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生物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答案】D,【答案】3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通过分析枯叶蝶等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得出适应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围绕枯叶蝶、雷鸟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适应是有条件的,当环境条件改变时,适应可能失去作用,得出适应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2.通过阅读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炼、概括“用进废退”和“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观点。说明两个学说的理论意义及局限性。
3.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运用自然选择学说拼盘社会现象及话题观点,认同科学理论是在不断修正和发展的。
知识点01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适应的含义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两个方面。
2.适应具有普遍性性和相对性性。在降雪晚而少的冬季,雷鸟因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适应的相对性,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02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提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知识点03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基于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存稳定和资源是有限的事实得出了 的推论1;结合推论1和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的事实,作出了推论2: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并在推论的基础上得出推论3: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逐代积累,具有这些有利变异的个体越来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由此可见,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如下图: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使人们认识到生物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祖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但是,达尔文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 性状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知识点0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法0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四个方面。
(2)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包括中群内个体之间的斗争、不同种群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和无机环境的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名师提醒: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它是不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的,这就导致已经形成的适应一般要落后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这是造成适应相对性的主要原因。
【典例1】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细菌不断出现,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答案】B
【解析】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杀菌药物,对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同时具有选择作用,抗生素没有杀灭所有的细菌,原因是细菌中有经过变异而具有对抗生素有抗性的个体,抗生素杀灭不具有抗性的个体,即对不定向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易错提醒:①环境因素的作用会提高突变的频率,但任何情况下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所以环境不能起到定向诱导变异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
②在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变异在前,选择在后”的思路。
③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考法02 拉马克进化学说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比较
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比较
项目 |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
区别 | 进化 原因 | 外界环境的影响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
变异 方向 | 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器官的使用情况决定变异的方向 | 变异是生物本来就有的,是不定向的 | |
适应性 | 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 | 有些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有些变异不适应环境,不适者被淘汰 | |
进化 方向 | 由生物自身决定 | 由自然选择决定 | |
联系 | 都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
【典例2】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进行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抗药性
【答案】C
【解析】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变得很长属于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的北极熊不会产生体色白色的定向变异,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也不会产生抗药性的定向变异,B、D错误;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都属于适应,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刺猬遇到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以背部的硬刺保护自己。但狐狸有时会把刺猬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的刹那间,咬住其无刺的腹部而将它吃掉。这个例子说明(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生存在于竞争
1.【答案】B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所谓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是指生物只是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环境的适应,所以这个例子体现了刺猬的适应的相对性。
2.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C.变异是不定向的 D.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2.【答案】B
【解析】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使适应具有相对性。
3.仔细分析下列现象,不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是( )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3.【答案】D
【解析】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大量观察,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即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也就是说,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A、B、C三项都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而D项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4.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
B.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4.【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的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三个方面;在斗争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变异的有利与否是对个体生存来说的,而不是依据是否对人有利;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而不是人类。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鱼、鸡和牛等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都有鳃裂和尾,体现了生物的亲缘关系
B.几乎所有生物都选择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
C.原核细胞是由真核细胞进化而来,细胞的呼吸方式由有氧呼吸进化为无氧呼吸
D.细胞外液类似于海水,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表明最早的生命生活在海洋中
5.【答案】C
【解析】鱼、鸡和牛等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体现了生物的亲缘关系,几乎所有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选择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A、B正确;生物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原核细胞进化到真核细胞,由无性生殖进化为有性生殖,但呼吸方式是先无氧呼吸,后出现有氧呼吸,C错误;细胞外液类似于海水,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表明生命起源于海洋,D正确。
6.保护色是指生物的体色与环境一致,达到不被天敌发现的目的。下列现象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
A.北极狐白色的毛皮 B.秋末的蝗虫呈黄褐色
C.非洲人皮肤呈棕黑色 D.夏季的雷鸟羽毛呈棕褐色
6.【答案】C
【解析】北极常年白雪覆盖,北极狐白色的毛皮是保护色,A正确;秋末气温下降,植物死亡呈黄褐色,秋末的煌虫呈黄褐色,是保护色,B正确;非洲人皮肤呈棕黑色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不是保护色,C错误;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夏天羽毛呈棕褐色,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是保护色,D正确。
7.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最初作为庭园花卉栽培于上海、南京一带,后逸生野外,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的荒地、铁路两侧、农田等,并疯狂地繁衍扩张,严重破坏了本土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这种扩张也是一种适应现象。下列相关叙述中属于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A.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本地植物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B.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适应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C.加拿大一枝黄花比本地植物更适应本地的环境
D.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7.【答案】B
【解析】拉马克认为: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只有在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时,才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故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适应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结果属于拉马克进化观点,而生存斗争、不定向的变异和适者生存都是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故ACD错误;B正确。
