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漳县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展开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小题,45分。)
1. 下列关于民俗与地形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竹楼是青藏高原上常见的一种民居住宅
B. 秦腔是产生于四川盆地的一种地方民歌
C. “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是内蒙古高原的交通写照
D. 云贵高原的耕作区和居民区多分布于当地叫做“坝子”的地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可知,竹楼是西双版纳常见的一种民居住宅;秦腔是产生于陕西的一种地方民歌;“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是云贵高原的交通写照;云贵高原地形崎岖,耕作区和居民区多分布于地势较为平缓的“坝子”上,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ABC错误;D正确。
【点睛】
2.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下题。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①正确。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②正确。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③正确。热带雨林地区的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比较贫瘠,不是生态系统的优势,④错误。故选: B 。
【点睛】土壤贫瘠的原因:(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2)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某城市发展过程中各要素贡献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甲曲线表示的要素为( )
A 技术创新B. 交通运输C. 矿产资源D. 人口数量
4. 丁曲线变化主要取决于( )
A. 移民政策B. 教育水平C. 市场变化D. 资源开发
【答案】3. C 4. B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鲁尔区城市的形成是借助于本区域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初期对城市形成和发展贡献度最大的是甲或乙,但随着城市发展,甲的作用上升到第一位,也就是城市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鲁尔区的衰落,煤炭资源的地位下降,所以甲为矿产资源。C正确,兴起时技术、交通、人口不是优势条件,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丁要素随着城市的发展,重要性不断上升应该是科技要素。科技水平的高低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B正确。科技与移民、市场、资源没有太大关系,ACD错误,故选B。
【点睛】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70年代以来,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鲁尔区与世界其它老工业区一样面临着结构性危机,使鲁尔区在德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下降。振兴措施:首先发展新兴工业和轻工业,促进区内经济结构多样化;第二调整区内生产布局,开发原来相对落后的莱茵河左岸和鲁尔区北部,与此同时拓展南北向交通网,以利新区开发;第三大力发展文教科研,推进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整治环境,消除污染。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表示意某重点监测沟谷参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6. 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 ②严禁开发山区
③进行山区移民,要求他们迁出山区 ④在山区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5. C 6. D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植被覆盖率越低,涵养水源能力越差,形成泥石流的概率越大。对比表中数据可知,沟谷③的集水面积,平均坡度,流域落差,都是最大的,而植被覆盖率又是最低的,因此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C正确。其它三点集水面积,平均坡度、流域落差都较小,而植被覆盖率都较大,因此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为防御地质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在山区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①④正确;严禁开发山区会造成资源浪费,进行山区移民,要求他们迁出山区,不可行,同时也不利于山区的保护性开发,因此②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7. 读图,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B. 山地较盆地内部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C. 地表起伏大是由风力作用决定D. 土壤透气透水性好,肥力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图示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大,A错误;盆地内温带荒漠广布,生物缺乏,山地因水分和热量的变化形成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B正确;地表形成的山地、盆地分布格局是由内力作用形成,C错误;因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土壤以肥力低的荒漠土为主,D错误;故选B。
【点睛】
汨罗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下辖15个乡镇,15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67.87万,农业人口53.47万,农村居民点用地134.79km²。近年来该地人口大量外流,空闲房屋及废弃宅基地大量增加,出现大量"空心房"。2018年开始了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主要是对"空心房"地区进行复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根据汨罗的自然条件,推测其乡村( )
A. 人口北疏南密B. 人口南疏北密
C. 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分布D. 聚落呈带状沿山谷分布
9. 汨罗农村出现大量"空心房",直接原因是( )
A. 产业结构调整B. 居住环境恶化
C. 基础设施落后D. 农民外出务工
10. 汨罗"空心房"复垦实践中,复垦为林地的较少,耕地较多,其原因是( )
A. 平原地形,林木生长差B. 耕地经济效益更高
C. 靠近湖泊,洪涝灾害严重D. 人口过多,粮食需求量大
【答案】8. B 9. D 10. B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汨罗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可知,该地区西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及农业的发展,而东南地势高,地势起伏大,人口稀疏,人口北密南疏说法正确,B正确,A错误;该地区有平原,聚落应分布在平原地区,聚落可能在平原地区呈团块状分布,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近年来该地人口大量外流,空闲房屋及废弃宅基地大量增加,出现大量"空心房"”,可知,出现大量空心房是因为人口外流,而人口外流的原因是当地就业机会少,农民外出务工,D正确;影响人口自发性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基础设施落后并不是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居住环境也不会恶化,B错误;产业结构调整会使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外迁人口减少,A 错误。故选 D。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2018年开始了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主要是对"空心房"地区进行复垦”可知,复垦为林地的较少,主要原因是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经济价值较高,发展林地直接获取的经济价值较小,B正确;平原地区土壤不容易流失,林木生长好,C错误;洪涝灾害对种植业的影响更大,对林业影响反而较小,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区户籍人口67.87万,且近年来人口大量外流,人口较少,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认真分析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还应掌握:①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②平原对聚落的选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大数据是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正在影响着社会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打造以沈阳为中心、集合其他城市优质资源,进而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大数据产业中心和大数据衍生品交易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沈阳市打造大数据产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A. 工业发展历史悠久B. 劳动力资源丰富
