当做一个整体进行运算,第二部相除,思路就是把分母变成实数,方法就是乘以它的共轭复数(虚数前面的符号变为相反既是).处理这种方法外,有的时候还需要设出复数的形式为a+bi,然后在求出a和b,这种类型的题一般用待定系数法.

    【复数的概念】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a,b分别是它的实部和虚部.若b=0,则a+bi为实数;若b≠0,则a+bi为虚数;若a=0,b≠0,则a+bi为纯虚数.
    2、复数相等:a+bi=c+di⇔a=c,b=d(a,b,c,d∈R).
    3、共轭复数:a+bi与c+di共轭⇔a=c,b+d=0(a,b,c,d∈R).
    4、复数的模:的长度叫做复数z=a+bi的模,记作|z|或|a+bi|,即|z|=|a+bi|=.
    15.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知识点的知识】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柱=sh,V锥=Sh.
    16.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知识点的认识】
    1.球体: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称为球体,简称球.其中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为球面.
    2.球体的体积公式
    设球体的半径为R,
    V球体=
    3.球体的表面积公式
    设球体的半径为R,
    S球体=4πR2.
    【命题方向】
    考查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运用,常见结合其他空间几何体进行考查,以增加试题难度,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得出球体半径是解题关键.
    17.平面与平面平行
    【知识点的认识】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即a⊥α,且a⊥β,则α∥β.
    (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即α∥γ,β∥γ,则α∥β.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性质定理1:两个平面平行,在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
    性质定理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性质定理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18.平面与平面垂直
    【知识点的认识】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性质定理2: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性质定理3: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性质定理4: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的交线两两垂直.
    19.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的认识】
    1.圆的定义: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做圆.定点叫做圆心,定长就是半径.
    2.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r>0),
    其中圆心C(a,b),半径为r.
    特别地,当圆心为坐标原点时,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为:
    x2+y2=r2.
    其中,圆心(a,b)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r是圆的定形条件.
    【解题思路点拨】
    已知圆心坐标和半径,可以直接带入方程写出,在所给条件不是特别直接的情况下,关键是求出a,b,r的值再代入.一般求圆的标准方程主要使用待定系数法.步骤如下:
    (1)根据题意设出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a,b,r的方程组;
    (3)求出a,b,r的值,代入所设方程中即可.
    另外,通过对圆的一般方程进行配方,也可以化为标准方程.
    【命题方向】
    可以是以单独考点进行考查,一般以选择、填空题形式出现,a,b,r值的求解可能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对称等内容相结合,以增加解题难度.在解答题中,圆的标准方程作为基础考点往往出现在关于圆的综合问题的第一问中,难度不大,关键是读懂题目,找出a,b,r的值或解得圆的一般方程再进行转化.
    例1:圆心为(3,﹣2),且经过点(1,﹣3)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3)2+(y+2)2=5 
    分析:设出圆的标准方程,代入点的坐标,求出半径,求出圆的标准方程.
    解答: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3)2+(y+2)2=R2,
    由圆M经过点(1,﹣3)得R2=5,从而所求方程为(x﹣3)2+(y+2)2=5,
    故答案为(x﹣3)2+(y+2)2=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标准方程,利用了待定系数法,关键是确定圆的半径.
    例2:若圆C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x﹣3y=0和x轴都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
    A.(x﹣2)2+(y﹣1)2=1
    B.(x﹣2)2+(y+1)2=1
    C.(x+2)2+(y﹣1)2=1
    D.(x﹣3)2+(y﹣1)2=1
    分析:要求圆的标准方程,半径已知,只需找出圆心坐标,设出圆心坐标为(a,b),由已知圆与直线4x﹣3y=0相切,可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可列出关于a与b的关系式,又圆与x轴相切,可知圆心纵坐标的绝对值等于圆的半径即|b|等于半径1,由圆心在第一象限可知b等于圆的半径,确定出b的值,把b的值代入求出的a与b的关系式中,求出a的值,从而确定出圆心坐标,根据圆心坐标和圆的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即可.
    解答:设圆心坐标为(a,b)(a>0,b>0),
    由圆与直线4x﹣3y=0相切,可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1,
    化简得:|4a﹣3b|=5①,
    又圆与x轴相切,可得|b|=r=1,解得b=1或b=﹣1(舍去),
    把b=1代入①得:4a﹣3=5或4a﹣3=﹣5,解得a=2或a=﹣(舍去),
    ∴圆心坐标为(2,1),
    则圆的标准方程为:(x﹣2)2+(y﹣1)2=1.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标准方程,若直线与圆相切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等于圆的半径r,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会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例3:圆x2+y2+2y=1的半径为(  )
    A.1 B. C.2 D.4
    分析:把圆的方程化为标准形式,即可求出圆的半径.
    解答:圆x2+y2+2y=1化为标准方程为 x2+(y+1)2=2,
    故半径等于,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及各量的几何意义,把圆的方程化为标准形式,是解题的关键.
    20.圆的一般方程
    【知识点的认识】
    1.圆的定义: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做圆.定点叫做圆心,定长就是半径.
    2.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D2+E2﹣4F>0)
    其中圆心坐标为(﹣,﹣),半径r=.
    3.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x2和y2系数相同,且不等于0;
    (2)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以上两点是二元二次方程Ax2+Bxy+Cy2+Dx+Ey+F=0表示圆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21.直线与椭圆的综合
    v.
    22.抛物线的性质
    【知识点的知识】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23.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考点归纳】
    1.定义:如果一个试验具有下列特征:
    (1)有限性:每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即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等可能性:每次试验中,各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则称这种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由于满足基本事件的有限性和基本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两个重要特征,所以求事件的概率就可以不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而只要通过对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计算即可.
    2.古典概率的计算公式
    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的概率为P(A)==.
    【解题技巧】
    1.注意要点:解决古典概型的问题的关键是:分清基本事件个数n与事件A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因此要注意清楚以下三个方面:
    (1)本试验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2)本试验的基本事件有多少个;
    (3)事件A是什么.
    2.解题实现步骤:
    (1)仔细阅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背景材料,加深理解题意;
    (2)判断本试验的结果是否为等可能事件,设出所求事件A;
    (3)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个数n与所求事件A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4)利用公式P(A)=求出事件A的概率.
    3.解题方法技巧:
    (1)利用对立事件、加法公式求古典概型的概率
    (2)利用分析法求解古典概型.
    24.茎叶图
    【知识点的认识】
    1.茎叶图:将样本数据有条理地列出来,从中观察样本分布情况的图称为茎叶图.
    例:某篮球运动员在某赛季各场比赛的得分情况:12,15,24,25,31,31,36,36,37,39,44,49,50
    得分表示成茎叶图如下:

