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生物高考第27讲 种群及其动态第1页
    高中生物高考第27讲 种群及其动态第2页
    高中生物高考第27讲 种群及其动态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高考第27讲 种群及其动态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第27讲 种群及其动态,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 m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年龄结构eq \b\lc\{\rc\}(\a\vs4\al\c1(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
    eq \a\vs4\al(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雄虫即是通过破坏性别比例达到降低出生率的目的。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注 这里的N1、N2等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指样方的个体数量。
    (2)标记重捕法
    ①调查对象:适用于活动范围广和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②注意事项: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记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不能太过醒目、不易脱落。
    ③调查程序
    ④误差分析
    (3)黑光灯诱捕法
    对于趋光性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注意: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4)抽样检测法
    对于酵母菌等微生物可以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种群密度。
    (1)一座山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稳定型的种群数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3)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4)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5)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6)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
    1.样方法更适合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填“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填“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eq \x(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
    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eq \x(选择性必修2 P4“思考·讨论”)
    提示 不一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考向1 结合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内在联系,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1.(2021·湖南岳阳质检)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
    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之一
    答案 A
    解析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受食物、空间、天敌等的影响,会发生变化,A错误;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如同一区域的大象和蚂蚁,B正确;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C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之一,D正确。
    2.(2020·江西三校联考)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说明:“+”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⑤,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C.“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⑥
    D.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②会下降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指的是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迁入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A错误;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性别比例(⑥),进而影响种群数量,B错误;“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年龄结构(⑤),而性别比例基本不变,C错误;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下降,D正确。
    种群数量变化的特殊实例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4)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考向2 结合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查科学实践能力
    3.(2017·全国卷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答案 B
    解析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就是随机取样,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两种,计数时无需标记即可直接计数;若种群个体数量过少,则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4.(2020·湖南四校调研)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
    C.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
    D.若某种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最终结果会偏大
    答案 A
    解析 常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单子叶植物一般蔓生或丛生,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A错误;跳蝻个体小、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若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会导致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实验估算值可能比实际值偏小,C正确;若某种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被再次捕获,则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变小,因此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最终结果会偏大,D正确。
    “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提醒 (1)K值是可变的。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增大,反之,则减小。
    (2)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如温度、光照、降水会共同影响某种群的数量变化。
    (3)根据某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是否与种群密度相关,可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为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
    (1)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2)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3)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形增长(×)
    (4)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5)种群“J”形增长曲线中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均恒定不变(×)
    1.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eq \x(选择性必修2 P10“思考·讨论”)
    提示 可将地面、墙体等硬化,将食品容器加固以及养猫等措施,降低老鼠的环境容纳量。
    2.请分析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
    eq \x(选择性必修2 P17“思维训练”)
    提示 自然生态系统中猎物增多会导致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会使猎物数量减少,猎物减少会引起捕食者数量减少,最终使猎物和捕食者在一定水平上动态平衡。
    1.(科学思维)“J”形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生产实践)渔业捕捞中,让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eq \f(K,2)的原因是eq \f(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能迅速恢复,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关注“λ”值内涵
    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
    2.K值的表示方法及K值的变化
    (1)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3.K值与K/2值的应用
    注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通过打扫卫生、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来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考向1 巧借种群增长曲线分析,考查模型构建能力
    1.(2020·山东等级考,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106个,在K/2(1.0 ×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养时,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值,而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此时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种内竞争,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正确;图中混合培养时,甲、乙两种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绝,可知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
