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4讲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0900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4讲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0900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4讲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0900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4讲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4讲,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促胰液素的发现,激素调节的概念及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
(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
2.内分泌腺及相应激素与靶细胞大整合
3.激素调节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2)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2018·海南卷,12)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下列哪种生物学效应?
①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②碘的需要量增加 ③饥饿感增强 ④TSH分泌增加
提示 ③
2.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对此做的归纳,其中哪个是错误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 ①。胰岛素主要加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并使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而没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请思考:
(1)图中显示生命活动的哪种调节方式?该“分泌物”可能是什么调节分子?在大脑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中能否检测到该分泌物?
(2)若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何只作用于“靶细胞”?
(3)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包括哪些细胞?
(4)如果靶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分泌细胞是否一定是下丘脑细胞?为什么?
提示 (1)体液调节;激素、CO2、H+等化学物质;能
(2)只有靶细胞上才有与该分泌物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几乎全身细胞
(4)若靶细胞是垂体,则分泌细胞不一定是下丘脑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能对垂体进行调节,则分泌细胞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甲状腺细胞等。
围绕动物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作用及特点考查生命观念
1.(2018·全国卷Ⅱ,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解析 人体运动时,通过肾上腺素的调节可使心率加快,但肾上腺素不是高能化合物,A错误;人体在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会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催化功能,B错误;进食后一段时间,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水平升高,加速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但胰岛素不属于细胞的结构成分,C错误;人在青春期时,性激素水平升高,会促进机体发育,性激素的运输特点为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后需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
答案 D
2.(2015·全国卷Ⅱ,30)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_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下丘脑 垂体
(2)细胞代谢 发育和功能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3)微量高效
1.激素调节的特点
2. 几种重要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
围绕动物激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考查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
3.下列关于常见激素及激素类药物的作用,错误的是( )
A.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
B.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抑制女性排卵的口服避孕药
C.给雌雄亲鱼饲喂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促进雌雄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
D.胰岛B细胞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按时注射胰岛素
解析 甲状腺能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可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A正确;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似物的本质是脂质,可以口服抑制女性排卵,B正确;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在消化道被消化分解而失效,因此不能饲喂,C错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按时注射胰岛素来治疗,D正确。
答案 C
4.塑化剂(DEHP)对人类的危害现在几乎人尽皆知,有人猜测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雌性激素,可能会引发性早熟。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猜测是否正确。(说明:性成熟的早晚可以用初次发情时间为指标)
(1)实验材料和用具:同种________雌鼠若干,含适量浓度塑化剂的饲料(甲),________的饲料(乙),普通饲料(丙)等。
(2)实验目的: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性激素,可引发性早熟。
(3)实验原理:略
(4)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组每天饲喂一定量的饲料甲,B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乙,C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丙。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应该选取发育程度相同的同龄、幼年雌鼠若干;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性激素,因此要用含适量浓度塑化剂的饲料甲与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的饲料乙做对比。
(4)①本实验要做到平均分组,即将实验材料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幼龄雌鼠随机均分3组,编号A、B、C;④本题实验的因变量为各组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即观察记录每只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并取平均值。
(5)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A、B两组的平均初始发情时间都短于C组。
答案 (1)同龄、幼年 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 (4)①将实验材料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幼龄雌鼠随机均分3组,编号A、B、C ④观察记录每只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并取平均值 (5)A、B两组的平均初始发情时间都早(或短)于C组
[点悟] 激素应用正负面实例
考点二 血糖平衡及其调节
1.血糖平衡及调节
(1)血糖平衡
(2)血糖调节过程
(3)参与血糖调节的三种激素及内在关系
(4)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三大因素
2.糖尿病发育机理及治疗
教材eq \(,\s\up7(VS))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结构组成(2018·全国卷Ⅱ,3C)( )
(2)将含有胰岛素的提取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很快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2017·全国卷Ⅰ,4A)( )
(3)人体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2017·全国卷Ⅱ,5A)( )
(4)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2016·全国卷Ⅱ,3D)( )
提示 (1)× 进食后,胰岛素分泌量增多,加速糖原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但胰岛素不属于细胞的结构成分。
(2)× 血糖浓度降低,会出现昏厥、休克等症状,不会呼吸困难。
(3)√
(4)× 胰岛素增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2.教材·拓展·拾遗
(人教版必修3 P26图改编与拓展)下图是相关激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图。请分析作答:
(1)图中激素 ①、②分别是什么?其靶细胞分别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种激素参与血糖调节?