C. 信息产业基础雄厚D. 潜在的市场广阔
12. 辽宁省大数据中心的建立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 推动农工商研互联网的建立B. 解决劳动力日趋减少的问题
C. 解决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困境D. 促进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
13. 在辽宁省,可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大数据产业中心建设提供优质资源的城市有
A. 辽阳、阜新B. 大连、鞍山C. 丹东、营口D. 锦州、铁岭
【答案】11. C 12. D 13.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大数据是IT行业术语,是……数据集合,是……信息资产”,可见大数据产业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可推测沈阳市打造大数据产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与工业发展历史、劳动力资源、市场关系不大,故ABD错误,C正确。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大数据是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可以推测农工商研互联网是建立大数据产业的基础,故A错误。劳动力日趋减少的问题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困境是无法通过大数据解决的,故BC错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能走去工业化的道路。因此,辽宁省大数据中心的建立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为制造业注入新技术、新工艺,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发展。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题详解】
大数据是IT行业术语,IT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所以在辽宁省,可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大数据产业中心建设提供优质资源的城市必定是等级较高、科技水平高的城市,在选项所提供的城市组合中,大连、鞍山的等级和科技水平相对较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生态效率则兼顾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求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读1997~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四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不稳定B. 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始终最高
C. 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D. 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15. 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关于图示四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较快B. 广东省高耗能产业发达
C. 内蒙古三大产业波动大D. 青海多资金密集型产业
【答案】14. A 15. A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波动大,不稳定,A正确。广东能源生态效率不是始终最高,B错。上海能源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C错。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比较稳定,D错。故选A。
【15题详解】
上海经济发达,综合实力强,产业转型升级较快,A正确。广东省能源不足,以轻工业为主,B错。内蒙古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能耗产业为主,波动不大,C错。资金密集型产业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D错。故选A。
【点睛】能源效率是单位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多少的问题,也就是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一般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除了采用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之外就是尽可能增大反应物的表面积以提高受热面积,产生更多的活化分子。要从建筑物的外观、位置、使用材料的设计入手,调节能源需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大题,55分)
16. 亚伯拉罕湖(52°N,116°W)位于加拿大中西部落基山脉中,群山环抱。湖区冬季气温低。湖水四季清澈,春夏季节湖中的水草茂盛,湖口有人工大坝。这座湖每年冬季都会出现一种奇观——湖面下聚集着大量的冰冻气泡,气泡被“锁”在冰层之中形成“冰泡”。此外大风扮演着最高效的“清道夫的角色”,使“冰泡”景观更加惊艳。每年冬季亚伯拉罕湖“冰泡”景观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前去观赏拍摄。下图示意亚伯拉罕湖位置,下图示意“冰泡”景观。
(1)说明亚伯拉罕湖“冰泡”的形成过程。
(2)我国青藏高原湖泊众多,但冬季难以形成冰泡景观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原因。
(3)我国东北地区的渔民冬季捕鱼时常常利用湖面冰泡来确定鱼群的位置,请你说明原因。
【答案】(1)春夏季湖中的水草茂盛,秋冬季腐烂后从湖底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大量气体;冬季气温低,湖区降温快,湖面快速封冻;冰封的速度快过湖底气泡冲向水面的速度,气泡被阻滞在冰水中;随着冰层加厚,气泡被“锁”在冰层之中,形成“冰泡”。
(2)青藏高原春夏季气温要低很多,不利于植物生长;湖底有机物少,纬度较低,湖面难以迅速封冻;多为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封冻速度慢(或淡水湖的湖水流动性强)
(3)鱼在水底游动觅食必定会有气泡升到冰面;水底枯草也会产生气泡,有草说明饵料多;冬季水温较低,鱼群一般集中,游动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伯拉罕湖“冰泡”景观为材料,主要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冰泡湖的形成、冰泡湖观赏条件好的原因以及鱼群与气泡关系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冰泡湖的形成条件是:①要有可在水中释放气体的源头。②湖泊地温度急速降到冰点以下。亚伯拉罕湖纬度高、海拔高,湖泊冬季具备迅速封冻的气候条件,湖面冰封的速度要快过湖底气泡冲向水面的速度,这样气泡被“锁”在冰层之中;湖原本是一片地势低洼的森林,因此湖底有机物丰富,易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气体多,春夏季湖中的水草茂盛,在秋冬季节容易腐烂,在腐烂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多大风,冰面干净;湖口有人工大坝,湖水流速慢,湖底气泡可以径直上升而少受水流的影响,这些条件使得该地成为世界上冰泡景观最为典型地区。
【小问2详解】
结合上题冰泡湖的形成条件,与亚伯拉罕湖区的气候相比,青藏高原春夏季的气温要低很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湖泊的生物量很低,没有了丰富的腐殖质,也就少了气体的来源,难以形成冰泡景观。同时,纬度低,气温较高,湖泊盐度偏高,进一步减缓了封冻速度,迅速冰冻的气温条件也难以满足。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多为咸水湖,湖水不易结冰,结冰速度较慢,不能冻结气泡,仅有的少数淡水湖,湖水流动速度比较快,也不易结冰。
