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题: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备战1月浙江选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08682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3题: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备战1月浙江选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08682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3题: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备战1月浙江选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08682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3题: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备战1月浙江选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0868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3题: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备战1月浙江选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0868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3题: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备战1月浙江选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0868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3题: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备战1月浙江选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
展开题组十二 第23题: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真题回顾〗
23.(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图中,相对于荒漠( )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 B.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
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 D.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
【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与荒漠相比,河岸林地距河流更近,地下水位更高,地下水直接接受河水的补给,含盐量较小,而荒漠的地下水中含有更多的地下水流动过程中和地表径流下渗过程中溶解的盐类物质,A正确;由图可看出,耕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小于荒漠,B错误;林地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的更多,C错误;与荒漠相比,耕地土壤水分含量高,故耕地地表水蒸发量更大,D错误。故选A。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
1.概念及其分类
陆地水是指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因空间分布的不同,可分为:
(1)地表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地表水体。
(2)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下渗,少量是由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
2.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指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各类陆地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的补给充分体现了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2.河流的补给
1.雨水补给
(1)含义: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和水量来源,其过程主要受制于降雨的季节变化。
(2)特点:不连续性和集中性。较其他补给类型,雨水补给过程来得迅速和集中。
(3)我国主要分布地区:东部季风区的河流。
(4)影响水量变化的因素:与流域降雨量及其变化关系密切。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1)含义:指流域地表冬季的积雪,至次年春季随着天气转暖而融化,对河流进行的补给。
(2)特点:对河流补给具有连续性和日变化的特点。
(3)影响水量变化的因素:流域的积雪厚度、地形状态。
3.冰川融水补给
(1)含义:指永久性冰川的消融对河流的补给。
(2)作用:调节河流径流的丰枯。
(3)影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气温。
4.湖泊和沼泽水补给
(1)湖泊的功能及影响因素: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功能,表现为“削峰补枯”。湖泊规模和所在位置直接影响到湖泊的调蓄功能。
(2)沼泽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比较小,补给河流的过程很平缓。
5.地下水补给
(1)含义:是河流较为稳定和均匀的补给来源。
(2)特点:深层地下水是河流稳定的补给来源,浅层地下水补给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影响因素:取决于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
知识点3.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方式。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
(3)地下水与河流的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潜水面时,地下水补给河流。
(4)湖泊与河流的相互补给关系。丰水季节,河流补给湖泊水,湖泊大量蓄洪;枯水季节,湖泊补给河流。
(5)陆地水体之间水源相互补给关系(下图)
知识点4.河流的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 补给季节 | 补给特点 | 主要影响因素 |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
雨水补给 | 受气候 影响 |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 |
季节性积 雪融水 补给 | 春季 | ①有时间性; ②连续性; ③水量较稳定 |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 |
冰川融水 补给 | 主要在 夏季 | ①有时间性; 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永久性积雪和冰川储量 | |