(2)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出现什么结果?胰岛A细胞上是否有胰岛素受体?
提示 (1)①为胰高血糖素,其主要的靶细胞为肝脏细胞;②为胰岛素,其靶细胞为几乎所有细胞(尤其是肝脏、骨骼肌细胞),除此之外,调节血糖的激素还有肾上腺素。
(2)若胰岛素受体缺乏,则胰岛素不能与之结合而发挥作用,此时血糖浓度将升高;胰岛素可作用于胰岛A细胞,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结合血糖平衡的调节,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2019·广东模拟)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论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古籍论述中可看出,________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发现这类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偏高,但肝脏细胞对血糖的利用率不高。从肝细胞结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甲、乙两人,甲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这两人中,血糖浓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是________,胰岛素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
(3)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1)题所述类型的糖尿病,从发病机理看,治疗效果________(填“好”或“不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给生长状况等其他条件相同的两组小鼠分别饲喂等量的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六周后的测量结果如下表:
①该实验体现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高脂饮食会使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高脂饲养组小鼠体重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脂饲养组的小鼠空腹时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而血糖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是高糖高脂饮食;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偏高,而血糖浓度不能降下来,说明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进而说明肝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减少(或部分胰岛素受体被破坏、或部分胰岛素受体结构异常)。
(2)根据题意分析,甲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乙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胰岛素的含量较高,但是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进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题所述类型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偏高,并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因此通过注射胰岛素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的效果。
(4)该实验中设置了“正常饲养组”与“高脂饲养组”进行对照,且单一变量为“正常”与“高脂”,分析相关实验结果可得出相应结论。
答案 (1)高糖高脂 肝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部分胰岛素受体被破坏、或部分胰岛素受体结构异常) (2)甲和乙 乙 (3)不好 注射胰岛素对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糖尿病有疗效,而题中所述类型的糖尿病不是由胰岛素缺乏引起的
(4)①对照、单一变量
②升高 过剩的脂肪在体内储存 高脂饮食影响了胰岛素与受体的识别、结合,使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考点三 激素分泌调节及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
1.激素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传出神经直接支配内分泌腺
eq \x(下丘脑)eq \(――→,\s\up7(有关神经))eq \b\lc\{(\a\vs4\al\c1(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胰岛素,肾上腺→肾上腺素))
解读: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
(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①模型
②解读
2.图析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三种模型
3.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4.神经—体液调节“接点”——下丘脑调节功能整合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分泌: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参与水平衡调节;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
(4)作为“神经中枢”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解析 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故A正确;“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M→肾上腺皮质→皮质醇”的过程为体液调节,故B错误;由图示可以看出,皮质醇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故C正确;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受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M,M再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皮质醇的含量升高。皮质醇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M减少,皮质醇的含量逐渐降低最终恢复,故D正确。
答案 B
2.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
B.a、b、c均靠体液运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
C.激素c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
D.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的作用为协同作用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甲表示垂体,乙表示甲状腺,丙表示下丘脑,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器官甲为垂体,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A错误;a、b、c均靠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B错误;寒冷或紧张时,激素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含量过多时,对甲(垂体)、丙(下丘脑)分泌激素a、b有抑制作用,C正确;器官丙为下丘脑,下丘脑不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D错误。
答案 C
以下丘脑、垂体等为载体综合考查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及相关实验探究
3.(2018·全国卷Ⅱ,29)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B组的处理是________。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激素。
解析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垂体,因此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不切除垂体,同时为了排除手术操作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A组的处理应该是进行手术但不切除垂体;B组是实验组,对其进行的处理是切除垂体。根据实验步骤可知,①为实验处理,②为实验培养,③应为实验结果的检测与记录,且题干强调“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因此,③的操作应该是定期测定两组大鼠的体重,并记录实验结果。(2)垂体可产生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所以B组大鼠切除垂体后,其生长发育减慢。
答案 (1)①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切除垂体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2)生长 促甲状腺
澄清易混易错·强化科学思维
[易错易混]
易错点1 误认为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点拨 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如CO2、H+等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易错点2 尿中含糖是否就是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是否均缺乏胰岛素或注射胰岛素治疗?
