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搭一搭(一)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活动,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深入探究,练习巩固,总结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章 1.2搭一搭(一)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含义。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理解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3、理解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 能根据题意写出有余数除法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2、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课件,小棒学生:小方块、小棒、课前活动记录表、练习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学生 一、课前活动(时间约5分钟) 1、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分方块的小活动。2、活动规则:每个小组15个小方块和一张课前活动记录表。小组合作,把15个小方块平均分,并把每次分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活动评价:为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点赞。1.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互相合作。把15个小方块平均分,并按要求把每次分的结果填在活动记录表中。(最多分5次即为完成本次活动) 2.活动完成后,小组长把小方块放回学具盒。全班同学坐端正,准备上课。组织课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的情况,切实感受余数的存在。同时恰当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掲示课题(时间约5分钟)1、师:同学们,在课前活动中,我们玩了一个“分方块”的游戏,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把他们小组的记录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2、学生上台汇报。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结果,发现把15个方块平均分,有时可以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有时却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3、提出问题: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的情况,在数学中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1、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小组活动记录结果。 2、学生边听边对照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发现问题:当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时,应该怎么解决?引起思考。 利用课前活动记录中出现有剩余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用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 三、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时间约1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4 页主题图“搭一搭”,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动手搭一搭。3、组织学习小组上台演示搭一搭。4、提出问题:除了搭小棒,还有更简便的解决方法吗?5、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除法算式。板书:13÷4=3(个)……1(根) ▲ 余数6、引导学生认识余数及其表示意义。提问:你能说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1、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及数学问题。2、学生小组合作,用小棒搭一搭,交流方法和结果3、学习小组配合演示搭一搭,汇报结果。4、学生小组交流后 汇报:13根小棒,4根搭一个正方形,也就是每4根分一份,可以用除法解决。列出有余数除法算式。5、学生说出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有13根小棒,4根搭一个正方形,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 此环节,用数学问题引领课堂,根据学生已有除法知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明白当平均分有剩余时,同样可以用除法解决,即:有余数除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四、深入探究 归纳结论(时间约10分钟)1、师:假如小棒的根数不断增加14、15、16……20根,搭成正方形,结果又怎样呢?我们一起试试看。2、课件出示教材第4 页“搭一搭,填一填”。引导学生观察14根小棒可以怎样搭,怎样算。3、请学生仿照范例完成练习卡“课堂活动:搭一搭,填一填”。 4、学生上台汇报。 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余数有什么特点。 6、师生探究,归纳总结:(1)平均分时,当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板书: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1、学生观察表格中范例并回答:14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2根小棒。列除法算式:14÷4=3(个)……2(根)2、学生完成练习卡“课堂活动:搭一搭,填一填”。然后小组交流。3、学生上台明析所列除法算式。 4、学生自主观察,小组交流余数的变化规律及特点。 5、学生发现:余数都比4小。因为4根小棒可以搭一个正方形,如果剩余的小棒等于4根或大于4根,就可以再搭正方形。 学生通过动手练习,再结合图画观察比较,深入探究,形象直观地发现余数的特点,从而得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结论。 五、练习巩固 拓展延伸(时间约10分钟) 基础练习:(一)摆一摆,算一算。 ● 16根小棒,每5根搭一个五边形,可以搭□个五边形,还剩□根小棒。||||||||||||||||□÷□=□( )……□( ) ● 27个樱桃,每6个摆成一个圆圈,可以摆成□个,还剩□个。♀♀♀♀♀♀♀♀♀♀♀♀♀♀♀♀♀♀♀♀♀♀♀♀♀♀♀□÷□=□( )……□( ) (二)森林医生。3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小正方形?33÷4=7(个)……5(根)改正: 33÷4=8(根)……1(根)改正: 拓展练习:(三)卡片上最大能填几?□×6<57 □×7<43□×5<38 □×4<31□×8<26 □×9<60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再小组交流、汇报答案。 练习题一: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再次内化,回忆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练习题二: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同时,也更明白商与除数各表示什么,从而理解所用单位名称。(基础练习的设计,夯实基础,突破了重点与难点) 拓展练习:为下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试商做好铺垫。 六、总结反思 评价体会(时间约5分钟)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回忆本节课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表现、自评、互评。 梳理知识,加深记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搭一搭(有余数的除法) ||||||||||||| ——> □ □ □ |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 13÷4=3(个)……1(根) ▲ 余数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答: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 小组课前活动记录表(分一分) 次数方块的总数(个)每份的数量(个) 份数(份) 剩余(个)115 215 315 415 515 练 习 卡课堂活动: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小棒根数 搭成的正方形 算 式 1414÷4=3(个)……2(根) 15 16 17 18 19 20 基础练习:(一)摆一摆,算一算。 ● 16根小棒,每5根搭一个五边形,可以搭□个五边形,还剩□根小棒。 |||||||||||||||| □÷□=□( )……□( ) ● 27个樱桃,每6个摆成一个圆圈,可以摆成□个,还剩□个。♀♀♀♀♀♀♀♀♀♀♀♀♀♀♀♀♀♀♀♀♀♀♀♀♀♀♀ □÷□=□( )……□( )(二)森林医生。 3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小正方形?33÷4=7(个)……5(根) 33÷4=8(根)……1(根)改正: 改正: 拓展练习:(三)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考考你 ×6<57 ×7<43 ×5<38 ×4<31 ×8<26 ×9<6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一 除法搭一搭(二)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探索新知,练习巩固,总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搭一搭(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实践与应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