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885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885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全册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2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提问导入】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总结】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倾听,思考
提问引入,让学生带着疑惑听课,增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环节二
新课讲解
【讲解】前面我们知道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碳 + 氧气 EQ \* jc2 \* hps14 \\ad(\s\up 9(点燃),→) 二氧化碳
【讲解】从文字表达式中,我们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也有很多不足:不简洁、不利于国际交流、不能反映出物质的元素组成、不能反映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关系、不能反映出质量守恒定律,这也太复杂了。
【过渡】很显然,文字表达式是不行的,因此人们使用了化学方程式来表达一个化学反应用以体现上述内容。
如:C+O2 EQ \* jc2 \* hps14 \\ad(\s\up 9(点燃),===) CO2
像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就叫做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C + O2 EQ \* jc2 \* hps14 \\ad(\s\up 9(点燃),===) CO2
4P + 5O2 EQ \* jc2 \* hps14 \\ad(\s\up 9(点燃),===) 2P2O5
【讲解】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这反映出了化学反应的“质”。
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这反映出了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即化学反应的“量”。
化学方程式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C + O2 EQ \* jc2 \* hps14 \\ad(\s\up 9(点燃),===) CO2
1.质的方面: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量的方面:
宏观上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如: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微观上表示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
如: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时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提问】根据下面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S +O2 EQ \* jc2 \* hps14 \\ad(\s\up 9(点燃),===) SO2
2.Fe+CuSO4=FeSO4+Cu
3.CuO+H2
△
Cu+H2O
【讲解】
1.S + O2 EQ \* jc2 \* hps14 \\ad(\s\up 9(点燃),===) SO2
32︰(16×2)︰(32+16×2)
32 ︰ 32 ︰ 64
2.Fe + CuSO4 = FeSO4 + Cu
56︰(64+32+16×4)︰(56+32+16×4)︰64
56 ︰ 160 ︰ 152 ︰ 64
3.CuO + H2
△
Cu + H2O
(64+16) : 1×2 : 64 : (1×2+16)
80 : 2 : 64 : 18
【讲解】化学方程式能直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
①质的方面:把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全读出来,注意“+”读作“和或跟”,“=”读作“生成”;
②量的方面:把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读出来。
以红磷燃烧为例:
4P + 5O2 EQ \* jc2 \* hps14 \\ad(\s\up 9(点燃),===) 2P2O5
宏观读法: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微观读法:
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倾听
倾听,记录
倾听,
分组讨论
倾听,记录
倾听,记录
分组讨论
倾听,记录
倾听,记录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点,感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微观和宏观的意义。
借助提问,激发学生生疑、讨论、研究,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达到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通过学习,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使人一目了然。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与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环节三拓展延伸
【讲解】你的镁偷走了我的锌
倾听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页。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