点拨 (1)尿糖≠糖尿病
持续性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如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患者也会出现持续性尿糖,但患者血糖水平正常。
(2)糖尿病未必缺乏胰岛素
Ⅰ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此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此类病人并不缺乏胰岛素,不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其病因可包括以下两类:
a.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缺乏。
b.自身免疫病:此类病人产生了针对葡萄糖载体或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易错点3 不能准确界定正、负反馈调节内涵
点拨 界定两类反馈调节——正反馈与负反馈
(1)正反馈的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
(2)负反馈的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
易错点4 不能快速确认激素分级调节中的三级结构
点拨 巧借“箭头指向”快速判断“下丘脑、垂体与甲状腺”
[规范答题]
图1表示进食后三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图2是两种糖尿病(Ⅰ型和Ⅱ型)的发病机理。图3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胰岛素含量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参与胰岛素加工、运输及分泌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含量第二次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的含量增加导致了C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含量下降,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___。
(3)图2所示的两种糖尿病中,________糖尿病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治疗。胰岛素分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靶细胞附近后,只有与靶细胞表面上的________结合后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据此可分析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a、b、c依次是什么?________,其中堪称内分泌腺枢纽的是[ ]________,可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是[ ]________。
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六)
[教材原型] 教材P27模型建构中“分析与讨论”
(1)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是怎样反应的?反应的结果怎样?当血糖水平降低时呢?
(2)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提示 (1)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
(2)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
[转换视角]
转换视角1 直接考查血糖调节相关激素功能及作用途径
1.(2016·全国卷Ⅲ,30)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刚进食后正好相反,所以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升高。(2)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葡萄糖浓度有所降低,而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显著升高,且酮体的酸性较强,所以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答案 (1)高 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降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转换视角2 结合相关信息或案例考查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拮抗调节作用
2.(2013·课标Ⅰ,30)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__________,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脂肪细胞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胞吐 协助扩散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
转换视角3 围绕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功能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3.(2017·全国卷Ⅲ,31)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体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2)(3)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 (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转换视角4 命题新角度——针对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作用机制,结合新情境考查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4.(2020·创新预测)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胰岛素浓度也偏高。至于出现这种生理缺陷的原因,科学家认为有两种:第一,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刺激不敏感;第二,胰岛细胞对血糖浓度的变化不敏感。现以过度肥胖老鼠(假设其体内生理缺陷均是由上述两种原因导致的)为实验对象,研究阿司匹林对矫正肥胖老鼠生理缺陷是否有作用,进行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过度肥胖老鼠若干、阿司匹林药剂、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
实验一:探究阿司匹林能否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均等分为两组,编号为A、B。
(2)给A组老鼠注射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药剂作为实验组,B组老鼠________作为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3周。
(3)给A、B两组老鼠分别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在120分钟内测定老鼠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从结果分析得知,阿司匹林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阿司匹林能否矫正第二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
(4)方法同实验一的步骤(1),编号为C、D。
(5)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方法同实验一的步骤。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果显示:C组老鼠的胰岛素浓度始终低于D组老鼠。请用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
解析 两个实验的自变量都为是否使用阿司匹林;实验一的因变量为血糖浓度,实验二的因变量为胰岛素浓度。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一致性。
答案 (1)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过度肥胖老鼠若干
(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3)能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或能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敏感性)
(6)给C、D组老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120分钟内测定老鼠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
(7)如图所示
eq \a\vs4\al\c1(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5分钟)
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