    2.茎叶图的优缺点:
    优点: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上得到
    (2)茎叶图便于记录和表示
    缺点:
    分析粗略,对差异不大的两组数据不易分析;表示三位数以上的数据时不够方便.
    【解题方法点拨】
    茎叶图的制作步骤:
    (1)将每个数据分为“茎”(高位)和“叶”(低位)两部分
    (2)将最小的茎和最大的茎之间的数按小大次序排成一列
    (3)将各个数据的叶按大小次序写在茎右(左)侧
    第1步中,
    ①如果是两位数字,则茎为十位上的数字,叶为个位上的数字,如89,茎:8,叶:9.
    ②如果是三位数字,则茎为百位上的数字,叶为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如123,茎:1,叶:23.
    对于重复出现的数据要重复记录,不能遗漏,同一数据出现几次,就要在图中体现几次.
    25.线性回归方程
    【概念】
    线性回归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之一,运用十分广泛.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的相关关系中最为简单的是线性相关关系,设随机变量与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则由试验数据得到的点将散布在某一直线周围.因此,可以认为关于的回归函数的类型为线性函数.
    【实例解析】
    例:对于线性回归方程,则=
    解:,因为回归直线必过样本中心(),
    所以.
    故答案为:58.5.
    方法就是根据线性回归直线必过样本中心(),求出,代入即可求.这里面可以看出线性规划这类题解题方法比较套路化,需要熟记公式.
    【考点点评】
    这类题记住公式就可以了,也是高考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点.
    26.程序框图
    【知识点的知识】
    1.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算法程序框图不可缺少的.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它们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则标明“否”或“N”.