    2.(2021·辽宁六校协作体开学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的田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绘制出如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属于模型建构法,该模型的种类与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种类相同
    B.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小
    C.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值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D.图中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为C点,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答案 D
    解析 图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属于数学模型,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错误;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B错误;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会受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影响,C错误;图中的C点对应K/2值,此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正确。
    考向2 巧借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考查科学实践能力
    3.(2021·东北师大附中调研)“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了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的数量变化关系,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间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
    B.田间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即使去除全部田间杂草,农作物也不会呈“J”形增长
    D.“苗多”时,农作物种群数量变化不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田间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田间杂草会与农作物竞争阳光、养分等,导致农作物数量减少,且杂草数量越多,“苗多”的种群(种群密度大的农作物)所受影响越大,田间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A、B正确;由于空间、天敌等的影响,即便去除全部田间杂草,农作物的数量也不会呈“J”形增长,C正确;“苗多”的农田中,随着农作物的生长,其种内竞争会加剧,部分个体会因为不能获得足够的光照而被淘汰,这说明农作物种群数量变化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另外,害虫等也属于影响农作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D错误。
    4.(2021·东北四市联合体模拟)美洲某草原为保护鹿群,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结果若干年后,鹿群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1905年以前种群能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草场的变化是________。
    (3)1925年前鹿种群数量呈________形增长,以后鹿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形。
    (4)该曲线图中显示鹿种群增长极限为10万头,由图分析,欲保持该草原鹿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应控制鹿群数在________头左右。
    答案 (1)捕食者的捕食作用使鹿群数量保持稳定
    (2)先增加后减少 草场退化 (3)“S” 衰退 (4)4万
    解析 (1)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结果若干年后,鹿群的变化曲线为先增加后减少,不能稳定在某一个值,由此推断在1905年以前种群能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原因主要是捕食者的捕食作用使鹿群数量保持稳定。(2)由图可知,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根据曲线中信息可知,约在1916年草场开始出现耗损,随后出现了鹿被饿死,草场连续损耗,鹿被饿死的越来越多,说明草场是一直退化的。(3)1925年前鹿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以后鹿种群数量减少,说明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4)1925年前鹿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但10万头并不是环境容纳量,而是种群数量的极限值,结合图示中鹿群数量在4万头左右草场开始退化,且以后草场退化日益严重,会使鹿群因缺少食物大量死亡,所以欲保持该草原鹿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应控制鹿群数在4万头左右。
    考点三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3.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
    血细胞计数板及相关计算
    (1)血细胞计数板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划分为9个大方格(如上图A所
    示),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 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 mm。因此,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 mm3。另外,中央大方格以细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如上图B所示)。每个中方格又等分为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
    (2)计算公式:
    ①在计数时,先统计(图B所示)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
    ②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0.1 mm3菌液中的总菌数为(A/5)×25×B。已知1 mL=1 cm3=1 000 mm3,1 mL菌液的总菌数=(A/5)×25×10 000×B=50 000A·B。
    1.(2020·江苏卷,1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答案 B
    解析 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因此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时要进行第一次计数,A正确;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B错误;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C正确;营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
    2.(2019·海南卷,24)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答案 C
    解析 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需的有机物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A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需要借助显微镜,B正确;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被分成不等的两份,其中的酵母菌数量不同,由于是充分混匀的,故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相同,C错误;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种群数量会增加,D正确。
    3.(2021·辽宁六校协作体开学考)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稀释后再计数
    答案 D
    解析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向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A错误;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液中,B错误;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C错误;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一段时间后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稀释后再计数,D正确。
    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
    1.(2019·4月浙江选考,1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答案 B
    解析 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A正确;环境容纳量(K)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一般不同,B错误;K值的大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C正确;种群数量高于K时便下降,低于K时便上升,K值(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正确。
    2.(2019·全国卷Ⅰ,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形增长阶段
    答案 D
    解析 异养生物可以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A正确;随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不断减少,代谢废物不断增加,故更换培养基的频率不同可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曲线可知,a组中细菌甲在23 h前,数量增长一直很快,说明该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一直是充裕的,C正确;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在培养的早期,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资源是充足的,细菌甲种群的增长会出现“J”形增长阶段,且图中a、c曲线在早期重合,也可说明早期可出现“J”形增长阶段,D错误。
    3.(2018·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
    答案 C
    解析 硝化细菌能够将环境中的氨氧化成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并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和H2O合成糖类,因此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的硝化细菌繁殖速度较快;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因此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会逐渐死亡。