8.狮子鱼多分布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深海环境(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生存着通体透明的一个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现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B.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
C.种群基因库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8.【答案】C
【解析】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使得相应的染色体变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正确;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是两个物种,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B正确;种群基因库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9.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
D.研究物种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
9.【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对种群的基因进行选择,自然选择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都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因此捕食者的存在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C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研究物种间差异的关键是研究它们是否出现生殖隔离,D错误。
10.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斑马的进化过程。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的,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________中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
10.【答案】(1)变异 不定向 遗传和变异 (2)生存斗争 选择 定向 方向 ()3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变异性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这种不定向的变异导致生物个体之间本来就有差异,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而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并且产生后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斑马体色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而形成现在黑白相间的体色,这是经过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遗传能保持物种的稳定,变异则使物种得以发展,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通过遗传能得到定向积累而使物种进化,两者缺一不可。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通过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最终形成现在的斑马体色。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1.对于生物进化原因的解释有很多,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①生物的器官用进废退、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 ②进化是生物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定向变异的结果 ③生物进化是突变与基因重组、选择、隔离等综合作用,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 ④某些多倍体植物(新物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②和③ D.③和④
11.【答案】D
【解析】生物的器官用进废退,后天获得性状可以遗传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①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指出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错误;生物进化是突变与基因重组、选择、隔离等综合作用,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③正确;某些多倍体植物(新物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④正确。
12.某科研人员探究了农药对不同程度抗药性甲虫种群存活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农药种类属于无关变量
B.农药引起甲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C.中、强抗药性甲虫种群发生了进化
D.农药对甲虫的抗药性状进行了选择
12.【答案】B
【解析】该实验探究农药对不同程度抗药性甲虫种群存活的影响,农药种类属于无关变量,甲虫群体组成属于自变量,A正确;原始甲虫的群体中本身就存在变异个体,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B错误;经过不断的选择,能抗药的甲虫存活,不适者被淘汰,抗药基因不断积累,中、强抗药性甲虫种群发生了进化,C正确;农药对甲虫的抗药性状进行了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正确。
13.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锡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B.蜥蜴新种和蜥蜴原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
13.【答案】C
【解析】图中X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Y是自然选择,形成新物种经过的Z是生殖隔离,A正确;根据题图,经过Z过程后,产生蜥蜴新种,说明与蜥蜴原种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B正确;地理隔离一旦形成,不一定会进化为新物种,必须形成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C错误;一个种群内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D正确。
14.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从丰富的事实出发解释了生物的统一性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14.【答案】C
【解析】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但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致命的缺陷,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是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
15.下列有关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15.【答案】C
【解析】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都是不定向性的,随机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16.近来,媒体常报道一种耐药性强的“超级细菌”,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感染该细菌而引起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甚至死亡。这种细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体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非常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细菌发生耐药性变异
B.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人类肠道中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C.超级细菌和普通细菌是两个物种,染色体是超级细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超级细菌可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快速增殖
16.【答案】B
【解析】细菌的变异不是由于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的变异个体本身就存在,而是抗生素将耐药性个体逐渐选择出来,A错误;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将肠道内耐药性的个体保留下来,因此肠道内的细菌逐渐会进化为耐药性菌种,抗药性会逐渐增强,B正确;细菌体内的遗传物质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因此,染色体不是细菌细胞内的基因载体,C错误;无丝分裂是某些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D错误。
17.加拉帕戈斯群岛主要由13个环境差异很大的岛屿组成,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分布在不同岛屿上,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岛屿的地雀种群间因地理隔离而逐渐产生生殖隔离
B.不同岛屿的地雀种群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对不同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的作用有差异
D.13种地雀之间、地雀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进化
17.【答案】D
【解析】不同岛屿的地雀种群间因地理隔离时间长了之后,基因库有了差异,逐渐产生生殖隔离,A正确;不同岛屿的环境条件不同,地雀种群可能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正确;不同小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小岛上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C正确;13种地雀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存在地理隔离,所以13种地雀之间不会相互影响,D错误。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8.(2018·浙江11月,9)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共同祖先遗传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 D.生物变异
18.【答案】A
【解析】人、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是不同的物种,但都是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他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因此,A正确,B、C、D错误。
19.(2018浙江卷·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19.【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A、B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白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的机会增加,进而通过繁殖,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积累,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D正确。
20.(2017·浙江4月,17)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20.【答案】C
【解析】青菜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A错误;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通过选择淘汰掉不抗药的个体,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正确;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精品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学生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必修2docx、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师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必修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精品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讲义成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优秀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原卷版doc、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