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地理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联考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战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选择性必修二第一一三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植被覆盖度指植物群落总体或各个体的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的百分数,它反映了植被的茂密程度。下图示意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各区域( )
①具有一定的面积 ②按综合指标划分
③边界较为明确 ④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导致内蒙古东西部植被覆盖度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水分
3.调查发现,近十年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
①气候早暖湿化趋势 ②实施生态恢复工程 ③过度放牧 ④人口大量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城市之间存在经济流、交通流、信息流等多种要素流的流动和联系,各要素相互交织,将各城市彼此链接构成复杂网络。交通流是人流、物流等要素流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城市间联系的纽带。下图示意江苏省主要城市之间的城市交通流网络(基于城市间公路和高速铁路交通的联系强度构建)。据此完成4~6题。
4.城市间存在各种要素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等级高低 B.地域差异 C.均衡性发展 D.信息技术进步
5.江苏省交通流网络格局呈现的特点是( )
A.南强北弱,东强西弱 B.北强南弱,东强西弱
C.南强北弱,西强东弱 D.北强南弱,西强东弱
6.研究发现,江苏省交通流网络重心存在南偏的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北部城市人口外流严重 B.受上海市影响较为强烈
C.中部区域城市职能单一 D.南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茶马互市是古代官府用内地的茶叶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进行以茶易马的一种贸易方式,历史上,茶马互市主要在甘南地区。下图示意甘肃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7~8题。
7.历史上,甘南地区茶马互市的“茶”可能主要产自( )
A.陇陕 B.苏皖 C.川渝 D.粤琼
8.与祁连山中段南部山麓地区相比,祁连山中段北部山麓地区( )
A.地势相对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大 B.蒸发较旺盛
C.岩溶地貌发育,旅游业较为发达 D.湿地、湖泊广布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保护区内湿地广布,其位置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较高的海拔 B.较高的纬度位置 C.崎岖的地形 D.茂密的森林植被
10.三江源湿地较高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
A.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 B.涵养水源 C.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D.净化水质
11.在设立自然保护区之前,三江源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导致其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农垦 B.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过度放牧 D.工矿交通建设
在安徽,马鞍山、钢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准南、准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马鞍山、铜凌、准南、准北等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初期,共同面对的困境有( )
①电力短缺 ②消费市场萎缩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产业结构单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为加快城市的顺利转型,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A.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资源产业链 B.摒弃原有资源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 D.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14.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受到合肥的辐射作用较小,其更多的是受到南京的辐射作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马鞍山与南京( )
A.地域文化相似 B.空间位置邻近
C.城市等级差异 D.产业部门接近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地区2005~2021年GDP增速情况。据此完成15~16题。
15.2021年,我国四大地区GDP增量最多的是( )
A.东部地区 B.东北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16.2010年以来,东北地区GDP增速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政策支持力度减弱 B.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C.自然地理环境恶化 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内陆河,发源于天山汗腾格里峰北侧,向西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经峡谷、沙漠地区,最后注入中亚的巴尔喀什湖。1970年,卡普恰盖水库建成蓄水,1970~1987年巴尔喀什湖湖泊萎缩极为明显。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主要水系分布。
(1)简析1970~1987年巴尔喀什湖湖泊萎缩极为明显的主要原因。(4分)
(2)推测巴尔喀什湖周边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该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0分)
(3)说明与塔尔迪库尔干相比,伊宁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带后区)。有专家提出,小城镇可以通过借用邻近大城市因规模大具备的优势条件来发展自己,这种理论被称为“借用规模”。下图示意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
(1)从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角度,推测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对其带来的负面效应。(4分)
(3)请为苏锡常小城镇消除“集聚阴影区”献计献策。(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家具城”,但也“因林而衰”2008年,伊春市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溺型城市:之后伊春市加大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养老机构、旅店等建设,大力推动避暑养老旅游,逐渐成为全国避暑养老旅游中心之一;2014年伊春林区全面停止采伐,并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下图1示意伊春市地理位置,图2示意2000~2022年伊春市产业结构比重变化。