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解析 受内外因素影响,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变化的,A错误;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正确;性激素属于脂质类,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只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D错误。
答案 B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后均需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B.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调节具有缓慢、时间长的特点
C.甲状腺激素能够定向运输到下丘脑促进其发育
D.寒冷刺激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属于神经调节
解析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含有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体液;激素弥散在体液中,对靶细胞起作用,A正确;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调节为神经调节,特点是时间短、迅速,B错误;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但是激素分泌后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不能定向运输,C错误;寒冷条件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神经调节,D错误。
答案 A
3.人的下丘脑如果发生病变,不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现象( )
A.排尿反射丧失
B.体温调节出现故障
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 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与下丘脑无关。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如果发生病变,体温调节可能出现故障,同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能减少,会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能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减少。
答案 A
4.(2019·山西太原模拟)细胞间可以通过体液来完成间接的信息交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内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等
B.若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靶细胞可以是多种组织细胞,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若内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靶细胞可以是甲状腺细胞、性腺细胞,激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D.若内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靶细胞可能是肝细胞,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解析 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这两种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A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其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B正确;垂体细胞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其靶细胞分别是甲状腺细胞和性腺细胞,C正确;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其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D正确。
答案 A
5.(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大脑对脊髓的调控,体现了神经活动的分级调节
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兴奋,这是正反馈调节
C.下丘脑分泌TRH作用于垂体,垂体再分泌TSH作用于甲状腺,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D.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这属于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
解析 大脑对脊髓的调控,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于低级神经中枢有调控功能,也体现了分级调节,A正确;反馈调节是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题目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兴奋,不属于反馈调节,B错误;下丘脑分泌TRH作用于垂体,垂体再分泌TSH作用于甲状腺,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C正确;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反过来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如果甲状腺激素过多,就会抑制垂体分泌TSH和下丘脑分泌TRH,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答案 B
6.(2018·长春市质检)食物刺激胃壁感受器会引起胰液分泌,胃液中的盐酸进入小肠会引起促胰液素分泌,进一步引起胰液分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B.食物刺激感受器引起胰液分泌的过程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C.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发挥作用
D.胰液的分泌过程既受到神经系统调节,又受到体液的调节
解析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属于效应器,A正确;食物刺激感受器引起胰液分泌属于反射,该过程有神经中枢参与,神经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激素的运输属于全身运输,定向作用于靶细胞,C错误;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体液)调节,D正确。
答案 C
7.如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eq \(――→,\s\up7(①),\s\d5( ))胰岛”过 程属于神经调节
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eq \(――→,\s\up7(②),\s\d5( ))垂体eq \(――→,\s\up7(③),\s\d5( ))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解析 图中乙表示下丘脑,通过分泌相应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并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垂体的活动。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降低,这属于神经调节。寒冷刺激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是水盐调节中枢,但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 D
8.(2019·四川乐山三调)人在恐惧、紧张等情绪压力下,下丘脑支配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释放相关激素,引起一系列反应,如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根据下图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________发生变化。如激素A能与肝细胞结合并使血糖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其原因之一是激素一经靶细胞________后就被灭活。
(3)激素D能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研究发现,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人体体液免疫能力会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丘脑对激素D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B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D的分泌量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但健康人体内激素D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有的生理活动(或代谢) 肝细胞膜上有激素A的特异性受体,且激素A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2)接受(结合)并起作用 (3)激素D长期偏高,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降低体液免疫的水平 (4)增加 反馈调节(或激素D的分泌受负反馈调节,或激素D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物质B、C)
