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优秀当堂检测题
展开《念奴娇·过洞庭》分层作业
建议用时:3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从隋唐到宋元到明清,一直紧紧地(①)着中华文明史。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这个庞大的群落,当然也会(②)不少无聊或卑劣的人,但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些部位。
有一种曾经风行一时的说法,认为古代考上状元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有学问的,情况好像并非如此。考状元的要求过于特殊,难于让更多的杰出人物获得机会是事实,但状元中毕竟有一大批诸如王维、柳公权、贺知章、张九龄、吕蒙正、张孝祥、陈亮、文天祥、杨慎、康海、翁同龢、张骞这样的人物,说他们没有(③)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这还只是说状元,如果把范围扩大到进士,那就会开出一份极为壮观的人才名单来。为了选出这些人,几乎整个中国社会都动员起来了,而这种历久不衰的动员也就造就了无数中国文人的独特命运和广大社会民众的独特心态,成为中华民族在群体人格上的一种内在(④),绝不是我们一挥手就能驱散掉的。科举制度后来积重难返的诸多毛病,其实从一开始就有人觉察到了,许多智慧的头脑曾对此进行了反复的思考、论证、修缮、改良,其中包括我们文学界所熟知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等等, 。
(节选自余秋雨《十万进士》)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陪伴 ②混杂 ③文化 ④烙印
B.①伴随 ②夹杂 ③学问 ④印迹
C.①陪伴 ②夹杂 ③文化 ④印迹
D.①伴随 ②混杂 ③学问 ④烙印
2.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末尾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设想,这些文化大师会如此低能,任其沿袭并身体力行。
B.不堪设想,这些文化大师会如此低能,任其沿袭并身体力行。
C.不能设想,这些文化大师会如此低能,任其荒唐并身体力行。
D.不堪设想,这些文化大师会如此低能,任其荒唐并身体力行
3.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举制度延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如果真是十恶不赦的制度,是不可能存在这么久的。这一数据客观上说明科举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B.“十万名以上”“百万名以上”说明在历史上科举制度产生的人才数量之多,单单这些数据就足以说明科举是做出了自己的历史贡献的。
C.以“就整体而言”作为前文表述的补充,说明科举在培养人才方面,主流是好的,但不排除特殊的现象,体现了作者语言的严谨科学。
D.作者一口气列举了十二名状元,他们个个才华横溢。这一列举有力地批驳了“古代考上状元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有学问的”说法。
【答案】1.D 2.C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伴随:随同,跟随,所跟的宾语较为广泛。陪伴:随同做伴,对象一般为人。语境指科举制度和中华文明史一直联系在一起,应用“伴随”。
第二组,混杂:混合掺杂。夹杂:掺杂。前者偏向贬义,后者则为中性词。根据“不少无聊或卑劣的人”可知,应用“混杂”。
第三组,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学问: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结合上文“认为古代考上状元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有学问的”可以判断,应用“学问”。
第四组,烙印:烫在人、动物或器物上的火印,作为标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用火烧铁在牲畜或器物上烫成痕迹,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印迹:痕迹。“印迹”没有特别强调什么;“烙印”有强调的意味。语境强调身上留下的痕迹,应用“烙印”。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语境强调任凭“科举制度后来积重难返的诸多毛病”发展,而不采取措施取消科举制,强调弊病之深、不合理性,应用“任其荒唐”,排除AB。
“不堪设想”用于表示严重的、不良的后果,此处意思是说想象不到文化大师会有这样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超出人们意料之外,排除D。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B.“人才”一词不够严谨,准确说是“进士”“举人”,他们并非全都是合格的人才;“单单”“就足以说明”等词用得太绝对,不够科学严谨。
故选B。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过洞庭①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路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4.根据这首词字数的多少,可以判断这首词是( )
A.长调 B.中调 C.小令 D.双调
5.下列对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运用了比喻、夸张和对偶的修辞。
B.两首词绘景不同,词调一致,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C.两首词都是慷慨凄壮中尽显激越旷逸。
D.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皆是仕途受挫,寄情于景,含蓄蕴藉。
6.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是如何刻画词人形象的?