    4.(2019·全国卷Ⅲ,31改编)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形,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试管中该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a(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不再增加,因此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当种群数量为a/2(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2)该种菌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变空间和营养条件等会使其K值发生变化,培养基的体积变小,该种菌的K值也减小。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不变。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5分钟)
    1.(2021·安徽合肥质检)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
    C.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农田中鼠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脱落
    D.种群密度能反映一定时期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 D
    解析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正确;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是关键,B正确;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农田中鼠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影响种群密度的估算值,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还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等其他特征,D错误。
    2.(2021·四川乐山调研改编)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多数是“S”形增长,极少数是“J”形增长,没有第三种
    B.通过治理环境,降低有害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是防治有害动物的最持久有效且不产生污染的措施
    C.保护濒危动物时,可以通过捕杀捕食者来增加被保护动物的K值
    D.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都呈“S”形增长,主要限制因素是天敌
    答案 B
    解析 自然生态系统中,若环境条件变得非常恶劣,会导致部分种群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A错误;保护濒危动物的主要方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的干扰和控制,且捕杀捕食者也会破坏生态平衡,C错误;自然生态系统中,有的生物没有天敌,但其种群数量仍呈“S”形增长,主要受食物和空间的限制,但并不是所有的种群都呈“S”形增长,D错误。
    3.(2021·河北张家口质量监测)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对应数值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对应数值,以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
    D.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答案 D
    解析 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前,A错误;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对应数值,以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C错误;分析可知,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D正确。
    4.(2021·山东德州期末)麝类动物已极度濒危,我国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到2012年间对某林麝自然栖息地附近圈养的林麝种群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01年到2012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B.2005年后,林麝种群数量增长趋势近似“J”形
    C.适当增加雌性林麝所占比例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D.在林麝自然栖息地附近建立圈养场属于就地保护
    答案 D
    解析 由图形可知,2001年到2012年间,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因此这段时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A正确;由图形可知,2005年后,林麝种群数量增长趋势近似“J”形,B正确;雌性个体多,有利于繁殖,有利于种群增长,C正确;在自然栖息地附近建立圈养场属于易地保护,D错误。
    5.(2021·广东中山市调研)我国北方地区夏天苍蝇、蚊子很多,但是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种群数量变化很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苍蝇、蚊子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主要由非生物因素引起
    B.决定某地区苍蝇、蚊子种群数量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C.喷洒杀虫剂可降低苍蝇、蚊子的环境容纳量
    D.可通过调查苍蝇、蚊子羽化前幼虫的密度来预测成虫密度
    答案 C
    解析 苍蝇、蚊子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主要由非生物因素(温度)引起,A正确;决定某地区苍蝇、蚊子种群数量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因为苍蝇、蚊子不进行季节性迁徙,不能体现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B正确;喷洒杀虫剂不能降低苍蝇、蚊子的环境容纳量,C错误;苍蝇、蚊子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捉进行标记,可通过调查其幼虫(蛆和孑孓)的密度来预测成虫的密度 ,D正确。
    6.(2021·安徽五校联考)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若标记的个体很难被再次捕获,计算的结果会偏小
    D.为了结果的准确性,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动物的正常生活
    答案 C
    解析 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A正确;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该区域的种群个体总数=(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重捕到的个体总数)÷重捕到的标记个体数,则麻雀的个体总数=46×42÷6=322,黄鹂的个体总数=43×36÷9=172,B正确;若标记的个体很难被再次捕获,会导致重捕到的标记个体数减少,计算的结果偏大,C错误;为了结果的准确性,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动物的正常生活,D正确。
    7.(2020·海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24)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 ℃左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丰富。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2)营养物质 (3)不换培养液 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4)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解析 (1)由于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所以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 ℃左右。
    (2)据图分析可知,a曲线的酵母菌培养液更换的时间间隔最短,营养物质最丰富,所以其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3)曲线d为对照组,应该不换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有: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
    (4)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8.(2020·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末改编)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形增长主要是资源、天敌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内部生物因素的制约
    C.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D.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答案 C
    解析 种群主要因资源和空间等的限制而呈现“S”形增长,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生存空间有限,种群密度越大,种内竞争越激烈,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制约,B正确;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C错误;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鱼的个体大小也存在差异,当密度较大时,由于食物缺乏、空间不足,鱼可能长得慢、个体较小;当密度较小时,食物、空间充裕,鱼可能长得快、个体较大,有可能出现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产量相同的情况,D正确。
    9.(2021·华中师大附中调研)调查统计法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块稻田中选取稗草较多的地方取样,所取样本的平均数可用于估算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
    B.采用标记重捕法,可调查统计某些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以制订捕捞计划
    C.标记重捕法利用了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不同的特点
    D.被标记的个体容易被重捕或容易被天敌捕食都会导致调查统计的结果偏大
    答案 B
    解析 使用样方法的重要原则是随机取样,在一块稻田中选取稗草较多的地方取样,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所取样本的平均数不能用于估算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A错误;某些海洋鱼类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适合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以为制订捕捞计划提供理论依据,B正确;标记重捕法利用了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相同的特点,C错误;被标记的个体容易被重捕会使统计的结果偏小;被标记的个体容易被天敌捕食会使统计的结果偏大,D错误。