9.研究人员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2天后小鼠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
A.既不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将健康小鼠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小鼠
D.切除健康小鼠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解析 为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并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对照组小鼠宜做相同手术处理后,只注射等量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答案 D
10.如图为肾上腺素引起肌肉中糖原水解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结构位于细胞膜上,为肾上腺素的受体
B.肾上腺素没有进入肌肉细胞,但肌肉细胞发生了响应,响应之一就是糖原发生水解
C.肾上腺素没有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
D.在升血糖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故结构①也可与胰高血糖素结合,进而起到升血糖作用
解析 由图可知,①结构位于细胞膜上,并且可与肾上腺素特异性结合,因此是肾上腺素的受体,A正确;肾上腺素并未进入肌肉细胞,只是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引起肌肉细胞发生响应,将糖原水解,B正确;激素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而是向细胞传递信号,起调节作用,C正确;激素不同,与之结合的受体也不相同,D错误。
答案 D
11.(2020·高考预测)已知辣木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如图为其作用机理,科学家在实验组糖尿病病人早餐中加入等量辣木粉后,其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以是促进肝脏和肌肉中糖原的合成
B.②可以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或修复受损胰岛B细胞
C.③可以是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D.④可以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解析 ①②③④应为辣木降低血糖的途径:可以是促进肝脏和肌肉中糖原的合成,可以是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但不可以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或修复受损胰岛B细胞,因为表格中显示加入辣木粉的标准餐对胰岛素的含量几乎没有影响,因此,A、C、D正确,B错误。
答案 B
12.(2019·河南八市测评)进食可刺激人体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1~4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现有甲、乙两个糖尿病患者,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2的抗体(此抗体还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乙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3的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细胞分泌GIP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与口服适量葡萄糖相比,注射使机体胰岛素水平更高
C.甲、乙患糖尿病的病因不同,但二者均为自身免疫病
D.患者甲通过注射适量胰岛素更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浓度
解析 K细胞分泌GIP体现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细胞可接受血糖升高、K细胞分泌的GIP两方面的刺激引起胰岛素分泌加强,B错误;由于抗体损伤胰岛细胞的葡萄糖受体和抗体损伤组织细胞的胰岛素受体,都会引起糖尿病,但致病机理不同,都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乙体内的受体2未被破坏,可通过注射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降低血糖,D错误。
答案 C
13.(科学探究)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外分泌部由腺泡和胰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胰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内分泌部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胰岛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下图甲表示胰腺及其周围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乙表示胰岛素调节细胞转运葡萄糖过程示意图。
(1)当食物进入胃后,胃体扩张,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__。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2)胰液的分泌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到小肠黏膜分泌的________的调节。
(3)有人患上了胰腺癌,这与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下降有关。
(4)结合图乙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
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5)据图乙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细胞膜上________(物质)增加,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答案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外分泌部 信息交流 (2)促胰液素 (3)监控和清除 (4)ABC
(5)葡萄糖转运蛋白(或葡萄糖载体)考纲、考情——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
考纲
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Ⅰ)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4.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生命
观念
稳态与平衡观:神经—体液调节对维持稳态平衡的作用及实例
全国卷
考情
2018·全国卷Ⅱ(3)、
2018·全国卷Ⅱ(29)、
2017·全国卷Ⅱ(5)、
2016·全国卷Ⅱ(3)、
2015·全国卷Ⅱ(30)
科学
思维
归纳与演绎:由激素调节的实例,归纳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建立模型:构建血糖调节模型
科学
探究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验证激素的作用、探究激素分泌的影响因素
社会
责任
健康宣传:关注激素失调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组别
6周后体重/g
空腹血糖/(mml·L-1)
胰岛素/(mv·L-1)
正常饲养组
271
4.8
18.7
高脂饲养组
348
5.3
36
答卷采样
错因分析
错将细胞结构视作细胞器,并忽视“线粒体”,正确答案: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未能把握题图信息,对糖尿病类型
理解不透,
正确答案:Ⅰ型
思维定势,未把握准箭头方向内在关系,错误判断三级结构并错将垂体视作内分泌腺枢纽
正确答案: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下丘脑__[c]下丘脑
实验组
含辣木粉的标准餐
血糖明显降低
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对照组
等量的标准餐
血糖较高
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长素的发现经典实验分析,植物激素的概念,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5讲,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讲,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神经元,反射,反射弧,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