【答案】4.A 5.D 6.上阕“玉鉴琼田三万顷”“表里俱澄澈”以景衬人,表面写洞庭之景,暗含词人内心的境界,写出词人的光明磊落;下阕“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采用用典和比喻的写法,写出词人光明磊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格;“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采用侧面衬托和一语双关的写法,表现了词人宽广的志士胸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采用想象和夸张的写法,用丰富而雄阔的意象表现词人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和博大的胸襟;“扣弦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采用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无限感慨。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词又被称为长短句、诗余,根据它的字数多少分为:小令字数在 1~58 及58 字内,59到90 字为中调,91字以上就是长调。《念奴娇·过洞庭》这首词的字数已超过90字,这首词是长调。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含蓄蕴藉”错,《念奴娇·过洞庭》“肝肺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这是直抒胸臆,并非“含蓄蕴藉”。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之景,景中寓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鉴琼田,水天一色。但词人并不是纯客观的写景状物,而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在这广阔的、洁净如玉的湖面上,词人驾一叶扁舟,如游仙境,妙不可言,豪迈之情油然而生。那上下空明,“表里俱澄澈”的坦荡景象,是词人光明磊落、胸无纤尘的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表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下片开头词人在“岭海”任职多年,不管别人如何评说,但“孤光自照”,自己无愧于心,对得起朝廷和苍生。其中“孤光”是用典,出自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张孝祥用了“孤光”这一典故,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肝胆皆冰雪”采用比喻手法,用“冰雪”比喻自己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同时此句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自己襟怀坦白,忠于朝廷,肝胆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
“短发萧骚襟袖冷”,从字面上看似乎略显凄凉。自己头发稀疏,不耐风寒,表明自己任职多年,恪尽职守,夙夜忧勤,用的是侧面衬托的笔法。“稳泛沧浪空阔”,表明词人孤高傲世的心态,尽管自己对朝廷披肝沥胆,却仍然被奸佞的谗言所中伤,身处这种逆境,自己不改初衷,仍稳稳地泛舟在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此句一语观关,既是眼前泛舟之景,又暗喻词人对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风浪安之若素的态度,表现了宽广的志士胸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后五句词人用丰富而雄阔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志士的胸怀和英雄的气概。“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想象奇特,气魄宏大,词人要舀尽长江的水为酒,把呈勺子形的北斗七星当作酒杯,邀请天地万物为宾客来和他一起细斟慢酌。身陷逆境而豪情万丈,让人不能不肃然起敬。这三句不仅表现词人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更表现了他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了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结尾两句,词人意兴达到极致,情不自禁地叩击船舷,对天狂啸,忘记了今晚是什么时辰。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说明诗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此时的词人,仿佛与浩瀚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宠辱皆忘,物我难分,格调之昂扬,境界之高远,令人击节赞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②,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宰相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楚地)知州,捷报传来,他欣喜欲狂,当即写了该词。②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典出《晋书·温峤传》:相传采石矶下多怪物,温峤经过此地,便燃点犀角来照,奇形怪状的水怪不久便覆灭了。③周与谢:指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谢玄。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约楚云留”中的“楚”字侧面交代了自己身在楚地后方,不能亲临战场杀敌的遗憾。
B.“剪烛看吴钩”一句借助夜看吴钩,塑造了宰相虞允文把玩宝剑,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C.结尾用祖逖“中流击楫”典故,与上阙“平生豪气”相呼应,表达恢复中原的报国志向。
D.全词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历史伟业与现实场景融合,用典贴切自然,喜中寓愁,悲中带壮。
8.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运用了周瑜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7.B 8.同:两词均表露出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均反映宋代士大夫文人集建功立业与风流意气于一身的人生观。
异:(1)《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中,赞美虞允文深得周瑜风流儒雅之余风,表达对虞允文战功卓著、建功立业的赞美和仰慕;但同时词人自负年少有为,渴望建功立业,也借此流露出触景伤情之感。(2)苏词则借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反衬自己年华老去却功业无成的感伤。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塑造了宰相虞允文把玩宝剑,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说法有误。这句话是说自己夜间燃烛抚摸宝剑,心潮难平,表现的是作者自己的抱负。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两词中,“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的都是周瑜早年人生得意完满,意气风发的景象,都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而他们之所以歌颂周瑜,是因为他身上寄寓着作者同样的人生态度与抱负,那就是宋代士大夫文人集建功立业与风流意气于一身的人生观。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巧妙地举出两大战役的名将,破曹的周瑜和击溃苻坚的谢玄以喻虞允文。虞和他们一样年丰力强而战功卓著,都是从容不迫地建立了功业。因此,本词引用周瑜典故有表达对虞允文战功卓著、建功立业的赞美和仰慕。但如此重要的场合,词人却不能亲身参与,而只能“剪烛看吴钩”,因此这里也暗含了自己虽有抱负却没有机会得以施展的触景伤情之感。
苏轼词中极写周瑜的年轻英俊,而功业盖世,塑造出其风度翩翩又年少即建功立业的儒将形象,其实是为了反衬出自己已近中年,却被贬黄州,可以说“一事无成”的怅然失意,表达自己年华已逝而“早生华发”,难以实现壮志的伤感。
9.念奴娇·过洞庭
(1)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想起在岭南光明磊落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设想自己做主人,请万象作宾客,纵情豪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洞庭青草 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俱、澄澈、肝肺、挹、斟。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优秀测试题,文件包含6《哈姆莱特节选》分层作业解析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6《哈姆莱特节选》分层作业原卷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5 雷雨(节选)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5 雷雨(节选)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5《雷雨节选》分层作业解析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5《雷雨节选》分层作业原卷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3《鸿门宴》分层作业解析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3《鸿门宴》分层作业原卷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