湖泊和沼 泽水补给 | 全年 |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 ①取决于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②湖泊规模的大小 | |
地下水 补给 | 全年 |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
〖知识网络〗
〖押题预测〗
多尔改错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流域内最大的咸水湖,湖水季节性流出到楚玛尔河。下图为多尔改错及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图,冬季在图示区域的西南方向常形成青藏高原上势力较强的冷高压。近年来多尔改错面积萎缩明显,周围部分区域形成了一些小规模的新月形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多尔改错湖水流出量最大的季节及成因是( )
A.春季 积雪融水补给多 B.夏季 冰川融水补给多C.秋季 山地降水丰沛D.冬季 楚玛尔河处于枯水期
2.新月形沙丘集中分布于图中某地,甲、乙、丙、丁四地的位置和形态比较符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B 2.A
【解析】1.多尔改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长江北源附近,该地降水少,湖水主要靠入湖的河水补给,而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入湖水量就多,河流补给湖泊的水量大,因此湖泊面积最大、水位最高的季节是夏季,此时多尔改错湖水水位高出梦玛尔河最多,湖水流出量也最大,B对;该地海拔高,降水少,春季积雪融水少,秋季降水少,AC错;冬季河流处于枯水期,湖泊同样处于枯水期,水位差小,流出量不大,D错。故选B。
2.依据图文材料可知,西南部有河流注入,河水携带的泥沙在入湖口沉积形成湖口三角洲,西南部湖底沉积的泥沙多;近年来该湖泊面积萎缩明显,周围部分区域会露出水面,由于湖水深度呈现东北部深、西南部浅,西南部出露的面积较大,西南部裸露出来的湖底泥沙多,在盛行风的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新月形沙丘。故沙洲主要在甲乙位置,CD错;该湖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冷高压东部,加上东西延伸的地形,因此当地盛行偏西风。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开口朝东,A对,B错。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达里诺尔湖(43.2°N~43.4°N,116.5°E~116.8°E)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是内陆微咸湖泊。1989-2019年,克什克腾旗的耕地面积、牲畜存栏量增长率分别是66.919%、24.1%,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了67倍(2000-2010年增长幅度最大)。下图示意1989-2020年达里诺尔湖面积、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达里诺尔湖近30年面积变化趋势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①蒸发量 ②降水量 ③入湖径流量 ④湖水引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1989-2020年,达里诺尔湖( )
A.冬季水位高于夏季 B.盐度先减小后增大
C.湖水补给地下水量总体增大 D.结冰期明显延长
【答案】3.C 4.B
【解析】3.近30年达里诺尔湖面积变化趋势是减小,由材料可知1989-2019年,克什克腾旗的耕地面积、牲畜存栏量增长率分别是66.919%、24.1%,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了67倍(2000—2010年增长幅度最大),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引用河水,使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面积减小;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使达里诺尔湖面积变小,①③正确。由图中降水曲线可知,30年间,该地降水量波动较大,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所以降水量不是湖泊面积呈减小趋势的直接影响因素,②不符合题意。由材料知达里诺尔湖是内陆微咸湖泊,不适合引湖水发展农牧业,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由图知1989-2000年间,达里诺尔湖面积增大,说明该时期湖泊的水量收入大于支出,湖水盐度降低;2000年后,湖泊面积明显减小,由材料知该时期该区农牧业发展幅度最大,用水量大,使入湖水量减小,湖水盐度增大,B正确。达里诺尔湖(43.2°N~43.4°N,116.5°E~116.8°E)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湖泊冬季水位低于夏季,A错误。1989-2020年达里诺尔湖面积明显减小,湖水补给地下水量总体减少,C错误。由图知1989-2020气温波动较大,整体略有上升,结冰期不会有明显延长,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雨水补给时间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变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湖泊水和河流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的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河流的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地下水与河流水之间,总是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
图尔卡纳湖以“人类的摇篮”著称于世,形态呈南北长条型,平均水深30.2米,湖盆除北部外,气候炎热干旱。奥莫河是图尔卡纳湖唯一的常年支流。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尔卡纳湖的形成原因是( )
A.堰塞体阻塞河道积水成湖 B.河流改道,废弃河道而成
C.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D.火山熄灭,火山口积水成湖
6.奥莫河对图尔卡纳湖的影响有( )
A.起稀释作用,使湖水盐度逐渐降低 B.补给湖水,使得湖泊面积不断扩大
C.流水侵蚀作用强,使得湖泊北部较南部深 D.带来营养盐类,使得北部渔业资源丰富
【答案】5.C 6.D
【解析】5.据经纬度位置可知,图尔卡纳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带,形状呈长条状,所以可推断出图尔卡纳湖的形成原因是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因此C正确;堰塞体阻塞河道积水形成的堰塞湖,一般形成于流量较大的河流,因滑坡泥石流形成,本区域气候干旱,少有泥石流发生,A错误;没有河流改道、废弃河道信息;火山口位于锥形山顶部,图示区域为盆地,BD错误。故选C。
6.奥莫河是圈尔卡纳湖唯一的入湖径流,给湖区北部带来大量的泥沙、营养物质和淡水,从而使北部湖区湖水较浅且营养物质丰富,适合鱼类的生长和繁殖,D正确;图尔卡纳湖是内陆湖、咸水湖,奥莫河流入,盐类物质不能排出,湖水盐度不会降低,A错误;补给湖水,但气候干旱,蒸发强烈,面积不会扩大,B错误;奥莫河从北部流入,流水沉积作用强,使得湖泊北部较南部浅,C错误。故选D。