(1)据图描述2000~2022年伊春市产业结构变化。(4分)
(2)绿色食品加工业是伊春市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重点发展的产业。试说明伊春市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的主要原因。(8分)
(3)简述伊春市适宜发展避暑养老旅游的原因。(6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联考·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各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面积;为自然边界,具有过渡性质,较为模糊;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内部特定性质存在相对一致性。
2.D 与深居内陆的内蒙古西部相比,其东部靠近海洋,降水较为丰富,植被生长较好,植被覆盖度高。
3.A 植被覆盖度增加,植被茂密程度增加。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改善了内蒙古地区植被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植被生长;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也有利于植被恢复,使得植被覆盖度增加;人口大量迁出,不会导致植被覆盖度呈明显增加趋势,且也不现实。
4.B 地域差异导致城市间各种要素流动。
5.C 综合图示交通流粗细及交通流网络疏密,可以判断出江苏省交通流网络格局呈现的特点是南强北弱,西强东弱。
6.B 江苏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相邻,受上海的辐射影响大,使交通流网络重心南偏。
7.C 茶树喜温暖,好雨雾,古代巴蜀地区(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是我国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叶品质优良。
8.B 祁连山为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其南部为青藏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北部地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部北部地形平坦开阔,山麓地区海拔较低,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湿地、湖泊较少,山麓基带为荒漠草原带;南北均不是喀斯特地貌区。
9.A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气候高寒,蒸发弱,冻土广布,同时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差,湿地广布。
10.B 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都不属于生态效益;三江源为河流源头,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当地工业污染少,净水水质不是其主要生态价值。
11.C 三江源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其植被主要是草地,过度放牧是导致其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12.D 淮南、淮北煤炭资源丰富,电力并不紧缺;我国经济发展较快,钢、铜、煤市场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并没有萎缩;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冶炼,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资源而生,故在转型早期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13.A 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产业链有助于加快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煤、铁、铜等资源产业随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但完全摒弃原有产业并不不合理;随着工业的发展,煤、铁、铜等资源可能会枯竭,且其相关的原有产业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不合理;提高煤化工等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会加剧污染,造成生态问题,应提高污染较小、劳动力吸收较多的第三产业比重。
14.B 马鞍山离江苏省会更近,受到南京的辐射作用强于本身省会合肥。地域文化、产业结构等不是主要因素。
15.A 2021年,我国四大地区GDP增速虽然中部地区略高于东部,但东部地区经济发达,GDP总量大,故其GDP增量最多。
16.D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资源型产业比重大,随着矿产资源趋于枯竭,东北地区开始转方式、调结构,导致其传统工业衰落,但新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从而导致其GDP增速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17.(1)水库蓄水,拦截径流;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每点2分,共4分)
(2)土地荒漠化。(2分)自然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每点2分,共4分,答对两点即可)人为原因:流域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每点2分,共4分,答对两点即可)
(3)位于伊犁河谷,夏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雨热同期;气候较湿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河谷地带,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利于农作物过冬。(每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即可)
18.(1)苏锡常距离上海市近,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质量、就业环境优,具有巨大吸引力;这种吸引造成苏锡常城市带人口、资源等发展要素向上海流动,而对本身周边小城镇辐射作用减弱,从而出现发展水平滞后的“集聚阴影区”。(每点2分,共4分,合理即可)
(2)人口外流严重,经济下滑;加大与区域内周边城市的差距,阻碍区域一体化发展。(每点2分,共4分,合理即可)
(3)挖掘自身优势和竞争优势,错位发展;把握政策机遇,加速特色产业崛起:完善交通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联系;借用大城市规模优势,促进发展;政府积极引导,设置多中心发展战略,加大对“集聚阴影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每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即可)
19.(1)第一、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型转为“三一二”型,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每点2分,共4分)
(2)第一产业比重大,农副产品量大且品质优良,加工原料丰富;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可提高当地就业,增加收入,减少人口外流。(每点2分,共8分,合理即可)
(3)纬度较高,夏季凉爽,适宜避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消费水平低;政策支持,食宿等基础设施和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每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即可)
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与户籍迁移相比,非户籍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