    流程线
    算法进行的前进方向以及先后顺序

    连结点
    连接另一页或另一部分的框图

    注释框
    帮助编者或阅读者理解框图

    (3)程序框图的构成.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实现不同算法功能的相对应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内必要的说明文字.
    27.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知识点的认识】
    一、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定义:如果曲线C上的点与方程f(ρ,θ)=0有如下关系
    (1)曲线C上任一点的坐标(所有坐标中至少有一个)符合方程f(ρ,θ)=0;
    (2)以方程f(ρ,θ)=0的所有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则曲线C的方程是f(ρ,θ)=0.

    二、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步骤:
    与直角坐标系里的情况一样
    ①建系 (适当的极坐标系)
    ②设点 (设M( ρ,θ)为要求方程的曲线上任意一点)
    ③列等式(构造△,利用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定理列关于M的等式)
    ④将等式坐标化
    ⑤化简 (此方程f(ρ,θ)=0即为曲线的方程)

    三、圆的极坐标方程
    (1)圆心在极点,半径为r,ρ=r.
    (2)中心在C(ρ0,θ0),半径为r.
    ρ2+ρ02﹣2ρρ0cos(θ﹣θ0)=r2.

    四、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1)过极点,θ=θ0(ρ∈R)
    (2)过某个定点垂直于极轴,ρcosθ=a
    (3)过某个定点平行于极轴,rsinθ=a
    (4)过某个定点(ρ1,θ1),且与极轴成的角度α,ρsin(α﹣θ)=ρ1sin(α﹣θ1)

    五、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步骤
    1、据题意画出草图;
    2、设点M(ρ,θ)是直线上任意一点;
    3、连接MO;
    4、根据几何条件建立关于ρ,θ的方程,并化简;
    5、检验并确认所得的方程即为所求.
    28.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知识点的认识】
    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
    由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消去参数,消参数的方法有代入法、加减(或乘除)消元法、三角代换法等.如果知道变数x,y中的一个与参数t的关系,例如x=f(t),把它代入普通方程,求出另一个变数与参数的关系y=g(t),那么就是曲线的参数方程,在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中,必须使x,y的取值范围保持一致.
    29.不等式的证明
    【知识点的知识】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
    (1)作差比较法
    ①理论依据:a>b⇔a﹣b>0;a<b⇔a﹣b<0.
    ②证明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符号→得出结论.
    注:作差比较法的实质是把两个数或式子的大小判断问题转化为一个数(或式子)与0的大小关系.
    (2)作商比较法
    ①理论依据:b>0,>1⇒a>b;b<0,<1⇒a<b;
    ②证明步骤:作商→变形→判断与1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2、综合法
    (1)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而得到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又叫做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
    (2)思路:综合法的思索路线是“由因导果”,也就是从一个(组)已知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必要条件代替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推导出要求证明的不等式.
    3、分析法
    (1)定义:从要证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需条件为已知条件或一个明显成立的事实(定义、公理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等),从而得出要证的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2)思路:分析法的思索路线是“执果索因”,即从要证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来代替前面的不等式,直到打到已知不等式为止.
    注: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内在联系是综合法往往是分析法的相反过程,其表述简单、条理清楚.当问题比较复杂时,通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以分析法寻找证明的思路,用综合法叙述、表达整个证明过程.
    4、放缩法
    (1)定义:证明不等式时,通常把不等式中的某些部分的值放大或缩小,简化不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放缩法.
    (2)思路:分析证明式的形式特点,适当放大或缩小是证题关键.
    常用的放缩技巧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1/5 11:03:38;用户:陈元;邮箱:17666135761;学号:42949630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数学试题乙卷文科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数学试题乙卷文科数学试卷,共3页。

    2022高考数学全国乙卷(文科)(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2高考数学全国乙卷(文科)(原卷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出的,在正方体中,分别为的中点,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考数学全国乙卷(文科)(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高考数学全国乙卷(文科)(解析版),共20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