    10.(2021·辽宁葫芦岛联考)蚂蚁种群中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蚂蚁)负责产卵,工蚁(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蚂蚁)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蚁、觅食等,在种群中的数量最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因只有蚁后具有繁殖能力,故该种群的出生率很低,不利于种群的维持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蚂蚁种群,其未来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多
    C.用性引诱剂诱杀蚂蚁雄性个体,主要以增大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采用样方法调查蚂蚁的种群密度时,应在蚂蚁密集的地区取样
    答案 B
    解析 虽然蚂蚁种群中只有蚁后具有繁殖能力,但其繁殖能力很强,故该种群的出生率并不低,A错误;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蚂蚁种群,若其生存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种群数量可能会下降,B正确;用性引诱剂诱杀蚂蚁雄性个体,主要是改变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下降,C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蚂蚁的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D错误。
    11.(2021·中原名校联考)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巴西红耳龟将龟卵埋在潮湿的沙滩上,阳光的照射为其孵化提供适宜的温度。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形增长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鹭鸶、浣熊和孵化地的温度、含水量都是影响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答案 C
    解析 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的初期,由于环境资源丰富、缺乏天敌,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但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增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A错误;在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说明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错误;鹭鸶、浣熊是巴西红耳龟的天敌,孵化地的温度、含水量会影响巴西红耳龟的出生率,因此都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C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最快,此时进行防治,难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采取防治措施,D错误。
    12.(2020·宁夏石嘴山二模)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4时间段,甲种群和乙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相同
    B.甲种群在t2时刻数量最大
    C.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则在t3时刻进行防治效果最佳
    D.乙种群的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答案 D
    解析 在t0~t4时间段,甲种群符合“S”形增长曲线模型,乙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二者增长曲线不同,A错误;甲种群在t2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t4时刻种群数量最大,增长速率为0,B错误;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防治应在K/2点之前,即t2时刻之前,C错误;乙种群在t0~t4时间段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所以其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D正确。
    13.(2021·安徽合肥八中联考)为研究不同密度的布氏田鼠对草原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于2015年5~10月对相似的甲、乙、丙三个草原群落在模拟条件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1)在每月中旬一般采用________法调查布氏田鼠的密度,以确定其增减。
    (2)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和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填“显著”或“不显著”)。
    (3)据表推测,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会导致草原退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治草原布氏田鼠鼠害,不宜将其数量控制在eq \f(K,2)左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标记重捕 (2)不显著 显著 (3)当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多时,生产者的生物量和植物物种数均下降 此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能快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解析 (1)布氏田鼠由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其种群数量需要采用标记重捕法。(2)分析表格数据,乙地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较低,与甲地相比,生产者的生物量明显降低,植物物种数变化不大,所以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影响不显著,对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显著。(3)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导致草原退化,其原因是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过高时,会显著降低生产者的生物量和植物物种数。防治草原布氏田鼠鼠害,不宜将其数量控制在eq \f(K,2)左右的主要原因是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最快的,可以快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14.(2021·江苏徐州期末)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1 mm×1 mm×0.1 mm),图乙曲线a、b是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分析回答问题:
    (1)取样时应先振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_______(填“前”或“后”)滴加样液。
    (2)在计数前常采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计数。计数时若图甲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个。
    (3)比较图乙中t1时两批次培养的种群增长速率、种内竞争的强度以及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a=b”或“ab ab (4)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不适宜
    解析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2)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会被台盼蓝染液染色,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细胞为死细胞,不需要进行计数;计数时若图甲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活酵母菌20个,则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20÷16×400×10 000×10×10=5×108(个)。(3)由图乙可知,曲线a、b均为“S”形增长曲线,在t1时曲线a正处于eq \f(K,2)左右,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曲线b种群数量大于eq \f(K,2),因此其增长速率已经小于eq \f(K,2)时的增长速率,故a>b;而t1时,a种群数量小于b种群数量,故种内竞争强度ab。(4)若在t2后继续培养,由于营养物质过度消耗,且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不适宜等,最终使得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
    内容比较——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内容要求
    1.列举种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生命观念
    分析种群数量变化,建立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
    科学思维
    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培养归纳、比较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
    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社会责任
    归纳总结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养成关注生产实践、学以致用的态度
    与旧教
    材对比
    增: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②种群密度与其他数量特征的关系;③血细胞计数板图片;④种群研究的应用。
    改:①标志重捕法改为“标记重捕法”;②年龄组成改为“年龄结构”;③K值的概念;④“J”型、“S”型增长改为J形、“S”形增长。
    删:种群的空间特征。
    时间/d
    1
    2
    3
    4
    5
    6
    ……
    计数1/个
    计数2/个
    计数3/个
    平均值
    第一次捕获
    麻雀
    黄鹂
    46只(标记后放归)
    43只(标记后放归)
    第二次捕获
    麻雀
    黄鹂
    42只(其中6只带标记)
    36只(其中9只带标记)
    实验样地



    布氏田鼠数量/[只·(10·m)-2]
    0
    5
    14
    生产者的生物量/(g·m-2)
    340.04
    236.92
    130.36
    植物物种数/(种·km-2)
    35
    34
    29

    相关试卷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8讲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8讲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7=N0×1,73,5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27练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27练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共13页。

    (寒假班)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讲义第01讲 种群及其动态(解析版):

    这是一份(寒假班)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讲义第01讲 种群及其动态(解析版),共1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