【点睛】湖泊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构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海成湖、 风成湖、岩溶湖、冰川湖。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的相对流量(单位:万立方米/秒)变化示意图。
7.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别为( )
A.雨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B.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雨水
C.雨水、雨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D.雨水、高山冰川融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答案】7.D 8.A
【解析】7.根据分析可知欧洲的降水主要受西风的影响,图②中夏季流量大、流量季节不均,是因有冰雪融水补给,受气温的影响,②正确;图③中春季流量大,是因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受气温的影响大,③正确;而图①中冬季流量大,属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①错误;图④中流量变化较小,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图示为欧洲的河流,其中①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大,丰水期在冬季,枯水期在夏季,有可能是分布在地中海气候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②河流的径流量在7、8月份,气温最高时径流量最大,说明受气温的影响大,所以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③河流的汛期在春季,应该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④河流的径流量很稳定,变化小,有可能是地下水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雨水补给,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湖泊沼泽补给: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地下水补给: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
乌尔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山地的中央低地,海拔1275米,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调查者发现水深夏季1—2米,春季为4—6米。湖中有红色藻类,当盐度升到一定高度时藻类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调查者还发现附近农田的向日葵花朵被塑料袋包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乌尔米耶湖水季节差异明显,其原因夏季( )
①泥沙淤积②入湖水量减少③蒸发旺盛④下渗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湖水血红色最明显的月份( )
A.2月 B.5月 C.9月 D.11月
【答案】9.C 10.C
【解析】9.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乌尔米耶湖流域冬春季节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且海拔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快,周围山地积雪融水多,使湖泊水位较高;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气温高,蒸发旺盛,③正确;降水较少,河流补给量较少,入湖水量减少,泥沙含量小,①错误、②正确;湖泊水位较低,下渗量减少,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材料中提到“盐度升到一定高度时藻类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夏秋季节湖泊水位低,蒸发量大,盐度高,利于藻类快速繁殖,湖水血红色最明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靠近伊朗与土耳其边界,形状像一只海马,属于咸水湖,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进入21世纪,由于蒸发加剧和入湖水减少,乌鲁米耶湖水位下降,面积迅速缩小。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水位涨落受入湖赣江、抚河等河流来水与长江水位的双重影响,进出湖泥沙数量变化过程影响到湖区水沙运动和冲刷淤积过程。下图示意1956~2020年平均每月进出鄱阳湖泥沙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一年中鄱阳湖的冲淤状况为( )
A.丰水期、枯水期均淤积 B.丰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
C.丰水期、枯水期均冲刷 D.丰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
12.推测鄱阳湖的水沙运动规律为( )
①1~3月鄱阳湖→长江②4~6月上游水系→鄱阳湖③7~9月鄱阳湖→长江④10~12月长江→鄱阳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1.B 12.A
【解析】11.读图分析,鄱阳湖丰水期入湖沙量多于出湖沙量,泥沙淤积;枯水期入湖沙量少于出湖沙量,泥沙冲刷。ACD错误,故选B。
12.根据图中入湖、出湖泥沙量,降水量和长江水位变化推测,4~6月鄱阳湖上游地区首先进入雨季,泥沙自上游水系流入鄱阳湖,②正确。7~9月鄱阳湖出湖泥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正值长江主汛期,长江水位高、流量大,对鄱阳湖产生顶托或倒灌,长江泥沙倒灌进湖,③错误。10月至次年3月出湖泥沙量大于入湖泥沙量,说明长江处于枯水期,湖水补给长江,泥沙流入长江,①正确,④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时段的输沙量,单位为千克或吨。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影响河流输沙量变化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河旁大口井往往在河流附近开挖建设,通常深度为7~8m,口径为8~10m。井坑开挖后,用石块护砌井底及四周井壁。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旁大口井示意图,该大口井井底坐落在基岩之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大口井最主要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泉水
14.与泉水相比,该大口井井水( )
A.水量小 B.水温恒定 C.含沙量小 D.水质差
【答案】13.C 14.D
【解析】13.由图可知,大口井坐落在基岩之上,深度为7-8m,由周边地区的河流水及大气降水下渗后,转化为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潜水,为该大口井直接提供水源,C正确。大气降水和河流水会转化为地下水,为大口井提供水源,但是直接提供的水量较小,AB错误。泉水为承压水,位于隔水层之下,图示井深没有到达隔水层之下,因此该井为潜水补给,不是泉水补给,D错误。故选C。
