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教师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850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教师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850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教师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850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学生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8504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学生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8504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学生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8504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教师版docx、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
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
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 + O2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 2CO
3、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
氧化剂: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 与CaCO3反应的原因:
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
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图
4、装置的注意事项:
(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5、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6、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7、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
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温室肥料
4)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 H2 ↑+ CO↑)
2)还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Fe2O3+3CO 2Fe+3CO2
(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可燃性 C + O2 CO2 2CO+O2 2CO2 2H2 + O2 2H2O
B还原性 :H2 + CuO Cu + H2O CO+CuO Cu+CO2
C + 2CuO 2Cu + CO2↑
C、H2、CO: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除杂:
①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②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2
③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 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本章知识间的联系:
①C→CO :2C+O2 2CO C+CO2 2CO
②C→CO2 :C+O2 CO2 C+2CuO 2Cu+CO2↑
3C+Fe2O3 3CO2↑+2Fe
③CO→CO2 :
2CO+O2 2CO2 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④CO2→H2CO3: CO2+H2O ===H2CO3
⑤H2CO3 →CO2 :H2CO3 ===CO2↑+H2O
⑥CO2 →CaCO3 :CO2+Ca(OH)2 ===CaCO3↓+H2O
⑦CaCO3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 CO2↑+CaO
一、单选题
1.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是中国最大的决心和智慧,我们每个人都应在生活中时刻践行“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夏天尽可能将空调温度调到24℃以下
B.出行时少开私家车,多用自行车或公共交通
C.在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尽量选择以旧换新
D.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用非化石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2.试管是常见的实验仪器。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当试管呈如下放置情况时,对相关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①横放,可能正在盛装石灰石
B.试管②倒放,可能正在收集少量二氧化碳或将洗净的试管放于试管架上
C.试管③正放,可能正在滴加稀盐酸
D.试管④的管口略向下倾斜,可能正在加热石灰石固体
3.某研究小组对课本上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部分装置已省略,C、D中的液体体积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A放在b端口内,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试纸变色
B.仅将B放在b端口内,即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用C抽取一定量CO2,充分振荡后,注射器刻度变小说明管内压强降低
D.用C、D抽取等量CO2,充分振荡后,D中注射器刻度变化更大
4.一氧化二氮无色、无味,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它会吸收地表辐射,也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作用,常在医疗上作为麻醉使用。根据上述介绍,可知一氧化二氮会造成温室效应,其原因最可能是上述提到的何种特性
A.无色、无味
B.会吸收地表辐射
C.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D.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作用
5.某同学将用石蕊溶液浸泡后的滤纸晾干后,制成三角纸风车,在纸风车的a叶片上滴1滴稀醋酸,发现a叶片变红,b叶片上滴1滴蒸馏水,b叶片仍为紫色,再将纸风车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一段时间观察,a、b叶片均为红色,c为紫色
B.b叶片变成了红色,说明蒸馏水具有稀醋酸相似的性质
C.b、c叶片对比,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取出纸风车,在空中放飞,风干后,b叶片又变为紫色
6.雪梅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大约占试管容积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展开了分析与讨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可能是所用盐酸浓度太大,使生成的CO2中混有较多HCl气体
B.可能是所用盐酸浓度太小,且加入量太少,生成CO2气体太少
C.可能是所用石灰水存放太久,石灰水变质了
D.可能是所取澄清石灰水太少,导致生成CaCO3沉淀太少
7.实验课上,老师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料选择问题,分别用石灰石颗粒、纯碳酸钙白色粉末、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五种物质进行了实验,小华同学作了如下记录:
①向石灰石颗粒中滴加浓盐酸,在颗粒表面产生许多气泡,同时冒出大量白雾
②向盛纯碳酸钙白色粉末的试管内倒入稀盐酸,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③向石灰石颗粒中滴加稀硫酸,在颗粒表面产生气泡,片刻后,停止反应
④向盛纯碳酸钙白色粉末的试管内倒入稀盐酸,用手握住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⑤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反应时间较短,收集不到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你认为小华同学的记录中,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A.③④⑤ B.④⑤⑥ C.⑤⑥ D.①⑤⑥
8.某同学测定碳酸钙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0~t1、t1~t2、t2~t3中,t2~t3生成的CO2气体最多
B.0~t3内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根据(V3一V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期末复习试卷【可编辑】,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期末复习试卷【汇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期末复习单元培优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