【小问3详解】
湖面冰泡一般是鱼在水底游动觅食时扰动地层的有机质产生的,同时冰泡也是水底饵料多的表现,饵料多,鱼多。冬季水温较低,鱼群一般集中,游动少。因此,冰泡的位置可以大致判断鱼群位置。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1年7月23日-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办。肯尼亚体育代表队在东京奥运会获得4金4银3铜的好成绩,排名第19位。
材料二下图为东非局部地区及马赛人游牧路线图。马赛人是东非一个游牧民族,游牧路线最南到坦桑尼亚的多多马,最北到肯尼亚的基塔莱。近年来,肯尼亚、坦桑尼亚政府在马赛人游牧区内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要求马赛人改变游牧生活,鼓励他们从事定居农业生产。
(1)结合图文材料,推测肯尼亚体育代表队获得奖牌最多的体育项目,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说明马赛人一年中游牧方向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鼓励马赛人从事定居农业生产的原因。
(3)肯尼亚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由中国设计、承建的港口城市蒙巴萨—首都内罗毕准轨铁路,全长485千米,于2017年6月开通运营,试分析蒙内铁路的修建对推动肯尼亚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项目:田径(中长跑)理由:肯尼亚高原海拔较高,长期的高原跑步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肯尼亚经济落后,步行或奔跑是主要的交通方式;吃苦耐劳,刻苦训练,承受能力强。
(2)特点:马赛人5—10月往北迁徙,11月—次年4月往南迁徙。
原因:定居农业方式可以避免过度放牧,有利于保护草原植被;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和威胁;受季节性的水草资源制约小,生产生活相对稳定。
(3)铁路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工业结构;铁路网络的完善,加速了人员物资的集散,推进工业化进程;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可吸引更多的投资,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工业化水平。
【解析】
【分析】本题以马赛和肯尼亚为背景,考查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农业与自然环境、铁路建设的意义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材料、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肯尼亚人擅长的体育运动应该与本国的自然环境特征有关,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小;因肯尼亚经济落后,所以平时交通主要靠步行或奔跑,长期的高原跑步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并且非洲人吃苦耐劳,刻苦训练,承受能力强,所以可以推断体育代表队获得奖牌最多的体育项目是田径(中长跑)。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候资料图可知,两地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多多马位于南半球,基塔莱位于北半球,两地干湿季相反,所以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经过的地区分别是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由于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读图可知,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所以马赛人5-10月往北迁移,11月—次年4月往南迁移。
分析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鼓励马赛人从事定居农业生产的原因主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相对稳定,比较安全等角度分析。定居农业方式可以避免过度放牧,减少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定居农业还可以减少来自野生动物的干扰和威胁;定居农业不受季节性的水草资源制约,所以生产生活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蒙内铁路的修建对推动肯尼亚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应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输能力、吸引投资等角度回答。铁路的建设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利于优化工业结构;蒙内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东非地区铁路网,提高效率,加速人员、物资等的集散和流动,利于推动工业化进程;铁路网络的建设会改善基础设施,增加东非国家的运输能力;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开发,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本国工业化水平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但北京和天津周边却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地区,包括河北张家口和承德市所有辖区以及保定等所辖的贫困县,这些地区被定位为京津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下图为北京周边地区示意图以及京津周边地形图。
(1)据材料分析京津周边贫困县较多的原因。
(2)试评价京津周边贫困地带对京津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3)请对京津周边贫困县扶贫献计献策。
【答案】(1)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季风气候),降水量少;北部地形崎岖 ,土壤沙化、石漠化、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较差。
(2)城市工业产品的市场狭小;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不能就地得到满足。
(3)坚持因地制宜的策略;政策扶持;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农村职业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解析】
【分析】
【详解】(1)从气候、地形来看,“环京津贫困带”地处华北,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量少;北部地形崎岖,加之人为原因,出现了土壤沙化、石漠化、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2)“环京津贫困带”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大,乡村居民购买能力低,城市工业产品的市场狭小;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不能就地得到满足。
(3)京津地区的贫困县脱贫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依托靠近京津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接收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上要加大扶持力度;搞好职业教育,重视科技;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考虑旅游产业扶贫等。
【点睛】京津周边贫困县较多与这些区域特有的自然环境有关,这些贫困县脱贫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要依托近京津的优势发展,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等。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2023张掖高台县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张掖高台县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乌苏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乌苏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红安县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红安县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红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北省红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