14.泉水为承压水,大口井为潜水补给,与泉水相比,大口井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因此水质较差,含沙量大,D正确,C错误。当降水较多,河流水位较高时,潜水补给量大,井水多,反之,降水较少时,井水少,因此大口井的水量不稳定,A错误。泉水位于隔水层之下,受外界温度变化小,水温更恒定,B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雨水补给时间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变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湖泊水和河流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的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河流的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地下水与河流水之间,总是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
南四湖位于山东省南部偏西,全湖面积1266平方千米,是中国大型淡水湖泊之一。湖内1月平均气温-0.3℃,7月平均气温26.5℃。湖泊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低于年平均蒸发量。下图示意南四湖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南四湖平均面积多年保持稳定,主要是有( )
A.地下径流的渗漏 B.积雪融水的注入 C.河流径流的汇入 D.人工运河的通过
16.汇入南四湖的河流的水文特点是( )
A.径流年际变化小 B.结冰期长达半年 C.夏与初秋为汛期 D.中下游为地上河
【答案】15.C 16.C
【解析】15.根据“南四湖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低于年平均蒸发量”和流域图判断,南四湖面积多年保持稳定,是因为湖泊周边有河流径流的汇入,C对B错;地下径流补给量比较小,A错;人工运河主要的作用是航运,D错。综上,本题选C。
16.根据“湖内1月平均气温-0.3℃“判断,南四湖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汇入南四湖的河流水文特征受气候的影响显著,表现为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大,A错;1月平均气温-0.3℃,说明有结冰期,但较短,B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即夏与初秋为汛期,C对;由图可知,图中河流无地上河的形成,且地上河为水系特点,D错。综上,本题选C。
【点睛】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流量、含沙量、水位、汛期、结冰期等方面描述。
河流、湖泊的水系特征则包括流向、河源和河口、流程、支流数量和形状等。
额尔齐斯河源于阿尔泰山南坡,汇入鄂毕河后最终流入北冰洋。受西风影响,流域山区降水较为丰富,夏季稍多,河流水量最大的月份通常出现在每年的5、6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额尔齐斯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①雨水补给②冰川融水补给③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④湖泊水补给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8.额尔齐斯河( )
A.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B.水位季节变化小C.流域水能资源丰富 D.干流无结冰期
【答案】17.C 18.C
【解析】17.根据材料“受西风影响,流域山区降水较为丰富”可知,额尔齐斯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①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月份温度高,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量大,春末夏初时期,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水量大,材料中提到“河流水量最大的月份通常出现在每年的5、6月”,所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是额尔齐斯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②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B错误、C正确、D错误;额尔齐斯河流域湖泊少,湖泊水补给不是主要的补给水源,④不符合题意,A错误。故选C。
18.额尔齐斯河源于阿尔泰山南坡,汇入鄂毕河后最终流入北冰洋,所以额尔齐斯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A错误;根据材料河流水量最大的月份通常出现在每年的5、6月,说明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B错误;读图可知,额尔齐斯河的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C正确;额尔齐斯河位于温带地区,冬季寒冷,河流有结冰期,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补给、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拇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20.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B.该地位于赤道附近
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海陆间循环 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答案】19.D 20.D
【解析】19.读图可知:该河上游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故可判断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径流量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特点,最有可能处于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主要在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由上一小题可知,该河流经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因此,此该地的河流在冬季时水位较高,河流补给湖泊,夏季时则湖泊补给河流,A错误;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不是地中海气候区,B错误;由材料所给信息,无法判断该河是否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因此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D正确。故选D。
【点睛】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段径流起调节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削减河流洪峰,在枯水期补给河流,增加河流的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